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反射机制,动态代理是基于什么原理?

典型回答

反射机制是 Java 语言提供的一种基础功能,赋予程序在运行时自省(introspect,官方用语)的能力。通过反射我们可以直接操作类或者对象,比如获取某个对象的类定义,获取类声明的属性和方法,调用方法或者构造对象,甚至可以运行时修改类定义。

很多场景都是利用类似机制做到的,比如用来包装 RPC 调用、面向切面的编程(AOP)。

实现动态代理的方式很多,比如 JDK 自身提供的动态代理,就是主要利用了上面提到的反射机制

1. 反射机制及其演进

对于 Java 语言的反射机制本身,如果你去看一下 java.lang 或 java.lang.reflect 包下的相关抽象,就会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了。Class、Field、Method、Constructor 等,这些完全就是我们去操作类和对象的元数据对应。反射各种典型用例的编程,相信有太多文章或书籍进行过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再赘述了,至少你需要掌握基本场景编程,这里是官方提供的参考文档:href="https://docs.oracle.com/javase/tutorial/reflect/index.html">https://docs.oracle.com/javase/tutorial/reflect/index.html。

关于反射,有一点我需要特意提一下,就是反射提供的 AccessibleObject.setAccessible​(boolean flag)。它的子类也大都重写了这个方法,这里的所谓 accessible 可以理解成修饰成员的 public、protected、private,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运行时修改成员访问限制!

setAccessible 的应用场景非常普遍,遍布我们的日常开发、测试、依赖注入等各种框架中。比如,在 O/R Mapping 框架中,我们为一个 Java 实体对象,运行时自动生成 setter、getter 的逻辑,这是加载或者持久化数据非常必要的,框架通常可以利用反射做这个事情,而不需要开发者手动写类似的重复代码。

另一个典型场景就是绕过 API 访问控制。我们日常开发时可能被迫要调用内部 API 去做些事情,比如,自定义的高性能 NIO 框架需要显式地释放 DirectBuffer,使用反射绕开限制是一种常见办法。

2. 动态代理

前面的问题问到了动态代理,我们一起看看,它到底是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它是一个<strong>代理机制</strong>。如果熟悉设计模式中的代理模式,我们会知道,代理可以看作是对调用目标的一个包装,这样我们对目标代码的调用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代理完成。其实很多动态代理场景,我认为也可以看作是装饰器(Decorator)模式的应用,我会在后面的专栏设计模式主题予以补充。

通过代理可以让调用者与实现者之间<strong>解耦</strong>。比如进行 RPC 调用,框架内部的寻址、序列化、反序列化等,对于调用者往往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通过代理,可以提供更加友善的界面。

代理的发展经历了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源于静态代理引入的额外工作。类似早期的 RMI 之类古董技术,还需要 rmic 之类工具生成静态 stub 等各种文件,增加了很多繁琐的准备工作,而这又和我们的业务逻辑没有关系。利用动态代理机制,相应的 stub 等类,可以在运行时生成,对应的调用操作也是动态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改进后的 RMI 已经不再需要手动去准备这些了,虽然它仍然是相对古老落后的技术,未来也许会逐步被移除。

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我们可以看 JDK 动态代理的一个简单例子。下面只是加了一句 print,在生产系统中,我们可以轻松扩展类似逻辑进行诊断、限流等。

public class MyDynamicProx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HelloImpl hello = new HelloImpl();
        My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MyInvocationHandler(hello);
        // 构造代码实例
        Hello proxyHello = (Hello) Proxy.newProxyInstance(HelloImpl.class.getClassLoader(), HelloImpl.class.getInterfaces(), handler);
        // 调用代理方法
        proxyHello.sayHello();
    }
}
interface Hello {
    void sayHello();
}
class HelloImpl implements  Hello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class My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MyInvocationHandler(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do sth..
        System.out.println("Invoking sayHello");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return result;
    }
}

上面的 JDK Proxy 例子,首先,实现对应的 InvocationHandler;然后,以接口 Hello 为纽带,为被调用目标构建代理对象,进而应用程序就可以使用代理对象间接运行调用目标的逻辑,代理为应用插入额外逻辑(这里是 println)提供了便利的入口。

从 API 设计和实现的角度,这种实现仍然有局限性,因为它是以接口为中心的,相当于添加了一种对于被调用者没有太大意义的限制。我们实例化的是 Proxy 对象,而不是真正的被调用类型,这在实践中还是可能带来各种不便和能力退化。

如果被调用者没有实现接口,而我们还是希望利用动态代理机制,那么可以考虑其他方式。我们知道 Spring AOP 支持两种模式的动态代理,JDK Proxy 或者 cglib,如果我们选择 cglib 方式,你会发现对接口的依赖被克服了。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