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章 财务报告分析概述

1.1财务报告及其信息作用

1.1.1财务报告的含义和内容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一)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二)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企业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附注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财务报表个要素的补充说明;二是对财务报表中无法描述的其他财务信息的补充说明。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财务、成本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书面文字报告,是年度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以财务指标和相关统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报告期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客观反应企业运营特点及发展趋势。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现金流情况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分析、重大事项说明等。

1.1.2财务报告的编制目的  

        关于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在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中都有说明。

        1978年,美国财务会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告的目的做出了阐述:第一,财务报告应提供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第二,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第三,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全书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1.1.3财务报告信息的作用

        (1)财务报告信息更直接地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相关。

        (2)财务报告信息是一种更为可靠的信息来源。

        (3)财务报告信息是一种成本较低的信息来源。

        (4)财务报告信息是一种相对更为及时的信息来源

1.2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与目标

1.2.1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和目的  

        (一)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

        财务报告分析是以财务报告信息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了解企业等经济组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状况,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信息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1)解读财务报表

        (2)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

        (3)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原因和隐含的风险

        (4)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预算管理服务。

        (5)通过财务分析进行企业盈利预测价值评估

1.2.2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  

        一般而言,与企业有着经济利益的方方面面都会成为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并且信息使用者不同,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这些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经理人、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供应商和客户、政府部门、员工等。

        (一)企业经理人      

        根据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理论,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经理人受托代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对股东投入的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无论是进行融资和投资等财务决策分析,还是为了采购、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经营决策分析,经理人都离不开财务报告信息。  

        (二)企业所有者      

        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和企业的所有者,一方面,其有权要求企业提供有关财务信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对其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做出估计和判断,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委托人需要选择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从事企业的经营活动,只有通过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才能为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

        (三)企业债权人      

        债权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贷款风险,必须判断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以保证其债务本息能够及时、足额地得以偿还。  

        (四) 客户和供应商      

         客户和供应商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上下游关系。传统上,在客户选择供应商或供应商选择客户的过程中,人们比较多关注的是上游或下游企业对于本企业而言在业务方面的可依赖性如何。

        (五)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之所以需要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通常出于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征税的需要。第二,签订和执行合同的需要。第三,政府政策制定及政府干预的需要

        (六)其他      

         企业的员工与企业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他们关心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和取得报酬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注册会计师通过财务报告信息确定审计重点,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咨询机构通过财务报告分析为各类财务报告的使用人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等。

1.2.3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

         一般而言,与企业有着经济利益的方方面面都会成为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并且信息使用者不同,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这些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经理人、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供应商和客户、政府部门、员工等。

        (一)企业经营者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      

        企业经营者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业务,需要确保股东的收益,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并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因此,他们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是综合。

        (二)企业所有者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      

        企业的所有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最根本目标是看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因为盈利能力是投资者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关键

        (三)债权人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      

        从债权人角度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一是看其对企业的借款或其他债权是否能及时、足额收回,即研究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二是看债务人的收益状况与风险程度是否相适应。

        (四)客户与供应商财务报告分析目标      

        供应商和贷款人类似,他们必须判断授信企业的信用状况、风险情况及偿债能力。企业商品的消费者是客户,他们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客户关心的是企业连续提供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希望通过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销售能力和发展能力

        (五)政府财务报告分析目标    

         政府考虑企业经营理财状况,不仅需要了解企业所占   用的资金的使用效率,预测财务收入增长情况,有效地组织和调整社会资源的配置,而且还要借助财务分析,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法违纪、浪费国家财产的问题,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对企业的发展后劲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进行考察。

1.3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与形式

1.3.1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1.3.2财务报告分析的形式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不一样,财务报告分析的形式也不一样。通常,对财务分析的形式可以进行如下划分:

        (一)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按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内部分析主要指企业内部经营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目的在于判断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顺利。          

        外部分析主要指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部门等根据各自需要分析企业有关情况。         

        (二)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          

        按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

        全面分析主要指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系统、综合、全面分析和评价

        专题分析是指根据不同分析主体或分析目的,深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按照分析的时点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根据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的财务报表信息,分析报表中各项目或报表之间各项目关系的财务分析形式 。         

        动态分析指根据几个时期的财务报表或相关信息,分析财务变动状况。

1.4财务报告分析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

1.4.1财务报告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告信息具有滞后性

        (2)财务分析需要依据规范和可靠的财务数据才能得出具有可比性的有效的分析结论。

        (3)财务报告是基于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编制的,运用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4)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没有全面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源。

        (5)财务报告分析中,比率分析是采用比较多的分析方法,然而,在比率计算中,一些数据时间口径不一致,会影响比率分析所反映内容的可比性及其准确度。

1.4.2财务报告分析的未来发展

        (1)财务报告分析将越来越趋于智能化

        (2)财务报告分析将越来越趋于精细化

        (3)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

第二章 财务报告分析的程序与方法

2.1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程序

2.1.1信息收集和整理阶段

        (一)明确财务报告分析目的

        (二)制订财务报告分析计划

        (三)搜集整理财务报告分析信息

2.1.2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阶段

        (一)企业战略分析

        (二)财务报表会计分析

2.1.3财务报告分析实施阶段

        (一)财务指标分析

        (二)基本因素分析

2.1.4财务报告分析综合评价阶段

        (一)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

        (二)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

        (三)财务报告分析报告

2.2财务报告分析的信息基础

 2.2.1财务报告分析信息的种类

        (一)企业内部信息与企业外部信息

        (二)定期信息与不定期信息

        (三)实际信息与标准信息

        (四)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2.2.2财务报告的内涵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具体由会计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而会计报表仅指报表本身不包括附注。

   2.2.3会计报表

        (一)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基本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按一定的要求编制而成的。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按照可以变现的能力和流动性来排的。也就是说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最容易变现的,就是流动性最好的。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和股东权益是按照需要归还的紧迫程度来排的,所以负债排在上面,股东权益排在下面。股东权益是按照可辨识度来排的,越前面的越好识别。

        (二) 利润表  (损益表)

        利润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如年度、月度或季度)内生产经营成果(或亏损)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一种动态报表,它一方面利用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数据,确定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按照有关规定将实现的利润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利润表有两种格式:一是单步式利润表;二是多步式利润表

        (三)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实际上是资金变动表的一种形式。用现金的来源、运用、增加、减少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表中的现金不仅是指会计上的现金,而且包括银行存款和其他现金等价物

        (四)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如年度、季度或月度)内,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以及由所有者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分别列示。

 2.2.4会计报表附注

        (一)资产负债表附注

        (二)利润表附注

        (三)现金流量表附注

2.3财务分析方法与技术

2.3.1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一)水平分析法

        一是绝对值增减变动

绝对值变动数量=分析期某项指标实际数-基期同项指标实际数

        二是增减变动率


        变动率(%)=\frac{绝对值变动数量}{基期实际数量} x100%

        三是变动比率值


        变动比率值=\frac{分析期实际数值}{基期实际数值}

        (二)垂直分析法

        第一,确定报表中各项目占总额的比重或百分比    

                某项目的比重=\frac{该项目金额}{各项目总金额}×100%

        第二、通过各项目的比重,分析各项目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第三,将分析期各项目的比重与前期同项目比重进行对比,研究各项目的比重变动况。

        (三)趋势分析法

        第一,计算趋势比率或指数。通常,指数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定基指数;二是环比指数。趋势分析法通常采用定基指数。

        第二,根据指数计算结果,评价与判断企业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及其合理性。

        第三,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3.2比率分析与因素分析  

        (一)比率分析法

        1.构成比率

        2.效率比率

        3.相关比率

        (二)因素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2.差额分析法

2.3.3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  

        (一)杜邦分析法

        (二)沃尔评分法

2.3.4图解分析法

        (一)对比图解分析法

        (二)结构图解分析法

        (三)趋势图解分析法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分析

3.1资产负债表概述

3.1.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与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后编制而成的。其作用如下:

        第一,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第二,可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

        第三,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投资者在企业投资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3.1.2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目的  

        第一,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

        第二,揭示资产负债表及相关项目的内涵

        第三,评价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

        第四,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

3.1.3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内容

        第一,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第二,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

        第三,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第四,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3.2资产负债表一般分析

3.2.1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的编制思路如下:

        第一,选定比较的标准。
        第二,计算某项目的变动额和变动率。

        某项目的变动额=该项目本期数-该项目的基期数

某项目的变动率=\frac{该项目变动额}{该项目基期数}*100%

        第三,计算该项目变动对资产总额或权益总额的影响。
某项目变动对资产总额(权益总额)的影响(%)=\frac{某项目的变动额}{基期资产总额(权益总额)}x100%

      (二)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的分析评价

        1、从资产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第一,分析总资产规模的变动状况以及各类、各项资产的变动状况,揭示出资产变动的主要方面,从总体上了解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经营后资产的变动情况。

        第二,发现变动幅度较大或对总资产变动影响较大的重点类别和重点项目。

        2、从权益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第一,分析权益总额的变动状况以及各类、各项筹资的变动状况,揭示出权益总额变动的主要方面,从总体上了解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经营后权益总额的变动情况。

        第二,发现变动幅度较大或对权益总额变动影响较大的重点类别和重点项目,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向。

        3、资产负债表变动的原因分析 资产负债表中项目的变动基本可以由四种情况引起:

        (1)负债变动型。

        (2)追加投资变动型。

        (3)经营变动型。         

        (4)股利分配变动型。          
      

3.2.2 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表的编制思路如下:

        第一,选定比较的标准。

        第二,计算当期以及基期各资产项目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计算当期以及基期各权益项目在权益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将当期各项目所占比重及基期各项目所占比重进行对比,分析各项目所占比重的变动情况。 

        (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情况的分析评价

        1、资产结构的分析评价

        第一,从静态角度观察企业资产的配置情况,特别关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重以及其中重要项目的比重,分析时可通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或可比企业资产结构的比较,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资产风险做出判断,进而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做出评价。

        第二,发现变动幅度较大或对总资产变动影响较大的重点类别和重点项目。

        2、资本结构的分析评价

        第一,从静态角度观察资本的构成,衡量企业的财务实力,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结合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评价其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第二,从动态角度分析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对资本结构的调整情况及对股东收益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

        3、资产负债表整体结构的分析评价

        第一,分析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依存关系。企业的资产结构受制于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的行业性质,其资金融通的方式也有差异。

        第二,分析评价不同结构可能产生的财务结果,以便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及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做出推断。

        资产负债表整体结构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稳健结构

        (2)风险结构

3.3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3.3.1主要资产项目分析  

        (一)货币资金    

        1、分析货币资金发生变动的原因

        第一,销售规模的变动。

        第二,信用政策的变动

        第三,为大笔现金支出做准备。

        第四,资金调度。

        2、分析货币资金的质量

        第一,判断货币资金与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特点是否适应。

        第二,分析企业筹资能力。

        第三,分析货币资金的构成内容。

        第四,分析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质量。

        (二)应收账款

        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关注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及变动情况

        (2) 分析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

        (3) 分析企业是否利用应收账款进行利润 调节。

        (4) 要特别关注企业是否有应收账款巨额冲销行为。

        (三)存货

        存货分析的要点如下:

        1、存货构成

        (1) 存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

        (2)存货结构与变动情况分析。

        2、存货计价    

        可供企业选择的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因为价格的变动,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会导。不同的结果。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        

        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

        3、存货的日常管理    

        企业存货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存货的账面数字,还与存货的日常管理密切相关。只有适当保持各项存货的比例和库存周期,材料存货才能为过程所消化,商品存货才能及时实现销售,从而使存货顺利变现。

        (四)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分析的要点如下:

        1、 固定资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

        (1) 固定资产原值变动情况分析。

        (2)固定资产净值变动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动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动;

        二是折旧的变动,而折旧的变动完全取决于折旧政策的选择

        2、固定资产折旧分析

        (1) 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性、企业应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于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及折旧方法的变更,达到调整固定资产净值和利润的目的的做法,要通过分析比较揭示出来。

        (2) 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连续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3) 分析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确定的合理性。

3.3.2主要权益项目分析

        (一)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数额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对流动资金的需要量、现有流动资产的沉淀和短缺情况等。企业应结合短期借款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分析该项目。

        (二)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因商品交易而产生,其变动原因有: 第一,企业销售规模的变动。当企业销售规模扩大时,会增加存货需求,使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等债务规模扩大;反之,会使其降低。 第二,为充分利用无成本资金。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是因商业信用产生的一种无资金成本或资金成本极低的资金来源,企业在遵守财务制度、维护企业信誉的条件下对其充分加以利用,可减少其他筹资方式的筹资数额,节约利息支出。 第三,提供商业信用企业的信用政策发生变化。如果其他企业放宽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企业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规模就会大些;反之,就会小些。 第四,企业资金的充裕程度。企业资金相对充裕,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规模会相对缩减一些,当企业资金比较紧张时,就会影响到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清偿。

        (三)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企业利用负债方式获得长期资金来源的方式。长期借款属于企业重要的融资决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产生深远影响。影响长期借款变动的原因有: 第一,银行信贷政策及资金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 第二,为了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长期需要。 第三,保持企业权益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调整企业负债结构和财务风险。

3.4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3.4.1资产项目趋势分析  

        (一)绝对额分析      

        将企业连续几年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的部分项目的绝对额进行比较,以查看这些资产项目的变化趋势,从而观察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

        (二)环比分析      

        环比分析,一般指的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项目逐期的发展速度。

        (三)定基分析      

        定基分析就是选定一个固定的期间作为基期,计算各分析期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相关项目与基期相比的百分比。

3.4.2负债项目趋势分析

        (一)绝对额分析      

         将企业连续几年的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的部分项目的绝对额进行比较,以查看这些负债项目的变化趋势,从而观察企业的变动情况。

        (二)环比分析

        计算负债等相关项目相邻两期的变动百分比,以查看负债项目的变动方向和幅度,从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定基分析      

        通过对部分负债项目的定基分析,计算分析其中的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相关项目与基期相比的百分比,不仅能够者出相邻两期负债的变动方向和蝠度,还可以看出一个较长期间的总体变动趋势,便于进行较长期间的趋势分析。

3.4.3所有者权益项目趋势分析 

        (一)绝对额分析      

        将企业连续几年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绝对额进行比较,以查看这些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化趋势,从而观察企业的变动情况。

        (二)环比分析  

        计算所有者权益等相关项目相邻两期的变动百分比,以查看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动方向和幅度,从而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

        (三)定基分析      

        通过对部分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定基分析,计算分析相关项目与基期相比的百分比,可以看出一个较长期间的总体变动趋势,便于进行较长期间的趋势分析。

第四章 利润表分析

4.1利润表概述

4.1.1利润表的含义和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是以“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编制而成的,是一张动态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的列报必须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4.1.2利润表分析的目的  

        第一,可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   和获利能力,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可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为筹资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可以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可以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 营业绩和管理水平,为业绩考核提供依据。

        第五,可以为税务部门课征税款提供依据

4.1.3利润表分析的内容

        第一,利润表综合分析

        第二,利润表项目分析

        第三,利润表趋势分析。

4.2利润表综合分析

4.2.1利润表水平分析

        (一)利润表水平分析表的编制

        根据利润额增减变动水平分析法,编制利润水平分析表,可以采用增减变动额和增减变动百分比两种方法表示,主要分析目的在于分析利润表各项目增减变动的幅度。

        (二)利润增减变动情况分析      

        利润表的分析思路是“从下往上看”,即从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一步一步分析引起利润变动的因素。    

        1、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最终取得的财务成果,或可供企业所有者分配或使用的财务成果。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它反映企业的营业利润,以及营业外收支情况。

        3、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自身的经营成果,是企业计算利润的第一步,通常也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盈利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

        4、营业毛利,营业毛利是指企业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

4.2.2利润表垂直分析

        (一)利润表垂直分析表的编制

        利润表垂直分析表主要以利润表为依据,利用垂直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各因素或各种财务成果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析财务成果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二)利润表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通过比较各年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分析营业成果的构成情况,并通过将计算期与基期进行比较,分析各项目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分析利润表结构的变动情况。      

4.3利润表项目分析

4.3.1营业收入分析

        (一)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收入的定义中,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公司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建筑企业提供建造服务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确认为收入。

        (二) 营业收入分析要点

        第一,关注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以判断其收入增长的稳定性。

        第二,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

        第三,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地区构成。

4.3.2成本费用分析

         (一)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指与营业收入相关的,已经确定了归属期和归属对象的成本,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本项目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成本的分析要点: 第一,分析影响营业成本水平高低的因素。 第二,分析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配比。从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来看,企业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余额为毛利。企业必须有毛利,才有可能形成营业利润。

        (二)各项费用情况分析    

         1、研发费用    

        2018年6月财政部下发《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中新增“研发费用”项目,从“管理费用”中分拆出来。该项目反映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分析该项目时,应注意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一般比重小于2%的表明企业不具有未来竞争力,2%~5%具有一般竞争力,10%以上的就有明显竞争优势。同时注重企业是否将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导致计入当期的研发费用较少,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的分析要点:

        第一,分析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营业收入的配比。了解企业销售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融资业务的合理性。

        第二,从销售费用的构成上看,有的与企业业务活动规模有关(如运输费、销售佣金、展览费等),有的与企业从事销售活动人员的待遇有关,也有的与企业未来发展、开拓市场、扩大品牌知名度有关。

        第三,片面追求在一定时期的管理费用降低,有可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第四,财务费用的主体是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贷款规模、贷款利息率和贷款期限。从总体上说,如果因贷款规模导致利润表财务费用的下降,企业会因此而改善盈利能力,但我们对此也要警惕,企业可能因贷款规模的降低而使发展受到限制。

        第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相关规定,期权公允价值必须在等待期内计入管理费用,从而使部分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大幅上升,公司的账面业绩出现大幅下降,但激励期权费用的摊销是会计政策的规定,并不对公司的基本面产生不利影响,不影响公司现金流,不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3.3营业利润分析

        (一)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构成以及增减变动情况,通常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的形式加以说明。目前,除了金融类资产改为信用减值损失以外,几乎所有的其他资产都涉及资产减值损失,具体包括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在建工程减值损失、工程物资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开发支出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等。

        (二)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项目的分析要点:

        第一,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收益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长期股权投资都是可持续的,如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所获得的投资。         第三,要分析投资收益在总利润中的比例和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情况。

4.3.4利润总额分析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营业外收入相当于意外的利得或非常收益。    

        营业外收人项目分析的要点:

        第一,注意分析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区别。

        第二,注意分析营业外收入形成的原因。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营业外支出相当于意外的损失或非常损失。    

        分析营业外支出应注意其与费用的区别:费用是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是总额概念;营业外支出是由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是净额概念。

4.3.5净利润分析

        (一)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按税法规定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中交纳的税金,是企业当期的一项费用。   所得税费用项目分析的要点:

        (1)将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进行比较,分析所得税费用的合理性。

        (2)关注纳税调整项目。纳税调整项目包括纳税调整增加项目和纳税调整减少项目。

        (二)净利润项目分析    

        净利润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时应注意:

        第一,它是一个总量绝对指标,不能反映公司的经营效率,缺乏公司之间的可比性。

        第二,它作为评价指标,容易使公司追求眼前利益,产生短期行为,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第三,就目前我国相当数量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往往过分强调盈利能力,而忽视偿债能力,普遍对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协调统一缺乏足够的认识。

4.4利润表趋势分析

4.4.1绝对额分析

        将企业连续几年的利润表相关项目的绝对额进行对比,以查看这些项目的变化趋势

4.4.2环比分析

        计算收入、费用、利润等相关项目相邻两期的变动百分比,以查看这些项目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从而分析企业投资报酬和盈利能力的变动情况。

4.4.3定基分析

        定基分析就是选定一个固定的期间作为基期,计算各分析期的收入、费用、利润等相关项目与基期相比的百分比。

第五章 现金流量表分析

5.1现金流量表概述

5.1.1现金与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动态报表。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能随时用于支取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5.1.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不是相互脱离、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勾稽关系。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式分析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资产)变动的因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现金+非现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现金=负债+所有者权益-非现金资产

        其中: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提取的公积金-应付利润(股利)

         现金与非现金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变化成反向变化关系。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变化与现金变化同方向变化关系。      

        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非经营活动损失(筹资和投资活动的损益),加上不支付现金的费用,加上非现金流动资产减少、减去非现金流动资产增加;加上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去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等,从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5.1.3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  

        (一)从动态上了解企业现金流量变动情况和变动原因  

        (二)判断企业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  

        (三)评价企业盈利的质量

5.1.4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 

        (一)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      

        主要包括现金流量表的一般分析、水平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的组合分析以及自由现金流量的分析。

        (二)判断企业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      

        主要对现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分析,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  

        (三)评价企业盈利的质量      

        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利润关系、现金流量表附表水平分析、现金流量表附表主要项目分析。

5.2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

5.2.1现金流量表一般分析  

        现金流量表一般分析,是根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据,对企业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一般分析  

        第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小于零。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销带来的现金流入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      

        第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等于零。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等于现金流出量,这意味着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收支平衡”,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销带来的现金流入恰好能够弥补经营现金流出。      

        第三,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零。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这意味着企业经营活动比较正常,具有“自我造血”功能,通过经营活动收取的现金,不仅能满足经营本身付现成本需要,而且剩余的部分还可以用于再投资或偿债。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一般分析  

         第一,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或等于零。即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或等于现金流出量。针对于这种情况,一种情况可能是企业投资收益显著,尤其是短期投资回报收现能力较强,使本期的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支出。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企业面临财务危机,又难以从外部筹资,处置了一些长期资产,以补偿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方面的现金需求。            

        第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小于零。即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这种情况也有两方面分析,一种是企业投资收益状况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较差,导致现金的净流出。另一种是企业当期为了形成以后的长期资产,有较大额的对外投资,导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小于零。

        (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一般分析

        第一,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零,即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这种情况是否正常,关键要看此筹资活动是否已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即以扩大投资和经营活动为目标的主动筹资行为,还是因投资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造成的企业不得已的筹资行为。               第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零,即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企业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偿付利息,利润分配等业务,但也可能是因为企业在投资活动和企业战略发展方面没有更多规划的一种表现。

5.2.2现金流量表水平分析  

        现金流量表水平分析,是将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计算期增减变动额和变动率,进而揭示本期现金流量与前期现金流量差异的分析方法。      

        现金流量水平分析也是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活动类型进行分析。

5.2.3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主要目的是揭示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结构状况,说明企业当期现金流量管理的重点。      

        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通常采用垂直分析法,针对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资料进行分析。            (一)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1、总流入结构分析    

        总流入结构分析是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加总合计,然后分别计算三类活动现金流入量占总流入金额的比率,进而分析现金流入的结构和含义,明确企业现金来自何方。

        2、内部流入结构分析    

        内部流入结构分析是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内部各项具体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金额占相应活动现金流入金额的比率,进而分析三类活动中现金流入分别主要来自何种业务活动。

        (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1、总流出结构分析     

        总流出结构分析是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加总合计,然后分别计算三类活动现金流出量占总流出金额的比率,进而分析现金流出的结构和含义,明确企业现金去向何方。

        2、内部流出结构分析    

        内部流出结构分析是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内部各项具体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金额占相应活动现金流出金额的比率,进而分析三类活动中现金流出分别具体流向了何种业务活动。

5.2.4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  

        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是根据企业连续多期的现金流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金流量发展变化的特征,以及体现出来的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特点。  

        (一)绝对数趋势分析  

        现金流量表绝对数趋势分析是将连续数期现金流量表数据并列起来,发现各项目、各活动的增减变动状况,说明企业的现金流量趋势变化。      

        可以采用一段时间内现金流量表数据中现金流量净额资料,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活动类型,编制绝对数趋势图进行分析。

        (二)环比发展速度趋势分析  

        现金流量表环比分析法是以前一期为基期,将相邻两年的现金流量表数据相比较,计算出环比发展速度,分析趋势百分比,更明确地说明现金流量的发展变化趋势。      

        当该比值大于100%时,表明公司现金流量呈上升趋势;当该比值等于或接近100%时,说明公司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前期没有增长,现金流量成长能力不强,需具体考察现金流量未能实现增长的具体原因;当该比值小于100%时,说明公司现金流量在逐步萎缩,此时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定基发展速度趋势分析

        现金流量表定基发展速度分析法是固定某选定期间为基期,然后其余各期数据与基期数据相比较,计算出趋势百分比。这样计算出的各会计期间的趋势百分比都是以固定基期为计算基础的,所以能够明确地反映出有关项目和基期相比较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5.2.5现金流量表组合分析  

        (一)现金流量组合情况分析  

        企业三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组合有八种情形:  

        ①同时存在大量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量。  

        ②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量,筹资活动导致现金净流出量。  

        ③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量,投资活动导致现金净流出量。  

        ④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量,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导致现金净流出。  

        ⑤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带来现金净流入。  

        ⑥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导致现金净流出,投资活动带来现金净流入。

         ⑦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带来现金净流出量,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量。

         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全部净流出。

        (二)企业生命周期与现金流量组合情况分析    

         企业的经营发展时期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经营发展时期,其获取现金的能力不同,所表现出的现金流量特征也不一样:

5.2.6自由现金流量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满足了目前的经营活动和扩大再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量之后,剩余可支配现金流量。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运资本追加额 - 资本性支出

5.3现金流量表分项分析

5.3.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项目分析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分析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5.3.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  

        (一)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项目分析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金额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分析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支付的现金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5.3.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  

        (一)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项目分析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金额

        (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分析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5.3.4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  

        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反映于企业将外币现金流量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折算为人民币时,所采用的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平均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外币现金净增加额按期末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      

        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应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5.3.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析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析,主要从是三个方面:

         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项目金额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者的合计数,再调整外币现金资产汇率变动影响金额。  

        ②“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项目可结合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初余额分析。  

        ③“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项目可结合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余额分析。

5.4现金流量与利润综合分析

5.4.1现金流量质量与利润表信息的联系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重要报表,揭示了企业利润的计算过程和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和现金流量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业绩的两个指标,利润是权责发生制下的应计利润,现金流量是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利润,二者的关系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揭示出来。具体分析时,可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与利润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以评价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质量。

5.4.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关系分析

        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归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而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来归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它们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相同,只是反映的角度不同。但是在某个会计期间内,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往往不一致,用公式表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如下:        

第六章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

6.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6.1.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一张总结性的报表,它总结了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所有交易,反映了公司本期(年度或中期)内截至期末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下列项目的信息:

        综合收益总额,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应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累计影响金额。

        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

        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6.1.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目的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具体目的如下:  

        有利于对企业的保值增值情况做出分析  

        有利于揭示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原因  

        有利于对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分析  

        有利于明确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影响

6.1.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分析内容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内容如下: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水平分析、结构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趋势分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主要项目分析  

        所有者权益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6.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一般分析

6.2.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水平分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水平分析,是将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的本期数与基期数进行对比,揭示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和关系,及其公司净资产的变动原因,从而进行相关分析与决策的过程。

        (一)实收资本(或者股本)变动情况的分析

         实收资本(股本)的增加包括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转入、利润分配转入和发行新股等多种渠道,前三种都会稀释股票的价格,而发行新股既能增加注册资本和股东权益,又可增加公司的现金资产,这是对公司发展最有利的增股方式。

        (二)资本公积变动情况的分析

        资本公积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资本公积增加的原因包括资本(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比如:接受捐赠、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资本溢价。

        (三)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情况的分析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包括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和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大类。

        (四)盈余公积变动情况的分析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司积累基金。盈余公积按规定可用于弥补亏损,也可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法定公积金提取率为10%,盈余公积的增减变动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公司创利及其积累的情况。

        (五)未分配利润的分析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结存利润。

6.2.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分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分析是对所有者权益各个子项目变动占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比重进行计算,并进行分析评价,揭示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各个子项目的比重及其变动情况,解释企业净资产构成的变动原因,从而进行相关决策的过程。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趋势分析,是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个项目的变动情况,观察和分析各项目的变动趋势,深入理解和掌握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减变动的原因与规律,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编制财务预算和估算企业价值提供依据。由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已反映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由期初到期末的具体变动,因此,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趋势分析是对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的补充与延伸。

6.2.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趋势分析

6.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分析

6.3.1综合收益总额分析  

          综合收益总额反映企业在某一期间除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其金额为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净额相加后的合计金额。

        【例6-1】某公司2019年实现综合收益总额4000万元,分配股利1000万元,增发新股1800万元,试确定所有者权益变动额。 根据综合收益总额与所有者权益变动额关系的公式,所有者权益变动额为:

        所有者权益变动额=综合收益总额+增发新股-分配的股利=4000+1800-1000=4800(万元)

        

        (一)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中所享有的份额

        (二)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中所享有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工具(债务工具)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  

        按照金融工具准则规定,对金融资产重分类按规定可以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或损失转入当期损益的部分  

        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的其他项目

6.3.2会计政策变更的分析

        (一)会计政策与会计政策变更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政策变更在表中的列示与分析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主要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需要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单独列示。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的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合理区分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和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业务或事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业务或事项具体包括:  

        第一,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三)影响会计方法选择的深层原因 

        应关注公司会计方法选择或变更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出于税收支出的考虑。  

        第二,数据收集成本的影响。  

        第三,经营成本的影响。  

        第四,出于融资成本的考虑。  

        第五,出于对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富再分配的考虑。

6.3.3前期差错更正的分析

        (一)前期差错与前期差错更正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      
        第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第二,前期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后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相关数据。

        (二)前期差错更正在表中的列示与分析

        会计差错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类:

        第一,会计政策使用方面的差错。  

        第二,会计估计方面的差错。  

        第三,其他差错

6.4所有者权益变动对财务状况质量的影响

6.4.1股利政策与财务状况质量  

        (一)影响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

        1. 法律因素是指法律没有要求公司一定要分派股利,但对公司某些情况下不能分派股利做出了限制。

        2. 所有权因素包括控制权和税收两方面。具有控制权的权益资本来源有留存收益和发行新股;在税收政策上,一般对公司和股东征收双重所得税,进而影响股利政策。

        3.公司自身因素包括资产流动性、举债能力、投资项目和偿债需要。

        4.其他因素是指例如为保护债权人利益,债务合同会制定有若干限制股利支付的条件,如规定留存收益的最低限额,达不到时不能支付股利等。  

        (二)股利政策的类型

   股利分配政策决定着税后利润在支付股利和盈余积累之间的分配比例,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对公司财务状况有着不同的影响。主要股利政策类型有:

        剩余股利政策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三)股利政策对财务状况质量的影响

          1、现金股利(派现)

        (1)现金股利(派现)的含义      现金股利(派现)是指公司以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的形式,是公司最常见、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

        (2)现金股利(派现)对财务状况质量的影响       现金股利(派现)将减少公司的资产和留存收益规模,降低公司的财务弹性,既影响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变化,又影响公司整体的投资与筹资决策。【例6-3】

        2. 股票股利(送股)

        (1)股票股利(送股)的含义      

        股票股利(送股)是指公司以股票形式向投资者发放股利的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在公司注册资本尚未足额时,以股东认购的股票作为股利支付,也可以发行新股支付股利。       公司选择送股的动因如下:

        ①送股固然不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对股东来说将收益作为本金留存公司是一种再投资行为。

        ②从市场评价来看,送股相当吸引人。

        ③公司送股决策最直接的动因还是为了更多地筹资。

        ④送股还有避税、降低交易成本等优点。

      (2)股票股利(送股)对财务状况质量的影响        

        股票股利是一种特殊的股利形式,它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不会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不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所影响的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关项目及其结构的变化,即将未分配利润转为(面值)或资本公积(超面值溢价)。                

        送股后,如果盈利总额不变,普通股股数的增加会引起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下降,但由于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不变,每位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仍保持不变。

        发放股票股利对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原每股收益、每股市价的调整直接算出。计算公式如下: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E0/(1+DS)  

        式中:

                E0——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每股收益;        

                DS——股票股利发放率。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M/(1+DS)  

        式中:

                M——除权日的每股市价。

        【例6-4】假定某公司本年净利润为260万元,股利分配时的股票市价为15元/股,发行在外的流通股股数为200万股,股利分配政策为10股送0.4股,则试确定股票股利政策对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影响。    

         根据股票股利(送股)对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影响关系,计算如下: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 =2600000÷[2000000×(1+4%)]=12.5(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15÷(1+4%)=14.42(元)    

6.4.2股利分割与财务状况质量  

        (一)股票分割的含义

        股票分割是在保持原有股本总额的前提下,将每股股份分割为若干股,使股票面值降低而增加股票数量的行为。 股票分割对中小投资者购买股票更具吸引力,可归纳为:

        (1) 可降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从而易于在市场上流通。

        (2) 向投资者传递公司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

         (3) 如果股票分割后的每股现金股利比股票分割前高,股东可获得较多的利益,从而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且不会随便出售手中持有的股票。        

        (二)股票分割对财务状况质量的影响

        股票分割会影响所有者权益,因为股票分割不属于股利分配,但与股票股利在效果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即股票分割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不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变化。与股票股利(送股)的不同之处在于股票股利影响所有者权益有关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而股票分割则不会改变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结构。      

        股票分割也会影响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虽然股票分割不属于某种股利,但和股票股利一样,它会对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市价等产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股票分割会使公司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下降。

6.4.3库存股与财务状况质量

        (一)库存股的概念

        库存股亦称库藏股,是指公司购回而没有注销并由该公司持有的已发行的股份,库存股在回购后并不一定注销,由公司持有并决策,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再向市场出售或用于对员工的激励。库存股是发行总股本的减项,可以被理解为将股利一次性支付给股东,属于间接股利分配形式。               库存股同时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库存股是本公司的股票。  

        第二,库存股是已发行。  

        第三,库存股是收回后尚未注销的股票。  

        第四,库存股是可以再次出售的股票。

        (二)库存股对财务状况质量的影响 

        1.库存股不是公司的一项资产,而是所有者权益的减项,发生时不影响总股本变化,注销时库存股对所有者权益总额有影响  

        2.库存股的变动不影响损益,只影响所有者权益。  

        3.库存股的权利受限。

        【例6-5】某公司2019年股票为1000万股,面值1元,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为30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0万元,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以现金回购本公司股票200万股并注销。假定按每股2元回购。             

        该公司回购库存股并注销会影响所有权权益总额发生变化,股本减少200×1=200(万元),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减少200万元,同时公司库存现金减少400万元。

6.4.4可转债、债转股以及股份支付与财务状况质量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行权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可转换债券时指发行公司依法发行,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赋予投资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票的自由选择权,而不承担必须进行转换的义务,并且在转股前一直享有债权人的权益。换言之,可转换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至到期,要求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时,应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拆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故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会使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权益工具增加。

      【例6-6】某公司经批准于2018年1月1日以50000万元的价格(不考虑相关税费)发行面值为5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5年,每年1月1日付息,票面年利率为4%,实际年利率为6%,(P/A,6%,5)=4.2124,(P/F,6%,5)=0.7473。可计算出该可转换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50000×0.7473+50000×4%4.2124=45789.8(万元),权益成分公允价值=50000-45789.8=4210.2(万元)。故而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会使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权益工具增加4210.2万元。

        (二)债务重组、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困境,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债权人做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          

        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第二,将债务转为资本。  

        第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第四,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

        【例6-7】2018年1月8日,黄河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甲公司(乙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价款为150000元,增值税为24000元,付款期为2个月。由于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期支付货款,2019年7月10日,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项债务重组协议,黄河公司同意甲公司以其部分股权抵偿该账款。假设债务转为资本后甲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000元,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200000元,抵债股份占乙公司注册资本的2%。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假定黄河公司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1%的坏账准备。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2019年7月10日,债务人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A公司    174000          

        贷:股本                   12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00

        该债务重组使得债务人甲公司短期负债减少174000元,同时股本增加120000元,资本公积增加30000元。

        (三)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简称,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股份支付主要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两大类,其中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会对所有者权益有影响。          

        股份支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股份支付是其他与职工或其他方之间发生的交易。  

        第二,股份支付是以获取职工或其他方服务为目的的交易。  

        第三,股份支付交易的对价或其定价与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

        【例6-8】长江公司为一上市公司。2017年1月1日,公司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股股票授权,这些职员从2017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以5元每股购买100股长江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8元。第一年有20名职员离开长江公司,长江公司估计3年中离开的职员的比例将达到20%;第二年又有10名职员离开公司,公司将估计的职员离开比例修正为15%;第三年又有15名职员离开。  

        第一,费用和资本公积计算过程表所示:

        

        第二,账务处理如下所示:
        (1)2017年1月1日:授权日不做账务处理

        (2)2017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96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6 000

        (3)2018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108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8 000

        (4)2019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75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5 000

        (5)假设155名职员都在2017年12月31日行权,长江公司股份面值为1元:    

                借:银行存款                 77 5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79 000        

                贷:股本                        15 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41 000

6.4.5可持续增长率与财务状况质量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经营效率指的是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财务政策指的是股利支付率和资本结构。              可持续增长率的假设前提是:  

        第一,公司不愿或不能筹集新权益资本,增加债务是唯一外部筹资来源。  

        第二,公司打算继续维持目前的目标资本结构。  

        第三,公司打算继续维持目前的目标股利政策。  

        第四,公司的净利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  

        第五,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

        在上述假设条件成立的情况下,销售的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相等。公司的这种增长率状态,称为可持续增长或平衡增长,用公式显示如下:              

        可持续增长率=(年末所有权权益余额-年初所有者权益余额)/年末所有权权益余额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的提高将会增强企业从内部产生现金的能力,从而提高可持续增长率。  

        第二,股利政策。支付的股利占净利润的比率降低,会提高留存收益率,增加内部产生的权益,提高可持续增长率。  

        第三,筹资政策。权益乘数显示债务权益率的提高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杠杆,会使额外的债务筹资成为可能,会提高可持续增长率。  

        第四,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周转率的提高会增加每一个单位资产所产生的销售收入,减少企业在销售增长时对新资产的需求,从而提高可持续增长率。

第七章 营运能力分析

7.1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7.1.1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1)评价企业资产的周转效率。

        (2)帮助企业内部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

        (3)帮助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

7.1.2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

        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包含流动资产管理效果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三方面。

        (1)流动资产管理效果分析。通过对存货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进行分析,反映流动资产管理效果。

        (2)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通过对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和固定资产利润率进行分析,反映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3)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通过对总资产收入率和总资产产值率进行分析,反映总资产的营运能力。

7.2流动资产管理效果分析

7.2.1存货周转速度分析

        (一)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叫存货周转次数,用营业成本和存货平均余额的比值来表示。

        存货周转率=\frac{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frac{存货年初余额+存活年末余额}{2}

        存货周转率高也不一定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好,当企业为了扩大销路而降价销售或大量赊销时,则营业利润会受到影响或者产生大量应收账款。而一个适合的存货周转率水平的确定不仅需要参考企业的历史水平,还要考虑同行业平均水平。

        (二)存货周转期

        存货周转期也叫存货周转天数,用计算期天数和存货周转率的比值来表示。

        存货周转期=\frac{计算期天数*存货平均余额}{营业成本}=\frac{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

7.2.2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分析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能够扩大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减少企业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及管理成本,但应收账款持有过多则增加坏账风险。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不仅反映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反映了企业营运能力。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赊销额产生营业收入的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其产生收入的能力越高。

应收账款周转率=\frac{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frac{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

应收账款周转率=\frac{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就应收账款本身而言,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好、回收率高。但是,应收账款在本质上属于实际还没收到的现金,其本身在营运的意义上并无增值性。企业实行赊销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增强销售的竞争力,但赊销额作为资产(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对企业的营运并无帮助。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期只是表明在应收账款已经发生后应收账款本身的收回效率,而不能认为从整个营运的角度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

        (二)应收账款周转期

        应收账款周转期反映企业的应收账款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一次周转所需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期越短,其完成一次周转所需的时间越短,应收账款周转效率越高。

        应收账款周转期=\frac{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平均额}{营业收入}=\frac{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从整个营运的角度看,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加紧催讨,因为那已经是事后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在确定赊销政策的时候就缩短赊销期限,这样有利于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但是,这样也会降低企业销售的竞争力,影响销售额。因此,从整个营运的角度看,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设定是一个两难选择的权衡,企业应权衡利弊,制定适合自身的赊销政策。

7.2.3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用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期来表示。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一段时间内营业收入和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一段时间内流动资产的循环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期是计算期天数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比率,反映一段时间内流动资产完成一次循环过程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流动资产周转期越短,则其流动性越大,管理效果越好

流动资产周转率=\frac{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期=\frac{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营业收入}=\frac{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frac{流动资产期初余额+流动资产期末余额}{2}

7.3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高低用固定资产产值率、固定资产收入率和固定资产利润率这三个指标来反映。

7.3.1固定资产产值率

        固定资产产值率是总产值与固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固定资产产值率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利用的越好。

固定资产产值率=\frac{总产值}{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平均余额\frac{固定资产期初余额+固定资产期末余额}{2}

        上式中,固定资产平均总额可使用固定资产原值也可使用固定资产净值

        当分析的内容和企业规模有关的时候,一般使用固定资产原值,原因在于,随着固定资产的折旧,虽然其价值不断下降,但其生产能力却不会有太大变化。

        当分析的内容和企业价值有关的时候,一般使用固定资产净值

7.3.2固定资产收入率

        固定资产收入率是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反映每一元固定资产产生多少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收入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越高。

固定资产收入率=\frac{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总额}

7.3.3固定资产利润率

        固定资产利润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利润总额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每一元固定资产产生多少利润。固定资产利润率越高,表明其产生利润的能力越高。

固定资产利润率=\frac{利润总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7.3.4固定资产比率分析的注意事项

        当我们发现一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偏低的时候,如果忽略原材料存货和在产品存货的影响的话,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存货周转率偏低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的销售部门业绩下滑。然而,当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产值率下降时,我们却不容易进行直接判断,确定是企业的哪个营运部门或者程序出了问题,这是因为固定资产产值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全部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中生产用固定资产占多少,在生产用固定资产中生产设备占多少,都会影响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因此,将固定资产产值率进行分解,得出以下公式。

固定资产产值率=\frac{总产值}{生产设备平均总值}*\frac{生产设备平均总值}{生产用固定资产}*\frac{生产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生产设备产值率*生产设备占生产用固定资产比重*生产用固定资产占平均固定资产比重

        通过上述公式可知,当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产值率下降的时候,可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开工率不高,也即生产设备利用率较低;第二,生产设备占有率较低。这样,我们对比率计算结果的解释会更加有针对性些。

        一般来说,在全部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中生产用固定资产占多少,在生产用固定资产中生产设备占多少,都会影响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因此,将固定资产产值率进行分解,得出以下公式

        

7.4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总资产营运能力反映企业总资产营运的效率和效益,用总资产产值率总资产收入率来表示。总资产产值率反映企业投入产出率,是衡量企业总资产运营效率的指标。总资产收入率则反映了企业总资产营运的效益

7.4.1总资产产值率

        总资产产值率是总产值平均总资产的比率,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投入产出率越高。但该指标只能说明企业每投入一单位的总资产能产出多少产品,但并不能反映出这些产品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产品并未销售出去,那么即使产值率再高也无法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总资产产值率=\frac{总产值}{平均总资产}

平均总资产=\frac{总资产期初余额+总资产期末余额}{2}

        总资产产值率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如下式所示。该式子反映了企业创造每1元产值需要占用多少资产,该数值越低,则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越强。

单位产值占用资金=\frac{平均总资产}{总产值}

7.4.2总资产收入率

        总资产收入率是营业收入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反映每一单位总资产能够产生多少营业收入。总资产产值率仅仅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率,无法反映企业销售情况,而总资产收入率弥补了这一缺点,该比率越高,表明产出的产品销售情况越好,销售额可能越高。由于总资产收入率反映了企业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因此可以反映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益。

总资产收入率=\frac{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第八章 盈利能力分析

8.1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8.1.1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盈利能力分析不仅是内部管理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等关注的问题。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不同。

        第一,对于管理者来说,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是为了发现经营管理问题,提高经营决策水平。         第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是为了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第三,对于债权人来说,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是为了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第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盈利能力分析有利于其行使社会职能

8.1.2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从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四方面来说明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第一,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指企业所有者通过资本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衡量企业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ROE)。

        第二,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指企业运营资产而产生利润的能力,衡量企业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

        第三,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经营商品获取利润的能力,衡量企业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分为两大类:收入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

        第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由于上市公司股本、股价等的特殊性,其盈利能力除了可以用前述通用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外,还可以用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股利发放率等上市公司专用指标进行分析。

8.2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8.2.1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含义及指标计算

        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是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表示每一单位的净资产能产生多少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frac{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100% 
                                平均净资产= \frac{ 净资产期初余额+净资产期末余额}{2}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分析企业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净利润是利润表中的当期税后利润。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金额,即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2)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股东资金使用效率越高,投资者利益保障程度越高。

8.2.2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

         1、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是总资产的一部分, 总资产变动必然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当负债利息率和资本结构不变时,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2、负债利息率。负债利息率是利息支出与平均负债的比率。在资本结构不变和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负债利息率越高,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低,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越低。反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越高。

        3、资本结构。在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负债与净资产之比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当负债占比降低时,净资产收益率也随之降低。

        4、所得税税率。由于净利润是税后利润,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净利润也变动,故所得税税率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所得税税率是负相关关系,提高所得税税率,将降低净资产收益率;降低所得税税率,将提升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frac{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负债利息率)*\frac{平均负债}{平均净资产}]*(1-所得税率)

        (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分析

8.2.3现金流量视角的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一)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分析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表示股东每投入一元钱,经过企业经营之后能为其带来多少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虽然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净利润都表现为赚回的现金,故净资产收益率无法反映企业获现能力,因此,净资产现金回收率进一步补充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质量。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frac{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 X100%


        (二)盈利现金比率分析
        盈利现金比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也就越强。当该比率小于1时,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的现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出现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破产当企业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均为负数时,可能是企业有大规模的经营购买支付活动,或者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或者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这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盈利现金比率=\frac{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X100%

8.2.4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行业分析

8.3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8.3.1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含义及指标计算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指企业运营资产而产生利润的能力。衡量企业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息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而息税前利润是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该比率越高,则资产运营效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总资产报酬率=\frac{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 }x100%
平均总资产=\frac{总资产期初余额+总资产期末余额}{2}
 

8.3.2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总资产报酬率的因素

        1、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表示每一单位资产能够产生多少营业收入,反映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
        2、销售息税前利润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表示每一单位营业收入能够产生多少息税前利润,反映企业商品经营的盈利能力。商品盈利能力越强,销售息税前利润率越高。

总资产报酬率=\frac{营业收入 }{平均总资产}X\frac{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 x100%=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100%

        (二)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因素分析

8.3.3现金流量视角的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现金流量视角的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从现金流 量角度考查企业的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核心指标是资产现金回报率。资产现金回报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表示每一单位资产能够获取多少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利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是对上述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的有效补充。

资产现金回报率=\frac{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总资产}

8.3.4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行业分析

8.4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8.4.1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含义及指标计算

        相对于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而言,商品经营不考虑投资或筹资的问题,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研究利润与收入或成本之间的比率关系。反映企业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有两大类:一类是收入利润率,是各种利润额与收入之间的比率;另一类是成本利润率,是各种利润额与成本之间的比率。

8.4.2收入利润率

        反映收入利润率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利润率、营业收入毛利率、总收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息税前利润率。不同的收入利润率,内涵不同,所揭示的收入与利润的关系不同,在分析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收入利润率=\frac{各种利润额 }{营业收入}x100%

        第一,营业收入利润率,指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第二,营业收入毛利率,指营业毛利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而营业毛利是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差。

        第三,总收入利润率,指利润总额与企业总收入之间的比率,企业总收入包括企业营业收入、其他收益、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资产处置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第四,销售净利率,指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第五,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指息税前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息税前利润额是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

        收入利润率指标是正指标,指标值越高越好。收入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进行各企业之间收入利润率的横向比较分析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收入利润率的纵向比较分析,分析时应根据分析目的与要求,确定适当的标准值,如行业平均值、全国平均值、企业目标值等。

8.4.3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是各种利润额企业营业成本费用的比率,反映成本利润率的主要指标有营业成本利润率、营业费用利润率和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
        第一,营业成本利润率。该指标是营业利润与营业成本的比率。
                                营业成本利润率= \frac{营业利润}{营业成本} X100%

       第二,营业费用利润率。该指标是营业利润与营业费用之间的比率,营业费用包括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研发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利润率= \frac{营业利润}{营业费用} X100%

        第三,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该指标可细分为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和全部成本费用净利润率。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全部成本费用的比率,全部成本费用净利润率是净利润与全部成本费用的比率。全部成本费用是营业费用与营业外支出之和。
                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frac{利润总额}{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 } *100%
                  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frac{净利润}{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 } *100%

        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现金流量指标是销售获现比率。销售获现比率是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表示每一单位营业收入可实际收到多少现金,反映企业通过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是对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补充。当该比率大于等于1时,表明企业营业收入质量高,企业不需要或者较少的采用赊销方式就可实现商品销售;反之,则表明企业产品可能已经滞销,更多的靠赊销来达到销售目标,或者是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笼,造成当期销售现金收入减少。

8.4.4现金流量视角的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8.4.5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行业分析

8.5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8.5.1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含义及指标计算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上市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其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不同于普通企业,而需与股票价格等联系起来,因此,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每股收益、市盈率、股利发放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8.5.2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EPS)指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能分摊到的净收益额。一般来说,每股收益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发放的股利可能越多。

        (一)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指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扣除优先股股利后与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收益=\frac{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frac{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frac{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二)稀释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而得到的每股收益。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例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这些权益对每股收益都具有潜在的稀释影响。

调整增加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frac{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平均市场价格}

8.5.3市盈率

        市盈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普通股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是衡量股票潜在价值和投资风险的常用指标。通常,普通股每股市价采用年度平均价格,即全年每日收盘价的算数平均数,亦可采用报告期前日的现时股价。

市盈率=\frac{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8.5.4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普通股权益报酬率是净利润与优先股股利之差和普通股权益平均余额之间的比率。普通股权益报酬率从普通股股东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普通股股东可能分得的股利越多。

普通股权益报酬率=\frac{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权益平均余额}*100%

普通股权益平均余额=\frac{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2}

8.5.5股利发放率

        股利发放率是普通股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表示每1元净利润有多少用于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发放,体现了普通股股东可以从每股收益中分得多少股利,反映了普通股股东的当期收益水平。

股利发放率=\frac{每股股利}{每股收益}*100%

8.5.6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反映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占有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该比率越大,表明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frac{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8.5.7盈利能力的行业分析

        (一)通用盈利能力指标的行业分析(表8-18)

        (二)上市公司专用盈利能力指标的行业分析(表8-19)

第九章 偿债能力分析

9.1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9.1.1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  

        (一)偿债能力的内涵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企业的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两大类。其中,反映企业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是短期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付长期负债能力的是长期偿债能力。

        (二)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

   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发生问题,就会使企业的经营者花费大量精力去筹措资金以偿还债务,这不仅会增加筹资难度,加大临时性紧急筹资的成本,还会使企业管理者难以全神贯注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使企业盈利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到投资人的利益

        债权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目的在于做出正确的借贷决策,保证其资金安全。债权人更会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来研究企业的偿债能力,只有企业有较强的偿债能力,才能使他们的债权得到保障,并能按期取得利息。可见,企业偿债能力如何,不仅是企业本身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都非常重视的问题。通过对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和用途以及资本结构的分析,加上对企业过去盈利能力的分析和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其分析目的在于:第一,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企业财务状况这一定义来看,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标志。第二,揭示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程度。当企业举债时,就可能会出现债务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的情况,这就是财务风险的实质所在。而且,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的可能性越大,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就越大。第三,预测企业筹资前景。当企业偿债能力强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较好,信誉较高,债权人就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否则,债权人就不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因此,当企业偿债能力较弱时,企业筹资前景不容乐观,或将承担更高的财务风险。第四,为企业进行各种理财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9.1.2偿债能力分析的内容

        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通过对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的分析,了解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及其变动情况,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程度。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通过对反映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了解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及其变动情况,说明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债务负担及偿债能力的保障程度。      

9.2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9.2.1短期偿债能力的含义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负债需要以流动资产来偿付,而且通常需要以现金来直接偿还,可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一)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经营业绩    

        这是影响短期偿债能力最根本的原因。一个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其利润也必然相当可观,而利润的取得便成为增加企业资金、提高偿债能力的后盾,企业就会有持续和稳定的现金收入,从根本上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如果一个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必将造成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信誉,从而导致企业短期融资困难,从根本上引起营运资金缺乏,其短期偿债能力必然受到影响。

        2、企业的资产结构    

        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如果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则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强,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也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的辅助性指标。

        3、流动负债的结构    

        企业的流动负债有些必须以现金偿付,需要用现金偿付的流动负债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更高,企业只有拥有足够的现金才能保证其偿债能力。

        4、企业的融资能力    

        企业如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信用关系,能够随时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即使各种偿债能力指标不高,也能按期偿付债务和支付利息。

        5、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水平    

        企业的短期债务通常是用现金进行偿还的,因此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

9.2.2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1.、宏观经济形势    

        这是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外部因素。当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时,社会的有效需求也会随之稳定增长。产品畅销,企业的产品和存货可以较容易地通过销售转化为货币资金,从而提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2、证券市场的发育与完善程度          

        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常常会包括一定比例的有价证券。如果证券市场发达,企业随时可将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特别是当企业把投资有价证券作为资金调度手段时,证券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程度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就更大。  

        3、银行信贷政策    

        一个企业,如果其产品是国民经济急需的,发展方向属于国家政策鼓励的,就会较容易地取得银行借款,其偿债能力也会提高。此外,当国家采取较宽松的信贷政策时,企业会在需要资金时较容易地取得银行信贷资金,从而提高实际偿债能力。

9.2.3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计算与分析评价

        (一)短期偿债能力的静态分析
        1、流动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明每一元的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其计算公式是:


流动比率=\frac{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保障,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来说,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流动比率越高,债权人越有保障,借出的资金越有保障。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
        2、速动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速动比率也称酸性测试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frac{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款项等;速动资产之外的流动资产称为非速动资产,包括存货、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 速动资产的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

        速动比率可以用作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有时企业流动比率虽然较高,但在流动资产中易于变现、可用于立即支付的资产很少,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较差。速动比率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比较适宜,它表明企业的每一元负债,都有一元易于变现的资产作为抵偿。这时只要不遇到收款困难,偿还流动负债所需的现款就能及时获得,企业不会遇到偿债压力。
        3、现金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现金比率也称即付比率,是指现金类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类资产除包括货币资金外,还包括货币资金的等价物,即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现金比率 =\frac{ 现金类资产 }{流动负债}
现金类资产=货币资金+有价证券

        这是最保守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该比率只有在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变现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有较大的意义。一般来说,该比率在0.2以上,企业的支付能力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该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管理能力较差,没有充分利用现金资源,也有可能是因为已经有了现金使用计划(如厂房扩建等)。

        4、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之间的关系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动态分析      

         1、现金流量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现金流量比率,也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抵付短期债务的能力。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越好,这不仅表明企业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强,而且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强,这是企业经营活动效率和质量较高、财务状况良好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如果该指标等于或大于1,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足以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该指标小于1,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支付短期债务,必须对外筹资或出售资产才能偿还债务。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比率=\frac{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流动负债}


        公式中的分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取自现金流量表,由于现金流量表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以避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所固有的局限性,也不受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影响,可以直接反映企业本身经营活动的“造血”功能—创造现金流量的实际能力。同时,现金流量比率能反映在充分考虑现金其他用途后的剩余支付能力,因此,它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近期支付能力系数的计算与分析
        企业近期支付能力系数是反映企业有无足够的支付能力来偿还到期债务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近期支付能力系数= \frac{近期内能够用来支付的资金}{近期内需要支付的各项款项}


        近期内能够用来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现有的货币资金、近期内能取得营业收入、近期内有把握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等;近期内需要支付的各种款项包括各种到期或逾期应交款项和未付款项,如职工工资、应付账款、银行借款、各项税费等。

        企业近期支付能力系数应大于或等于1,且数值越高说明企业近期支付能力越强。如果该指标小于1,则说明企业支付能力不足,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以便按期清偿债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3、速动资产够用天数的计算与分析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来表示企业速动资产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开支水平的程度,该指标可以作为速动比率的补充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frac{速动资产}{预计每天营业所需的现金支出}

        从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如果速动资产较多,而每天营业所需的现金支出较少,则速动资产够用天数就较多,表示企业偿债能力较强;反之则弱。

        4、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是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本期到期的债务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本期到期的债务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支付的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 = \frac{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本期到期债务}

        如果该指标大于或等于1,表示企业有足够的能力以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债务;如果该指标小于1,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才能满足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需要。

        (三)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辅助指标分析
        1、营运资本周转率
        营运资本周转率是年销售额与年平均营运资本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营运资本周转率=\frac{年销售额}{年平均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周转率指标具有两面性:指标值过低意味着营运资本使用效率过低,表明销售可能不足,企业营运资本盈利能力较差;指标值过高,则表明资本可能不足。资本不足的企业,在经营条件发生较大的不利变化时,对流动性问题敏感。

        2.、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的比较分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这种相互关系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会产生影响,体现在如下方:

        (1)两者周转期相同。这时,通过赊销商品所回收的现金恰好能满足偿付因赊购业务而产生的债务,不需动用其他流动资产来偿还,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存在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2)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快于应付账款的周转速度。这时,企业流动比率较低,以流动比率反映的企业静态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但从动态看,因为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比用现金偿付应付账款要快,故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较强。

        (3)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慢于应付账款的周转速度。这时,企业流动比率较高,以流动比率反映的企业静态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从动态看,因为企业将其赊销商品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速度比支付现金去偿付因赊购业务而产生的应付账款要慢,故企业的实际短期偿债能力比以流动比率表示的企业短期偿债水平要低。只有在动用其他流动资产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按期偿付因赊购而形成的债务。

        3、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运营效率的一个指标,但是该指标也动态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存货周转率越快,需要的存货规模越小;反之,则越大。当存货规模较大时,其流动比率指标也较大,从静态方面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也较强,实际上这很可能是因为存货周转速度偏慢而引起的假象。

        (四)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趋势分析及行业分析

        1. 趋势分析   

         依据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连续若干年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信息分析,观察其变动趋势。

        2. 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是对整个行业经营状况的分析。行业分析关心的是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相对地位,它会帮助企业展望其资源状况和经营状况,大大改善历史分析效果。在行业分析中,计算用于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各个比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即可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

9.3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9.3.1长期偿债能力的含义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超过一年或小于一年但超过一个营业周期债务的能力,或者说企业偿还非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它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偿还长期债务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反映企业财务的安全和稳定程度。 

9.3.2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企业的盈利能力

投资收益

所有者资本的积累程度

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

9.3.3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计算与分析评价

        (一)资产规模对长期偿债能力影响的指标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的比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和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可以用来衡量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度,直接体现企业财务风险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frac{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x100%


        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债务负担越重;反之,说明企业的债务负担越轻。

        
        2、产权比率、权益乘数
        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其中,产权比率是总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的比率。它反映股东权益对债权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权比率=\frac{总负债}{股东权益}


        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就愿意向企业增加借款。
        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说明企业总资产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权益乘数=\frac{总资产}{股东权益}=1+产权比率=\frac{1}{1-资产负债率}


        该比率越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大,一方面表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能获得较高的财务杠杆收益;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3、长期资本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是指非流动负债占非流动负债及股东权益之和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长期资本负债率= \frac{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x100%    


        长期资本负债率反映企业长期资本的结构。其数值越大,资本构成中非流动负债比例就越大,企业的长期财务压力就越大。流动负债的数额经常变化,大多使用长期资本结构。

        (二)盈利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影响的指标分析
        1、销售利息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销售利息比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利息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息比率=\frac{利息费用}{营业收入} x100%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企业销售状况对偿付债务的保证程度。

      
        2、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与分析
        利息保障倍数比销售利息比率更能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保证程度。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frac{利润总额十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公式分子中的利息费用只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而分母中的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和资本化利息,通常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来表示。

        (三)现金流量对长期偿债能力影响的指标分析
        1、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本期到期债务本息之间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可由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来支付的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frac{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债务本息}*100%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企业最稳定、经常性的现金来源,是清偿债务的基本保证。

        
        2、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预与负债平均余额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即负债总额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支付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frac{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平均余额} x100%


        3、利息现金流量保证倍数的计算与分析
        利息现金流量保证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该指标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利息费用的多少倍。其计算公式是:


        利息现金流量保证倍数=\frac{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 X100%

        (四)长期偿债能力的趋势分析和行业分析

第十章 发展能力分析

10.1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10.1.1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  

        (一)发展能力的内涵    

        企业的发展能力,亦称企业的发展潜力,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

        (二)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

        补充和完善传统财务分析

        为预测分析与价值评估做铺垫

        满足相关利益者的决策需求

10.1.2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内容

   发展能力分析的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营业发展能力分析。企业营业结果可通过销售收入和资产规模的增长体现出来,因此企业营业增长能力分析可分为对销售增长的分析和对资产规模增长的分析。    

        第二,企业财务发展能力分析。财务角度看,企业发展的结果体现为利润和净资产的增长,因此企业财务发展能力分析可以分为对净资产规模增长的分析和企业利润增长的分析两个方面。

        第三,企业商誉竞争力分析。商誉竞争力使用商誉价值来衡量,其价值计量一般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由于间接法一般用于企业并购时使用,因此本章用间接法来衡量企业商誉竞争力。

10.1.3影响企业发展能力的因素

        第一,销售收入。企业发展能力的形成要依托企业不断增长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企业收入来源之本,也是导致企业价值变化的根本动力。只有销售收入稳定增长,才能体现企业的不断发展,进而为企业后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第二,资产规模。企业的资产是取得收入的保障,在总资产收益固定的情况下,资产规模与收入规模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同时,总资产的现有价值反映企业清算时可获得的现金流入额。

        第三,净资产规模。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净资产规模与收入规模之间也存在着正比例关系,只有净资产规模不断增长,才能反映新的资本投入,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信心,同时对企业负债筹资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第四,资产使用效率。一个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其利用有限资源获得收益的能力越强,就越能给企业价值带来较快的增长。

        第五,净收益。净收益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是收入与费用之差。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费用与净收益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只有不断地降低成本,才能增加净收益。企业的净收益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所有者可将部分收益留存于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且相当可观的净收益会吸引更多新的投资者,有利于满足企业进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第六,股利分配。企业所有者从企业获得的利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利得;二是股利。一个企业可能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但如果把所有利润都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消费,而不注意企业的资本积累,那么即使这个企业效益指标很高,也不能说这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很强。

10.2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10.2.1企业营业发展能力分析  

       ( 一)销售增长指标
        1、销售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同上年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销售增长率表示与去年相比,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增长率=\frac{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额}{上期销售收入} x100%


        该指标是相对数,消除了企业营业规模对该项目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

        
        2、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该指标表明企业销售收入连续三年增长情况,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sqrt[3]{\frac年末销售收入额 }{​{三年前年末销售收入额}-1) x100%}


        利用三年销售增长率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销售增长趋势和稳定程度,较好体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避免因少数年份销售收入不正常增长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二)资产增长指标
        1、总资产增长率
        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frac{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x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也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资产盲目扩张


        2、三年总资产平均增长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较长时期内的资产增长情况,计算公式为:
        

三年总资产平均增长率=\sqrt[3]{\frac{年末资产总额 }{三年前年末资产总额}-1}x100%


        

10.2.2企业财务发展能力分析

        (一)资本扩张指标
        1、股东权益增长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体现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增长率=\frac{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 x100%


        股东权益增长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这指标越高企业资本积累越多。

        2、三年股东权益平均增长率

        该指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体现企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计算公式为:

三年股东权益平均增长率=(\sqrt[3]{\frac{ 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1) x100%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本保全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稳步发展的趋势。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保障程度越大。

        (二)利润增长指标
        1、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是本期净利润增加额与上期净利润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利润增长率=\frac{本期净利润增加额}{上期净利润} x100%


        如果上期净利润为负值,计算公式的分母取其绝对值。该公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增长情况。净利润增长率为正数,则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增加,净利润增长率越大。

     
        2. 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是本期营业利润增加额与上期营业利润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增长率=\frac{本期营业利润增加额 }{上期营业利润}x100%
        

        如果上期营业利润为负值,计算公式分母取其绝对值。该公式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增长情况。营业利润增长率为正数,则说明企业本期营业利润增加,营业利润增长率越大,企业收益增长得越多;当营业利润增长率为负数,则企业本期营业利润减少,收益降低。

10.2.3企业商誉竞争力分析

        超额收益现值法基本步骤:
        首先,计算企业的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预期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x预期报酬率-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x同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

        其次,将各年的预期超额收益折现:
 

        各年超额收益现值=各年预期超额x收益各年折现系数

        最后,将各年超额收益现值汇总得出商誉价值:商誉价值=∑各年超额收益现值
        各年预期超额收益相等的情况下,上式可简化为:

        商誉价值=年预期超额收益x年金现值系数

        (二)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收益资本化就是将若干年平均超额收益除以投资者应获得的正常投资报酬率,即:


商誉价值=\frac{年超额收益}{资本化率}

        (三)超额收益倍数
        利用超额收益的一定倍数计算商誉价值,即:商誉价值=年超额收益x倍数
        商誉价值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商誉给企业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越多,企业的市场潜力越大,发展能力越强。

第十一章 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

11.1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一)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的目的

        财务分析分别从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角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判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业绩评价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业绩评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得的综合结论。业绩评价以财务综合分析为前提,财务综合分析以业绩评价为结论,财务综合分析离开业绩评价就失去意义。

        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的目的在于:  

        第一,发掘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  

        第二,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为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第四,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的内容

        财务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综合分析的内容主要是杜邦财务综合分析体系和帕利普分析法。

        第二,业绩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沃尔评分法和平衡计分卡。

11.2杜邦财务综合分析

11.2.1杜邦财务综合分析体系的含义  

        杜邦财务综合分析体系,是将若干反映企业盈利状况、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完整的指标体系,再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

        杜邦财务综合分析体系不仅使管理者能够清楚的了解影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而且使其明确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其合理安排债务比重、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和销售净利率提供参考。

11.2.2杜邦分析法的指标体系和基本框架  

        (一)杜邦分析法的指标体系

        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层层分解,进而将其分解为各个影响因素,其基本公式计算过程如下:

 资产收益率=\frac{净利润}{平均净资产}=\frac{净利润}{平均总资产}*\frac{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总资产净利润*平均权益系数

总资产净利率=\frac{净利润}{平均总资产}=\frac{净利润}{营业收入}*\frac{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将上述两式相结合,可得杜邦分析法的指标体系: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可见,净资产收益率主要受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因素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股东投入资本获利能力的高低,也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高水平的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衡量企业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营业收入的收益水平。由下列公式可知,销售净利率受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双重影响,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就要尽可能的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费用。

销售净利率=\frac{净利润}{营业收入}=\frac{总收入-总成本费用}{营业收入}

        (2)总资产周转率。

        由下式可见,总资产周转率受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共同影响,要想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要提高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生产产品的能力和效率,并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同时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提高销售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frac{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frac{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平均非流动资产}

        (3)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体现了企业的负债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越大,表明企业负债越多,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同时财务风险也越高。反之,资产负债率越低,权益乘数越小,则财务杠杆效应越小,财务风险越低。因此,适度开展负债经营,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权益系数=\frac{1}{1-资产负债率}

     

        (二)杜邦分析法的基本框架

        

     杜邦分析法的基本框架如图11-1所示,其中,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主要列示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常见的报表项目。        

        由图11-1可看出,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指标,反映了投资者获利水平,同时也是企业财务活动效率和经营活动效率的综合体现。

        首先,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反映资产获利情况的指标总资产净利率和反映资本结构的指标权益乘数,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的杠杆水平及偿债能力,适度进行负债经营,有利于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其次,进一步将总资产净利率分解为反映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和反映商品经营成果的指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和资产经营效果,资产结构越合理、营运效率越高,则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高。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商品经营的效果,总收入越高、总成本费用越低,则商品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最后,将总收入分解为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将总成本费用分解为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研发费用等,将资产分解为存货、应收账款、货币资金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通过这一层次的分解,有助于厘清影响总收入、总成本费用、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因素,从而为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提供具体思路。

11.2.3杜邦分析法的因素分析  

11.2.4杜邦分析法的优点和不足

        (一)杜邦分析法的优点

        第一,杜邦分析法使财务比率分析的层次更清晰、条理更突出,为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方便。

        第二,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股东投资回报率的路线图。

        (一)杜邦分析法的不足

        第一,计算资产利润率的总资产和净利润不匹配。总资产是全部资产提供者享有的资产,而净利润是专属于股东的。两者相除不满足投入产出相匹配的原则,因此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的报酬率。

        第二,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金融活动是净筹资,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是筹资而不是投资。筹资活动不产生利润,而是产生费用。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来看,企业的金融资产是投资活动的剩余,是尚未投入实际经     营活动的资产,应该将其从经营资产中剔除。与此     相对应,金融收益也应该从经营收益中剔除,才能     使经营资产和经营收益匹配。

        第三,没有区分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利息支出仅仅是有息负债的成本,因此,只有利息支出与有息负债相除才是实际的平均利息率。并且,只有有息负债与股东权益相除才能得到更符合实际的财务杠杆。无息负债本来就没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将其计人财务杠杆会歪曲财务杠杆的实际作用。

11.3帕利普分析法

11.3.1帕利普分析法的含义

        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指标,根据偿债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效率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综合的评价,便于决策者科学合理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1.3.2帕利普分析法的基本框架及其分解

        (一)帕利普分析法的基本框架

        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公式为: 可持续增长率 = 净资产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1-股利支付率)

        其基本框架如图11-2所示。

        (二)帕利普分析法的分解

        (1)可持续增长率 指在企业不发行新股、不改变经营效率(不改变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政策(不改变权益乘数和利润留存率)的前提下,其销售所能达到的增长率。

        (2)利润动因分析 利润动因分析的主要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其受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债务资本占比两个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利润动因,需要将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其层层分解过程及具体内容与本章第二节杜邦分析法的层层分解相同,可参看本章第二节。

        (3)经营管理评估 净利润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对净利润率进行分解能够评估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共同比利润表,共同比利润表是将利润表中的每个项目与一个共同项目(一般是主营业务收入)相比,计算比率,以此分析利润的产生过程和结构。

        (4)投资管理评估 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分解分析可评估企业投资管理的效率。总资产管理分为营运资金管理和非流动资产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重点是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非流动资产管理分析的重点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评估资产管理效率的主要财务指标有资产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通过分析这些财务指标可评估企业的投资管理效果。

        (5)财务管理评估 企业可通过借款等方式举债以增加其资金存量,从而将其投入生产经营以增加资产规模。只要债务的成本低于资产收益率,财务杠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但同时财务杠杆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1.4沃尔评分法

11.4.1沃尔评分法的含义

        沃尔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水平作出评价的方法。

11.4.2沃尔评分法的基本步骤

        沃尔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水平作出评价的方法。        

        (1)选择评价指标。

        (2)分配指标权重。

        (3)确定各项比率指标的标准值,即各指标在企业现时条件下的最优值。         

        (4)计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各项比率指标的实际值。

        (5)计算指标得分并形成评价结果。

11.4.3沃尔评分法的缺陷

        (1)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十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些,或者选择别的财务比率,而且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

        (2)计算各个指标得分的公式为: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该公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倘若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使用公式计算的结果正确;但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应越高,而用此公式计算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3)当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畸高时,会导致最后总分大幅度增加,掩盖了情况不良的指标,从而给管理者造成一种假象。

        (4)沃尔比重评分法从技术上讲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问题是由财务比率与其比重相乘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评分增加100%;而缩小一半,其评分只减少50%。

       

11.4.4沃尔评分法的改进

        

         将财务比率的标准值由企业最优值调整为本行业平均值,并设定评分值的上限(标准评分的1.5倍)和下限(标准评分的的一半)。则:

每分比率=(行业最高值-标准值)÷(最高评分-标准评分)

调整分=(实际值-标准值)÷每分比率

最终评分=标准评分+调整分

11.5平衡计分卡

11.5.1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平衡计分卡即BSC(Balanced Score Card),最初由卡普兰(Robert Kaplan)与诺顿(David Norton)共同研究提出,是常见的绩效考核方式之一,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11.5.2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来架构绩效管理指标方案,分别是财务维度(Financial)、客户维度(Customer)、内部流程维度(InternalBusiness Processes)、学习成长维度(Learning and Growth)。

        第一,财务维度。该维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满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客观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

         第二,客户维度。该维度主要关注客户如何看待企业,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内部流程维度。该维度主要关注企业在哪些流程上表现得优异才能实现战略目标。

        第四,学习成长维度。该维度主要关注企业必须具备或提高哪些关键能力才能提升内部流程进而达到客户和财务的目标。

11.5.3平衡计分卡的特征

        第一,平衡计分卡是系统的战略管理体系,是核心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

        第二,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工具。

        第三,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沟通工具。 第四,平衡计分卡各绩效指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十二章 财务危机预警

12.1财务危机预警概述

12.1.1财务危机的概念  

        (一)财务危机的概念      

         财务危机是指公司在筹资、投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由于无法偿还债权人的本金和利息,从而引起的财务问题。财务危机主要包括经营出现困难、资不抵债、严重缺乏偿债能力以及濒临破产等情况,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财务风险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导致财务出现重大问题。

        (二)财务危机的具体原因

        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管理人员的认识存在不足

        公司的决策人员做决策时出现失误

       

12.1.2财务危机的特征

         财务危机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财务危机具有累积性。    

        第二,财务危机具有多因性。    

        第三,财务危机具有多样性。    

        第四,财务危机具有突发性。    

        第五,财务危机具有灾难性。

12.1.3财务危机的表现过程

        财务危机按照发生过程可以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财务危机实现期

        第一阶段为财务危机潜伏期,特征是盲目扩张、无效市场营销、疏于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资源分配不当、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

        第二阶段为财务危机发作期,特征是自有资本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重、缺乏预警系统、债务拖延偿付。

        第三阶段为财务危机恶化期,特征是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和专心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偿付。

        第四阶段为财务危机实现期,特征是负债超过资产、丧失偿付能力,宣布破产。

12.1.4财务危机预警的概念  

        财务危机预警的概念     财务危机预警是指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根据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和关联方交易等信息,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并提前分析出可能存在的不佳财务状况,进一步的分析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对此进行持续的监测。最终,在财务危机出现之前,通过重要的规避方法,把危害减少到最轻。财务危机预警能够提前将公司转危为安。

        现阶段财务危机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许多公司对危机预警的认识还不够。企业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财务危机预警对于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方面认识不足会直接导致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薄弱,长此以往,一旦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就会直接将企业置于十分危险之地。

        第二,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需要相应的风险评估因素作为参考,只有在明确和构建了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之后才能够以此为依托来提出相应的评判。但就目前来说,我国部分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财务风险评估指标模糊,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第三,由于很多财务风险预警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在许多需要职业判断的问题上,其自身能力与技能并不能满足能够识别公司财务风险的能力。在经济和科技都迅速发展的今天,财务风险预警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无法为公司的财务风险做出最好的决策。

12.1.5财务危机预警的意义

        第一,对企业管理层起到警示作用。

        第二,能帮助投资者做出有利的投资决策。

        第三,有利于企业的债权人控制信贷风险,减少无法收回本息的损失。

        第四,有助于政府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有助于证券监管部门监管上市企业。

12.2财务危机预警定性方法

12.2.1个案分析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企业财务危机的案例,试图从中找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规律性表现。在获取财务危机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和预测来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在财务危机预警的各种模型和技术方法兴起以后,个案分析法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了一种几乎与模型方法共分财务危机预警的基本方法,原因在于企业财务危机极其复杂,没有一个模型敢宣称可以预测出一切财务危机。     

12.2.2标准化调查法

        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即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以供企业管理者参考。其特点是在调查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对大多数企业都适用,其不足之处是无法针对特定企业的特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不能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解释,从而不能引导使用者对调查所问问题之外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判断。

12.2.3短期资金周转表分析法

        此方法是进行短期财务危机预警的重要方法,其判断标准是:若企业不能制定出短期资金周转表,这本身就说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若企业能制定出短期资金周转表,就要查明转入下月的结转额是否占总收人的20%以上,应付票据总支付额是否在销售收入的60%以下(批发商)或40%以下(制造业)。其实质是企业面对多变的理财环境需要经常准备好安全程度比较高的资金周转表,否则说明企业陷入了财务危机当中。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其判断标准过于武断而尚存争议。

12.2.4“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不佳,甚至出现财务危机是有特定症状的,而且是逐渐加剧的,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财务危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每个阶段都有反映危机轻重程度的典型症状。

12.2.5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对识别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特别有用,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暴露公司潜在的风险。

        

12.2.6管理评分法

12.3财务危机预警定量模型

12.3.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通过分析某一个预测最为有效的变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比如用流动比率来判断企业是否进入财务危机状态,综合比较多种变量的判断成功率,最终选择出判断成功率最高的变量用来预警危机。

12.3.2多变量线性模型

        (一)Z计分模型

        Altman(1968)首次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法。他根据行业和资产规模,选择了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了22个财务比率,并根据流动性、盈利性、杠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分类,选取了五个判别准确率较高的财务比率建立了经典的多元线性预警模型。这五个比率是:X1=营运资金/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市价/债务总额账面价值;X5=销售额/总资产

        根据这五个指标建立的多元线性模型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010X5 Z值越小,该企业遭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具体判定标准值如表4-1所示。

        表4-1  金融市场的分类

        (二)F分数模型

        我国学者周首华等人(1996)对Z计分模型进行了改造,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建立了F分数模型。该模型为:

F=-0.1774+1.1091X_{1}+0.1074X_{2}+1.9271X_{3}+0.0302X_{4}+0.4961X_{5}

        公式中:

        X_{1}=\frac{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_{2}=\frac{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_{3}=\frac{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

        X_{4}=\frac{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_{5}=\frac{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

        在公式中,X1反映流动性;X2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来自于留存收益部分的比重;X3是现金流量变量,反映偿债能力;X4测定财务结构;X5测定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最方面的能力。    

         F分数模型以0.0274为临界点,低于该值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高于该值则将被预测为可以继续生存的公司。

        

12.3.3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

        由于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因而一些研究者不断对多元线性判别模型进行改造和发展,这就导致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出现,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  

        Logistic函数又称增长函数,在企业财务危机判定与预测中,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ln\frac{P_{i}}{1-P_{i}}=\beta _{0}+\beta _{1}X_{1i}+\cdots +\beta _{k}X_{ki}

        (式中:Xki为第i家企业的第k个财务比率;Pi为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所估计出来的第i家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12.3.4人工智能方法

         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开始通过电脑程序模拟人类的识别技巧,由于这是存在电脑中的“智能”,故称之为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不断输入的动态数据,不断学习、修正、调整学习算法,保证最后判别结果的有效性。随着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变得多变而不稳定。为了准确地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必须动态、及时获取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关的各种最新信息,对预警模型的判别规则进行不断调整、更正,从而保证预警模型的判别规则是适合当前环境的有效规则。因此,一些学者采用了包括人工神经网络(rifrial neural network, ANN)、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粗集理论(rough set theory, RST)、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等人工智能方法建立了新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极大地推动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发展。

12.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方法

12.4.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概念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为了防止企业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它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以各种财务分析数据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危机警情予以警示,为企业调整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简而言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一个能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危机信号,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实施预控的系统。

12.4.2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

        第一,科学合理原则。

        第二,系统性原则。

        第三,成本收益原则。

        第四,动态性原则。

12.4.3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架

        (一)财务危机预警组织系统

         设置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①经济效益原则  

        ②专人负责、职责独立原则  

         ③机构精简原则

        (二)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收集与传递

        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收集与传递为财务危机预警提供信息支持,为财务危机预警组织采取预警行为提供所需的信息,它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的前提和基础。它主要包括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等环节。

        (三)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警情分析

        高效警情分析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警情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预警警情分析一般有两个因素,即预警指标和临界值。预警指标是指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的财务指标;临界值是指控制预警监测指标的临界点,一且监测指标超过临界点,警情发生,就要启动应急计划。

        (四)财务危机风险处理系统

        在分析清楚了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和危机后,应当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以减少风险和危机带来的损失。财务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全局、根本性的危机,对企业威胁性大、影响面广.涉及的内容多且复杂,因此在财务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应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处理失败。

  • 7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he uz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