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内容参见用于彩色动态全息三维显示的计算机生成全息图算法综述 |光:科学与应用 (nature.com)
显示技术对于人类获取信息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二维(2D)显示技术只能从三维(2D)场景的一侧显示3D投影图像,从而丢失了深度信息并影响了3D空间信息的获取。近年来,3D显示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所有现有的3D显示技术中,全息3D显示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3D显示技术,因为它可以重建真实或虚拟场景的所有信息,并且不会带来视觉疲劳。1.
全息术由Denis Gabor于1947年发明,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2.就像他的名字代表整体的含义一样,全息术是一种基于干涉和衍射理论记录和重建3D场景所有物理信息的技术,如图所示。1.在记录过程中,物体光O和参考光R干涉全息平面,干涉条纹I记录在全息图上,如方程(1)所示。在重建过程中,全息图由重建灯Re照亮。如果选择重建光Re作为参考光R,则衍射光U的第三项在乘法常数之前是原始物体光O的精确复制,如方程(2)所示,这表明原始物体可以成功重建。由于全息术的发明,丹尼斯·加博尔于197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由于同轴全息无法解决孪生图像的问题,全息术的应用多年来受到限制。1962年,Leith和Upatnieks通过增加参考光的载波频率分离了双胞胎图像,从而大大扩展了全息术的适用性。3,4,5.同年,Denisyuk发明了反射全息图,由于对波长的高度选择性,可以通过白光重建6,7.之后,本顿发明了两步彩虹全息图8.彩虹全息图可以通过白光重建,因为它通过放弃垂直方向的视差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输全息图色散引起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