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系列:列出你的USB设备

 USB现在已经成为PC机必不可少的接口之一,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可以接在USB设备上,USB键盘、鼠标、打印机、摄像头,还有常用的U盘等等,从本篇文章开始,将集中篇幅介绍一下在DOS中使用USB设备的方法,具体会有几篇暂不好定,写到哪里算哪里吧,三、四篇总是少不了的。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我以前文章中介绍过的知识在你的机器中找到USB设备,并判定设备类型。
    一个USB系统一般由一个USB主机(HOST)、一个或多个USB集线器(HUB,但不是局域网里的集线器)和一个或多个USB设备节点(NODE)组成,一个系统中只有一个HOST,我们PC机里的USB实际上就是HOST和HUB两部分,你的PC机可能会有4个USB口,其实是一个HOST,一个HUB,HUB为你提供了4个端口,我们插在USB口上的器件,一般是USB设备,比如U盘,USB打印机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插一个集线器上去,使你的一个USB口扩展成多个。
    实际上我们说在DOS下使用USB,就是对USB系统中的HOST进行编程管理,根据USB的规范,HOST将对连接在上面的HUB和USB设备进行管理,不用我们操心。HOST器件目前有三个规范,OHCI(Open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UHCI(Universal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支持USB1.1,EHCI(Enh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支持USB2.0,以后的文章中,我们将侧重介绍OHCI和EHCI。
    学习USB编程,读规范是少不了的,以下是一些应该阅读的规范下载:
    OHCI规范:
http://blog.hengch.com/specification/usb_ohci_r10a.pdf
    EHCI规范:http://blog.hengch.com/specification/usb_ehci_r10.pdf
    USB规范1.1:http://blog.hengch.com/specification/usb_spec11.pdf
    USB规范2.0:http://blog.hengch.com/specification/usb_spec20.pdf
    本文介绍的内容不需要学习规范。

    下面进入正题,列出你的USB设备,USB的HOST是挂接在PCI总线上的,所以通过PCI设备的遍历就可以找到你的机器上的所有USB设备,在以前介绍PCI的配置空间时,曾经介绍过在配置空间中有一个占三个字节的分类代码字段(如果不知道,请参阅我以前的博文
《遍历PCI设备》),在偏移为0x0B的字节叫基本分类代码,在偏移为0x0A的字节叫子分类代码,在偏移为0x09的字节叫编程接口代码,对于USB设备类说,基本分类代码为0x0C,子分类代码为0x03,对于符合不同规范的HOST器件而言,编程接口代码是不同的,UHCI的编程接口代码是0x00,OHCI的编程接口代码是0x10,EHCI的编程接口代码是0x20,我想了解这些就足够了。
    下面列出USB设备的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dpmi.h>

typedef unsigned long      UDWORD;
typedef short int          WORD;
typedef unsigned short int UWORD;
typedef unsigned char      UBYTE;

typedef union {
  struct {
    UDWORD edi;
    UDWORD esi;
    UDWORD ebp;
    UDWORD res;
    UDWORD ebx;
    UDWORD edx;
    UDWORD ecx;
    UDWORD eax;
  } d;
  struct {
    UWORD di, di_hi;
    UWORD si, si_hi;
    UWORD bp, bp_hi;
    UWORD res, res_hi;
    UWORD bx, bx_hi;
    UWORD dx, dx_hi;
    UWORD cx, cx_hi;
    UWORD ax, ax_hi;
    UWORD flags;
    UWORD es;
    UWORD ds;
    UWORD fs;
    UWORD gs;
    UWORD ip;
    UWORD cs;
    UWORD sp;
    UWORD ss;
  } x;
  struct {
    UBYTE edi[4];
    UBYTE esi[4];
    UBYTE ebp[4];
    UBYTE res[4];
    UBYTE bl, bh, ebx_b2, ebx_b3;
    UBYTE dl, dh, edx_b2, edx_b3;
    UBYTE cl, ch, ecx_b2, ecx_b3;
    UBYTE al, ah, eax_b2, eax_b3;
  } h;
} X86_REGS;
/*************************************************************
 * Excute soft interrupt in real mode
 *************************************************************/
int x86_int(int int_num, X86_REGS *x86_reg) {
  __dpmi_regs d_regs;
  int return_value;

  d_regs.d.edi = x86_reg->d.edi;
  d_regs.d.esi = x86_reg->d.esi;
  d_regs.d.ebp = x86_reg->d.ebp;
  d_regs.d.res = x86_reg->d.res;
  d_regs.d.ebx = x86_reg->d.ebx;
  d_regs.d.ecx = x86_reg->d.ecx;
  d_regs.d.edx = x86_reg->d.edx;
  d_regs.d.eax = x86_reg->d.eax;
  d_regs.x.flags = x86_reg->x.flags;
  d_regs.x.es = x86_reg->x.es;
  d_regs.x.ds = x86_reg->x.ds;
  d_regs.x.fs = x86_reg->x.fs;
  d_regs.x.gs = x86_reg->x.gs;
  d_regs.x.ip = x86_reg->x.ip;
  d_regs.x.cs = x86_reg->x.cs;
  d_regs.x.sp = x86_reg->x.sp;
  d_regs.x.ss = x86_reg->x.ss;

  return_value = __dpmi_int(int_num, &d_regs);

  x86_reg->d.edi = d_regs.d.edi;
  x86_reg->d.esi = d_regs.d.esi;
  x86_reg->d.ebp = d_regs.d.ebp;
  x86_reg->d.res = d_regs.d.res;
  x86_reg->d.ebx = d_regs.d.ebx;
  x86_reg->d.ecx = d_regs.d.ecx;
  x86_reg->d.edx = d_regs.d.edx;
  x86_reg->d.eax = d_regs.d.eax;
  x86_reg->x.flags = d_regs.x.flags;
  x86_reg->x.es = d_regs.x.es;
  x86_reg->x.ds = d_regs.x.ds;
  x86_reg->x.fs = d_regs.x.fs;
  x86_reg->x.gs = d_regs.x.gs;
  x86_reg->x.ip = d_regs.x.ip;
  x86_reg->x.cs = d_regs.x.cs;
  x86_reg->x.sp = d_regs.x.sp;
  x86_reg->x.ss = d_regs.x.ss;

  return return_value;
}
/**********************************
 * Read Configuration WORD if PCI
 **********************************/
UWORD ReadConfigWORD(WORD pciAddr, int reg) {
  X86_REGS inregs;

  inregs.x.ax = 0xB109;    // Read Configuration word
  inregs.x.bx = pciAddr;
  inregs.x.di = reg;       // Register number
  x86_int(0x1A, &inregs);

  return inregs.d.ecx;     // the value
}
// main program
int main(void) {
  UWORD pciAddr;
  UWORD subClass;
  int ehciCount = 0, ohciCount = 0, uhciCount = 0;

  for (pciAddr = 0; pciAddr < 0xffff; pciAddr++) {
    if (ReadConfigWORD(pciAddr, 0) != 0xFFFF) {
      // Read Class Code
      if (ReadConfigWORD(pciAddr, 0x000a ) == 0x0c03) {  // Usb Host Controller
        // Read SubClass Code
        subClass = ReadConfigWORD(pciAddr, 0x0008);
        if ((subClass & 0xff00) == 0x2000) {  // uhci
          ehciCount++;
        } else if ((subClass & 0xff00) == 0x1000) {  // ohci
          ohciCount++;
        } else if ((subClass & 0xff00) == 0x00) {    // uhci
          uhciCount++;
        }
      }
    }
  }
  printf("There are %d ohci device(s)./n", ohciCount);
  printf("There are %d ehci device(s)./n", ehciCount);
  printf("There are %d uhci device(s)./n", uhciCount);
}

    程序非常简单,所有概念在以前的博文中均有过介绍,其中的子程序大多是以前程序范例中使用过的,所以在这里就不做更多的解释了,程序中,我们仅仅列出了设备的数量,但很显然,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从配置空间里读出基地址等信息,这些在以后的文章中会用到。

 

 

=============================================================

读取USB设备的描述符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给出了USB协议的链接地址,从这篇文章起,我们会涉及到许多USB 1.1的内容,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先从熟悉USB 1.1协议入手,先使用现成的HCD和USBD,直接面对客户端驱动编程,尽快看到成果,使读者对USB的开发充满信心,进而去研究USBD和HCD的编程方法。请读者自行阅读协议,文章中有关协议的详细情况,由于会涉及非常多的文字,恕不能过多解释。
1、USB系统主机端的软件结构
    一般来说,教科书或者协议上都会把USB主机端的软件说成有三层,第一层叫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HCD(Host Controller Driver),第二层叫USB驱动程序USBD(USB Driver),第三层叫客户端驱动程序(Client Driver);实际上,我们实际看到的东西,往往HCD和USBD是由一个程序完成的,比如windows就提供了HCD和USBD,如果你自己开发了一个USB设备,只需要在HCD和USBD上面开发一个客户端驱动程序即可;linux也是同样,linux内核已经提供了HCD和USBD;所以在windows和linux下我们基本上没有开发HCD和USBD的必要,而且linux还提供源代码;但DOS就不一样了,DOS本身对USB没有任何支持,所以要想在DOS下彻底玩转USB,需要研究HCD、USBD和客户端驱动程序。
2、DOSUSB介绍
    很显然,HCD和USBD更加底层一些,需要理解的东西也更多一些;如果我们能够绕过HCD和USBD,直接从客户端驱动程序入手,将会容易许多。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免费的DOS下的USB驱动程序,叫DOSUSB,该驱动程序实现了大部分的HCD和USBD的功能,使我们进行USB编程的好帮手。
    DOSUSB目前还没有实现EHIC的驱动,也就是说还不支持USB2.0,这也是我们从USB 1.1开始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USB2.0是兼容USB1.1的,所以,即便你在USB2.0的设备下,仍然可以使用USB1.1的驱动程序,只不过不能实现480MB/秒的传送速度而已。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DOSUSB。DOSUSB的官方网站如下:
    http://www.usbdos.net

    可以从其官方网站上下载DOGUSB的最新版本,当前版本是1.1.1。或者在下面在下面网址下载这个版本的DOSUSB。

    http://blog.hengch.com/software/dosusb/dosusb.zip

    DOSUSB可以在非商业领域免费使用,如果肯花费费用,可以购买到源代码,从其官方网站的论坛上看到,在2006年9月作者开出的源代码的价格是1000欧元。

    DOSUSB的安装十分简便,只需要解压缩到某一个目录下即可,比如放在c:/dosusb目录下,请自行阅读DOSUSB自带的文档,使用也非常简单,在DOS提示符下键入dosusb执行即可。

    c:/dosusb>dosusb

    缺省情况下,DOSUSB使用int 65h作为其驱动的调用软中断,如果和你的系统有冲突,在运行dosusb时可以加参数/I,请自行阅读DOSUSB的文档。

    DOSUSB通过一个叫做URB(USB Request Block)的数据结构与客户端驱动程序进行通讯,这一点和linux非常相似,估计作者参考了linux下的源代码,在DOSUSB文档里给出了这个结构的定义,如下:
    struct {
      BYTE  transaction_type;   // 设置事务(控制传输)(2Dh),输入事务(69h)输出事务(E1h)
      BYTE  chain_end_flag;     // 备用
      BYTE  dev_add;            // 设备地址
      BYTE  end_point;          // 端点号
      BYTE  error_code;         // 错误吗
      BYTE  status;             // 设备状态
      WORD  transaction_flags;  // 备用
      WORD  buffer_off;         // 接收/发送缓冲区偏移地址
      WORD  buffer_seg;         // 接收/发送缓冲区段地址
      WORD  buffer_length;      // 接收/发送缓冲区长度
      WORD  actual_length;      // 接收/发送时每个包的最大长度
      WORD  setup_buffer_off;   // setup_request结构的偏移地址
      WORD  setup_buffer_seg;   // setup_request结构的段地址
      WORD  start_frame;        // 备用
      WORD  nr_of_packets;      // >0时会启动实时传输
      WORD  int_interval;       // 备用
      WORD  error_count;        // 重试的次数
      WORD  timeout;            // 备用
      WORD  next_urb_off;       // 备用
      WORD  next_urb_seg;       // 备用
    } urb                       // 32字节
    之所以列出这个结构,是因为我们将使用这个结构与USBD进行交互。关于结构中字段的定义,在DOSUSB的文档中有详细的说明。除备用字段不需要填以外,error_code和status由DOSUSB返回,故填0即可,后面还会介绍更详细的填写方法。

    在DOSUSB的发行包中,有一个sample目录,里面有很多例子,但大多是使用power basic写的,不过仍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USB 1.1协议中的一些内容

    USB协议为USB设备定义了一套描述设备功能和属性的固有结构的描述符,包括标准描述符(设备描述符、培植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和字符串描述符),还有费标准描述符,如类描述符等。按照协议,设备描述符下可以有若干个配置描述符,每个配置描述符可以有若干个接口描述符,每个接口描述符下又可以有若干个端点描述符,字符串描述符主要用于描述一些文字信息,比如厂家名称,产品名称等。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这些描述符。

    实际上,所谓描述符就是一个数据结构,不管是什么描述符,其前两个字节的含义都是一样的,第一个字节是描述符的长度,第二个字节是描述符的类型。

  • 设备描述符(Device Descriptor):

    struct {
      BYTE    bLength;            // 描述符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BYTE    bDescriptorType;    // 设备描述符类型,0x01
      WORD    bcdUSB;             // 设备支持的USB协议版本,BCD码
      BYTE    bDeviceClass;       // 设备类代码(由USB-IF分配)
      BYTE    bDeviceSubClass;    // 子类代码
      BYTE    bDeviceProtocol;    // 协议码
      BYTE    bMaxPacketSize0;    // 端点0的最大包长度(仅为8,16,32,64)
      WORD    idVendor;           // 厂商ID(由USB-IF分配)
      WORD    idProduct;          // 产品ID(由制造商定义)
      WORD    bcdDevice;          // 设备发行号(BCD码)
      BYTE    iManufacture;       // 描述厂商信息的字符串描述符的索引值
      BYTE    iProduct;           // 描述产品信息的字符串描述符的索引值
      BYTE    iSerialNumber;      // 描述设备序列号信息的字符串描述符的索引值
      BYTE    bNumConfigurations; // 可能的配置描述符的数目
    } device_descriptor

  • 配置描述符(Configuration Descriptor)

    struct {
      BYTE    bLength;             // 描述符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BYTE    bDescriptorType;     // 配置描述符类型,0x02
      WORD    wTotalLength;        // 配置信息的总长
      BYTE    bNumInterfaces;      // 该配置所支持的接口数目
      BYTE    bConfigurationValue; // 被SetCongiguration()请求用做参数来选定该配置
      BYTE    bConfiguration;      // 描述该配置的字符串描述符的索引值
      BYTE    bmAttributes;        // 配置特性
      BYTE    MaxPower;            // 该配置下的总线电源耗费量,以2mA为一个单位 
    }configuration_descriptor;

    bmAttributes :b7:备用,b6:自供电,b5:远程唤醒,b4--b0:备用

    另外,在读取配置描述符时可以把该配置下的所有描述符全部读出,这些描述符的总长度就是wTotalLength字段的值,读出所有描述符后,在一个一个地拆分。

  • 接口描述符(Interface Descriptor):

    struct {
      BYTE    bLength;            // 描述符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BYTE    bDescriptorType;    // 接口描述符类型,0x04
      BYTE    bInterfaceNumber;   // 接口号,从0开始
      BYTE    bAlternateSetting;  // 可选设置的索引值.
      BYTE    bNumEndpoints;      // 此接口的端点数量。 
      BYTE    bInterfaceClass;    // 接口类编码(由USB-IF分配)
      BYTE    bInterfaceSubClass; // 接口子类编码(由USB-IF分配)
      BYTE    bInterfaceProtocol; // 协议码(由USB-IF分配)
      BYTE    iInterface;         // 描述该接口的字符串描述符的索引值
    }interface_descriptor;

    bInterfaceClass:USB协议根据功能将不同的接口划分成不同的类,如下:

    1:音频类,2:CDC控制类,3:人机接口类(HID),5:物理类,6:图像类,7:打印机类,8:大数据存储类,9:集线器类,10:CDC数据类,11:智能卡类,13:安全类,220:诊断设备类,224:无线控制类,254:特定应用类,255厂商定义的设备。

  •  端点描述符(Endpoint Descriptor):

    struct {
      BYTE    bLength;            // 描述符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BYTE    bDescriptorType;    // 端点描述符类型,0x05
      BYTE    bEndpointAddress;   // 端点地址
      BYTE    bmAttributes;       // 在bconfigurationValue所指的配置下的端点特性.
      WORD    wMaxPacketSize;     // 接收/发送的最大数据报长度. 
      BYTE    bInterval;          // 周期数据传输端点的时间间隙.
    }endpoint_descriptor;

    bmAttributes:bit 1:0--传送类型,00=控制传输,01=实时传输,10=批量传输,11=中断传输;所有其他位均保留。

  • 字符串描述符(String Descriptor):

    struct {
      BYTE    bLength;            // 描述符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BYTE    bDescriptorType;    // 字符串描述符类型,0x03
      char    bString[];          // UNICODE编码的字符串
    }string_descriptor;

  • USB命令请求(USB DEVICE REQUEST)

    为了更好地协调USB主机与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USB规范定义了一套命令请求,用于完成主机对总线上所有USB设备的统一控制,USB命令请求由统一的格式,其结构如下:

    struct {
      BYTE  bmRequestType;  // 请求类型
      BYTE  bRequest;       // 命令请求的编码
      WORD  wValue;         // 命令不同,含义不同
      WORD  wIndex;         // 命令不同,含义不同 
      WORD  wLength;        // 如果有数据阶段,此字段为数据字节数

    }
 setup_request;

    后面我们向设备发出指令就全靠这个结构了。作为我们本文要用到的读取USB设备描述符的命令请求,该结构各字段的填法如下。

    bmRequestType : b7--数据传输方向,0=主机到设备,1=设备到主机;b6:5--命令的类型,0=标准命令,1=类命令,2=厂商提供的命令,3=保留;b4:0--接收对象,0=设备,1=接口,2=端点,3=其他。我们发出的得到描述符的命令,数据传输方向为设备到主机,标准命令,接收对象为设备,所以该字段填0x80。

    bRequest : 标准命令的编码如下,GET_STATUS=0;CLEAR_FEATURE=1;SET_FEATURE=3;SET_ADDRESS=5;GET_DESCRIPTOR=6;SET_DESCRIPTOR=7;GET_CONFIGURATION=8;SET_CONFIGURATION=9;GET_INTERFACE=10;SET_INTERFACE=11;SYNCH_FRAME=12。我们的命令是GET_DESCRIPTOR,所以应该填6。

    wValue : 高字节表示描述符的类型,0x01=设备描述符,0x02=配置描述符,0x03=字符串描述符,0x04=接口描述符,0x05=端点描述符,0x29=集线器类描述符,0x21=人机接口类描述符,0xFF=厂商定义的描述符。

    低字节表示表示描述符的索引值。所以,当读取设备描述符时,该字段值为0x100,当读取配置描述符是,应为0x03yy,其中yy为描述符的索引值。

    wIndex : 当读取字符串描述符时,填0x0409,表示希望获得英文字符串,其他情况下填0。

    wLength : 数据长度,一般应该填写,描述符的第一个字节,bLength。由于我们在读描述符时,并不知道其实际长度,通常的做法是先读取8个字节,然后根据第一个字节bLength的值在重新读取一次完整的描述符;注意,当读取配置描述符的钱8个字节后,应该使用wTotalLength字段的值作为长度读取与该配置有关的所有描述符。

4、读取设备描述符的范例程序

    按照我们文章的习惯,几乎每篇文章都有一个范例程序,本文也不例外,本文的范例程序请在下面地址下载:

    http://blog.hengch.com/source/usbview.zip

    程序用C++写成,在DJGPP下编译通过,所以是32位保护模式下的代码,要注意的是,DOSUSB是实模式下的驱动,所以在申请内存块时要申请1M以内实模式可以读取的内存,否则,在使用int 65h调用DOSUSB时一定会出现问题。

    有4个头文件,public.h中定义了一些方便使用的数据类型,比如BYTE为char,WORD为short int等等,可以不必太关注;x86int.h中定义了调用DOS中断所需的函数和数据结构,直到怎么使用就可以了;dosmem.h中定义了一个DOS_MEM类,主要是为了在保护模式下申请和使用DOS内存块更为方便,也是知道其中的方法,能够明白程序中的意义就可以了;usb.h定义了与USB协议有关的所有常数,这些常数与前面介绍的各种数据结构一一对应,由于我们是在保护模式下使用DOS内存,所以把一个内存块映射到一个数据结构上有一些麻烦,读取各个字段主要靠在usb.h中定义的这些常数。

    主要程序在usbview.cc中,主要思路如下:

  • USB设备的地址从1--127,所以我们从1--127做一个循环,逐一读取USB设备描述符,直到出现“非法地址”为止。
  • 每一个USB设备的设备描述符只有一个,所以我们从读取某个地址下的设备描述符开始。
  • 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设备描述符的长度,即便我们知道其长度为18个字符,但我们仍然不知道端点0允许的包长度(设备描述符中bMaxPacketSize0字段),但我们知道包长度的最小值是8,所以我们先读取8个字节的设备描述符。
  • 在我们得到8个字符的设备描述符后,我们就可以得到该描述符的长度和端点0的包长度,在后面发出的所有命令中,始终要把这个值填在URB结构的actual_length字段中。
  • buffer用于存放USBD返回的描述符,在使用前建议初始化一下,全部清0。
  • 要向设备发出命令请求(Request),需要先填setup_request结构,前面讲过,bmRequestType=0x80,bRequest=6,这两个字段的填法始终不变;我们现在读取设备描述符,所以wValue=0x100,wIndex=0,wLength在首次调用时填8,第二次调用时填返回的bLength字段(应该是18)。
  • 准备好buffer和setup_request后,我们要填URB一边与DOSUSB交互;读取描述符是一个控制传输,所以transaction=0x2D(后面一直是0x2D);dev_add填上面提到的循环变量;end_point=0,因为我们总对端点0(见USB协议);buffer_off和buffer_seg分别填buffer的便宜地址和段地址;setup_buffer_off和setup_buffer_seg分别填前面setup_request结构的偏移地址和段地址;buffer_length同setup_request结构中的wLength,也可以把值设在wLength和buferr的最大长度之间,如果buffer的最大长度小于wLength,我们只能填buffer的最大长度,但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得不到完整的描述符;actual_length在第一次调用时填8,以后一直填返回的bMaxPacketsize0字段;其他字段均为0。
  • 让DS:DX指向刚刚填完的URB结构,调用软中断65h,DOSUSB将为你处理下面的事情。
  • 如果正常,error_code应该返回0,如果非0,含义如下:
    1--非法的设备地址;2--内部错误;3--非法的transation_type字段;4--非法的buffer长度。
  • 如果正常,status字段应该为0,该字段是是USB控制器返回的状态字节,不同的控制器(OHCI或UHCI)会返回不同的值。
  • 当我们得到设备描述符后,如果设备描述符中的iManufacturer字段不为0,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所引值得到相应的字符串描述符,从而显示出厂家信息,要注意的是字符串描述符是UNICODE编码,对于ASCII而言,它是一个ASSCII码跟一个ASCII 0组成;同理我们可以得到产品信息和序列号信息。
  • 当我们得到了设备的设备描述符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设备上有多少个配置(设备描述符中的bNumConfigurations),进而通过一个循环得到所有的配置描述符及其配置下的所有描述符。
  • 读取配置描述符的方法与读取设备描述符大同小异,也是先读取8个字节,然后根据返回的内容再读取所有的描述符内容,要注意的是,实际上,我们不能单独得到接口描述符和端点描述符,唯一的办法是把一个配置下的描述符全部读出来,所以setup_request结构中的wLength字段一定要与配置描述符中返回的wTotalLength值一致才行。
  •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显示我们得到的描述符,我想这对每一位读者而言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

 

 U盘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一种USB设备,本文继续使用DOSUSB做驱动,试图以读取扇区的方式读取你的U盘。
    本文可能涉及的协议可能会比较多。
一、了解你的U盘
    首先我们用上一篇文章介绍的程序usbview.exe去看一下你的U盘,我在本文中用于测试的U盘情况如下:
    Device Descriptor: (设备描述符)
    USB Address:             1
    Length:                  18
    Descriptor Type:         1
    USB Specification nr.:   0x0110
    Calss Code:              Class code specified by interface
    Subclass Code:           0x00
    Protocol Code:           0x00
    MAX Packet Size:         0x08
    Vendor ID:               0x058f
    Product ID:              0x9321
    Device Code:             0x0100
    Manufacture Index:       1
    Product Index:           2
    Serial Number Index:     0
    Number of Configuration: 1

    String Descriptor: (字符串描述符)
    Manufacturer: Alcor Micro
    Product: Mass Storage Device

    Configuration Descriptor: (配置描述符)
    Length:               9
    Descriptor Type:      2
    Total Length:         32
    Number of Interfaces: 1
    Configuration Value:  1
    Configuration Index:  0
    Attributes:           Bus Powered
    Max Power:            50mA

    Interface Descriptor: (接口描述符)
    Length:               9
    Descriptor Type:      4
    Interface Number:     0
    Alternate Setting:    0
    Number of Endpoints:  2
    Interface Class:      Mass Storage Device
    Interface Sub Class:  6
    Interface Protocol:   80
    Interface Index:      0

    Endpoint Descriptor: (端点描述符)
    Length:               7
    Descriptor Type:      5
    Endpoint Address:     1 OUT endpoint
    Attributes:           Bulk
    Max Packet Size:      64
    Interval:             0

    Endpoint Descriptor: (端点描述符)
    Length:               7
    Descriptor Type:      5
    Endpoint Address:     2 IN endpoint
    Attributes:           Bulk
    Max Packet Size:      64
    Interval:             0
    各种描述符的含义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了,或者去翻阅USB的specification,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从接口描述符开始就一些关键点进行一下说明。
    首先看接口描述符,Interface Class = 8,表明是Mass Storage Device;Sub Class = 6,表明执行SCSI命令;Interface Protocol = 0x80,表明支持Bulk传输;另外,Number of Endpoints = 2,表明有两个端点。
    两个端点描述符要注意的是,Endpoint Address = 1的是OUT端点,Endpoint Address = 2的是IN端点,有些可能会不一样;有些U盘可能还会有第三个端点,比如支持中断传输的U盘还会有一个Interrupt端点,不过这都没有关系。
    我大概看了我手头有的5个U盘,都支持批量传输,且支持SCSI命令,所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们就以它为例。

二、CBW(Command Block Wrapper)和CSW(Command Status Wrapper)

    在《USB系列之一》中,我们安装了一个DOSUSB,在《USB系列之二》中,我们利用USBDOS读取了所有的描述表,掌握这些内容需要了解USB协议1.1(USB Specification Revision 1.1)即可,当然还要了解USBDOS,不过这个比较简单。

    在系列一和系列二中,我们已经对DOSUSB的一个数据结构URB有所了解,本文中还要大量用到,我们还接触了一个结构叫device_request,这个结构是在USB协议中定义的,用于向设备发送命令(Request),本文也会用到。

    与前面不同的是,前面的两个系列可以针对任何USB设备,比如U盘、摄像头、打印机等,而本文将只针对我们经常使用的USB设备----U盘,如果你打算尝试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请准备好一个U盘,什么样子的都行,或者是一个USB读卡器,不过要记得插一张卡进去,实际上本文所载范例就是使用一个USB的CF卡读卡器完成的,不用担心损害你的U盘中的数据,本文不会对U盘进行任何写操作,仅仅做一些读操作。

    这个系列中我们需要针对U盘读更多的规范,如下:

     不用为规范发愁,实际上,前两个规范都很短,其中第一个对实际编程没有什么作用,但最好看一下;第二个规范连目录一共22页,其中13页以前的内容可以跳过(很多和USB Specification中相同),第三个规范主要看第6章,第四个规范主要看第5章,后两个规范在编程时需要经常翻阅,以便了解你正在实现的SCSI命令的具体格式和参数。

    本节我们主要介绍两个新的数据结构,这两个结构都是在第二个规范中定义的。

    第一个数据结构叫CBW(Command Block Wrapper)

    这个结构将承载具体的与设备有关的命令发送到设备上去,这个结构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byte[0]--byte[14]共15个字节,第而部分从byte[15]--byte[30]共16个字节,整个数据结构为31个字节。规范中并没有定义第二部分的内容,这是因为第二部分承载的具体的命令,既与命令集(SCSI命令集)有关,也与具体的命令有关,我们使用SCSI命令集,所以后16个字节的内容在前面提到的后面两个规范中有定义。

    比如我们要向设备发出一个SCSI命令INQUIRY(我们姑且先不要管命令的含义),那么这个命令的结构在SPC-3的第142页有定义,如下:


    对于SCSI INQUIRY这条命令而言,CBW的第二部分的定义就是上面的这六个字节,不同的命令,定义也会不同。

    好,我们回到CSW的结构上来,根据规范,dCBWSignature的值必须是0X43425355,其实就是USBC这几个字母倒过来,这是因为CBW的字符顺序是little endian(这个东东在以前有关网络编程的文章中介绍过),而我们PC机中的字符顺序是big endian,所以要颠倒一下,总之写dCBWSignature = 0X43425355就OK了;dCBWTag仅仅是一个标志,你可以填任何值,这里要先说一下CSW(Command Status Wrapper),我们每发出一个命令,设备都会返回一个CSW(这个东东下面很快就要介绍了),以说明命令的执行状态,这个结构中也有Signature和Tag这两个字段,其中Tag字段和发出命令时CBW中的Tag字段相同,这样就可以区分这个CSW是和那个CBW对应的了,至于Signature,下面再说。

    下一个字段是dCBWDataTransferLength,表示的是当这个命令发出后,我们希望设备返回数据的字符数或者我们要向设备传输的字符数,本文仅涉及从设备返回数据,不涉及向设备传输数据;举例来说:我们发送INQIURY命令到设备,按照SPC-3第144页的说明,该命令返回的数据至少为36个字节,所以,此时这个字节应该填36;再如:我们读取U盘的一个扇区,如果扇区的长度是512个字节,那么这个字段就要填512。

    再下来是bmCBWFlags字段,这个字段只有bit 7有意义,为0表示要向设备传输数据,为1表示要从设备获得数据。

    bCBWLUN字段总是填0,因为绝大多数的U盘都不支持多LUN(Logical Unit Number),只有一个逻辑单元自然好吗就是0了。

    bCBWCBLength字段是只CBW第二部分的长度,像前面举例的INQUIRY命令,长度为6个字节,则这个字段就应该填6,再如:READ(10)命令的长度是10个字节(SBC-2第42页有定义),这个字段当然要填10了。

    第二个要说的数据结构是CSW,当host向device发送一个CBW后,接着就可以从device收到数据(或者发数据到device),当接受完所需的的数据后,就可以从device获得一个CSW(Command Status Wrapper),CSW的结构如下:

     前面说过,在CBW中的dCBWSignature的值恒为:0x43425355,得到的CSW中的dCSWSignature的值为:0x53425355,dCSWTag与dCBWTag中的一致。

    在得到的CSW中,恒定有13个字节,bCSWStatus的定义如下:

 

三、发送命令和接收数据

    我们知道USB协议中定义了三种传输方式,控制传输、批量传输、中断传输和实时传输,在《USB系列二》中我们一直都在使用控制传输,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本文中将涉及批量传输。

    我们在使用控制传输时,我们设置好URB启动传输事务,相应的结果将返回到制定得buffer中,批量传输没有那么简单,批量传输分为输出事务和输入事务,我们应该注意到,前面在看U盘的描述表时,在端点这一级有两个端点,一个叫OUT端点,一个叫IN端点,当我们启动一个输出事务时,一定要发送给OUT端点,当我们启动一个输入事务时,一定要发送到输入端点。下面我们简单描述一下如何启动批量传输事务。

    在使用控制传输时,我们应该阅读过DOSUSB的说明,并且对URB结构比较熟悉,URB中有一个字段叫transation_type,当这个值为0x2d时为控制传输;当为0x69时为批量传输的IN事务;当为0xe1时为批量传输的OUT事务;当我们启动一个传输时,一定要正确地设置这个值。

    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启动一个传输,我们以SCSI INQUIRY命令为了,关于这个命令的定义在SPC-3的第142页--157页有说明,篇幅很长,但绝大多数篇幅用来解释返回数据的含义,我们可以暂时不去理会。首先我们要填写CBW结构,CBW结构的第一部分的填写前面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第二部分的定义在SPC-3的第142页,共有6个字节,我们要按照定义填写好,实际上只要填两个字段,一个是OPERATION CODE = 0X12,第二个就是ALLOCATION CODE = 36,表示需要返回36个字节的内容;CBW填好后,我们开始填写URB,首先把CBW的偏移和段地址放到URB的buffer_off和buffer_seg中,把transation_type=0xe1,表示一个输出事务,注意把end_point字段一定要放OUT endpoint的地址,从前面的描述符表中看,应该是1(2是IN endpoint的地址,你的机器可能不同),其它字段的填法在《USB系列二》中已经介绍过了,填完以后调用DOSUSB,这样,一个承载着INQUIRY命令的输出事务就发送到由URB中dev_add和end_point两个字段指定的端点上去了。

    接下来我们要接收device返回的执行INQUIRY命令的结果,这要启动一个输入事务,相对容易一些,只要填写URB就可以了,把transation_type=0x69,把end_point填上OUT endpoint的地址,本例中为2,buffer_off和buffer_seg指向缓冲区buffer,把buffer_length和actual_length均填为64,因为前面端点描述符表中写明包的最大长度为64,其它字段按常规填写,调用DOSUSB,在buffer中就可以得到返回的内容,按照SPC-3中对返回内容的解释即可了解设备的一些情况。

    接收晚数据后,不要忘了接收CSW,方法也是启动一个输入事务,与接收数据完全相同,然后根据CSW的结构解释其含义。至此一个命令执行完毕。

四、范例

    在本文的范例中,我们实现了如下内容:

  • 实现了Bulk-Only Mass Storage Reset
  • 实现了Get Max LUN
  • 实现了SCSI INQUIRY Command
  • 实现了SCSI READ CAPACITY (10) Command
  • 实现了SCSI REQUEST SENSE Command
  • 实现了SCSI TEST UNIT READY Command
  • 实现了SCSI READ (10) Command

    最后的一个命令,我将从你的U盘上读出一个扇区。

    最前面的两个命令,请翻阅《Universal Serial Bus Mass Storage Class - Bulk-Only Transport》第7页;INQUIRY、REQUEST SENSE、TEST UNIT READY三个命令请翻阅SPC-3的第142、221和232页;READ CAPACITY(10)和READ(10)命令,请翻阅SBC-2的第42和44页。

    源代码请在下面网址下载:

    http://blog.hengch.com/source/reader.rar

    各种概念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程序无非就是实现这些概念,几乎所有的代码都是围绕着填写数据结构和显示返回结果的,所以代码本身并不难,更重要的是理解数据结构中个字段的含义,这可能不得不阅读一些规范,我想我不可能比规范说的更严谨更完整。要注意的是,你使用的U盘不可能和我的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有可能有变化的是:设备地址devAddr、输出端点地址outEndpoint和输入端点地址inEndpoint,所以在编译程序之前一定要使用《USB系列之二》中的方法仔细查看一下你的U盘的各种描述符表,如果这些值和我的U盘不同,请在主程序开始的地方,更改这几个变量;另外,在主程序6th step中,scsiRead10(0),传递给scsiRead10的参数为0,含义是从LBA(Logical Block Address)为0的地方读取一个扇区,如果你向读取其它扇区,可以更改这个值,其最大值我们在实现 READ CAPACITY时已经读出了,可以参考;此外,注意CBW的字符顺序是little endian,所以我们在填写LBA和读取最大LBA时都做了相应的转换。

    好了,应该没有什么了!

    Enjoy it.

 

 

 

============================================================================

 

在《USB系列之三》中,我们实现了一系列的SCSI命令,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要实现向U盘上写扇区的命令,所以,本文相对比较容易,更多地是给出一个实现的源程序。

    在《USB系列之三》中,我们实现的SCSI命令有:INQUIRY、READ CAPACITY(10)、TEST UNIT READY、REQUEST SENSE、READ(10);都是一些读出的命令,所以不会破坏U盘的内容,在文档SBC-2的第29页有一个SCSI命令的表,在这个表中列出了所有的命令,其TYPE为“M”的都是SCSI设备必须实现的命令,这些命令有:

 

Num

Command Name

Operation Code

 Type

 Reference

 1

 FORMAT UNIT

 04h

 M

 SBC-2

 2

 INQUIRY

 12h

 M

 SPC-3

 3

 READ(6)

 08h

 M

 SBC-2

 4

 READ(10)

 28h

 M

 SBC-2

 5

 READ(16)

 88h

 M

 SBC-2

 6

 READ CAPACITY(10)

 25h

 M

 SBC-2

 7

 READ CAPACITY(16)

 9Eh/10h

 M

 SBC-2

 8

 REQUEST SENSE

 03h

 M

 SPC-3

 9

 SEND DIAGNOSTIC

 1Dh

 M

 SPC-3

 10

 TEST UNIT READY

 00h

 M

 SPC-3

 11

 WRITE(10)

 2Ah

 O

 SBC-2

 

    这里面最后的一个命令并不是SBC-2中要求强制实现的,而是可选的,但如果我们不去实现,U盘的操作将失色很多;我们不打算去实现序号为1、3、5、7和9的命令,READ(6)、READ(16)和READ(10)十分相似,只是LBA的长度不同而已,如果需要实现,参考READ(10)就可以了,FORMAT和SEND DIAGNOSTIC两个命令对使用芯片的U盘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当然对硬盘是有意义的,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只需要实现一个很重要的WRTE(10),向U盘上写数据,我们需要准备一张没有有用数据的U盘,因为我们要改变其中的内容。

    WRITE(10)源代码下载地址:

    http://blog.hengch.com/source/usb-write.zip

    程序中,我们向《USB系列三》中的程序一样,先reset,然后得到最大的LUN,这个步骤不是必须的,然后我们向device发出WRITE(10)命令,注意,这是一个OUT事务,所以,CBW_FLAGS=0X00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是0X80,发出WRITE(10)命令后,我们还要向device发送要写入的数据,每次64个字节,一个扇区512字节需要启动8个OUT事务,这个工作又函数putData完成,每次发送的64个字节我们分别写入了0--63,程序中,我们把这些数据写入到了LBA=100的扇区中,写入后,我们在使用在《USB系列之三》中介绍过的READ(10)命令把相同的扇区读出来,我们会看到我们所希望的结果,由于在读之前,我们已经把buffer全部清为0了,所以我们有把握相信,我们读到的数据是真实的。

    到这里,我们已经把控制U盘的主要命令都介绍完了,利用DOSUSB,我们已经有可能为U盘编写一个简单的驱动程序,但可能我们还不知道DOS下的驱动程序该如何写,从下一篇文章开始,我们将暂时放下USB系列文章,介绍一下DOS下驱动程序的写法。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