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_滤波电路

目录

前言

电容滤波电路

1.滤波原理

2.输出电压平均值

3.脉动系数

4.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

5.电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特性和滤波特性

倍压整流电路

其他形式的滤波电路

1,电感滤波电路

2.复式滤波电路

3.各种滤波电路的比较

前言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虽然是单一方向的,但是含有较大的交流成分不能适应大多数电子电路及设备的需要。因此,一般在整流后,还需利用滤波电路将脉动的直流电压变成平滑的直流电压。与用于信号处理的滤波电路相比,直流电源中滤波电路的显著特点是:均采用无源电路;理想情况下,滤去所以交流成分,而只保留直流成分;能够输出较大电流;而且,因为整流管工作在非线性状况(即导通或截止),故而滤波特性的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

电容滤波电路

        电容滤波电路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滤波电路,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即负载电阻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即构成电容滤波电路,如下图(a)所示。滤波电容容量较大,因而一般均采用电解电容,在接线时要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电容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

1.滤波原理

        当变压器二次电压u_2处于正半周并且数值大于电容两端电压u_c时,二极管D_1.D_3导通,电流一路流经负载电阻R_L,另一路对电容C充电。因为在理想情况下,变压器二次侧无损耗,二极管导通电压为零,所以电容两端电压u_C(u_L)u_2相等,见图(b)中曲线的ab段。当u_2上升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电容通过负载电阻R_L放电,其电压u_C也开始下降,趋势与u_2基本相同,见图(b)中曲线的bc段。但是由于电容按指数规模放电,所以当u_2下降到一定数组后,u_c的下降速度小于u_2的下降速度,使u_c大于u_2从而导致D_1.D_3反向偏置而变为截止。此后,电容C继续通过R_L放电,u_c按指数规模缓慢下降,见图(b)cd段。

        当u_2的负半周幅值变化到恰好大于u_c时,D_2.D_4因加正向电压变为导通状态,u_2再次对C充电,u_c上升到u_2的峰值后又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数值时D_2.D_4变为截止,C对R_L放电,u_c按指数规模下降;放电到一定数值时D_1.D_3变为导通,重复上述过程。

        从图(b)所示波形可以看出,经滤波后的输出电压不仅变得平滑,而且平均值也得到提高。若考虑变压器内阻和二极管的导通电阻,则u_c的波形如图(c)所示,阴影部分为整流电路内阻上的压降。

        从以上分析可知,电容充电时,回路电阻为整流电路的内阻,即变压器内阻和二极管的导通电阻之和,其数值很小,因而时间常数很小。电容放电时,回路电阻为R_L,放电时间常数为R_LC,通常远大于充电的时间常数。因此,滤波效果取决于放电时间。电容愈大,负载电阻愈大,滤波后输出电压愈平滑,并且其平均值愈大,如下图所示。换言之,当滤波电容容量一定时,若负载电阻减小(即负载电流增大),则时间常数R_LC减小,放电速度加快,输出电压平均值随即下降,且脉动变大。

<think>好的,用户需要查找关于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资料,包括原理、图纸、运放选择以及电容电阻的选型。首先,我需要确定用户的具体需求,可能他们正在设计一个直流电源或者类似的需要滤波电路,需要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设计电路结构。 根据系统指令,我需要使用中文回答,并且正确应用LaTeX格式的数学公式。同时要生成相关问题,并在回答中引用提供的参考资料。首先,我需要回顾已有的引用内容,看看哪些信息可以用于回答。 引用[1]提到无源滤波电路结构简单,常用于直流电源整流后的滤波,这可能适用于用户的情况。引用[2]详细说明了π形RC滤波电路的结构,包括电容和电阻的配置,这对设计直流滤波电路有帮助。引用[3]提到了滤波电路的设计实验,包括截止频率的计算和误差分析,这可能涉及到运放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接下来,我需要整理直流滤波电路的基本设计原理。通常,直流滤波的目的是去除整流后的交流成分,保留直流分量。常见的结构包括无源的LC、RC滤波和有源的运放滤波电路。用户可能对这两种类型都感兴趣,但引用中提到了有源滤波电路的结构,所以可能需要详细说明运放的应用。 在原理部分,可以解释低通滤波的工作原理,比如一阶RC滤波器的传递函数,截止频率的计算公式。例如,截止频率$f_c = \frac{1}{2\pi RC}$,这里需要确保使用正确的LaTeX格式。同时,有源滤波可能涉及运放构成的放大电路,比如Sallen-Key结构,需要说明其优点,如更高的阶数和更好的性能。 关于设计步骤,需要分步骤说明:确定需求、选择类型、计算参数、选型元件、仿真验证。例如,如果用户需要设计一个截止频率为100Hz的低通滤波器,可以指导如何选择R和C的值,并考虑运放的带宽和稳定性。 元件选型方面,电容的ESR、耐压值,电阻的精度和功率,运放的增益带宽积和输入阻抗都是关键因素。需要结合引用中的信息,如引用[2]中的π形RC电路结构,以及引用[1]中提到的有源滤波用于信号处理要求较高的场合。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疑问,比如如何计算截止频率、如何选择有源器件、优化滤波效果的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应该覆盖设计中的关键点和潜在难点。 总结起来,回答需要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原理、设计步骤和元件选型,正确引用提供的资料,并生成相关的问题帮助用户深入理解。同时,确保所有数学公式正确使用$...$或$$...$$格式,例如截止频率的计算公式,以及传递函数的表达式。</think>### 直流滤波电路设计方法 #### 1. **设计原理** 直流滤波电路的核心是滤除直流电源中的交流纹波成分,保留稳定的直流分量。常见类型包括: - **无源滤波电路**:由电容、电阻或电感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例如π形RC滤波电路(结构如图)通过电容储能和电阻限流实现滤波,适用于低功率场景[^2]。 - **有源滤波电路**:引入运放增强滤波性能,例如一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传递函数为: $$ H(s) = \frac{1}{1 + sRC} $$ 截止频率为$f_c = \frac{1}{2\pi RC}$,适用于高精度信号处理[^1][^3]。 #### 2. **典型电路图纸** - **无源π形RC滤波电路**(引用[2]结构): ``` 整流输出 → C1 → R1 → C2 → 负载 ``` C1和C2为滤波电容,R1为限流电阻。 - **有源低通滤波电路**: ``` 输入 → R1 → C1 → 运放反相端 → 输出 ``` 运放构成电压跟随器或放大电路,提升带载能力。 #### 3. **元件选型方法** - **电容(C)**: - **容值**:根据截止频率$f_c$计算,例如$f_c=100\text{Hz}$时,若$R=1\text{k}\Omega$,则$C \approx \frac{1}{2\pi \times 100 \times 1000} \approx 1.6\mu\text{F}$[^3]。 - **类型**:电解电容(大容量)、陶瓷电容(高频特性好)。 - **耐压值**:需高于电路最大电压。 - **电阻(R)**: - **阻值**:与电容配合计算,优先选择标准阻值(如E24系列)。 - **功率**:按$P=I^2R$计算,留足余量。 - **运放**: - **带宽**:需大于电路工作频率,例如选用通用运放LM358。 - **供电电压**:匹配系统电源(如±12V)。 #### 4. **设计注意事项** - 无源滤波电路中,增大电容或电阻可降低纹波,但会提高成本和体积。 - 有源滤波需避免运放饱和,可通过反馈电阻调节增益。 - 高频场景需考虑电容寄生电感和电阻分布电容的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