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理(三)

物理层
ITU在X.25建议书的定义:
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这里的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它们是通信的信源或信宿。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或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自动呼叫应答设备,调制解调器等。

物理层的机械特性对插头和插座的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芯数及排列方式,锁定装置形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DTE与DCE接口的各根导线(也称电路)的电气连接方式有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三种。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还规定了DTE-DCE接口线的信号电古,发送器的输出阻抗,接收器的输入阻抗等电气参数。
物理层的功能特性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的关系。接口信号线按功能一般可分为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和接地线等四类。信号线的名称可以采用数字,字母组合或英文缩写三种方式来命名。
物理层的规程特性规定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这些控制步骤的应用使得比特流传输得以完成。物理层中较重要的新规程是EIA RS-449及X.21,然而经典的EIA RS-232C仍是目前最常用的计算机异步通信接口。

EIA RS-232C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在1969年颁布的一种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Rscommended Standard)的意思是“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码,而后缀“C”则表示该推荐标准已被修改过的次数。
RS-232C标准提供了一个利用公用电话网络作为传输介质,并通过调制解调器将远程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规定。
RS-232C标准接口也可用于直接连接两台近地设备,此时既不使用电话线也不使用调制解调器。由于这两个设备必须分别以DTE和DCE方式成对出现才符合RS-232C标准接口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借助于一种采用交叉跳接信号线方法的连接电缆,使得连接在电缆两端的DTE通过电缆看对方都好像是DCE一样,从而满足RS-232C接口需要DTE-DCE成对使用的要求。这根连接电缆也称作零调制解调器。
RS-232C的机械特性规定使用一个25芯的标准连接器,并对该连接器的尺寸及针或孔芯的排列位置等都作了详细说明。
一些生产厂家为RS-232C标准的机械特性作了变通的简化,使用了一个9芯标准连接器将不常用的信号线舍弃。
RS-232C的电气特性规定了逻辑“1”的电平为-15至-5伏,逻辑“0”的电平为+5至+15伏,也即RS-232C采用+-15的负逻辑电平,+-5伏之间为过渡区域不作定义。
RS-232C的功能特性定义了25芯标准连接器中的20根信号线,其中2根地线,4根数据线,11根控制线,3根定时信号线,剩下的5根线作备用或未定义。

RS-449对标准连接器作了详细的说明,由于信号线较多,使用37芯和9芯连接器,37芯连接器定义了与RS-449有关的所有信号,而辅信道的信号在9芯连接器中定义。
RS-449标准的电气特性有两个子标准,即平衡式RS-422标准和非平衡式的RS-423标准。
RS-422电气标准是平衡式标准,它的发送器,接收器分别采用平衡发送器的差动按收器,由于采用完全独立的双线平衡传输,抗串扰能力培增强。信号电平定义为+-6伏(+-2伏为过渡区域)的负逻辑。
RS-423电气标准是非平衡标准,它采用单端发送器(即非平衡式发送器)和差动接收器。信号电平定义为+-6伏,(其中+-4伏为过渡区域)的负逻辑。
RS-423电气特性标准可以认为是从RS-232C向RS-449标准全过渡过程中的一个台阶。

ITU 2.4建议中有关DTE-DCE之间的接口标准有100系列,200系列两种。100系列接口标准作为DTE与不带自动呼叫设备的DCE(如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接口。在设置自动呼叫设备的DCE(如网络控制器)中,则由200系列接口标准完成DTE与自动呼叫设备的接口。若系统采用人工呼叫,则无须设置200系列接口。
100系列接口标准的机械特性采用两种规定,当传输速率为200bps~9600bps时,采用25芯标准连接器;传输速率达48Kbps时,采用34芯标准连接器。
200系列接口标准采用25芯标准连接器。
100系列接口标准的电气特性采用v.28和v.35两种建议。当传输速率为200bps~9600bps时,采用v.28v建议;传输速率达48Kbps时,100系列中除控制信号仍使用v.28建议外,数据线与定时线均采用v.35建议。200系列标准接口的电气特性采用v.28建议。

X.21的设计目标之一是要减少信号线的数目,其机械特性采用15芯标准连接器代替熟悉的25芯连接器,而且其中公定义了8条接口线。

X.21和X.21 bis为三种类型的服务定义了物理电路,这三种服务是租用电路(专用线)服务,直接呼叫服务和设备地址呼叫服务。租用电路设计成在两个终端之间的连续连接;直接呼叫服务像“热线”电话,可使用户在任何时间直接连接指定的目标;设备地址呼叫则如“拨号”电话,每次连接需由用户呼叫指定目标。

传输介质的选择取决于以下诸因素:网络拓扑的结构,实际需要的通信容量,可靠性要求,能承受的价格范围。

在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计算机与各种外部设备之间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都是以通信的方式传递数据信息的。通信有两种基本方式,即串行方式和并行方式
通常情况下,并行方式用于近距离通信,串行方式用于距离较远的通信。

并行通信方式:发送设备将8个数据位通过8条数据线传送给接收设备,还可附加一位数据校验位。接收设备可同时接收到这些数据,不需作任何变换就可直接使用。在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信通常以并行方式进行。并行的数据传送线也叫总线。

串行通信方式:串行数据传输时,先由具有8位总线的计算机内的发送设备,将8位并行数据经并--串转换硬件转换成串行方式,再逐位经传输线到达接收站的设备中,并在接收端将数据从串行方式重新转换成并行方式,以供接收方使用。
串行通信的方向性结构: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特别指出的是移动通信中按照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也可分三种方式: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因为在无线工作方式下有单频,双频之分

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采用多路复用技术能把多个信号组合起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距离传输时可大大节省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费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两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对于光纤信道,不使用频分多路复用的一个变种称为波分多路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群同步传输的过程:
在群同步的通信系统中,传输的信息被分成若干“群”。所谓的“群”一般是以字符为单位,在每个字符的前面冠以起始位,结束处加上终止位,从而组成一个字符序列。
数据传输过程中,字符可顺序出现在比特流中,字符与字符间的间隔时间是任意的,即字符间采用异步定时,但字符中的各个比特用固定的时钟频率传输。
在数据通信中,习惯于把群同步称为“异步传输”。字符间的异步定时和字符中比特之间的同步定时,是群同步即异步传输的特征。
这种传输方式中,每个字符以起始位和停止位加以分隔,故也称“起--止”式传输。

信号数字化的转换过程可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采样,以采样频率Fs把模拟信号的值采出;
第二步是量化,使连续模拟信号变为时间轴上离散值,也就是分级的过程,把采样的值按量级“取整”得到的是一个不连续的值。
第三步是编码,将离散值编成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码。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期间,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节点构成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直到数据传输结束。如果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信道容量很大时,这两个相邻节点之间可以复用多条电路。用电路交换技术完成数据传输要经历以下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三个过程一:
优点:
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缺点:
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量被浪费;另外,当数据传输阶段的持续时间不长时,电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时间就得不偿失。因此,它适用于系统要求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这种通信方式的计费方式一般按照预订的带宽,距离和时间来计算。

报文交换技术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于可变。报文交换不需要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专用通路,传送方式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与电路交换比较,报文交换有如下优点:
1.电路利用效率高。
2.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新的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通信量大时仍然可以接收报文,不过传送延迟会增加。
3.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4.报文交换网络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缺点:
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报文经过网络的延迟时间长且不定。这种方式不能用于语间连接,也不适合于交互式终端到计算机的连接。
有时节点收到过多的数据而无空间存储或不能及时转发时,就不得不丢弃报文,而且发出的报文不按顺序到达目的地。

分组交换
有限长度的分组使每个节点所需要的存储能力降低了,分组可以存储在内存中,而不是硬盘上,提高了交换速度。分组交换适用于交互式通信,如终端与主机通信。分组交换的具体过程又可分为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两种。
虚电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数据传送之前先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需注意的是,这样做并不是说它像电路交换寻样一条专用通路,分组在每个节点上仍然需要缓冲,并在线路上进行排队等待输出。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方式作一比较:
虚电路分组交换适用于两端之间的长时间数据交换,尤其是在交互式会话中每次传送的数据很短的情况下,可免去每个分组要有地址信息的额外开销。它提供了更可靠的通信功能 ,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且保持原来顺序。还可对两个数据端点的流量进行控制,接收方在来不及接收数据时,可以通知发送方暂缓发送分组。
便虚电路有个弱点,当某个节点或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机时彻底失效时,则所有经过故障点的虚电路将立即破坏。
数据报分组交换省去了呼叫建立阶段,它传输少量分组时比虚电路方式简便灵活。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可以绕开故障区而到达目的地,因此故障的影响要比虚电路方式小得多。但数据报不保证分组的按序到达,数据的丢失也不会立即知晓。

小结一个三种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
1.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在线咱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2.报文交换。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道。在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故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合并最大的分组长度。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目的地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数据传送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设置一条虚电路。分组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