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动画热播,当代人类能用量子计算突破智子封锁吗?

《三体》动画开播10小时播放量破亿,故事围绕三体人利用“智子”封锁地球科学进步展开。文章探讨了量子力学和粒子对撞实验的重要性,以及量子计算如何可能帮助人类突破类似的技术封锁。当前量子计算的进展,如IBM的量子比特计算机,展示了人类在该领域的突破,暗示未来可能不再惧怕外星文明的技术压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破亿!12月10日11:00,被称为“国民第一科幻IP”的《三体》动画在B站开播。仅过去10小时,该部作品播放量已突破1亿大关。          

“ETO(地球三体叛军)”、“古筝行动”、“智子封锁”、“面壁计划”......在播出的前两集里,原著诸多精彩情节一一上演,让广大网友直呼刺激过瘾。

动画中精彩场景 | 图源:《三体》动画

 “智子是一把锁,它将锁死人类科学。”

在动画中,地球三体叛军最高统帅叶文洁向警方供认,由于自身母星即将毁灭,三体人决定入侵地球,他们的太空舰队将在四百年后到达。为了在到达之前锁死人类基础科学进步,三体人向地球发射了2颗微粒子级别智能电脑(智子),它们不仅可以扰乱粒子对撞结果,还可以与地球上的异乱分子通讯,传达三体母星的指令。

叶文洁接受审讯 | 图源:《三体》动画

《三体》整部故事由此展开。由于智子封锁,物理规律被扰乱,许多科学家绝望自杀。为了抵御入侵,故事的主角们被迫开启了一场文明拯救之旅。

随着《三体》动画热播,各大社交平台也重新燃起了粉丝和网友的大讨论:

  • 为何扰乱粒子对撞结果就能锁死人类科学进步?

  •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外星文明,今天的人类能突破其技术封锁吗?

  • 当现实科技照进小说,《三体》中某些人物结局是否能被改写?

我们希望在量子科技蓬勃兴起的今天,籍由硬核科技和大刘想象力构筑起的“三体世界”里,跟大家一起探讨另一种可能。

封锁量子,封锁一切

事实上,三体人利用“智子”锁死地球基础科学进步,这并不是原著作者刘慈欣凭空想象,而是有着强大的现实基础。

未来科技城|图源:《三体》电视剧剧照

在上个世纪初,随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牛顿运动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经典物理学理论描述微观系统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例如牛顿定律无法解释原子长期稳定性,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无法解释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等。

量子力学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微观粒子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量子论也逐渐在全世界范围传播。

量子力学是开启下一代科技革命的钥匙,这已成为人类共识。

未来人类科技|图源:《三体》电视剧剧照

而粒子对撞机是当前人类研究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工具。它主要通过在高能加速器中积累并加速粒子流,达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它们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帮助人们探索微观粒子的宏观效应,认识量子粒子的新规律、新粒子。

可以说,如果粒子对撞实验被干扰,那人类在量子力学上将再无大的进展,人类科技文明也将陷入停滞。

希望的火种!量子计算

在《三体》动画中,人类为了突破智子封锁,在五个拉格朗日点分别建立了一个粒子对撞机,想要同时进行粒子对撞实验以跑赢智子。然而在实验负责人丁仪博士把五台对撞机性能开到最大,冒着太空站爆炸风险下,智子依旧轻松扰乱了所有粒子对撞数据。

智子扰乱粒子对撞实验 | 图源:《三体》动画

刘慈欣所著《三体》写于2006年,囿于时代背景和技术局限,面对三体世界在微观层面的降维打击,人类似乎毫无招架之力。那么今天,随着当代量子计算等高新技术的突破,我们是否有机会突破智子封锁?

其实早在1981年,量子计算这一概念就被提出,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是近十年才逐步实现的,标志就是2016 年,IBM 发布第一台 5 比特量子计算机。第二次量子革命也因此应运而生。

而此后量子计算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 2019年,谷歌发布53个量子比特计算机“悬铃木”。

  • 2020年,我国成功构建76个光子量子计算机“九章”,其进行“高斯玻色取样”,比当时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万亿倍。目前提高至“113个光子”。

  • 2021年,IBM发布127个量子比特计算机“Eagle”。

  • 2022年,IBM发布433个量子比特计算机“Osprey”。

IBM Osprey | 图源:IBM官网

目前各国都在抓紧上马量子计算项目,量子计算机的比特数也逐年飞升,并已逐步在金融、医药、气象等领域开启应用。

尤为重要的是,2021年11月,由量子计算研究所(IQC)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在量子计算机上模拟了基本量子粒子也就是重子的特性。

所谓重子,就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复合粒子,比如质子和中子,它们是原子核的组成成分。以往人们需要用高能粒子对撞机让原子核之间高速碰撞,再捕捉碰撞后的碎片才能研究洞悉其中的秘密。现在IQC团队在量子计算机上即完成对重子的模拟。

探究原子核 | 图源:千库网

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可以取代粒子对撞机,成为人们探索量子力学的工具,人类或许不用再担心被技术封锁!

现在人类还处于量子计算机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含噪声的中型量子时代”(NISQ)。在这个阶段,人类已经可以逐步演示量子计算相对于经典计算的优越性了,例如“构建某种专用的量子计算机,揭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等”

而下一阶段,就是通用量子计算机的构建,并运用于各行各业。届时,凭借量子计算机的恐怖算力,我们势必看到诸多行业被颠覆,人类科技爆炸的时代将要来临。

或许到那时,我们还能反过来封锁外星文明?

假如丁仪不死

《三体》系列从出版至今已过了十余年(《三体1》于2006年连载,《三体3》出版于2010年),从前文所述,我们看到当代人类科技已远远超越小说。

对峙三体 | 图源:《三体》电视剧剧照

当现实照进小说,我们是否可以改变某些人物的结局呢?

例如在动画中为了人类未来不惜拼上自己性命的丁仪,在原著中,他因看透在智子封锁下,人类物理没有任何实质性进步,要求成为第一个接触三体“水滴”的人,最后在“水滴”的攻击下化为尘埃。

触摸水滴 | 图源:《三体》电视剧剧照

“丁仪突然说:‘快跑’,他扬起双手,声嘶力竭地大喊:‘傻孩子们,快——跑——啊!’但一切都晚了,在水滴尾部的尖端,出现了一个蓝色的光环,那个光环开始很小,考察团的四个人没有机会看到第二个光环的出现,他们都被瞬间气化了。”

——来源《三体2:黑暗森林》

假如他见证人类在量子计算上的成就,人类不用再担心外星文明封锁,他是否就会燃起希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继续为人类未来奋斗下去?

或许人类的命运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作为一部史诗级科幻著作,刘慈欣在《三体》中倾泄了无限想象,比如纳米飞刃、VR游戏、量子通信、光速飞船......我们看到,仅仅过了十余年,其中许多黑科技我们已经或正在实现。

下一个十年,当以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为首的科技革命席卷而来,或许那时候的科幻故事需要开启新的想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量旋科技SpinQ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