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林:计算架构本质上就三件事情,计算、存储和通讯,区块链并不等于下一代计算架构!



孙立林在分享中,从更高的角度提到了什么是计算架构的本质,同时,也提出了对于计算架构的三大矛盾:个体隐私和中心监管的矛盾,交易隐私和登记确权的矛盾,以及数据的归属权到底是谁的矛盾。同时,对于一个业内颇为流行的观点,孙立林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区块链等于生产关系,AI等于生产力,我并不完全同意。”



孙立林简介:

孙立林,矩阵元创始人,历任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市场拓展部高级主管、中国银联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孙立林先生拥有10余年银行及咨询从业和管理经验,先后担任Chinaledger创始成员及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区块链论坛创始成员及理事单位公司、ITU数字货币工作组安全组副主席、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成员、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区块链工作组成员。


以下,为孙立林关于计算架构与区块链关系的详细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感谢CSDN蒋总和孟总邀请我过来。从二十年前看《程序员》,到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也是一个机缘,我想给大家介绍下一代计算架构,以及我对整件事情的理解。


我们所有的治理架构都是一个树状结构,这个树状结构在现实生活当中,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里所有的上一级核心节点,意味着报文转发,只有上一级节点才能做报文转发,所有的同一级节点不能直接做通讯,这是金融架构的基本原则。但这会导致数据的流动性不充沛,这会引发很多问题。如果是同一个树下还好,如果是跨域了,金融行业的数据树和医疗行业的数据树要协调的话,可能就要到国务院这个层面。


我们通常不提去中心,它其实是无中心。在这个点上,数据如果想做交换的话,就只能靠人为成立委员会机制来处理。


所以,为了极大处理数据的流动充沛性,需要引入新的处理结构来处理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对区块链的基本理解。


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适合用区块链。金融行业会优先于互联网,因为金融行业的人天生是算钱的,当数据的流动性变的格外充分的时候,交易如果变化,T1或者T0会带来巨大的交易,其他行业来才会逐渐感受到数据被当做资产来做定价后流动性加速带来的收益,但是这个事情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区块链等于下一代计算架构吗?我认为不等于。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