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辞官背后鲜为人知的尴尬 受器重之人为何遭弃
新浪体育讯 陆俊请辞亚足联裁委会委员——最后要塞失守——中国足球已然朝中无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陆俊辞官,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张吉龙离职影响更大。因为在张吉龙从亚足联失势后,跻身亚足联核心权利机构的只有陆俊一人,因此这意味着中国足球的外交从此断根。
关于辞职,事后引发了不少的评论和不同的说法。陆俊本人的说法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很明显,这是一种很“官方”的说法。其实,陆俊在担任亚足联裁委会委员的两年时间里做了很多幕后的、但却是对中国足球起到了很有价值作用的工作。辞职,而实际上是因为太多心寒的事情终让陆俊做出了请辞的决定。否则,陆俊不会主动与足球绝缘,轻易离开他热爱一辈子的东西。
对于任何一个协会来说,本国中如果有人在亚足联的重要职能部门任职,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然而中国足协却对这种资源熟视无睹,甚至是一种人才倒置。对陆俊本人而言,离开亚足联裁委会,其实也就是走出了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
辞去亚足联裁委会委员,这绝不是陆俊的一时冲动。在与笔者的多次交谈中,陆俊曾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想法。尽管有着诸多的无奈,不过本着一种对中国足球的责任心,陆俊一直在坚持着,并在幕后做了不少的工作。
不过,陆俊所做的工作并一定不被自己的协会所理睬,反而在一些事情上让陆俊在亚足联的处境都感到十分尴尬。
2006年,曾传出孙葆洁被亚足联禁哨的消息。当时就有足协的人出来辟谣,还振振有词地说是有人在造谣。而实际情况呢?消息确凿!原因是在亚足联裁判委员会有这样一个规定:如果比赛当中裁判员被评分在7点5分以下,则要要停止其一个月的执法工作,裁委会将不会派其做任何执法工作。如果出现第二次评分低于7点5分,那么这名裁判将被自动停止一年工作指派。
这是亚足联制度规定,而不会发布任何通知。然而,中国足协官员对于这条规定并不知晓,提出的质疑在亚足联的人看来似乎是一种笑话。这样的情况给人一种陆俊传达信息不到位的错觉,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与陆俊的接触中,他多次感叹中国的裁判水平要远高于日本和韩国。那么为什么中国裁判却又没有相应的地位呢?在去年的亚足联裁判精英班当中,由于杨志强在多哈亚运会的上佳表现,亚足联特批其进入精英班学习。这样一来,中国就占据了4席,为亚洲各协会最多的。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中国足协竟然没有给杨志强申报国际籍裁判资格。自然,杨志强尽管在年终的评分中名列前茅,但他仍无机会进入精英班学习了。换句通俗的话说,刚在亚足联混个脸熟,第二年却莫明其妙地消失了,这让亚足联官员都感到莫明其妙。对于同行的询问,陆俊可以说是无言以对。据悉,在足协申报的国际裁判名单中,竟有些裁判在中超的执法次数为个位数。如此操作,实在令人费解。
杨志强的被迫退出,反而成全了日本足协,他们获得了亚足联的3个特批,一共有6人进入精英班。此外,日本人在亚足联的各个机构均有自己协会的人,可以说将工作做到了每个细节之中。因此,日本屡次受裁判照顾绝非偶然,而中国的球队却屡遭所谓的冤屈,甚至总是在国际赛场上违规。对于这些问题,中国足协令人奇怪的不去与在亚足联任职的陆俊进行任何沟通。
这种沟通甚至是最低级别的信息传递——9月,亚足联裁委会派陆俊前往韩国,监督亚冠联赛半决赛韩国全南对日本浦和红宝石比赛。不过,邀请函却在中国足协被扣留半月也没有发给陆俊,最后人们在足协办公室的一个废纸篓里找到了亚足联反复发送的传真。
如此一遭,对中国足球会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而陆俊的尴尬处境则可想而知。
陆俊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北京中联世通商贸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为涉外工程提供物资材料。平时公司业务繁忙,陆俊经常出差在外,有时候很难在第一时间观看某些比赛。不过,对于自己的评哨,陆俊则是极其认真的,他会在第一时间观看比赛的相关新闻或者到北京台或央视观看相关录像,以提供准确的判罚。
开设评哨的专栏,同时也是对裁判知识的一个普及,这也是陆俊的一个初衷。比如,07年中超联赛首轮,申花的一个换人上的细节,就为我们一些国字号球员提了醒,甚至包括一些教练员。
然而,良好的初衷未必就会得到应有的效果。本赛季中超联赛北京与陕西的比赛,当值主裁判牛锦山去比赛失控,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在判罚正确与否的问题上,就在中国足协讨论并通过了但还没对外公布的所谓“正确决议”的当天下午,陆俊在观看了比赛录像之后第一时间给出了详细且准确的评述。观点恰恰与足协的结论相反。这显然会令足协的某些人感到“不舒服”,认为陆俊的说法令其工作陷入了某种所谓的被动之中。
如此一个状况,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亚足联受到器重的中国官员却屡屡报国无门了。
悄无声息之中,陆俊辞官。此后,陆俊可以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公司的业务之中,享受“无官一身轻”的清静。(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