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恋打卡和晒书单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周围兴起了一股打卡风:早起打卡、健身打卡、跑步打卡、阅读打卡、外语打卡……只要是想得到的领域,都能找到打卡阵营。

有人说通过打卡,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日拱一卒,既能看到努力的轨迹,又能增强行动的信心,而且把大目标平摊为每天的小任务,看上去既轻松又无痛苦,成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朋友圈里打卡的人,虽然他们每天打卡打得很起劲儿,但最终学有所成的人寥寥无几。对大多数人来说,打卡只是一场充满激情的欢娱盛宴,无须多日,他们就会出现在另一轮打卡活动中,或是无疾而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消退、动机减弱,学习成长的难度逐渐增大,人们不得不依靠更强的意志力去坚持,等到意志力难以为继时又该怎么办呢?于是有人去网上购买刷步神器,坐在家中就可以让自己运动步数名列前茅;有人早上5点闹钟一响就在早起群里打个卡,然后倒头继续睡;有人翻开书,拍张照,然后将照片发到朋友圈,以示自己今天读过书了……人们坚持的动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完成任务上,由内在需求转移到了外在形式上。

关心的是让打卡纪录保持完整,而不是让学习过程保持完整,其实对于学习来说,偶尔中断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学到什么程度和其他人的认可和赞美有什么关系呢?

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机,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任务心态在某些领域是很有用的,比如军事领域。军人必须有极强的任务意识,但在个人学习成长领域,任务心态或许并不可取。

比如跑步时总想着还剩多少时间就可以结束,读书时总想着还剩多少页就可以完成,背单词时总想着还剩多少个就可以完事……这样的心态会使注意力处于分散状态,很难全身心投入事物本身,从而体会其中的要领和乐趣。

我们感受不到跑步时身心、手脚的畅快,无法深入了解书中人物的思考和情感,体会不到单词之间的深入关联……不管什么时候,身后好像总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再快点,赶快完成它。现代人很难获得幸福感,多是因为这种快节奏和急心理。

在学习时,身心合一、极度专注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从学习活动中收到精细、强烈的正向反馈。然而打卡的任务心态破坏了身心合一的状态,这种不良体验会加剧人们对学习活动的厌恶感,形成恶性循环。

世界上有些事情很奇怪,你直接去追求反而得不到。比如睡觉,你越是提醒自己要睡着,你就越睡不着,但若是放松身体,你可能会安然入睡;比如专注,你越是提醒自己要专注,你就越容易分神,但你若是全身心思考、体会事物本身,自然就能专注了。

很多时候打卡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确实能助推我们持续行动,形成行动惯性。打卡只是学习活动的附属品,记录下来,方便追溯而不是晒给别人看,给自己的有效记录这样未尝不可。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为了养成好习惯,要求自己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页书、每天只写50个字,这种无负担的习惯养成法最终促使他拥有了良好的身材,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写出了自己的书。这种方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不要打卡晒单,从一个微小的习惯开始养成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