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篮高手》是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少年漫画,于《周刊少年Jump》1990年42号~1996年27号上连载,单行本在1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与《足球小将》和《棒球英豪》合称为日本运动漫画三大巅峰之作。
作为我们这一代,基本上是初中接触的,正值热血青春,自然有共鸣。当时我可能不是一个"好"学生,虽然不会做太出格的事情,但是暴露"痞"性,而且那个年代,学校大篮球还是比较流行的,我虽然没速度、没身体,但是不客气地说,就是投篮准,尤其是三分线内罚球区外位置的两分球,"贼"准,每次看了灌篮高手的动画片,就是热血沸腾,得在卧室的小篮筐打几下,可能投篮准,就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勤能补拙,只是当时不知道这些大道理。
《灌篮高手》动画化的过程中,井上雄彦执拗地要让湘北倒在全国大赛征途,不愿听从出版社和动画组的建议,将故事改得更圆满或更长,以换取更多收益,由于同制作方观念差异过大,在剧情进行到湘北众人前往全国大赛时便停止了合作,后续故事并没有以TV动画形式再与观众相见,想知道后面的发展,人们只能通过漫画。
2004年的12月,《灌篮高手》漫画销售突破1亿册之际,为了答谢读者,井上雄彦决定在一所废弃的中学,用粉笔在23块黑板上为《灌篮高手》补上一个结局,即最终章《十日后》。在艰难战胜山王后,板凳深度有限的湘北未能“称霸全国”,湘北五虎或受伤疗养,或去到国家集训队,或回到学校继续锻炼球技,勃勃的壮志未能得酬。更“行为艺术”的是,《十日后》展出三日之后,井上雄彦将其一口气全部擦掉,被画上黑板的故事化成灰落在地上,“十日之后”的青春不会再重演。
当时的懵懂少年,到现在的中年油腻大叔,看过电影版,除了满足下TV版未曾完结的情怀,可能更多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
现在回想起来,TV版的《灌篮高手》更多描述的是球场上的竞技、球场外的不羁,更多是较轻松、搞笑,或者说无忧无虑的场景,和当时的井上雄彦以及观众的心境是吻合的。
但是看过电影版,除了描述球场上的竞技,还可以体会到一些生活上的艰辛和不易,相信无论是井上雄彦还是看过TV版的观众们,都对这些有着深深的体会,因此才会产生另外一种共鸣。
井上雄彦是懂青春的,因为遗憾美学是青春的注脚,这才是真实的青春。故事本身,充满着缺憾,就像等到片尾字幕放完,都没响起《直到世界的尽头》《好想大声说爱你》等经典配乐,二十多年前追着电视机拍篮球的年轻人们都已经能坦然接受这种缺憾,他们更理解青春了,或许就是在这部电影里的某个瞬间,他们重新回到青春。
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有些帮助,还请不吝点下文章末尾的"点赞"和"在看",或者直接转发pyq,
近期更新的文章:
《工体首战印象》
近期的热文:
《推荐一篇Oracle RAC Cache Fusion的经典论文》
文章分类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