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0的基本使用

一、setup

  • 理解:vue3.0中一个新的配置项,值为一个函数
  • setup是所有Composition API(组合api)“表演的舞台”
  • 组件中所用的到:数据、方法等等,均要配置在setup中
  • setup函数的两种返回值:
    (1)若返回一个对象,则对象中的属性、方法,在模板中均可以直接使用。
    (2)若返回一个渲染函数,则可以自定义渲染内容
import {h} from 'vue'
setup() {
	// 数据
	let name = 'xxx'
	let age = 18
	// 方法
	function sayHello() {
		alert(`${name}${age}岁`)
	}
	// 返回一个对象(常用)
	 return {
		name,
		age,
		sayHello
	}
	// 返回一个渲染函数
	return () => {h('h1', 'xxxxxx')} 
}
  • setup执行的时机
    在beforeCreate之前执行一vi,this是undefined
  • setup的参数
    (1)props: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且组件内部声明接收了的属性
    (2)context:上下文对象
    attrs: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补传递过来,但没有在peops配置中声明的属性,相当于this.$attrs
    slots:收到的插槽内容,相当于this.$slots
    emit:分发自定义事件的函数,相当于this.$emit

二、ref函数

  • 作用:定义一个响应式的数据
  • 语法:const xxx = ref(initValue)
    (1)创建一个包含响应式数据的引用对象(reference对象)
    (2)js中操作数据:xxx.value
    (3)模板中读取数据:不需要.value,直接<div>{{xxx}}</div>
  • 其他:
    (1)接收的数据可以是:基本类型或者对象类型
    (2)基本类型的数据:响应式依然是靠Object.defineProperty()
    getset完成的
    (3)对象类型的数据:内部“求助”了vue3.0中的一个新函数——reactive函数
import {ref} from 'vue'
setup() {
	// 数据
	let name = ref('xxx')
	let age = ref(18)
	let job = ref({
		type: 'xxxx',
		salary: 20
	})
	// 方法
	function changeInfo() {
		name.value = 'yyy'
		name.age = 22
		job.value.type = 'yyyy'
		job.value.salary = 30
	}
	// 返回一个对象(常用)
	 return {
		name,
		age,
		job,
		change Info
	}

三、reactive函数

  • 作用:定义一个对象类型的响应式数据(基本类型不要用它,要用ref函数)
  • 语法:const 代理对象 = reactive(源对象)接收一个对象(或数组),返回一个代理对象(proxy的实例对象)
  • 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把数据是深层次的
  • 内部基于ES6的Proxy实现,通过代理对象操作元对象内部数据进行操作
import {reactive} from 'vue'
setup() {
	// 数据
	let job = reactive({
		type: 'xxxx',
		salary: 20
	})
	// 方法
	function changeInfo() {
		job.type = 'yyyy'
		job.salary = 30
	}
	// 返回一个对象(常用)
	 return {
	 	job,
		change Info
	}

四、reactive对比ref

  1. 从定义数据角度对比:
  • ref用来定义:基本类型数据
  • reactive用来定义:对象(或数组)类型数据
  • 备注:ref也可以用来定义对象(或数组)类型数据,它内部会自动通过reactive转为代理对象
  1. 从原理角度对比:
  • ref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的get和set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
  • reactive通过使用Proxy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并通过Reflect操作源对象内部的数据
  1. 从使用角度对比:
  • ref定义的数据:操作数据需要.value,读取数据时模板中直接读取不需要.value
  • reactive定义的数据:操作数据与读取数据均不需要.value

五、vue3.0中的响应式原理

vue2.x的响应式:
  • 实现原理:
    (1)对象类型: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对属性的读取、修改进行拦截(数据劫持)
    (2)数组类型:通过重写更新数组的一系列方法类实现拦截
  • 存在问题:
    (1)新增属性、删除属性,界面不会更新
    (2)直接通过下标修改数组,界面不会自动更新
vue3.0的响应式:
  • 实现原理:
    (1)通过Proxy(代理):拦截对象中任意属性的变化,包括属性值的读写、属性的添加、属性的删除等
    (2)通过Reflect(反射):对源对象的属性进行操作
new Proxy(data, {
	// 拦截读取属性值
	get(target, prop)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prop);
	}
	// 拦截设置属性值或添加新属性
	set(target, prop, value) {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prop, value);
	}
	// 拦截删除属性
	deleteProperty(target, prop) {
		return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prop);
	}
})

六、计算属性与监视

  1. computed函数
import {computed} from 'vue'

setup() {
	let fullName = computed(() => {
		return person.firstName + '-' + person.LastName
	})
}

  1. watch函数
import {ref, reactive, watch} from 'vue'

setup() {
	let sum = ref(0)
	let msg = ref('xxx')
	let person = reactive({
		name: 'aaa',
		age: 18,
		job: {
			j1: {
				salary:  20
			}
		}
	})

	// 情况一:监视ref所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
	watch(sum, (newValue, oldValue) = > {
		// xxxx
	}, {immediate: true})
	// 情况二:监视ref所定义的多个响应式数据
	watch([sum, age], (newValue, oldValue) => {
		// xxxx
	})
	// 情况三:监视reactive所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的全部属性
	// 此处无法正确的获取oldValue;强制开启了深度监视(deep配置无效)
	watch(person, (newValue, oldValue) => {
		// xxxx
	}, {deep: false}) //次数的deep配置无效
	// 情况四:监视reactive所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中的某个属性
	watch(() => person.name, (newValue, oldValue) => {
		// xxxx
	})
	// 情况五:监视reactive所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中的某些属性
	watch([() => person.name, () => person.age], (newValue, oldValue) => {
		// xxxx
	})
	// 特殊情况
	watch(() => person.job, (newValue, oldValue) => {
		// xxxx
	}, {deep: true}) // 此处由于监视的是reactive定义的对象中的某个属性,所以deep配置有效

	return {
		sum,
		msg,
		person
	}
}

七、watchEffect函数

  • watch的套路是:既要指明监视的属性,也要指明监视的回调
  • watchEffect的套路是:不用指明监视哪个属性,监视的回调中用到哪个属性,那就监视哪个属性
  • watchEffect有点像computed:
    但computed注重的是计算出来的值(回调函数的返回值),所以必须要写返回值
    而watchEffect更注重的是过程(回调函数的函数体),所以不用写返回值
watchEffect(() => {
	const x1 = sum.value
	const x2 = person.age
	console.log('watchEffect配置的回调执行了')
})

八、生命周期

  • vue3.0中可以继续使用vue2.x中的生命周期钩子,但有两个被更名:
    beforeDestroy改名为beforeUnmount
    destroyed改名为unmounted
    (可以使用配置项的形式使用生命周期钩子,和setup同级)

  • vue3.0也提供了Composition API形式的生命周期钩子,与vue2.x中钩子对应关系如下:
    beforeCreate ⇒ setup()
    created ⇒ setup()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mounted ⇒ onMounted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updated ⇒ onUpdated
    beforeUnmount ⇒ onBeforeUnmount
    unmounted ⇒ onUnmounted

九、自定义hook函数

  • 本质是一个函数,把setup函数中使用的Composition API进行了封装
  • 类似于vue2.x中的mixins
  • 自定义hook的优势:复用代码,让setup中的逻辑更清楚易懂

十、toRef

  • 作用:创建一个ref对象,其value值指向另一个对象中的某个属性
  • 语法:const name = toRef(person, 'name')
  • 应用:要将响应式对象中的某个属性单独提供给外部使用时
  • 扩展:toRefstoRef功能一致,但可以批量创建多个ref对象,语法为toRefs(Person)

原来:

模板中{{person.name}}  {{person.job.j1}}


import {ref, reactive} from 'vue'

setup() {
	let person = reactive({
		name: 'aaa',
		age: 18,
		job: {
			j1: {
				salary:  20
			}
		}
	})
	return {
		person
	}

使用toRef:

模板中{{name}}  {{age}}   {{salary}}

import {ref, reactive, toRef, toRefs} from 'vue'

setup() {
	let person = reactive({
		name: 'aaa',
		age: 18,
		job: {
			j1: {
				salary:  20
			}
		}
	})
	return {
		name: toRef(person, 'name'),
		age: toRef(person, 'age'),
		salary: toRef(person.job.j1, 'salary')
	}

使用toRefs:

模板中{{name}}  {{age}}   {{job.jj1.salary}}

import {ref, reactive, toRef, toRefs} from 'vue'

setup() {
	let person = reactive({
		name: 'aaa',
		age: 18,
		job: {
			j1: {
				salary:  20
			}
		}
	})
	return {
		...toRefs(person)
	}

十一、provide与inject

  • 作用:实现祖与后代组件通信,一般用于实现祖孙组件通信
  • 套路:父组件有一个provide选项来提供数据,后代组件有一个inject选项来开始使用这些数据
  • 具体写法:

祖组件中:

setup() {
	....
	let car = reactive({
		name: 'xxx',
		price: '10w'
	})
	provide('car', car)
}

后代组件中:

setup() {
	....
	const car = inject('car')
	return {car}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Vue 3.0 中的 `v-if` 是一种条件渲染指令,用于根据一个表达式的真假来决定元素是否应该被插入到 DOM 中。当你需要动态地决定一个块是否渲染时,`v-if` 就非常有用。 以下是如何在 Vue 3 中使用 `v-if` 的基本步骤: 1. 在模板中,将 `v-if` 放在你想要条件渲染的元素前面,例如 `<div v-if="shouldRender"></div>`。 2. 在你的 Vue 实例的 data 对象中,定义一个布尔类型的变量 `shouldRender`,如 `data() { return { shouldRender: false } }`。 3. 当你需要改变这个元素是否应该显示时,可以通过改变 `shouldRender` 的值来触发渲染。例如,在 Vue 的生命周期钩子、响应式数据变化或者计算属性中设置或更新它的值。 `v-if` 的一些特点: - 当条件第一次满足时,元素会被插入到 DOM 中并开始渲染。 - 当条件不再满足(即 `shouldRender` 变为 false)时,元素会被从 DOM 中移除,这是“销毁”过程。 - 如果元素的内容很少或者不包含指令,Vue 会尝试缓存渲染结果以提高性能。 - 使用 `v-if` 比 `v-show` 更节省资源,因为 `v-show` 会始终将元素添加到 DOM 中,只是切换 CSS 属性使其不可见。 相关问题: 1. Vue 3 中还有其他条件渲染指令吗?如何区别 `v-if` 和 `v-show`? 2. `v-if` 是否会在每次数据变化时都重新渲染整个组件? 3. 如何避免在使用 `v-if` 时频繁地添加和移除元素导致的性能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