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算法详解
Coded by Jelly_Goat.
All rights reserved.
这个主要是说ST表的。
首先了解一下ST表是什么。
先来一个老套的情景带入。
(假设所有的题目都是1s,128ms)
有一天,蒟蒻Jelly_Goat用手(?)
给你出了一套\(n<=1000\)的数据,然后让你输出\(m<=1000\)次最小值。
你说了,那不就直接暴力吗?
然后,蒟蒻Jelly不服,又开始用C++出了\(n<=10000\),\(m<=10000\)的数据。
你可能开始疑惑了,那我就线段树吧。
蒟蒻Jelly_Goat非得要卡住你,给你又用python3出了一套\(n<=200000\),\(m<=300000\)的数据。
你说,我还会树状数组然后卡一卡常就过了。事实上你最后几个测试点已经TLE的一声哭了出来。
于是Jelly不死心,又来了一套\(n<=200000\),\(m<=1000000\)的数据。
你摊一摊手,这可咋整?猫树
于是你发现这个题目,蒟蒻Jelly_Goat并没有在线询问。
于是主角,ST表,登场了。
定义
ST表,又名稀疏表,是一种静态提供\(O(1)\)询问的数据结构。
但是建立这个数据结构的实质是dp和倍增思想的结合。
ST表的特性:
st[i][j]
表示区间\([i,i+(2^j)-1]\)的M(Max or Min)。
然后我们从特性逆推分析:
既然st[i][j]
表示的是上面的含义,那么...\(st[i][j]=M(st[i][j-1],st[i+2^{j-1}][j-1])\),
即劈成两半的原先的区间\(st[i][j-1],st[i+2^{j-1}][j-1]\)是可以推出st[i][j]
的。
于是我们现在会明白,为什么st表是dp实现:
我们从区间长度=0,即只有一个数的区间推到长度为\(2^{Log2[n]}\)的就可以。
然后因为我们是利用了两个加倍到了一个,所以这是倍增思想。
代码已经开源,地址:trans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