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运行区结构
GC 的演化
基础
java从编码到执行
jvm 架构模型
基于栈的指令集架构
寄存器的指令集架构
字节码文件组成—常量池
i=i++
类的生命周期
查看内存中的对象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a = "d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IOException {
main m = new main();
int i = 2;
System.in.read();
}
}
// 可以看见static存放在堆里面
验证内容
连接
解析
初始化
面试题
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的分类
打印启动类加载器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zz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NoSuchFieldException, IOException {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String.class.getClassLoader();
System.out.println(classLoader);
System.in.read();
}
}
jar包的扩展
-Xbootclasspath/a:D:/SpringProjectClassPath/student/target/student-1.0-SNAPSHOT.jar
默认类加载器
扩展类加载器加载javascript代码
import jdk.nashorn.internal.runtime.ScriptEnvironment;
public class c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ScriptEnvironment.class.getClassLoader();
System.out.println(classLoader);
}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这个加载本身和第三方
使用arthas查看类加载器
双亲委派机制
使用arthas展示继承关系
三个问题
打破双亲委派机制
命令
新创建的对象,是保存在伊甸园空间的(Eden)。那些经历多次GC依然存活的对象会经由幸存者空间(Survivor)转存到老年代空间(Old generation)。
也有例外出现,对于一些大的对象(指需要占用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对象)则直接进入到老年代。
Java提供了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 来指定对象大于这个值,直接分配到老年代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
常用的垃圾回收器
每一个回收器都存在Stop The World 的问题,只不过各个回收器在Stop The World 时间优化程度、算法的不同,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回收器。
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应该还是JDK8,它默认使用的是 Parallel Scavenge + Parallelo Old 收集器组合。
Serial(-XX:+UseSerialGC)
Serial 是Java虚拟机初代收集器,在JDK1.3之前是Java虚拟机新生代收集器的唯一选择,这是一个单线程工作的收集器。在进行垃圾回收的时候,需要暂停所有的用户线程,直到回收结束。
虽然历史久远,但它依然是HotSpot虚拟机运行在客户端模式下,或者4核4GB以下服务端的默认新生代收集器,这种核心数和内存空间较小的场景下,它单线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加上内存空间不大,单次回收耗时几十毫秒,这点停顿时间,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Serial 负责收集新生代区域,它采用标记-复制算法。
Serial Old(-XX:+UseSerialOldGC)
SerialOld 是 Serial 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和 Serial 一样,它也是单线程的收集器。目前主要应用在客户端模式(Client VM)下的HotSpot虚拟机使用。
如果在服务端模式(Server VM)下,它也有两种用途:一个是在JDK5以及之前,和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搭配使用,另外一个就是作为CMS收集器在出现并发模式故障(Concurrent Mode Failure) 时作为后备收集器。
SerialOld 负责收集老年代区域,它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ParNew(-XX:+UseParNewGC)
随着计算机的核心数和内存容量都在飞速发展,多核心和大内存容量的场景下,Serial 收集器单线程的性能明显比较落后了,ParNew 就是 在Serial 收集器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它的多线程版本。它可以多条线程同时进行垃圾收集,这也是它和 Serial 收集器的最大的区别,其他的功能性、配置、策略等等的和 Serial 基本一致。
ParNew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在JDK9之后,Java官方取消了ParNew和除了CMS收集器之外的所有老年代收集器的搭配,而且还取消了 - XX:+UseParNewGC 这个参数。所以JDK9之后,ParNew只能和CMS搭配使用了。
ParNew 负责收集新生代区域,它采用标记-复制算法。
ParNew 是JDK7之前 Server VM 模式下的首选的新生代收集器。但是在单CPU的情况下,它的效率不会比 Serial收集器高的,所以要注意使用场景。
Parallel Scavenge(-XX:+UseParallelGC)
Parallel Scavenge 从外观上看,和 ParNew 很相似,都是新生代的收集器,支持多线程并行回收,也同样是使用标记-复制来作为回收算法。但 Parallel Scavenge 的关注点不一样,它的目标是实现一个可控制吞吐量的垃圾收集器。
吞吐量的计算公式:运行用户代码时间 / (运行用户代码时间 + 运行垃圾收集时间)
假设运行用户代码时间是 99 分钟,运行垃圾收集时间是 1 分钟,结合计算公式 :吞吐量 = 99 / (99 + 1) = 0.99,也就是 99% 的吞吐量。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提供了一些参数,给用户按自身需求控制吞吐量:
-XX:MaxGCPauseMillis
控制垃圾收集停顿的最大时间,单位是毫秒,可以设置一个大于0的数值。
不要想着把这个数值设置得很小来提升垃圾收集的速度,这里缩短的停顿时间是以牺牲新生代空间大小换来的,空间小,回收自然就快,停顿时间自然也短,但是空间小,吞吐量自然也会小。所以得综合考虑。-XX:GCTimeRatio
设置垃圾收集时间占比的计算因子,参数范围是0 - 100的整数。它的公式是 1 / (1+GCTimeRatio)
举个栗子:当设置成15,那就是 1 / (1+15) = 0.0625,就是允许最大垃圾收集时间占总时间的6.25%,当设置成99的时候,就是 1 / (1+99) = 0.01,也就是允许最大垃圾收集时间占总时间的1%,依次类推。-XX:+UseAdaptiveSizePolicy
动态调整开关,这个参数和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无关,但是搭配起来使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这个参数被激活,就不需要人工指定新生代的大小、Eden和Survivor区的比例、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的大小等等细节参数了,JVM会根据当前运行的情况动态调整,给出最合适的停顿时间和吞吐量。搭配以上两个参数,和把基本的内存数据设置好即可,例如堆的最大占用空间等等。
Parallel Old(-XX:+UseParallelOldGC)
就像 Serial Old 是 Serial 的老年代版本一样,Parallel Old 是 Parallel Scavenge 的老年代版本。
Parallel Old 也支持多线程并行回收的能力,使用标记-整理来作为回收算法。这个收集器是JDK6的时候推出的,和 Parallel Scavenge 搭配,在多CPU核心和大内存的场景下,吞吐性能优秀。
在注重吞吐量和多CPU核心的情况下,都可以优先考虑 Parallel Scavenge + Parallelo Old 收集器,这也是JDK8默认的垃圾收集器组合。
CMS (-XX:+UseConcMarkSweepGC)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 是JDK1.4后期推出的GC收集器,它是一款并发低停顿的收集器,对于响应速度有较高要求,对停顿时间忍受度低的应用,非常适合使用CMS作为垃圾收集器。
CMS 负责收集老年代区域,它采用标记-清除算法。
它的运行过程相对于前几个来说会复杂一些,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初始标记(CMS initial mark)
这个阶段需要 Stop Tow World(暂停暂停所有用户线程),但这个阶段的速度很快,因为只标记和根节点(GC Roots)直接关联的对象。
2、并发标记(CMS Concurrent mark)
这个阶段不需要 Stop Tow World,在初始标记完成后,并发标记从GC Roots直接关联的对象开始,遍历整个引用链,这个阶段耗时较长,但用户线程可以和GC线程一起并发执行。
3、重新标记(CMS remark)
这个阶段需要 Stop Tow World,因为并发标记阶段,用户线程和标间线程同时在运行,相当于一边扫地一边丢垃圾,重新标记就是修正用户线程继续运行,导致的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这一阶段的耗时比初始标记长一些,但远没有达到并发标记阶段那么长的时间。这个阶段可以多线程并行标记。
4、并发清理(Concurrent sweep)
这个阶段不需要 Stop Tow World,执行到这里,说明标记阶段已经完成,此时遍历整个老年代的内存空间,清理掉可回收的对象,由于不需要移动整理存活的对象,这个阶段可以允许用户线程和回收线程并发执行。在清理完成后,会重置CMS收集器的数据结构,等待下一次垃圾回收。
以上4个步骤可以看出,CMS之所以能实现低延迟,是因为它把垃圾搜集分成了几个明确的步骤,在一些耗时较长的阶段实现了用户线程和GC线程并发执行的能力。用两次短暂的 Stop Tow World 来代替了其他收集器一整段长时间的 Stop Tow World。
CMS确实是非常优秀的垃圾收集器,但它也是有缺点的:
**1、内存碎片。**由于使用了 标记-清理 算法,回收结束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也就是内存碎片。
**2、GC进行时会降低吞吐量。**由于使用了并发处理,很多情况下都是GC线程和应用线程并发执行的,GC线程肯定会占用一部分计算资源,这个期间会降低一部分吞吐量(尽管这样,也比之前几个收集器好很多)。
**3、浮动垃圾。**CMS有两个阶段是可以用户线程和GC线程并发执行的,用户线程的继续执行自然会伴随垃圾的不断产生,这些就是浮动垃圾。这些垃圾只能等下次触发GC的时候才能清除了,也因为这些浮动垃圾的存在,CMS收集器需要留一手,JDK5的时候,在老年代内存空间使用了68%的时候就会触发一次GC,到了JDK6,觉得JDK5的这个设置太保守了,所以调整到了92%。
可以通过-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 调整这个阈值
Garbage First(G1)
G1 是 Garbage First 收集器的简称,它在JDK7的时候立项,JDK8 Update 40的时候才全部完工。这个收集器在JDK9 的时候成为了服务端模式下的默认垃圾收集器。
G1 收集器的设计理念是:实现一个停顿时间可控的低延迟垃圾收集器
G1 依然遵循分代回收的设计理论,但它对堆(Java Heap)内存进行了重新布局,不再是简单的按照新生代、老年代分成两个固定大小的区域了,而是把堆区划分成很多个大小相同的区域(Region),新、老年代也不再固定在某个区域了,每一个Region都可以根据运行情况的需要,扮演Eden、Survivor、老年代区域、或者Humongous区域。
大对象会被存储到Humongous区域,G1大多数情况下会把这个区域当作老年代来看待。如果对象占用空间超过Region的容量,就会存放到N个连续的 Humongous Region 中。
G1 收集器的内存空间结构
收集器的运行过程可以大致分成四个步骤: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ing)- Stop Tow World
只标记 GC Roots 能直接关联的对象,还有一些额外的细节操作例如修改TAMS指针的值,保证后续阶段用户程序并发运行的时候,新对象分配在正确的位置。这个阶段需要暂停用户线程,但耗时很短。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 No Stop Tow World
从根节点(GC Root)开始,顺着引用链遍历整个堆,找出存活的对象。这个步骤耗时较长,但用户线程可以和GC线程并发执行。
最终标记(Final Marking)- Stop Tow World
处理并发标记阶段,用户线程继续运行产生的引用变动,这个阶段需要暂停用户线程,支持并行处理。
筛选回收(Live Data Counting and Evacuation)- Stop Tow World
根据以上三个阶段标记完成的数据,计算出各个Region的回收价值和成本,再根据用户期望的停顿时间来决定要回收多少个Region。回收使用的是复制算法,把需要回收的这些Region里存活的对象,复制到空闲的Region中,然后清理掉旧Region全部空间。因为需要移动存活的对象,所以不可避免的要暂停用户线程,这个步骤支持多条线程并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