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身
在正式介绍5种数据结构之前,我们先了解下Redis的一些全局命令、数据结构和内部编码、单线程命令处理机制。
1.全局命令
·查看所有键 keys *(keys命令会遍历所有键,所以它的复杂度是O(n),当Redis存储大量数据时,线上环境禁止使用)
·当前数据库中键的总数 dbsize
·检查键是否存在 exists key 存在返回1,不存在返回0。
·删除key del key [key ...] 返回结果为成功删除键的个数,删除不存在的key,返回0。
·键过期 expire key seconds
·查看键剩余的过期时间 ttl key 返回值大于等于0,为剩余的过期时间。-1为键没有设置过期时间。-2为键不存在。
·查看键的数据结构 type key 返回结果:string、list、... 、none。
2.数据结构和内部编码
type命令返回的就是当前键的数据结果类型,分别为string(字符串)、hash(哈希)、list(列表)、set(集合)、zset(有序
集合),但这些只是对外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
实际上每种数据结构都有多种自己的底层内部编码实现,这样Redis会在合适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内部编码,如下:
·string int、raw、embstr
·hash ziplist、hashtable
·list ziplist、linkedlist
·set intset、hashtable
·zset ziplist、skiplist
可以看到每种数据结构都有两种以上的内部编码实现,可以通过object encoding命令查询内部编码。
Redis这样的设计的好处:
·改进内部编码,对外部的数据结构和命令没有影响,这样一旦开发出更优秀的内部编码,无需改动外部数据结构和命令,例如
3.2.0版本提供了quicklist,结合了ziplist和linkedlist两者的优势,为list类型提供了一种更为优秀的内部编码
实现,但对外部用户来说基本感觉不到。
·多种内部编码实现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ziplist比较节省内存,但是在list元素比较多的情况下,性能会有所
下降,这时候Redis就会将list元素的内部编码改为linkedlist。
3.单线程架构
Redis使用了单线程架构和I/O多路复用模型来实现高性能的内存数据库服务。
通常来讲,单线程的处理能力要比多线程的差,但Redis使用单线程却可以达到每秒万级别的处理能力,将其归纳以下几点:
·存内存访问,Redis将所有数据放在内存中,内存的响应时长大约是100纳秒。
·非阻塞I/O,Redis使用epoll作为I/O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再加上Redis自身的事件处理模型将epoll中的连接、读写、关闭都转换
为事件,不在网络I/O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单线程模式避免了线程切换和资源竞争产生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