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追踪管理简史


随着“用户体验第一”的口号被中国互联网老大们不断的挂在嘴巴上面,解决Bug这件小事早已从只有工程师关注,上升到产品、客服,运营,领导等,每个互联网从业人员都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要关心的问题。

因此,各种专业的Bug追踪管理工具也开始出现在你们的视线里。凡事从0开始看,我们先不谈哪个工具更好,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下Bug追踪管理这件事情的一个发展历史,还蛮有趣的~

B字头的诞生,“人肉”记录第一个Bug

1947年9月9日,哈佛大学测试马克II型艾肯中继器计算机,操作员格蕾丝上尉在电板编号为70的中继器触点旁发现了一只飞蛾(英文:Bug)。然后操作员把飞蛾贴在计算机日志上了,并写下了“首个发现bug的实际案例”。他们提出了一个词,“debug(调试)”了机器,从而引入新术语“debugging a computer program(调试计算机程序)”。

这张画展示了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生物,由格蕾丝·穆雷·霍波上尉首次确认并命名。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Bug的发现,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 Bug追踪管理解决过程。发现Bug(一只死掉的飞蛾)——记录Bug(把飞蛾贴在计算机日志上)——解决Bug(移除飞蛾)”。

GNATS,开启专业Bug追踪管理软件时代

根据搜集到的材料来看,似乎从发现1947年发现Bug开始,Bug记录这件事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发展,静默了45个年头之后,沉默被一个叫做GNAT的软件打破。(gnat 在英文字典中含义为:“小昆虫,小烦扰”,)

GNATS应该算是第一个有名气的Bug追踪管理软件,1992年,GNATS 发布了第一个版本,最初仅仅通过email 进行交互,后来添加了Web端互动,以及图形界面。(我们不排除存在一些更早的小型Bug追踪管理软件,毕竟对于低调的程序员来说,自己给自己编写好用的软件又不让别人知道是很普遍的)。

GNATS 是大名鼎鼎的 GNU 维护和使用的 Bug 跟踪系统。GNATS 将受管理的缺陷叫做 "Problem Report" (问题报告),简称为 "PR"。用户可以直接使用 Email 向系统提交 PR,亦可以使用基于 WEB 的图形界面提交。

多种Bug管理工具出现,提高互联网时代效率

1992年开始,关于Bug管理软件开始纷纷出现;有C/S结构,有分布式系统,也有服务器托管系统;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有大型/中型/小型,并侧重不同的管理区域。

我们从下表之中可以看一下其中名气较大的工具。如Jira、Redmine,Bugzilla这些工具至今仍然帮助很多企业、开发者解决Bug,管理Bug,提高了工作效率。
  • GNATS (1992)
  • Debbugs (1994)
  • Bugzilla (1998)
  • TestTrack (1998)
  • Request Tracker (1999)
  • SourceForge (1999)
  • MantisBT (2000)
  • FogBugz (2000)
  • GNU Savannah (2000)
  • Roundup (2001)
  • Axosoft (2002)
  • JIRA (2002)
  • OSDN (2002)
  • The Bug Genie (2003)
  • Trac (2004)
  • Launchpad (2004)
  • Team Foundation Server(2005)
  • Assembla (2005)
  • Fossil (2006)
  • Redmine (2006)
  • CodePlex (2006)
  • GitHub (2008)
  • Bitbucket (2008)
  • Apache Allura (2009)
  • YouTrack (2009)
  • Maniphest (2010)
  • Bontq (2010)
  • YouTrack (2011)
  • Tuleap (2011)
  • Apache Bloodhound (2012)
  • Team Foundation Server (2013)
  • 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 (2014)


移动App时代新旧交替,创新引领未来

2014年以后,Bug管理系统似乎进步缓慢,同时,传统工具曾经的优势正在成为劣势。一部分开源免费软件,由于没有商业收入维持,阻碍了自身的产品迭代。导致,我们现在还能看到Redmine工具上一些反人类设计体验(尽管它很有用)。另一个原因是,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将更多时间在开发App而非Web时,传统工具并没有跟上这个节奏,针对移动App做Bug管理的优化。

但我们依稀可以从一些产品上看到一点点星光,它们代表未来。

一个是Insta Bug,2014年出现:这是一款帮助移动开发者提高内测效率的SDK工具,简单的说他们可以在手机上实现所见即所得的Bug反馈。你不仅仅可以知道将“飞蛾”发现,同时你还可以按几个按钮,就将飞蛾的大小、颜色,生死等信息,直接放到日志板上。

另一个是Bugout,2016年发行第一个版本:这个产品继承了Instabug的摇一摇反馈功能,同时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缺陷管理平台,专注于移动App 的Bug发现与管理流程。其母公司Testin 6年积累的移动测试经验,应该能够引领给新一代的App Bug管理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