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脑使用的是麒麟Linux,在当需要与windows系统进行文件交换的时候就会用到光盘刻录,但光盘刻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能识别的问题,尤其是往光盘中添加文件的时候,遇到不能识别的的情况更多。所以有时候为了能相互读取,使用了一次性刻录,造成了光盘的浪费。
经过查阅有关资料,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这样:光盘在Windows上被初始化成“类似于U盘”时,使用的是UDF2.01版本的文件格式,Linux对UDF1.02以后的版本支持本身不够完善,并不支持追加刻录!因此刻录之后,造成UDF那部分的数据不可读!而Linux上刻录,使用的是ISO9660文件格式。在Linux上刻录了一次之后,光盘同时拥有了UDF和ISO9660这两种不同的文件格式!
在Linux上,系统读取了光盘头部信息,认为光盘是UDF格式,因此使用UDF格式的方式加载它,但是UDF部分的数据已经损坏,因此读取不出来,而后面ISO9660部分的数据,使用读取UDF的方式去读取,显示是读取不到的!
Windows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ISO9660文件格式非常通用,几乎所有系统都支持良好。
因此,要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使用ISO9660的文件格式去刻录!
如果新光盘是在Linux系统上先刻录,Windows上不要再格式化光盘。
如果新光盘是在Windows上先刻录,使用第三方刻录软件刻录,格式选择为ISO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