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分析及代码解释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它的[color=darkblue]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color]。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0,J=N-1;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key,即 key=A[0];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J-1),找到第一个小于key的值 A[J],并与A[I]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I+1),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I],与A[J]交换;
  5)重复第3、4、5步,直到 I=J; (3,4步是在程序中没找到时候j=j-1,i=i+1。找到并交换的时候i, j指针位置不变。另外当i=j这过程一定正好是i+或j+完成的最后另循环结束)
  例如:待排序的数组A的值分别是:(初始关键数据:X=49) 注意关键X永远不变.永远是和X进行比较 无论在什么位子 最后的目的就是把X放在中间小的放前面大的放后面
  A[0] 、 A[1]、 A[2]、 A[3]、 A[4]、 A[5]、 A[6]:
  49 38 65 97 76 13 27
  进行第一次交换后: 27 38 65 97 76 13 49
  ( 按照算法的第三步从后面开始找)
  进行第二次交换后: 27 38 49 97 76 13 65
  ( 按照算法的第四步从前面开始找>X的值,65>49,两者交换,此时:I=3 )
  进行第三次交换后: 27 38 13 97 76 49 65
  ( 按照算法的第五步将又一次执行算法的第三步从后开始找)
  进行第四次交换后: 27 38 13 49 76 97 65
  ( 按照算法的第四步从前面开始找大于X的值,97>49,两者交换,此时:J=4 )
  此时再执行第三步的时候就发现I=J,从而结束一趟快速排序,那么经过一趟快速排序之后的结果是:27 38 13 49 76 97 65,即所以大于49的数全部在49的后面,所以小于49的数全部在49的前面。
  快速排序就是递归调用此过程——在以49为中点分割这个数据序列,分别对前面一部分和后面一部分进行类似的快速排序,从而完成全部数据序列的快速排序,最后把此数据序列变成一个有序的序列,根据这种思想对于上述数组A的快速排序的全过程如图6所示:
  初始状态 {49 38 65 97 76 13 27}
  进行一次快速排序之后划分为 {27 38 13} 49 {76 97 65}
  分别对前后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27 38 13} 经第三步和第四步交换后变成 {13 27 38} 完成排序。
  {76 97 65} 经第三步和第四步交换后变成 {65 76 97} 完成排序。

[b][color=red][size=medium]以下是源代码:[/size][/color][/b]

#include <iostream.h>
int data[9] = {54,38,96,23,15,72,60,45,83};
void quick_sort(int data[], int low, int high)
{
int i, j, pivot;
if (low < high)
{
pivot=data[low];
i=low;
j=high;

while(i<j)
{
while (i<j && data[j]>=pivot)
j--;
if(i<j)
data[i++]=data[j]; //将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移到低端

while (i<j && data[i]<=pivot)
i++;
if(i<j)
data[j--]=data[i]; //将比枢轴记录大的记录移到高端
}

data[i]=pivot; //枢轴记录移到最终位置

quick_sort(data,low,i-1);
quick_sort(data,i+1,high);
}
}

void main()
{
quick_sort(data, 0, 8);
}
[b][color=red]
[size=medium]下面是对这段程序的分析:[/size][/color][/b]
“pivot=data[low];”表示将最低端即第一个元素作为枢轴记录,暂存到pivot中去,“while(i<j)”表示当高低指针相遇时循环终止,否则继续。“while (i<j && data[j]>=pivot) j--;”表示从高端(即数组后面)开始搜索,直到搜索到一个比枢轴值小的某个元素,条件“data[j]>=pivot”用的是大于或等于号,可见,在搜索过程中若遇到相等的则跳过并继续搜索,条件“i<j”不可少,因为在搜索过程中,low与high可能相遇,此“i<j”跟外层while的条件“i<j”无关,作用各不相同,外层while的条件“i<j”是判断在进行从高端向低端搜索一趟、从低端向高端搜索一趟之后高低指针是否相遇,而前者却是在单向的搜索过程中为防止高低指针相遇。
当经过“while (i<j && data[j]>=pivot) j--;”的搜索之后,搜索到一个比枢轴小的元素,因为在搜索完之后i、j可能相等,若相等,就没有交换的必要,因此紧接下面设置了一个判断“if(i<j)”,若成立,那么就要将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移到低端“data[i++]=data[j];”,这里的“data[i++]”表示先使用了data[i]之后才加1,相当于“data[i]=data[j]; i++;”两句的效果。为什么要i++?是因为[color=red]刚交换的记录肯定比枢轴小,那么紧接下面的语句 “while (i<j && data[i]<=pivot)”就少了一次不必要的比较[/color](因为:data[i]<=pivot必定成立,而i<j在前面的if语句中已成立,则“i<j && data[i]<=pivot”必成立,若没有i++,while中的““i<j && data[i]<=pivot””在肯定成立的情况下执行了一次),提高了效率。执行“data[i++]=data[j];”之后,高端的data[j]覆盖了data[i]的值,第一次覆盖时,覆盖的是data[low]的值,因为最开始时,“pivot=data[low];”将最低端即第一个元素作为枢轴记录暂存到pivot中去了,所以不必担心,会丢失信息,由于data[j]的值赋给了data[i],那么data[j]原来的位置j就可以看做一个空白,下一次覆盖时,就将低端的data[i]复制到这个位置。
紧接下来的“while (i<j && data[i]<=pivot) i++;”是从低端向高端搜索,直到找到一个比枢轴大的元素,先进行判断“if(i<j)”,若成立,如前所述,执行“data[j--]=data[i];”就将低端的data[i]复制到上次赋值后空出的j位置。
如此反复,直到外层while的条件不成立,即i==j,即高低指针相遇,表示已经找到了枢轴记录pivot的最终位置i,执行“data[i]=pivot;”于是,枢轴记录移到最终位置。接下来的“quick_sort(data,low,i-1); quick_sort(data,i+1,high);”表示,对被pivot分开的左右子序列进行递归的快速排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