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中国福建厦门,描绘未来城市中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奇景。通过六大创新场景展现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共生,市民在智能设施中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
故事内容
从鼓浪屿的声波音乐栈道到BRT天桥上的空中茶园,从修复古厝的智能榕树到两岸儿童共植的海峡苗圃,厦门市民在科技赋能下重新定义城市生活。AR投影重现郑和下西洋,磁悬浮单车与白鹭共舞,每个场景都在诉说传统文明与未来科技的深刻对话。
分镜信息-共6个
分镜1/6 :琴岛共鸣计划
鼓浪屿的钢琴码头延伸出透明声波栈道,阳光在海面洒下碎金般的光斑。市民们欢笑着踩踏不同区域,激活的闽南童谣旋律与海浪声交织成曲。栈道表面闪烁的音符标志随脚步明灭,远处光伏板覆盖的建筑群折射出彩虹光晕。动能转化的潮汐发电系统在海底无声运转,孩童用南音唱腔解锁的全息古籍投影在空中流转,传统文化在科技载体中焕发新生。
分镜2/6 :凤凰木智能驿站
百年骑楼群披着凤凰花形光伏外衣,随着日照角度变幻出朱红到金橙的渐变色。外卖机器人穿梭于雕花廊柱间,漆线雕纹路的餐盒在智能茶桌旁轻盈降落。通透的茶桌自动升起氤氲茶雾,全息菜单投影着百年茶艺程式。阳光透过镂空屋檐在地面织就光之锦缎,游客捧着传统漆器与现代合金融合的茶具,在古今交融中品味铁观音的千年韵味。
分镜3/6 :白鹭共生穹顶
巨型玻璃穹顶笼罩环岛路,晨光在弧形表面折射出七彩虹膜。市民骑着磁悬浮单车掠过海面,白鹭群伴飞时翅尖触动空中光轨。单车动能转化的光粒子在沙滩上描绘郑和宝船的全息影像,浪花拍岸声与AR投影的古船号角共鸣。透明地面下可见珊瑚礁生态圈,骑行者的倒影与鱼群在光影中交错,科技将历史盛景与生态保护编织成流动的诗篇。
分镜4/6 :空中茶田枢纽
BRT天桥化作起伏的铁观音茶园,晨雾中嫩芽挂着露珠闪烁微光。通勤者指尖轻触茶树,云雾灌溉系统即刻喷洒安神茶香。采摘的茶青自动兑换成茶宠机器人,这些机械小生灵在站台跳跃表演功夫茶艺。钢结构与茶树根系共生,玻璃幕墙映出云端采茶人与地面车流的双重镜像,传统农事美学重构了都市通勤空间。
分镜5/6 :月光修复者之夜
中秋满月下,智能榕树的荧光气根如银河垂落,正在修复红砖古厝的燕尾脊。AR博饼游戏的骰子光点在厝埕跳跃,积分兑换的共享阁楼在月光中渐次亮起。无人机载着百家宴穿梭飞檐,漆篮里的薄饼与机械臂传递的月饼在空中交错。古厝墙面的全息族谱与星空相连,修复中的砖雕在数据流里重现当年匠人的敲击韵律。
分镜6/6 :海峡未来苗圃
发光树苗平台漂浮在厦金海域,孩子们跪在生态材料制成的种植槽旁,小手将红树林幼苗植入智能基质。根系生长的数据光流在透明平台下闪烁,树冠投影出对岸家乡的星空。海浪将两地的童谣混成新的旋律,无人机群在空中撒播跨海花粉,每一株新苗的诞生都在全息地图上点亮连心桥的像素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