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径算法——无权最短路径——python3实现

本文参考来自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java语言描述

问题描述

现有一个有向无权图。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问题:使用某个顶点s作为输入参数,找出从s到所有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说明:因为是无权图,因此我们可以为每台边赋值为1。这里选择v3为s作为起点。

问题分析

此时立刻可以说,从s到v3的最短路径是长为0的路径,标记此信息,得到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现在开始寻找从s出发距离为1的顶点。这些顶点肯定是与s邻接的顶点,很明显,v1,v6从s出发只需要一条边就到了。所以,从s出发距离为1的顶点,为v1,v6。
这里写图片描述
现在开始寻找从s出发距离为2的顶点。这些顶点肯定是与v1,v6(距离为1的顶点)邻接的顶点。发现与v1邻接的顶点为v2,v4,与v6邻接的顶点没有(不能往回走,没有出边)。所以,从s出发距离为2的顶点,为v2,v4。
这里写图片描述
最后,考察与v2,v4邻接的顶点,即v5,v7。所以,从s出发距离为3的顶点,为v5,v7。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种搜索图的方法称为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按层处理顶点,距离起点近的顶点先处理,距离起点远的后处理。

伪代码(处理节点)

void unweighted(Vertex s){
    Queue<Vertex> q = new Queue<Vertex>();
    //把每个顶点的距离设为无穷大
    for each Vertex v
        v.dist = INFINITY
    //将起点的距离设为0
    s.dist = 0;
    //起点入队,作为算法的开始
    q.enqueue(s);
    //只要队列不为空,便继续循环
    while( !q.isEmpty() ){
        //获得出队顶点
        Vertex v = q.dequeue();
        //对与v邻接的每个顶点进行处理
        for each Vertex w adjacent to v
            if(w.dist == INFINITY){
                w.dist = v.dist + 1;
                w.path = v;//代表w的上一个经过的顶点为v
                //完成操作后,便入队,以用来接着分析与w邻接的顶点们
                q.enqueue( w );
            }
    }
}

实现过程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s开始到顶点的距离放到dv列里,pv列用来代表,当前行代表的顶点的上一个经过的顶点。known列代表此顶点已经被处理过了。
初始化时,将起点的距离设置为0,且所有的顶点都不是know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结合伪代码进行分析:
【1】当第一次循环中,出队的是v3(每次循环只出队一个顶点)
【2】而第一次循环结束时,就是上表中“v3出队后”的数据情况,如下
【3】此时,对v3的邻接的顶点们都作了处理,所以v3就从F变成了T(即已知)
【4】与v3邻接的顶点v1,v6都作了处理,dv都变成了1,pv都为v3
【5】而因为与v1,v6的邻接顶点都还没有开始处理呢,所以v1,v6的F还不能变成T

得到无权最短路径

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有两条路径长为3的最短路径。
【1】v3 => v1 => v2 => v5
【2】v3 => v1 => v4 => v7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变化表的最终情况来找到这两条路径。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意,第一行代表v1,以此类推。
以找到v3 => v1 => v2 => v5路径为例,过程如下:
【1】找到距离为0的顶点,0在且只在第三行,所以第一个顶点为v3
【2】找到距离为1且pv为v3的顶点,有第一行和第六行,这里必须选一个,这里选第一行,所以第二个顶点为v1
【3】找到距离为2且pv为v1的顶点,有第二行和第四行,这里选第二行,所以第三个顶点为v2
【4】找到距离为3且pv为v2的顶点,只有第五行,所以第四个顶点为v5
【5】找到距离为4且pv为v5的顶点,没有,结束。
其实,以上步骤,是给出了,在对顶点进行数据处理后,找出无权最短路径的算法的思想。
其实可以,维护一些顶点间指针,用来指向下一个顶点,这样就可以用递归的思路来做,从起点开始,每递归到下一层距离dv便加1,用一个中间变量存储经过的顶点,每调用一次递归,便打印这个中间变量,这样,便能得到所有的无权最短路径。
这里得到无权最短路径的伪代码也不给出了,以上分析供大家理解参考。

代码实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是觉得用代码实现一遍比较好。

from queue import Queue
class Vertex:
    #顶点类
    def __init__(self,vid,outList):
        self.vid = vid#出边
        self.outList = outList#出边指向的顶点id的列表,也可以理解为邻接表
        self.know = False#默认为假
        self.dist = float('inf')#s到该点的距离,默认为无穷大
        self.prev = 0#上一个顶点的id,默认为0

#创建顶点对象
v1=Vertex(1,[2,4])
v2=Vertex(2,[4,5])
v3=Vertex(3,[1,6])
v4=Vertex(4,[3,5,6,7])
v5=Vertex(5,[7])
v6=Vertex(6,[])
v7=Vertex(7,[6])
#创建一个长度为8的数组,来存储顶点,0索引元素不存
vlist = [False,v1,v2,v3,v4,v5,v6,v7]
def unweighted():
    #起点为v3
    vlist[3].dist = 0
    q = Queue()
    q.put(vlist[3])
    while(not q.empty()):
        v = q.get()#返回并删除队列头部元素
        for w in v.outList:
            if(vlist[w].dist == float('inf')):
                vlist[w].dist = v.dist + 1
                vlist[w].prev = v.vid
                q.put(vlist[w])

unweighted()
print('v1.prev:',v1.prev,'v1.dist',v1.dist)
print('v2.prev:',v2.prev,'v2.dist',v2.dist)
print('v3.prev:',v3.prev,'v3.dist',v3.dist)
print('v4.prev:',v4.prev,'v4.dist',v4.dist)
print('v5.prev:',v5.prev,'v5.dist',v5.dist)
print('v6.prev:',v6.prev,'v6.dist',v6.dist)
print('v7.prev:',v7.prev,'v7.dist',v7.dist)

运行结果: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与数据变化表的最终情况一致。
这里你可能会问,Vertex类的init函数中,明明有know成员,为什么在程序没有使用know成员(在处理节点后,就把该节点的know置为Ture),因为if(vlist[w].dist == float('inf'))的判断就相当于判断节点的know是否为Ture,因为一个已知的节点,它的距离就肯定不是无穷大了。
然后再使用递归,打印出所有可能的最短路径,把以下代码和以上代码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traj_list = [3]#v3是起点直接加上

def print_traj(dist):
    last = traj_list[-1]
    print(traj_list,'该路径的长度为:',vlist[last].dist)
    temp_list = []#存储下一步的选项
    for i in range(1,len(vlist)):
        v = vlist[i]
        if((v.dist==dist) and (v.prev==last)):
            temp_list.append(i)
    if(len(temp_list)==0):
        return#终点
    #递归每个选项
    for i in temp_list:#i为顶点的索引
        traj_list.append(i)
        print_traj(dist+1)
        traj_list.pop()


print_traj(1)

这里写图片描述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了解或实现得物签名的相关技术,特别是签名算法的实现方式。首先,我需要收集已有的信息。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特别是引用[4]和[5],得物的签名算法可能涉及逆向工程分析,使用了JavaScript中的XMLHttpRequest重写来拦截请求,并在请求中包含特定的sign参数。这可能意味着签名生成是在客户端进行的,通常在前端JavaScript代码中完成。 接下来,我应该考虑常见的签名生成方法。常见的Web应用签名算法通常使用HMAC、AES、RSA或自定义的哈希组合。引用[1]提到了RSA算法,但得物的签名可能更倾向于使用HMAC-SHA256之类的哈希算法,结合时间戳、随机数和请求参数进行签名,以防止篡改和重放攻击。 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步骤,比如逆向分析得物的JavaScript代码,找到生成sign的函数,提取关键参数和加密逻辑。引用[5]中的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重写XMLHttpRequest的open方法来拦截请求,这可能用于调试和定位签名生成的代码位置。 此外,引用[4]提到使用Python进行算法还原,所以可能需要在Python中复现JavaScript的签名生成逻辑。这通常涉及分析请求参数如何排序、拼接,以及如何与密钥结合进行哈希或加密。需要注意反爬机制,如obfuscation(代码混淆)或动态密钥,这可能需要使用AST(抽象语法树)解析或动态执行来还原算法。 用户可能还需要了解如何应对反调试措施,比如在Chrome开发者工具中使用断点调试,或者使用工具如Frida进行Hook。同时,引用[3]和[4]强调了法律和合规问题,确保研究仅用于学习目的,不用于非法用途。 最后,应该提醒用户注意法律风险,遵循网站的使用条款,避免侵犯知识产权或违反计算机安全法律。总结起来,实现得物签名需要逆向工程分析前端代码,提取关键算法,处理可能的混淆和反调试,最后用目标语言如Python复现算法。</think>### 得物签名算法实现方式分析 得物签名算法主要用于接口请求的身份验证和防篡改保护,常见实现方式涉及以下技术点: #### 1. **签名参数组成** 签名通常由以下参数动态生成: - 请求参数(经排序、过滤空值后拼接) - 时间戳(如:$timestamp=1620000000$) - 随机数(如:$nonce=5a8s3d$) - 设备指纹(如:$device\_id=abcdef$) - 应用密钥(加密盐值,可能动态获取)[^4] 示例参数拼接逻辑: $$ \text{sign\_str} = \text{path} + \text{sorted\_params} + \text{timestamp} + \text{nonce} $$ #### 2. **加密算法类型** 根据逆向分析,得物可能采用以下组合: - **HMAC-SHA256**:对拼接字符串进行哈希运算 - **AES/Base64编码**:对结果二次处理 - **自定义位移/异或操作**:增加逆向难度[^5] #### 3. **JavaScript代码混淆** 关键函数可能被混淆,例如: ```javascript function _0x12ab5(a, b) { return a ^ b << 3; } // 需要AST解析还原控制流 ``` #### 4. **Python算法还原示例** ```python import hmac import hashlib def generate_sign(params, secret_key): # 1. 参数排序并拼接 sorted_str = '&'.join([f"{k}={v}" for k,v in sorted(params.items())]) # 2. HMAC-SHA256加密 sign = hmac.new(secret_key.encode(), sorted_str.encode(), hashlib.sha256).hexdigest() # 3. 自定义处理(示例) return sign.upper() + str(int(time.time())) ``` #### 5. **反爬对抗措施** - 动态密钥:通过接口定期更新加密盐值 - 环境检测:验证是否在真机环境运行 - 请求频率限制:异常高频触发验证码[^5]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