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的构造

人耳是人类感受听觉的重要器官,从总体的功能来划分,人耳也叫前庭蜗器,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今天主要介绍内耳耳蜗部分,简单介绍耳蜗的其他部分。
内耳的结构非常复杂,内耳介于鼓室内侧壁与耳道底之间,内耳也被称之为迷路。包括骨迷路与膜迷路。内耳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传音,即将卵圆窗(也叫前庭窗,由镫骨底封底)接收的声能传递到螺旋器的毛细胞;第二个是感音功能,即将螺旋器感受到的声能转化为神经冲动。
骨迷路
骨迷路包括三部分,从后外向前内依次为,骨半规管、前厅、以及耳蜗。骨半规管分为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以及外骨半规管,这三个骨半规管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骨半规管通过骨脚连于前庭,,前庭的后上壁有5个开口,用于连接骨脚,一个骨脚膨大称之为壶腹骨脚,另一骨脚细小称之为单鼓角。其中,前骨半规管与后骨半规管的单骨脚合并为总骨脚。因此,三个半规管共有5个骨脚。骨半规管的前面是前庭,前庭结构较为简单,后壁有五个5口与骨脚连接,前壁有一口与耳蜗相连接。前庭可分为4个壁,前,后,外,内。

外壁上有前庭窗(由镫骨封底)和蜗窗(由第二鼓膜封底),内壁上有前庭窝神经。在内壁上有一弓形的隆起,称之为前庭嵴,前庭嵴的后上方为椭圆囊隐窝,前下方为球囊隐窝。在总骨脚开口处前方有一前庭水管内口。前壁较窄,有蜗螺旋管的入口,通入蜗螺旋管的前庭阶。

耳蜗。
耳蜗位于前庭的前方,有蜗顶和蜗底。耳蜗包括两部分。蜗轴与蜗螺旋管。蜗轴成圆锥形,蜗轴伸出蜗螺旋管内的螺旋剥骨片称为骨螺旋板其基部为蜗轴螺旋管,内有蜗神经节,树突分布到螺旋器,轴突组成耳蜗神经。
蜗螺旋管有骨密质围城,也称骨蜗管,蜗底处通向前庭,蜗顶细小,终于盲端,蜗螺旋管外侧壁骨膜增厚形成螺旋韧带,骨螺旋板与螺旋韧带之间为模螺旋板,成为基底膜。骨蜗管分为三部分,近蜗底为前庭阶,中间为膜蜗管,近蜗底为鼓阶。鼓阶内侧壁上有蜗窗,为第二鼓膜封闭。前庭阶与鼓阶之间通过蜗顶处的蜗孔通信。

膜迷路与骨迷路相对应,通过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包括膜半规管,膜前庭以及膜蜗管。
膜半规管与骨半规管相对应,管径为骨半规管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球形膨大称为膜壶腹。膜前庭包括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前庭的隐窝处,椭圆囊为椭圆形,后壁开五个孔与膜半规管相连,前壁通过椭圆囊管与球囊与内淋巴管相连,内淋巴管末端为内淋巴囊,球囊通过连合管与蜗管相连。蜗管成三角形,外侧壁为螺旋韧带,表面覆盖复皮上层(内含连续性毛细血管),称血管纹。血管纹内有与内淋巴分泌相关的细胞。下壁包括内侧的骨螺旋板以及外侧的膜螺旋板。骨螺旋板的起始部位的鼓膜增厚形成螺旋缘,其表面上皮分泌的糖蛋白宇细纤维构成盖膜,覆盖在螺旋器上,盖模与听毛直接接触。
   我们已经知道,蜗轴从蜗底到蜗顶成圆锥形,所以基底膜从蜗底到蜗顶逐步变宽,因此,蜗底听弦长度短,卧顶听弦长度较长,因此,蜗底基底膜的共振频率高,蜗顶基底膜共振频率低,当蜗底受损,可导致高音障碍,蜗底受损,可导致低音听觉障碍。基底膜表面的上皮增高转化为听觉感受装置,称为螺旋器。螺旋器主要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支持细胞主要是柱细胞和指细胞,柱细胞分为外柱细胞和内柱细胞,指细胞也分为内指细胞和外指细胞。毛细胞是感受听觉的上皮细胞,上面有听毛。                                                                                                        

接下来讲解螺旋器接收声波刺激的途径(该部分内容均参考了相关的书籍):声波经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震动,经鼓室中的听骨传至卵圆窗,引起前庭阶的外淋巴震动,继而引起前庭膜与膜蜗管的内淋巴震动,与此同时,前庭阶的外淋巴的震动还可以通过蜗孔传至鼓室阶,使得基底膜发生共振,由于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弦的长度与直径不同,因而引起与声波的频率相应的听弦发生大幅度的共振,相应部位的基底膜的震动导致该部位的毛细胞与盖膜接触,使静纤毛发生弯曲,使的毛细胞兴奋,经蜗神经将冲动传至中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