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汇总

总结

重点:

  1. I/O模型
  2. 线程模型
  3. select、poll、epoll
  4. socket原理
  5. 实践总结

计算机网络理论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系列(转载自ruanyifeng.com)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一):快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上篇)
个人总结:
实体层:传输0和1。
链路层:对01数据进行分组,称为“帧(Frame)”,地址为指定mac地址。范围在内网。
网络层:指定我方和对方的ip,范围在内网及内网之间。
传输层:TCP、UDP,指定端口。
应用层:规定数据格式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二):快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下篇)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三):快速理解TCP协议一篇就够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六):史上最通俗的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原理入门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七):深入浅出,全面理解HTTP协议
附上面连接的一张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ookie&session

理解Cookie和Session机制

深入系列

  1. 四次挥手在一些情况下实际上是可以合并成3次的。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一):浅析TCP协议中的疑难杂症(上篇)
  2. 通过抓包深入学习传输层的数据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八):从数据传输层深度解密HTTP
    总结:抓包可以看到请求包含ip标头+TCP标头+HTTP请求

网络编程

理论

socket

socket原理: https://blog.csdn.net/pashanhu6402/article/details/96428887
注意:socket()会创建一个文件描述符,后续的操作都是对这个文件描述符fd进行操作,并且每次调用socket都会涉及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

socket演示与实战:https://blog.csdn.net/bintoYu/article/details/106641859 (写的很烂)

IO 模型、线程模型

为什么要讲IO?

redis用到了epoll、nginx用到epoll,netty用到epoll和ni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预备知识:用户态、内核态

详见操作系统笔记。
本文中的用途:如果一个应用想调用IO,则必须用到内核!

IO模型

先读《高性能网络编程(五):一文读懂高性能网络编程中的I/O模型

个人注意:以socket通信为例,文中的应用程序指的就是我们new出来的线程,阻塞的是我们的线程。

线程模型

然后再读《高性能网络编程(六):一文读懂高性能网络编程中的线程模型

java New IO

其中BIO、NIO部分可阅读《https://blog.csdn.net/bintoYu/article/details/90480649》进行补充

SELECT、POLL、EPOLL

场景:有100万用户同时与一个进程保持着TCP连接,而每一时刻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TCP连接是活跃的(接收TCP包)

IO多路复用的三种机制Select,Poll,Epoll(需要提前看I/O模型才能更好理解本篇内容)
epoll详解:epoll原理详解及epoll反应堆模型
epoll个人快速总结:

  1. 分为三步epoll_create、epoll_ctl、epoll_wait
  2. 内核中的结构为红黑树+链表,红黑树保存所有添加到epoll的事件,链表readylist保存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事件。
  3. 因此可以看到,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知道红黑树里哪些事件好了,并将其发送到链表中? 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事件都会与设备(如网卡)驱动程序建立回调关系,也就是说相应事件的发生时会调用回调方法,将事件送到链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inux零拷贝(零拷贝)技术

什么是零拷贝?mmap与sendFile的区别是什么?
个人理解:
传统io:

  1. 如果没有缓存,则先从磁盘中读出来放到操作系统内核缓冲区中:(DMA传输)
  2. 从内核缓冲区拷贝到应用程序缓冲区(需要用到cpu进行拷贝),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
  3. 从应用拷贝到与网络相关的内核缓冲区(socket缓冲区)中,( 需要用到cpu进行拷贝)
  4. 将数据发送到网卡上(DMA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共需要三次上下文切换、四次拷贝(两次cpu两次DM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零拷贝:

  1. 直接I/O,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存储硬件以及网络硬件接口。
  2. mmap():应用程序和内核共享缓存,这样就能减少一次内核->应用程序的cpu拷贝。但是不减少上下文切换次数。
    缺点:当对文件进行了内存映射,然后调用 write() 系统调用,如果此时其他的进程截断了这个文件,那么 write() 系统调用将会被总线错误信号 SIGBUS 中断。
    解决方案:使用文件租借锁。
  3. 带有 DMA 收集拷贝功能的 sendfile():前提是应用程序不需要对数据做任何处理,内核缓存数据不经过用户态,直接DMA拷贝给网卡。最终版能减少一次上下文切换,减少两次cpu拷贝(真正实现cpu零拷贝)

实践总结(个人本篇总结精华):

BIO-select-epoll个人总结 + redis线程模型https://blog.csdn.net/bintoYu/article/details/106693290

java web三大组件

  1. Servlet:浅析Servlet执行原理
    Servlet知识点复习:https://blog.csdn.net/littlexbear/article/details/89284307
  2. Listener:JavaWeb三大技术之Listener
  3. Fiilter Java web三大组件之-----Filter过滤器

rocketmq

我自己整理的博客:rocketmq 源码阅读笔记-https://blog.csdn.net/bintoYu/article/details/103222293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一个简单的socket网络编程例子: 服务器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这句话的意思是加载ws2_32.lib这个静态库 #define NETWORK_EVENT WM_USER+100 //如果你用mfc做开发,你可以点击菜单project-〉setting-〉link-〉object/library中添加这个静态库。 //如果你用c语言,你需要通过#pragma comment(命令来连接静态库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HANDLE hThread = NULL; //判断是否输入了端口号 if(argc!=3){ printf("Usage: %sPortNumber\n",argv[1]); exit(-1); } //把端口号转化成整数 short port; if((port = atoi(argv[2]))==0){ printf("端口号有误!"); exit(-1); } WSADATA wsa; //初始化套接字DLL if(WSAStartup(MAKEWORD(2,2),&wsa)!=0){ //高字节指定了次版本号,低字节指定了主版本号,两个字节加到一起,就是你想要的Winsock库的版本号了 printf("套接字初始化失败!"); exit(-1); } //创建套接字 SOCKET serverSocket; if((serverSocke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INVALID_SOCKET){ printf("创建套接字失败!"); exit(-1);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 memset(&serverAddress,0,sizeof(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sin_family=AF_INET; serverAddress.sin_addr.S_un.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erAddress.sin_port = htons(port); //绑定 if(bind(serverSocket,(sockaddr*)&serverAddress,sizeof(serverAddress))==SOCKET_ERROR){ printf("套接字绑定到端口失败!端口: %d\n",port); exit(-1); } //进入侦听状态 if(listen(serverSocket,SOMAXCONN)==SOCKET_ERROR){ printf("侦听失败!"); exit(-1); } printf("Server %d is listening......\n",port); SOCKET clientSocket[5],maxSocket;//用来和客户端通信的套接字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Address;//用来和客户端通信的套接字地址 memset(&clientAddress,0,sizeof(clientAddress)); int addrlen = sizeof(clientAddress); fd_set fd_read; int i=0; int j; char buf[4096]; char buff[4096]="exit"; while(1) { FD_ZERO(&fd_read); maxSocket=serverSocket; FD_SET(serverSocket,&fd_read); //FD_SET(clientSocket[i-1],&fd_read); for(j=0;j<i;j++) { FD_SET(clientSocket[j],&fd_read); if(maxSocket"); //gets(buff); if(select(maxSocket+1,&fd_read,NULL,NULL,NULL)>0) { if(FD_ISSET(serverSocket,&fd_read)) { if(buff=="") { if((clientSocket[i++]=accept(serverSocket,(sockaddr*)&clientAddress,&addrlen))==INVALID_SOCKET) { printf("接受客户端连接失败!"); exit(-1); } else { for(j=0;j5) { printf("超过最大客户端数"); exit(-1); } } else { int bytes; for(int k=0;k<i;k++) { if(FD_ISSET(clientSocket[k],&fd_read)) { bytes=recv(clientSocket[k],buf,sizeof(buf),0); if(bytes==-1) { //listen(serverSocket,SOMAXCONN); for (int l=k;l<i;l++) clientSocket[l]=clientSocket[l+1]; i--; } /*if(bytes==0) { //printf("fdsdf"); listen(serverSocket,SOMAXCONN); for (int l=k;l0) { buf[bytes]='\0'; printf("Message from %s: %s\n",inet_ntoa(clientAddress.sin_addr),buf); if(send(clientSocket[k],buf,bytes,0)==SOCKET_ERROR) { printf("发送数据失败!"); exit(-1); } } } } } } } //清理套接字占用的资源 WSACleanup(); return 0; } 客户端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判断是否输入了IP地址和端口号 if(argc!=4){ printf("Usage: %s IPAddress PortNumber\n",argv[1]); exit(-1); } //把字符串的IP地址转化为u_long unsigned long ip; if((ip=inet_addr(argv[2]))==INADDR_NONE){ printf("不合法的IP地址:%s",argv[1]); exit(-1); } //把端口号转化成整数 short port; if((port = atoi(argv[3]))==0){ printf("端口号有误!"); exit(-1); } printf("Connecting to %s:%d......\n",inet_ntoa(*(in_addr*)&ip),port); WSADATA wsa; //初始化套接字DLL if(WSAStartup(MAKEWORD(2,2),&wsa)!=0){ printf("套接字初始化失败!"); exit(-1); } //创建套接字 SOCKET sock,serverSocket; if((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INVALID_SOCKET){ printf("创建套接字失败!"); exit(-1);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 memset(&serverAddress,0,sizeof(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sin_family=AF_INET; serverAddress.sin_addr.S_un.S_addr = ip; serverAddress.sin_port = htons(port); //建立和服务器的连接 if(connect(sock,(sockaddr*)&serverAddress,sizeof(serverAddress))==SOCKET_ERROR) { printf("建立连接失败!"); exit(-1); } char buf[4096]; while(1){ printf(">"); //从控制台读取一行数据 gets(buf); if(send(sock,buf,strlen(buf),0)==SOCKET_ERROR){ printf("发送c数据失败!"); exit(-1); } int bytes; if((bytes=recv(sock,buf,sizeof(buf),0))==SOCKET_ERROR) { printf("接收c数据失败!\n"); exit(-1); } else { buf[bytes]='\0'; printf("Message from %s: %s\n",inet_ntoa(serverAddress.sin_addr),buf); } } //清理套接字占用的资源 WSACleanup(); return 0; }
说明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交换机P4数据面编程的AI计算卸载架构设计,该架构将AI计算任务从传统的CPU/GPU计算节点中卸载,转移到网络交换机中进行计算,以此提高计算效率和网络性能。 架构设计 该架构由三个部分组成:AI计算任务生成器、P4数据面编程程序、AI计算结果汇总器。 1. AI计算任务生成器 AI计算任务生成器负责生成需要在网络交换机中执行的计算任务。该任务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机器学习模型,如神经网络、决策树等。生成的任务将被编码为P4数据面编程程序,并发送到网络交换机中执行。 2. P4数据面编程程序 P4数据面编程程序是一个可编程交换机的程序,用于描述网络交换机的数据包处理逻辑。在本架构中,P4数据面编程程序被用于执行AI计算任务。该程序读取网络数据包中的计算任务并执行它们。执行结果将被存储在网络交换机的内存中,以便后续的结果汇总。 3. AI计算结果汇总器 AI计算结果汇总器负责收集网络交换机中存储的计算结果,并将它们汇总到一个统一的地方,如一个专门的计算节点或一个存储系统。该汇总器可以使用各种通信协议,如TCP、UDP等,与网络交换机进行通信,并获取计算结果。 优势 使用可编程交换机P4数据面编程实现AI计算卸载架构具有以下优势: 1. 提高计算效率:在网络交换机中执行AI计算任务,可以将计算任务从传统的CPU/GPU计算节点中卸载,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2. 提高网络性能:通过在网络交换机中执行计算任务,可以减少网络流量和延迟,从而提高网络性能。 3. 支持动态计算:网络交换机可以根据实时计算需求动态地执行计算任务,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和网络性能。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交换机P4数据面编程的AI计算卸载架构设计。该架构将AI计算任务从传统的CPU/GPU计算节点中卸载,转移到网络交换机中进行计算,以此提高计算效率和网络性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