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与全国人民一起欢度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据记载,春节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春节期间,人们都要回家团圆,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电话逐渐成为了亲朋好友之间拜年与问候的主流方式之一。
2006年除夕,在短短一个小时里,就有高达4000多万用户通过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简称“IP专网”)通话传递新春祝福。高峰忙时的话务量达到了47.1万erl,是平时周末晚忙时的2.3倍,BHCA(忙时呼叫次数)值超过了2千万,创历史新高。
2007年春节再创新高,通过IP专网通话用户总数和总时长均大幅增加。除夕高峰忙时的话务量接近90万erl,与06年春节同比增长了近90%;BHCA值更是达到了4千多万,为06年春节的2倍。
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用户和网络规模全球第一,每年春节期间短短几天的通话量就相当于全球大多数单个国家全年的通话量。2004年,为了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和迎接3G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建设了全球第一套移动IP承载网络——中国移动IP专网。其后两年多的时间,IP专网顺利完成扩容升级工程建设。目前,这套IP专网运行稳定,承载着3亿多移动手机用户超过70%的长途话务量。
艰难而崎岖的转型之路
早在2003年,中国移动已在经营着全球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当时用户规模已超过1.5亿,而且2G用户数仍在以5000万用户/年的速度增长,GSM汇接网面临强大的扩容压力。另外对中国移动而言,单一的语音业务已不能满足市场用户需求和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随着Internet、VOIP、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兴起,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发展的重心已逐步从语音业务开始向多媒体业务迁移。虽然基于TDM技术的GSM网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对这些新业务的支持却非常困难。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移动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不再发展用户,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另一个则是把网络扩容和技术创新联系起来。具体来说,通信网络包括核心网和无线系统两大部分,中移动在改造核心网的过程中,把原来的电路交换系统升级为基于IP的软交换系统,这样2G和未来的3G就可以共享一个核心网系统,建设3G网络也不需要建设新的核心网络。”中国移动集团总裁王建宙先生在“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回顾中国移动的网络转型历程时如是说。
然而,当时IP技术的现状与电信业务的要求差距明显,通过IP网络承载多业务仍属探索阶段。IP网络在可靠性、QoS和安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同时IP网络的运营管理模式与传统电路网也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采用IP技术承载电信业务没有公认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大规模建设IP承载网存在风险。
中国移动经过多次交流,着重听取了华为公司提出的符合电信网特征和移动话音业务特色的IP承载网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不断发展的高可靠性技术:IP承载网设备关键部件采用冗余备份设计,全网统一部署协议快速收敛、FRR快速重路由、BFD故障检测等技术,实现50ms内故障倒换,保证电信业务无中断运营;逐步完善的QoS技术:IP承载网可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提供相应的QoS策略,对VoIP等实时业务提供类似PSTN网络的服务质量,并具备业务呼叫接纳控制(CAC)能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能力:IP承载网可按照安全组网原则划分不同的安全区域,实现业务的安全隔离;另外IP承载网还具有开放的体系架构、灵活的组网能力和业务的可扩展性,可实现网络的集中监测和分权管理等良好的特性。
从2003年年底到2004年3月,经过艰难的论证和探索,面对2G用户高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3G、宽带的浪潮,中国移动从战略高度出发,与华为公司合作,选择建设IP专用承载网的方案,并制订了分期分阶段的发展策略。
全球最大的IP承载网诞生
2004年4月,中国移动工程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工程之一 ——中国移动T1软交换汇接网和IP专用承载网工程启动。从合同签订到工程割接前后历时六个多月,涉及传输、数据和交换的整体项目于2004年11月底顺利完工,割接过程平稳,网络运行稳定。
2004年12月22日,中国移动对网络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在链路或节点“故障”的情况下,平均故障恢复时间只有22.7ms,远远小于设计值50ms。在运行期间,多次传输闪断事件未对业务产生任何影响,显示出IP专网相比传统IP网络所具有的巨大优势。
2005年6月,继IP专网一期工程成功商用后,中国移动在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下一代IP电信网络的发展战略,二期网络将采用更大容量的路由器设备、更高带宽的链路和IP新技术,全面提升IP专网的业务承载能力。
2005年10月,中国移动启动了IP专网二期工程项目。经过综合选择,中国移动最终决定在八个城市引入顶级核心路由器Quidway® NetEngine 5000E,在接入节点大规模引入Quidway® NetEngine 80E核心路由器,将骨干网由一期工程的2.5G平台全面提升到了10G平台,同时还进行了大量业务的迁移。全网一百多台设备,上万个端口,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城市,全国各地近200位华为现场技术工程师,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所有设备的升级和业务割接,并平稳渡过了多次创历史性话务高峰的考验。
体验IP专网价值,创无限通信世界
中国移动IP专网经过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在可靠性、QoS、安全性等方面完全满足无线语音业务的需求。在全网通过部署多业务MPLS VPN安全隔离技术,有效遏制了病毒冲击和恶意攻击,在IP专网运行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出现核心设备受病毒攻击的情况。
另外,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IP专网除了承载无线语音长途业务外,还承载了信令、SS7监控、数据业务监控和软交换网管等业务,并能良好支持未来的3G、NGN、大客户、视频等高带宽业务。在投资成本方面,IP专网相对传统的TDM网络而言,扩容方便,提高了带宽利用率,简化了网络结构,有效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2006年11月,中国移动IP专网三期工程全面启动,本次工程的建设将“IP专网”从31个省会、直辖市(台湾省除外)延伸到全国300多个地市。中国移动再次选择了华为,数百台的Quidway® NetEngine5000E/80E/40E系列核心路由器将在三期工程中部署,为IP专网的建设再铸辉煌。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认为三期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移动意义非凡:随着网络扩容和设备升级的完成,中国移动已经真正实现了双网差异化运营,即由老网CMNET承载公共互联网业务,新建的IP专网承载3G、大客户等要求高服务质量的关键业务,为全业务运营作好了充分准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据记载,春节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春节期间,人们都要回家团圆,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电话逐渐成为了亲朋好友之间拜年与问候的主流方式之一。
2006年除夕,在短短一个小时里,就有高达4000多万用户通过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简称“IP专网”)通话传递新春祝福。高峰忙时的话务量达到了47.1万erl,是平时周末晚忙时的2.3倍,BHCA(忙时呼叫次数)值超过了2千万,创历史新高。
2007年春节再创新高,通过IP专网通话用户总数和总时长均大幅增加。除夕高峰忙时的话务量接近90万erl,与06年春节同比增长了近90%;BHCA值更是达到了4千多万,为06年春节的2倍。
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用户和网络规模全球第一,每年春节期间短短几天的通话量就相当于全球大多数单个国家全年的通话量。2004年,为了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和迎接3G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建设了全球第一套移动IP承载网络——中国移动IP专网。其后两年多的时间,IP专网顺利完成扩容升级工程建设。目前,这套IP专网运行稳定,承载着3亿多移动手机用户超过70%的长途话务量。
艰难而崎岖的转型之路
早在2003年,中国移动已在经营着全球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当时用户规模已超过1.5亿,而且2G用户数仍在以5000万用户/年的速度增长,GSM汇接网面临强大的扩容压力。另外对中国移动而言,单一的语音业务已不能满足市场用户需求和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随着Internet、VOIP、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兴起,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发展的重心已逐步从语音业务开始向多媒体业务迁移。虽然基于TDM技术的GSM网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对这些新业务的支持却非常困难。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移动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不再发展用户,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另一个则是把网络扩容和技术创新联系起来。具体来说,通信网络包括核心网和无线系统两大部分,中移动在改造核心网的过程中,把原来的电路交换系统升级为基于IP的软交换系统,这样2G和未来的3G就可以共享一个核心网系统,建设3G网络也不需要建设新的核心网络。”中国移动集团总裁王建宙先生在“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回顾中国移动的网络转型历程时如是说。
然而,当时IP技术的现状与电信业务的要求差距明显,通过IP网络承载多业务仍属探索阶段。IP网络在可靠性、QoS和安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同时IP网络的运营管理模式与传统电路网也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采用IP技术承载电信业务没有公认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大规模建设IP承载网存在风险。
中国移动经过多次交流,着重听取了华为公司提出的符合电信网特征和移动话音业务特色的IP承载网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不断发展的高可靠性技术:IP承载网设备关键部件采用冗余备份设计,全网统一部署协议快速收敛、FRR快速重路由、BFD故障检测等技术,实现50ms内故障倒换,保证电信业务无中断运营;逐步完善的QoS技术:IP承载网可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提供相应的QoS策略,对VoIP等实时业务提供类似PSTN网络的服务质量,并具备业务呼叫接纳控制(CAC)能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能力:IP承载网可按照安全组网原则划分不同的安全区域,实现业务的安全隔离;另外IP承载网还具有开放的体系架构、灵活的组网能力和业务的可扩展性,可实现网络的集中监测和分权管理等良好的特性。
从2003年年底到2004年3月,经过艰难的论证和探索,面对2G用户高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3G、宽带的浪潮,中国移动从战略高度出发,与华为公司合作,选择建设IP专用承载网的方案,并制订了分期分阶段的发展策略。
全球最大的IP承载网诞生
2004年4月,中国移动工程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工程之一 ——中国移动T1软交换汇接网和IP专用承载网工程启动。从合同签订到工程割接前后历时六个多月,涉及传输、数据和交换的整体项目于2004年11月底顺利完工,割接过程平稳,网络运行稳定。
2004年12月22日,中国移动对网络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在链路或节点“故障”的情况下,平均故障恢复时间只有22.7ms,远远小于设计值50ms。在运行期间,多次传输闪断事件未对业务产生任何影响,显示出IP专网相比传统IP网络所具有的巨大优势。
2005年6月,继IP专网一期工程成功商用后,中国移动在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下一代IP电信网络的发展战略,二期网络将采用更大容量的路由器设备、更高带宽的链路和IP新技术,全面提升IP专网的业务承载能力。
2005年10月,中国移动启动了IP专网二期工程项目。经过综合选择,中国移动最终决定在八个城市引入顶级核心路由器Quidway® NetEngine 5000E,在接入节点大规模引入Quidway® NetEngine 80E核心路由器,将骨干网由一期工程的2.5G平台全面提升到了10G平台,同时还进行了大量业务的迁移。全网一百多台设备,上万个端口,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城市,全国各地近200位华为现场技术工程师,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所有设备的升级和业务割接,并平稳渡过了多次创历史性话务高峰的考验。
体验IP专网价值,创无限通信世界
中国移动IP专网经过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在可靠性、QoS、安全性等方面完全满足无线语音业务的需求。在全网通过部署多业务MPLS VPN安全隔离技术,有效遏制了病毒冲击和恶意攻击,在IP专网运行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出现核心设备受病毒攻击的情况。
另外,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IP专网除了承载无线语音长途业务外,还承载了信令、SS7监控、数据业务监控和软交换网管等业务,并能良好支持未来的3G、NGN、大客户、视频等高带宽业务。在投资成本方面,IP专网相对传统的TDM网络而言,扩容方便,提高了带宽利用率,简化了网络结构,有效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2006年11月,中国移动IP专网三期工程全面启动,本次工程的建设将“IP专网”从31个省会、直辖市(台湾省除外)延伸到全国300多个地市。中国移动再次选择了华为,数百台的Quidway® NetEngine5000E/80E/40E系列核心路由器将在三期工程中部署,为IP专网的建设再铸辉煌。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认为三期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移动意义非凡:随着网络扩容和设备升级的完成,中国移动已经真正实现了双网差异化运营,即由老网CMNET承载公共互联网业务,新建的IP专网承载3G、大客户等要求高服务质量的关键业务,为全业务运营作好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