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buffer/cache ?
buffer/cache其实是作为服务器系统的文件数据缓存使用的,尤其是针对进程对文件存在read/write操作的时候,所以当你的服务进程在对文件进行读写的时候,Linux内核为了提高服务的读写速度,则将会把文件放在此处的buffer/cache中进行缓存使用,由于Linux服务的特点便是任何事物都会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在,所以你会发现不管你是否对文件做了大规模的读写,机器的buffer/cache是一直都存在的,并且持续的增高不下,这是因为服务器所产生的网络连接也好,用户协议的(UDP)套接字也好,这部分的数据系统都会为应用程序创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而这些文件描述符的使用,则又都会重新进入buffer/cache中做读写使用,所以这也是你的机器始终都会存在较高buffer/cache的原因,因为所有的文件读写都会用到buffer/cache,在内存合理的情况下。
2、需要注意的一些特点
在服务内存够用的情况下,Linux内核为了加快对文件的读写效率会将文件放入buffer/cache中以保证读写效率,但其实,尽管当你的应用程序对文件的读写运行结束后,buffer/cache也不会自动释放该部分内存,而是作为缓冲进行保留,等到你的服务进程在下一次进行相同文件的读写时就可以直接使用,省去了各种重新进行内存初始化的操作;所以这将会导致,当你的应用进程频繁对不同的文件进行读写时,你会发现服务所可以直接使用的free内存将会越来越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难道buffer/cache在这样无休止的缓存当中就不会自动释放?当然不是,当服务器在内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时,则将会自动进行内存的回收,作为free空间分给其它进程使用,这其中主要回收的一个内存则是buffer/cache的缓冲区内存块。
3、如何进行手动 buffer/cache 回收?
除了在系统进程内存使用较大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内存的回收外,我们也可以进行手动的buffer/cache回收,但由于buffer/cache主要是用于文件的读写使用,所以进行文件回收时,一般常伴随系统的IO彪高,因为系统内核也对比cache中的数据与硬盘中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写回硬盘,然后才能进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