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4日清明节,距离3月29日夜里的那场SU7车祸刚好是第七天。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却猝然离去,让人无限痛惜。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至关重要的。更何况她们都还是20几岁的青年。
时间一天天过去,第七日了,昨晚,一位事故遇难者的母亲删除了事故相关的所有博文,可能她的伤痛再不愿意让外人知道。
时光可以冲淡一切,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造化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对于和三位大学生父母差不多年龄的一个普通人,我不禁要问,三条鲜活的生命能换来一些清醒的思考么?特意把以下几个疑问写出来,不为任何人站台。
第一,想问一下处理这个事故的交警部门,你们何时能发布基础的事故信息,比如事故现场的平面图?
上面这幅图来自远方青木的文章,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它可以非常清楚的反映很多基本的问题,比如事故现场的基本格局到底怎么样,关键的撞击点到底是哪里,NOA辅助驾驶和人员接管的位置,这个位置与撞击点的距离有多少,这个距离对于人类司机来说,是否有可能化险为夷?
这样一幅平面图需要精心的测量,精心的绘制,精心的标注,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到底需要多久呢?7天,7个月,7年,还是永远不会有?
SU7这次的交通事故,代价沉重,引发全社会关注,无论是事故的直接关系方,还是社会公众,都期待着警方的调查结果,完整的调查结果需要更久的时间,但是是不是可以逐步把平面图这样的基本信息先公布出来,以不辜负大家口里和心里的那句“等待警方调查”?
在等待的同时,我还找到澎湃新闻有事故的动画模拟,截图一幅如下:
第二,想问所有的读者,如果是你遇到这个情况,你想好了如何处理么?在格友群里,很多老司机发表意见,基本上有两种:一是踩死刹车踏板,二是不要踩死。
如果踩死刹车,那么就不能同时打方向,否则当时那样的速度,多半翻车。不打方向就意味着要撞上正前方的路障。
根据澎湃新闻的示意图,临时改道用的是所谓的“雪糕筒”,一般是塑料做的,撞上后比撞击水泥护栏要好得多。
那么一种比较好的应急方案就是踩死刹车,握紧方向盘,保持车辆直行,任由车辆撞上雪糕筒,这个结果应该比现实好很多,可能不至于爆燃和失去生命,但是车头受损和变形是必然的。在紧急关头,可能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才能冷静使用这种“丢车保帅”的策略,对于不常开车的人来说,多半做不到,本能的会想避障,不忍心眼看着撞上障碍物。
每个司机都是接受过驾驶培训的,但是多数人可能都没有系统接受过“高速公路应急”培训。其实这样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想问所有的智驾软件团队,你们是否测试过这样的场景?用软件测试的术语来说,在你们的测试用例里面,是否有这样的用例?有几个,是否充分?
坦率说,对于这样的情景,对所有智驾软件来说,都有如几个非常大的挑战:
- 是否能在夜间照明不好的情况下识别出施工信息,包括液晶屏的滚动提示,以及下图这样的慢行提示?
- 是否能在夜间、大雨等特殊情况下准确识别减速标志,变道标志,准确率有多少?
- 是否能感知到高速公路上的车道变化,比如车道突然减少为一条?如果能检测到,那么是否及时减速?对于SU7的这次事故,如果智驾软件能识别出车道变少,提前减速,那么何至于此啊?
第四,想问SU7的智驾宣传团队,是否可以酌情修改产品宣传资料,谨慎措辞,防止误导消费者,特别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直到此时此刻,SU7的宣传页面仍清晰包含炫酷的变道动画,以及如下文字:
“全系支持,自动加速变道、出入匝道、超车、施工避让,长途开车更轻松,全国都能用”
特别截图如下:
网址链接为:
https://www.xiaomiev.com/su7
如果你们说不用改,你们确实能做到“施工避让”么?能不能请写这个文案的人,或者选一位代表,在同样的时间,驾驶同样的SU7,到事故现场实地复盘一次?
如果做不到,那么还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是不是缺少最起码的对生命的尊重?
第五,想问一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http://www.caam.org.cn/)等制定行业标准的部门,是否可以把最根本的安全指标标准化?
比如明确定义车门应急开锁拉手,包括:
- 开关的位置
- 开关的有效性,包括断电、起火等特殊情况下的有效性
根据网友的资料,小米SU7的应急开门拉手是有些隐蔽的,不熟悉的人在紧急情况下较难找到。
再比如,是否可以将飞机使用的黑匣子技术应用到电动汽车?如果成本太高,那么可以降低成本,或者先使用在高端车型,这样,处理SU7这样的车祸时,就有无上宝贵的事故现场数据。
第六,想问SU7智驾的软件算法团队,这次事故能给你们哪些启示?在SU7官网的“小米智能驾驶”页面(https://www.xiaomiev.com/pilot),介绍了雷总多次提到的端到端智能驾驶。
在介绍端到端大模型时,特别描述了“从模仿变裁判 甄选‘正确答案’”,从技术角度来说,甄选最优解的策略当然好,但是在有限算力情况下,这是否会导致较大的延时,丧失刹车救人的机会呢?
第七,想问SU7的传感器和视觉团队,事故车辆虽然是标准版,没有激光雷达,但是根据网友的截图,也有1个毫米波雷达,11个车外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
有了这么多传感器之后,“小米通用视觉语言大模型‘像人’一样的理解能力”,列出的可检测物品里面有很多,但是为什么没有关键的交通标志,“锥桶”,“雪糕筒”等?难道它们不值一提么?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技术的应用和平稳落地需要艰辛的付出,智能驾驶是有价值的,但是不应该过分夸大他的能力。用一位格友的话来说:“现在宣传出来的智能驾驶是无所不能,民众的印象是睡一觉就到地方了”。
尤其是对于业内的专业人士,你们最清楚技术的实际成熟度,你们最清楚自己的产品做到什么样,你们最清楚软件系统里还有多少不成熟的代码?但你放任夸大的虚词蔓延,反而责怪年轻人轻信的天真?
“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一介布衣,人微言轻,谨以此短文祭奠三个年轻的生命,我们不应该以老迈的世故,责怪她们的天真。
(写文章很辛苦,恳请各位读者点击“在看”,欢迎转发)
*************************************************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以人文情怀审视软件,以软件技术改变人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在微信中搜索“盛格塾”小程序,可以阅读更多文章和有声读物
也欢迎关注格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