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语录一 谈管理

管理的核心在于组织、流程和制度的平衡。然而实践中,制度可能因情绪陷阱偏离初衷,流程可能变得复杂冗余,组织对高素质人才的过高期待则可能导致成本高昂且成功率低。人才供需不平衡及成本上限是现实挑战,全精英模式并不适用。正确做法是依据企业人才投入基线,实施多元化的人员配置策略,确保管理架构的鲁棒性。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正体现了其魅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老大语录一 谈管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常的管理手段无非是三要素,组织、流程、制度。管理逻辑是根据业务需要组建适合的组织,梳理出主要的业务流程(主业务和支撑业务),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约束组织和流程的行为。这三者相辅相成又互相反馈进而使经营飞轮转动起来。

这个逻辑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困境。比如好的制度在保障经营运转的情况下要充分人性,剖析问题,推演影响,这样更容易形成自然而然的规范,达成目的。但制定时往往会陷入局部情绪陷阱,受影响于短期事件或表象特征,最终既违背了初衷又引起了更大规模的经营影响,事与愿违。又比如有效流程是重心突出,简明高效的。能够帮助经营者厘清经营线条,各流程完全覆盖经营活动,互相衔接,贯穿经营整个生命周期。帮助组织人员高效支撑其工作。但建立流程时往往会受到部分人员的特殊甚至是个人诉求,如此叠加形成了复杂冗余的流程,更可怕的是这会以所谓“本企业特色”掩盖了优化的动力。不但没有形成助力反而让经营受限于流程。在组织上也会有诸多实践过程中“迷思”比。如高效的流程希望组织中的成员都具备高素质和职业化。但最终效果也就从期望假设开始便注定了结果的失望。

我们对于组织上的一些迷思进行展开。之所以会出现对组织人员的素质会有过高的要求,是因为往往事务进展不顺时会发生在某个个体身上,我们往往会开始纠结于某个人如果有更强的职业素质或者综合能力(这里不讨论专业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事故就不会发生。却很少会使用系统性地思考事故发生的根因去减少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因为简单的对人员能力分析的模型是容易理解,也容易通过对人员能力的要求提高来解决问题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禅思院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