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从复制
1.1 概述
主从复制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同步备份的集群技术
- 1)在数据库集群中要明确的知道谁是主服务器,主服务器只有一台.
- 2)从服务器要知道自己的数据源也就是对于的主服务是谁.
- 3)–master用来确定主服务器,–slave 和 –source 来控制曾服务器
1.2 配置案例
端口8888为主服务, 端口7777为从服务. 数据从8888同步到7777
8888.conf主从相关配置信息:
dbpath = /data/mongod/01/8888 主数据库地址
port = 8888 主数据库端口号
bind_ip = 127.0.0.1 主数据库所在服务器
master = true 确定我是主服务器
7777.conf主从相关配置信息:
dbpath = /data/mongod/01/7777 从数据库地址
port = 7777 从数据库端口号
bind_ip = 127.0.0.1 从数据库所在服务器
source = 127.0.0.1:8888 确定我数据库端口
slave = true 确定自己是从服务器
1.3 主从复制其它配置项
--only 从节点指定复制某个数据库,默认是复制全部数据库
--slavedelay 从节点设置主数据库同步数据的延迟(单位是秒)
--fastsync 从节点以主数据库的节点快照为节点启动从数据库
--autoresync 从节点如果不同步则从新同步数据库
--oplogSize 主节点设置oplog的大小(主节点操作记录存储到local的oplog中)
//从节点中关于主节点的信息全部存到local的sources的集合中
db.sources.find();
我们只要对集合进行操作就可以动态操作主从关系
挂接主节点:操作之前只留下从数据库服务
db.sources.insert({“host”:”127.0.0.1:8888”})
删除已经挂接的主节点:操作之前只留下从数据库服务
db.sources.remove({“host”:”127.0.0.1:8888”})
2.副本集
2.1 概述
- 1.1第一张图表明A是活跃的B和C是用于备份的
- 1.2第二张图当A出现了故障,这时候集群根据权重算法推选出B为活跃的数据库
- 1.3第三张图当A恢复后他自动又会变为备份数据库
2.2 配置案例
//A配置
dbpath = /data/sortwaremongod/02/A
port = 1111 #端口
bind_ip = 127.0.0.1 #服务地址
replSet = child/127.0.0.1:2222 #设定同伴
//B配置
dbpath = /data/sortware/mongod/02/B
port = 2222
bind_ip = 127.0.0.1
replSet = child/127.0.0.1:3333
//C配置
dbpath = /data/sortware/mongod/02/C
port = 3333
bind_ip = 127.0.0.1
replSet = child/127.0.0.1:1111
//初始化副本集
use admin
db.runCommand({"replSetInitiate":
{
"_id":'child',
"members":[{
"_id":1,
"host":"127.0.0.1:1111"
},{
"_id":2,
"host":"127.0.0.1:2222"
},{
"_id":3,
"host":"127.0.0.1:3333"
}]
}
})
//查看副本集状态
rs.status()
2.3 副本集其它配置项
standard 常规节点:参与投票有可能成为活跃节点
passive 副本节点:参与投票,但是不能成为活跃节点
arbiter 仲裁节点:只是参与投票不复制节点也不能成为活跃节点
Priority 0到1000之间 ,0代表是副本节点 ,1到1000是常规节点
arbiterOnly : true 仲裁节点
用法
members":[{
"_id":1,
"host":"127.0.0.1:1111“,
arbiterOnly : true
}]”
2.4 选举规则
1.优先级相同时候仲裁组建的规则,选择最近有更新的
2.5 其它
2.5.1 读写分离操作扩展读
一般情况下作为副本的节点是不能进行数据库读操作的
但是在读取密集型的系统中读写分离是十分必要的设置读写分离
slaveOkay : true
很遗憾他在shell中无法掩饰,这个特性是被写到mongoDB的
驱动程序中的,在java和node等其他语言中可以完成
2.5.2 Oplog
它是被存储在本地数据库local中的,他的每一个文档保证这一个节点操作
如果想故障恢复可以更彻底oplog可已经尽量设置大一些用来保存更多的操作信息
改变oplog大小
主库 –master –oplogSize size
3.分片
3.1 概述
分片是一种插入负载技术. 分片架构图:
3.2 片键的概念和用处
3.3 什么时候用到分片
- 机器的磁盘空间不足
- 单个的mongoDB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大量的插入操作
- 想通过把大数据放到内存中来提高性能
3.4 分片步骤
- 1)创建一个配置服务器
- 2)创建路由服务器,并且连接配置服务器; 路由器是调用mongos命令
- 3)添加2个分片数据库
8081和8082 - 4)利用路由为集群添加分片(允许本地访问)
db.runCommand({addshard:”127.0.0.1:8081”,allowLocal:true})
db.runCommand({addshard:”127.0.0.1:8081”,allowLocal:true})
==切记之前不能使用任何数据库语句== - 5)打开数据分片功能,为数据库foobar打开分片功能
db.runCommand({“enablesharding”:”foobar”})
- 6)对集合进行分片
db.runCommand({“shardcollection”:”foobar.bar”,”key”:{“_id”:1}})
- 7)利用大数据量进行测试 (800000条)
3.5 常用分片命令
3.5.1 查看配置库对于分片服务器的配置存储
db.printShardingStatus()
3.5.2 查看集群对bar的自动分片机制配置信息
mongos> db.shards.find()
{ “_id” : “shard0000”, “host” : “127.0.0.1:8081” }
{ “_id” : “shard0001”, “host” : “127.0.0.1:8082” }
3.6 配置服务器集群
3.7 分片与副本集一起使用
注:mongoDB所有总结均来自于网络文档整理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