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

OSI模型简介

OSI七层模型:

  •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
  • 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标准概念模型
  • OSI的努力让互联网协议逐渐走向标准化
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提供高级API
  • 定义了网络主机提供的方法和接口(业务协议、高级协议等)
  • 往往直接对应用户行为
  • 例如:HTTP、FTP、SMTP等
2、展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也被称作语法层
  • 将Application Layer中的数据转化为传输格式,保留语义(如:序列化、加密解密、字符串编码解码等)
3、会话层(Session Layer)
  • 提供管理会话的方法(Open/Close/ReOpen/检查状态等)
  • 提供对底层连接断断续续的隐藏;甚至对多种底层流的隐藏(提供数据同步点)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提供主机到主机(host-to-host)的数据通信能力
  • 建立连接保证数据封包发送、接收到的顺序一致
  • 提供可靠性(发送者知道数据有没有被完整送达)
  • 提供流控制(发送者和接受者同步速率)
  • 提供多路复用(多工,Multiplexing,多种信号复用一个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网络层(Network Layer)
  • 提供数据在逻辑单元(例如IP地址)之间的传递能力
  • 路由:决定数据的下一站在哪里
  • 寻址:为数据封包增加头信息(地址等)
6、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提供数据在设备和设备间的传输能力
  • 流控制:发送者接受者之间同步数据收发速度和数据量
  • 错误控制:检测数据有没有出错,并重发出错的数据
7、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定义底层一个个位(bit)的数据如何变成物理信号
  • 将数据链路层发生的数据传递行为转化成为物理设备识别的信号
  • 封装了大量底层物理设备的能力

结合实际应用思考

示例:当Alice向Bob发微信

  • Alice提交的输入被微信存储成某种内部协议格式——应用层
  • 数据被转换成为传输用的格式(如加密、压缩等)——表示层
  • 微信客户端建立到服务器的连接(也可能之前就建立好了)——会话层
  • 微信客户端向服务器传输数据——传输层
  • 一个个数据封包从主机传输到服务器——网络层
  • 数据帧在一个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链路层
  • 数据最终以光电信号的形式在物理设备间传输——物理层

深入思考OSI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数据视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把应用分成N层
  • 替换其中一层不影响其他层的工作,不需要重构整个应用
  • 设计要点:必要性/独立性/可替换、层的颗粒度、数据可追踪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