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优10年

2007年到2017年,人生最美好的10年,献给了网优的软件开发行业。整整10年,如今成为了过去,回想10年走过的人生路,无限感慨,算是给自己留下一点记忆吧。
2017年6月我从一个无线流媒体的小公司离开了,在这家公司一呆就是5年。其实如果不是公司快黄了,估计还会在梦想未来发财之路呢。在看到这些虚无缥缈的融资,投资失败 之后,我决心找一个实在的行业去做。7月份我投入到网优行业的第一家公司日讯在线。那时候RX刚刚获得一笔不少的投资,处于人员和业务扩展的阶段。研发包括WCDMA,GSM,TDSCDMA,数据采集工具和数据回放工具等。由于我之前从事过Windows Mobile的开发,自然就进入手机部门。不过额外给我的任务是写个通信服务器,很快我就
被任命为研发三部的经理。这里的手机研发和之前做的截然不同,带有很强的通信色彩,也更底层。比如利用ioctrl控制DIAG口,然后像操作串口一样的去发指令,然后再获取高通的DIAG数据。DIAG数据是高通芯片和基站交互的LOG,里面包括了code,event等信息。这些信息是对于普通的人根本是看不到的,或者是无需关心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宝贝,有了这些数据,再加上文档,就可以解码出参数和信令处理。对于网优的工程师来说,这些信息是核心和至关重要的。比如服务小区和邻区的电平值,如果服务小区的电平比邻区高,则意味着小区会经常切换,邻区感染严重,容易电话。如果没有邻区信息,则属于邻区漏配,不能切换。就这样我在这里稀里糊涂的参与了第一款Windows Mobile产品的开发。第一个版本其实做的很烂。功能实现了,但是交互和UI都不好。好在网优产品的销售基本靠关系,销售的本事在这里尤其突出,一般只有在用户投诉的时候才去改进产品。
     时光荏苒,一年很快就过去了。那时候3G作为三大运营商的口号广告铺天盖地。什么3G,G3,天翼。网还不成熟,广告先打起了了。在这种浪潮下,我们也很快启动了WCDMA,TD的研发。我们POCKET产品也从支持GSM转到了WCDMA。支持的手机是HTC 810。当时市面上Window 手机也就是HTC做的好了。面对3GPP的哪些文档,对通信小白来说无异于天书。哪些概念也是第一次接触,什么导频干扰,FDD,扰码等信息。除了 做这些基本的通信参数展示以外
还要完成特定的业务。主叫(打电话),被叫(接电话),短信端到端,彩信端到端,WAP,FTP上传下载,网页浏览,视频,MOS等。尤其是MOS,第一次听过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关于语音的评估概念。运营商通过计算MOS来评估实际通话质量。那时候短信,彩信非常流行,每次集采或者招标的时候都需要完成验证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了解什么是PDU编码,以及短信的协议等。接手短信的事件也常常会影响被叫的误判,因为其实的信令是一样的,需要做近一步的详细解码。Mobile的开发和Windows的开发基本类似,除了要考虑中文字符集以外。记得当初就是使劲折腾wstring这个类,而如今只能停留在我的回忆中了。
转眼到了2009年,我们开始做Symbian手机的研发。Symbian的研发很麻烦,需要申请开发证书,申请权限,记得要经常访问VeriSign的网站去做签名。不过也没办法,说让Symbian系统一手遮天呢?在我们有幸和Nokia签下合同,能从他们的固件里面获取需要的数据后我们还是很幸福的。研发人员有事情做就能呆住,这件事情会让人很幸福。
需求人员在给了文档后我们就可以开发了,采集的数据对着文档进行处理。大概3个月吧,我们的第一款Nokia的产品及问世了,当然处理的还是WCDMA和GSM的数据的。那个时候有个有个国外的产品就Nemo卖的非常好,就是和Nokia,爱立信有合作,做的东西也非常漂亮,特别是地图。我记得我们开发的产品在S60 V5上进行的。效果还算不错,但是联通没钱,何况又有不少的竞争对手。我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2010年我们开始开发Android手机,记得当时叫Ophone,我们的研发也从Windows,Symbian转移到Android,现在想想,前端的技术发展确实快。也感觉微软那么早就进入了手机OS的研发,结果却一直没有长进确实可惜。对于Android来说,首先从开发UI的角度来说比Windows好太多,Windows的按钮想要做的特殊效果还得自定义,代码要写一大堆,Android的可配置性灵活方便,但是刚开的时候大家还能理解Activity的概念,这个和Windows的窗口还不完全一样,还可以属于不同的进程。总之2个系统除了Java和C++的区别,整个编程方式也差不很多。Ophone是TD-SDCMA的系统,我们也想开发一款这样的系统,在移动上能占有一席之地,可惜,我们一直没有能和移动搞好关系,连测试的机会都没有。而此时RX也出现了管理问题,经营不善,扩张太快。资金链断裂,而我们的竞争对手上市了。公司欠研发和服务的工资发不了,大厦将倾。人心涣散。
2011年我跳槽到了DL,总部在珠海的一家公司,也是之前的竞争对手。在这里我有幸接触到了他们的研发和管理。刚开始我并没有从事核心的Walktour产品的研发,而是做了一位专家,从事技术预研和Wlan的研发。Wlan属于3G到4G的一个过渡产品。本身并没有太多市场,那个时候各大运营商都想推自己的城域网。比如中国移动的CMCC,CMCC-EDU等,我们要模拟实现用户登录,认证,浏览,下线等操作。当时叫移动的随e行,如果去移动的总部,那里没有免费的网络给人使用,都是CMCC,这是需要花钱的。哎又开始抱怨了。做了一年的WIFI产品后发现并没有太核心的竞争力,也没怎么卖。其实公司的核心还在传统的路测仪表。那个时候公司已经把目标盯在了4G上。当然是FDD,因为离香港很近,可以采集数据进行回访。此时基于高通芯片的Android手机开始大放异彩,领头羊就是HTC,三星和苹果。不得不说DL的研发和持续性很强,他们在这些手机上的花费功夫很大,比如苹果手机的越狱后的基带访问,三星手机DIAG的获取等,当然那时候还有部分展讯芯片的手机,后来这些芯片都被淘汰了。国产的TD芯片的大唐也在没落的边缘。早期获取DIAG的方式还不固定,比如HTC希望把端口设置在SMD1,MOTO喜欢把端口设置在TTYUSBX上,但是在4.0后的Android系统基本已经固定在DIAG端口上,这对研发来说省事不少。当然每个版本的更迭取数据的方式都会发生改变,IOCTL的参数都会发生变化。记得当时三星有NOTE2手机比较特殊,属于双待手机,处于4G早期的没有LTE适合就只能采用CSFB或者双待去解决。而高通的 芯片通常有MSM和MDM的区别,正常都是MSM,NOTE2属于2这都,所以取数据破费周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得到了来自手机厂商的部分资料,这个问题才算解决。
2013年底我跳槽到了UP,本部在北京公司的,离家里也近很是喜欢。刚来就被派到南京救急了,哪里有个WIFI自动登录的项目。具体的就是如果当前的网络中有CMCC,EDU类似的热点AP就自动登录。当时工作在甲方办公室,每天忙的热火朝天。几个星期后我回到了北京,被派到某个设计院工作,在那里负责SmartTest项目。这是一个用户感知的产品,领导也很重视。开始的原型是参考了路测的产品来开发,除了没有信令,其他业务逻辑都有了。比如FTP,HTTP,网页,视频等。所谓的感知就是测试网速情况,那时候LTE刚刚部署,各领导对网速的提升都非常感兴趣。所以特别重视,集团也要求各地市都安装这个产品,测试的数据上报上来,并进行考核。那时候android和ios都做,工作积极性蛮高。做了好几个版本的迭代,我们队手机非ROOT下获取参数已经很有新的,也经常去调取手机里面的framework去反编译,看看里面的Telephony接口。在android 5.0的时候手机双开基本是各厂家自己定制,常见的是联发科,小米,华为,三星,高通。所以在双开适配上颇费心思。为了主卡和副卡的参数,特别是别的厂家还没有的信息,很有成就感。IOS那是也一样,本身是很封闭的,我们都是通过私有API去拿到LTE的各种参数(RSRP,SINR,ARFCN等),不过非常可惜在ios8.3之后这个漏洞被修复了。
2015年我又重新开始弄ROOT手机的开发了,通过DIAG口获取芯片数据进行解码开发。任何一个产品都需要很好的配合,恰好产品经理也是很懂无线的,解码这块也有专门的团队,所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这边攻克了获取原始数据的难题后就开始运作我们的第一个单站验收产品。整个开发的周期比较长,不过打磨细致也是很有必要的,从采集文件的定义,事件,信令的配置,UI显示都有了各自分工。这次我们开发了优化宝的产品,针对的行业客户也比较明确,基本就是各地市的移动公司。首先解决的就是单站验证问题。做的工作就是在锁定到该站点下面进行数据的采集,同时执行指定的的业务。比如FTP,切换,语音,VOLTE等,针对这些业务,还有室内地图,室外GPS的采集等业务逻辑。所以整个工作量很大,要做的东西也多。好在在网优浸润多年,业务还是那些东西,所以工作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以上就是针对网优所做的工作总结,算是给自己这么多年的一个交代。俱往矣,新的领域新的未来。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