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途家管理者面试培训时,学习了场景面试法,发现这种方法非常实用,许多面试官也知道并使用这种方法。通过深入到具体场景的方式,面试者可以更好地展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抗压能力。这也提醒了为什么需要不断学习,因为许多问题都有固定的思维架构,我们可以遵循这些框架来解决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经过面试了多位候选人后,面试技巧得到了显著提高。
最近重回管理岗位后,一直在思考管理的本质。阅读了许多技术管理的书籍,也参加了很多相关课程,最深刻的印象是沟通的重要性。从技术岗位转型为管理者的角色,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在向上、向下和平级的多个维度进行沟通。然而,在这些沟通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3F)框架,即事实(fact)、感觉(Feeling)、意图(focus)。很多时候,我们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最终导致分歧。我们要清晰地指导沟通,以达成共识为最终目的。
举个有趣的例子:
(背景)某项目原定于6月7日完成,可是实际到6月9日才完成,于是研发经理唐僧就找负责的工程师沙僧沟通。
唐僧说:“咱们这个项目按计划7号完成,你delay了两天也不跟我说一声,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沙僧说:“我跟负责项目的产品经理观音说了啊,她也觉得没问题,大家没有异议就行了呗,项目不是成功发布了吗!”
唐僧说:“那也应该提前跟我说一声啊,我如果提前知道就会让悟空来帮你,最后也不至于delay两天。”
沙僧说:“我觉得我能搞定,你不要动不动就让悟空来帮我,这是对我的不信任。要不是最近老娘生病我也不会delay。即便delay了,我也和合作方都沟通好了,什么事都没耽误。而且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啊,你还要怎么样呢?信不过我的话,下次这样的项目你交给猴哥去做吧!”
唐僧说:“我就是想让你提前告诉我一声,你急啥!”
沙僧说:“你先急的好不好!”
通过上面的示例我们按照进行信息分类:
事实:列举事实信息,确认对方的客观情况
感受:对方对“事实”的感受和态度,双方对于“事实”的论断是否一致
意图:对方的焦点在哪里,我的焦点在哪里。对方的意图是什么,我的意图是什么
共识:是否达成共识,并确认一致,接下来怎么做
事实 |
|
感受 |
|
意图 |
|
共识 |
|
通过用“3F”倾听和沟通层次图对上面的案例进行分层拆解,你不难发现,如果我们在沟通中,有意识地分事实、感受、意图这三个层次去理解对方的话,并且从这三个层次分别和自己的事实、感受、意图做一个对应,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同时避免情绪对抗,从而达成有效的沟通结果。其实很多短视频里面描述的各种思维模型都挺有用。但是不结合一些小故事和实践很难掌握。信息不在多,而在精。每个场景先掌握一个模型实践,会了之后再融合更多的结构化思维。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人形机器人未来",或添加个人微信“blogsit” 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