“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配套保护监测系统集成化解决方案研究与应用

0摘要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新能源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孤岛效应、设备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技术需求,系统分析了新能源配套保护监测产品的技术架构与解决方案,涵盖分布式光伏监控、储能系统集成、电能质量优化及防孤岛保护等核心模块。通过典型案例验证,论证了多层级保护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关键作用,为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1. 引言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我国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分布式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及并网复杂性对传统电力系统提出严峻挑战。例如,光伏逆变器产生的谐波、孤岛效应导致的维修安全隐患、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不足等问题,皆需通过智能化、集成化的保护监测技术解决。本文以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基础,探讨新能源配套保护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路径与应用价值。

2. 政策背景与技术需求分析

2.1 “双碳”目标与能源消费侧改革

“双碳”目标要求能源消费侧实现节能减碳,政策层面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电价市场化改革(如峰谷价差扩大、“容改需”政策)及虚拟电厂建设,推动企业微电网向“源-网-荷-储-充”一体化方向转型。根据《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30%,分布式光伏、储能及充电桩的规模化部署成为关键。

2.2 新能源并网的技术痛点

(1)安全风险:孤岛效应可能导致维修人员触电或设备损坏;

(2)电能质量:谐波、电压波动等问题影响电网稳定性;

(3)运维效率:传统人工巡检难以满足分布式电源的实时监控需求;

(4)经济性瓶颈:储能系统成本高、峰谷套利收益不足。

2.3 标准化要求

国家标准如《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1480-201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等,明确了新能源并网的电压等级、防孤岛保护及电能质量监测的强制性要求,为技术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0.4kV并网系统
10kV并网系统

 

3. 新能源配套保护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3.1 分布式光伏监控解决方案

3.1.1 系统架构与功能

基于三层式架构(站控层、通信层、设备层),通过通信管理机集成逆变器、防孤岛保护装置、电能质量监测等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光功率预测、故障诊断及远程运维。核心功能包括:

  • 并网监控:实时监测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与电网状态;

  • 防孤岛保护:配置AM5SE-IS防孤岛装置,满足逆功率保护、频率突变跳闸等功能,动作时间≤2s;

  • 电能质量优化:部署A类在线监测装置(符合GB/T 19862-2005),支持谐波、三相不平衡度等参数远传。

3.1.2 技术优势

  • 安全性:通过防孤岛装置快速隔离故障,避免非计划性孤岛运行;

  • 经济性:余电上网模式结合峰谷电价策略,提升用户收益;

  • 兼容性:支持10kV至380V多电压等级并网,适配不同规模电站。

3.2 储能系统配套解决方案

3.2.1 系统设计

储能系统集成Acrel-2000ES能量管理平台,实现“峰谷套利、动态增容、需求侧响应”多场景应用。关键技术包括:

  • 母线测温:采用ARTM-8+PT100方案,监测储能集装箱母排温度,耐压达AC3000V/DC4300V;

  • 无缝切换:支持并离网模式快速切换,保障关键负荷供电;

  • 智能算法:优化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寿命。

3.2.2 经济性与安全性

  • 收益多元化:通过电价差套利、容量租赁等模式提升投资回报率;

  • 多级保护:配置弧光保护装置(动作时间<5ms)及故障隔离机制,确保系统安全。

3.3 电能质量综合管理方案

针对新能源并网导致的谐波、电压偏差等问题,采用AM5SE-PV系列主从式保护装置,结合DL/T 1375-2014与GB/T 12325-2008标准,实现:

  • 动态补偿:实时调整无功功率,抑制电压波动;

  • 数据上传:通过综合业务数据网将电能质量参数传输至主站,支持调度端协同优化。

4. 分布式光伏监控解决方案

4.1并网柜防孤岛保护

4.1.1防孤岛装置

(1)根据《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的相关要求,光伏发电站应配置独立的防孤岛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应不大于2s。防孤岛保护还应与电网侧线路保护相配合。

(2)孤岛islanding   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4.1.2 孤岛效应的危害

(1)当电网侧停电检修,若并网光伏电站的逆变器仍在继续供电,维修人员不一定意识到分布式系统的存在,从而可能危及维修人员的安全。

(2)当孤岛效应发生时,负荷大于或者小于光伏发电功率,电网不能控制供电孤岛的电压和频率,电压幅值和频率的漂移会对用电设备带来破坏;

(3)如果逆变器仍然在发电,由于并网系统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之间产生相位差,当电网重新恢复供电时会产生浪涌电流,可能会引起再次跳闸或对分布式发电系统、负载和供电系统带来损坏。

 4.1.3AM5SE-IS 防孤岛装置

(1)AM5SE-IS防孤岛保护装置主要适用于35kV、10kV及低压380V光伏发电、燃气发电等新能源并网供电系统。

(2)具有:逆功率保护、频率保护(低频减载/高频保护)、频率突变跳闸、有压自动合闸、三段式过流保护(可经低电压闭锁、可带方向闭锁)、反时限过流保护等保护功能

(3)根据 GB/T 50865-2013  ”当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为不可逆并网方式,应配置逆向功率保护设备。当检测到逆向电流超过额定输出的5%时,光伏发电系统应在2s内自动降低出力或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

  4.1.3AM3-I 防孤岛保护装置

AM3-I 防孤岛保护装置具有资源紧凑、彩色大屏显示、一次图可配置的优势。

具有:三段式过流、零序过流保护(三段)、负序过流(两段)、过负荷跳闸/告警 、过电压跳闸/告警(两段)、低电压保护、PT 断线告警、逆功率跳闸(两段) 、低频减载(两段)、非电量保护(温度、瓦斯)等保护功能

 4.2并网柜电能质量监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根据《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的相关要求,光伏电站并网点应装设满足《电能质量检测设备通用要求》GB/T 19862-2005标准要求的A类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且监测点应放置在并网点。对光伏电站可能引起的谐波、直流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度、注入电网直流分量进行在线监测,装置具有通讯接口,具备远传电能质量数据功能,电能质量数据通过综合业务数据网上传至电能质量检测主站。

《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中要求新(改、扩)建的新能源场站、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和新型储能应当在接入电力系统规划可研阶段开展电能质量评估,配置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采取必要的电能质量防治措施。

根据《电能质量评估技术导则 三相电压不平衡》DL_T 1375-2014 接入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引该点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一般为1.3%,短时不超过2.6%。

根据《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2008

  • 35 kV及以上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
  • 20 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士7%。
  • 220 V单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10%。

4.3 总进线逆功率保护--AM5SE-PV 防孤岛保护装置

(1)当光伏并网与市电侧进线距离较远可采用AM5SE-PV系列主从式防孤岛保护装置。

  • AM5SE-PVM    主机
  • AM5SE-PVS     从机
  • AM5SE-PVS2   从机

(2)主从机配置建议

建议距离在200m——2公里以内

(3)主机保护功能

  • 过电压/低电压/电压滑差
  • 高频/低频/频率滑差
  • 逆功率保护/逆功率恢复
  • 八段低功率保护/低功率恢复

 (4)应用场景

主机安装在市电进线侧,监测市电侧功率状态,监测到异常通过光纤链路远程输出到光伏并网点从机,进而做出相应的保护动作。

(5)如多个并网点接入1个市电进线

选择一台AM5SE-PVM主单元可以搭配多台AM5SE-PVS从模块(最多5台)。

(6)如遇到多路市电进线、1路并网点

选择多台主单元(最多4台),搭配一台AM5SE-PVS2从模块使用。

4.4升压变箱变测控

AM6-PWC 箱变测控装置

AM6-PWC箱变测控装置装置是针对光伏、储能及风能升压变需求研发的集保护测控、通讯采集、光纤环网为一体的装置

  • 具有:箱变差动保护、三段式过流、零序过流保护、过电压、低电压保护、零序过压保护、温度、瓦斯等非电量保护功能。
  • 具有:3路以太网口、4路485通讯口(可扩展至8口)
  • 具有:2个自愈型光纤通讯接口,可组光纤环网

 4.5预制仓微机保护装置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84-2007《3kV~110kV 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和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要求。

4.6 预制仓高低压柜及升压变接点测温

根据GB 763-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的要求。 NB/T 42086 2016 《无线测温装置技术要求》

电气接点在线测温装置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内电缆接头、断路器触头、刀闸开关、高压电缆中间头、干式变压器、低压大电流等设备的温度监测,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因氧化、松动、灰尘等因素造成接点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成为安全隐患,提高设备安全保障,及时、持续、准确反映设备运行状态,降低设备事故率。

4.7 预制仓高低压柜弧光保护

4.7.1方案特点

用于保护中低压开关柜(母线室、手车室、电缆室)

4.7.2方案优点

  • 动作时间快,相比于传统的保护系统更具优越性
  • 采用弧光和电流过流双重判据,增加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 能对故障点准确地定位,可减少维修人员查找故障点的时间,大大减短了维修时间,从而保    障事故检修之后快速恢复供电。

4.8系统页面展示

5.储能系统配套产品方案

 工商业负荷峰谷差日益扩大,而随着新能源应用普及,电网电能质量也愈发不稳定,成本却不断攀升。配置储能系统可有效解决电价成本高、短时容量不足、限电/停电影响正常运营以及电能质量不稳定对设备造成损伤等问题。

5.1经济高效

(1)多种收益:峰谷套利、动态增容、需量管理、需求侧响应、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2)高效集成:算法智能,延长寿命;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

5.2灵活便捷

(1)模块化设计,安装调试便捷

(2)母线汇连,便于扩容和管理

(3)接入友好,方式灵活多样。

5.3安全稳定

(1)并离网无缝切换,保证关键负荷用电;

(2)多层级保护,快速故障隔离;

(3)全面监控,快速故障告警;

(4)在电网不稳定时辅助供电,提升电能质量。

6. 典型案例分析

6.1 上海特斯拉工厂分布式光伏项目

项目需求:光伏发电项目,使用交直流逆变器,由于逆变器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的开通和关断作用,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在此环节会产生谐波问题。光伏发电系统的不确定性,造成输出功率的随机波动,导致电网频率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等问题。
解决方案

  • 配置AM5SE-IS防孤岛保护装置1台,实现逆功率保护与频率跳闸;

  • 安装APView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实时上传谐波数据至调度主站。
    实施效果:发电效率提升15%,年减碳量达1200吨,获上海市“绿色工厂”认证。

0.4kV并网系统图

6.2 新长诚重工18MW分布式光伏项目

项目需求:本光伏项目发电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向系统上送功率。在光伏10kV并网柜内配置一套并网计量电能表,作为光伏发电量统计。光伏监控系统按三层式(站控层、通信层、设备层)架构,通过通信管理机或协议转换器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各种设备(逆变器、防孤岛保护、故障解列装置、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直流屏等设备)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将处理好的数据上传至SCADA系统和远动装置,远动装置经调度数据网(无线通信网)将数据上传至漳州供电公司配调,计量系统经用采终端直采直传至漳州供电公司配调主站用采系统光伏发电管理部门。
方案设计

  • 部署光纤环网通信架构,通过AM6-PWC箱变测控装置实现差动保护与温度监测;

  • 3#配电房设置远动屏,与调度端建立无线通信链路,支持远程调控。
    成果:全站运维效率提升40%,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

6.3 杭州某储能集装箱母排测温项目

项目需求: 针对储能柜的直流母线、汇流排进行温度检测与预警。
配置特点:耐压达AC3000v DC4300V的PT100测温;嵌入式温度采集装置ARTM-8

 

7.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的新能源配套保护监测系统,通过多层级保护、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与标准化设计,有效解决了并网安全、电能质量及运维效率等核心问题。典型案例表明,该方案可助力企业降低用能成本20%以上,提升新能源消纳率30%,显著支撑“双碳”目标实现。未来,随着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新能源保护监测系统将向更高度的智能化、自适应化方向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