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虚拟机(JVM)及其他类似环境中,垃圾收集是自动管理内存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垃圾收集算法:标记-清除、复制、以及标记-整理。
一、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标记-清除算法是一种基础且直观的垃圾收集方法。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 标记阶段:从根对象(如栈中的引用、静态变量等)开始,垃圾回收器遍历对象图,标记所有可以从根对象访问到的存活对象。标记的方式可以通过追踪对象引用关系、遍历对象图等方式实现。
- 清除阶段:在标记完成后,垃圾回收器遍历整个堆内存,清除所有未被标记(即不可达)的对象。这些被清除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将被标记为可用,并可以重新分配给新的对象。
优点:
- 实现简单,不需要移动对象。
- 可以处理任意形状和大小的对象。
缺点:
- 标记和清除过程可能导致较长的停顿时间,影响应用程序的响应性。
- 清除阶段会留下不连续的内存空间,导致内存碎片化。这可能会增加内存分配的复杂性,降低内存利用率。
二、复制算法(Copying)
复制算法通过将内存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域(通常称为From空间和To空间)来避免内存碎片问题。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当该区域内存满时,垃圾回收器会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区域,并清空当前区域。
优点:
- 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因为每次复制后内存都是连续的。
- 复制过程中可以并行处理,提高垃圾收集的效率。
缺点:
- 内存利用率低,因为每次只能使用一半的内存空间。
- 在存活对象较多时,复制操作会消耗较多的时间和资源。
三、标记-整理算法(Mark-Compact)
标记-整理算法结合了标记-清除算法和复制算法的优点,并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它同样分为标记阶段和整理阶段:
- 标记阶段:与标记-清除算法相同,从根对象开始遍历对象图,标记所有存活对象。
- 整理阶段: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内存的一端移动(通常是内存的低地址端),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这样,存活的对象在内存中就是连续的,避免了内存碎片问题。
优点:
- 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
- 内存利用率高,因为可以充分利用整个内存空间。
缺点:
整理阶段需要移动对象,这可能会导致额外的开销。但在现代JVM中,这种开销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本人介绍:
爱编程、写作的小菜鸡,喜交天下各路英雄好友,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一起学习、交流。如果您遇到什么问题请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