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不同角色的提示词的顺序对于输出结果的影响

在编写Rag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不同的LLM引擎,对于提示词的顺序的处理有所不同,对相关的现象作一下记录。

1 使用的LLM引擎和模型

1、智谱API,模型:glm-4-flash

2、Kimi API,模型:moonshot-v1-8k

3、百度千帆 API,模型:ERNIE-Speed-8K

4、Ollama自建服务,模型:qwen2-7B

2 Prompt

以《明朝那些事儿》构建知识库,用刘基是怎么死的作为问题。

在知识召回后,拼接成以下的system prompt:

"---Role---\n你作为一个助手,需要根据给定的文档回答用户的问题。\n---目标---\n产生一个符合目标长度和格式的回答,总结提供的文档内容中与问题相关的所有信息,并融入任何相关的通用知识。如是你不知道答案,就直说不知道。不要包含没有提供证据的信息。\n---目标的输出长度和格式---\nMultiple Paragraphs\n\n---提供的文档内容---\n明朝那些事儿 (41)\r\n刘基与李善长\r\n先说一下淮西集团的首领李善长,他被朱元璋引为第一功臣,于洪武三年被封为韩国公,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当时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个公爵,其他五个人分别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五位仁兄有多厉害,他们都是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一代名将,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排位居然还在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r\n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r\n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是4000石,多出刘基十几倍。\r\n后人往往不解,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只得到这样的待遇?\r\n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释。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埋头干活,这样的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比他还要准确!\r\n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r\n换了你是皇帝,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么?而且这些决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权谋之策,用来搞阴谋政变十分有用,外加刘基厚黑学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时不时就会想起他劝自己不要去救韩林儿这件事。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r\n不杀他已经不错了,还想要封赏么\r\n刘基一生聪明,但也疏忽了这一点。\r\n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这场斗争中很难成为胜利者。\r\n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r\n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仿照元朝机构建立的御史台,刘基的官位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我们前面介绍过言官们的力量,此时的优势在刘基一边。\r\n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这个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请,刘基却软硬不吃,不但不买他的帐,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的是,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虽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他明白直接找刘基求情是不行了,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求情要求的。\r\n这实在是很绝的一招,他明白,胡惟庸对付他的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只要自己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让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证。\r\n但这次,他又错了。\r\n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这点)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r\n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的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r\n但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却派他去探望刘基。而刘基这样有影响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不然也不会让刘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遥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无论此事是否是朱元璋指使,但毫无疑问的是,刘基之死朱元璋是负有责任的。\r\n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r\n在我看来,他确实无愧于这一殊荣。\r\n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r\n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r\n还是声明一下吧,希望各位作记号时尽量短点,呵呵,我每天都更新的,应该说不算慢了,但也经常找不到我自己的帖子,有的记号实在太长,比我的文章还要长,大部分是标点符号和黑条,希望作这些记号时能尽量短点,我也不希望一页结束文章却只有几篇,谢谢大家啊。\r\n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着,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r\n大凡在极度紧张后,人们的思想会放松下来,刘基也不例外,他终于犯了一次错误,这次错误却是致命的。\r\n他没有细想,回答朱元璋“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的话,如刘基所说,谁是恶呢。\r\n刘基的昏劲还没有过去,又加上了一句话“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并没有合适的”(目前诸人,臣诚未见其可也)\r\n朱元璋就此与刘基决裂\r\n至此之后,刘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虽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坚持在朝中为官,为浙东集团撑台。但朱元璋不是那么好打发的。\r\n洪武三年,朱元璋亲自下书给刘基,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年纪这么老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r\n这意思就是,我要炒你鱿鱼,走人吧。刘基只好回到了乡下。\r\n这时,浙东集团的另一干将杨宪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挤,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r\n在这场斗争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r\n刘基明白,自己失败了,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在家养老,度此一生。可是在这场斗争中,失败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r\n胡惟庸成为了丞相,他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此时刘基已经没有官位,还能告他什么呢,但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是至理名言。刘基的罪状是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所谓王气实在是个说不清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也没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么。\r\n于是朱元璋再次下诏处罚刘基,官都没了,还罚什么呢?朱元璋有办法,他扣除了刘基的退休金。\r\n刘基陷入了绝望,但他的智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他没有在原地等死,而是出人意料的回到了京城。\r\n\n\n增加适当的段落和评论到响应中,以适应长度和格式。用markdown格式化响应。\n"

user prompt: 

"刘基是怎么死的"

3 现象

上述四种引擎,由于百度千帆在处理过程中,system prompt作为独立的参数,须单独赋值,和其它几个模型有所不同。

其它几种模型,在构建请求消息时,可以设置前后不同的顺序。

3.1 智谱

3.1.1 system promt在前,user prompt在后

刘基的死因颇为复杂,涉及到明朝初年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根据《明朝那些事儿》的记载,刘基的死与朱元璋、胡惟庸等人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 首先,刘基是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由于他是一位外乡人,且对事情的判断往往比朱元璋更为准确,这使得他在朱元璋心中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刘基在许多重要决策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使得朱元璋对他既依赖又忌惮。 在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去探望。然而,刘基在吃了胡惟庸带来的药后,病情却越来越重,不久后去世。后来,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但也有人认为,胡惟庸虽然与刘基有仇,但朱元璋也知道这一点,却派他去探望刘基。刘基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胡惟庸不敢轻易下手,因此很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无论真相如何,刘基的死与朱元璋的政治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刘基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明朝初年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他的去世,标志着浙东集团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同时也为明朝的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3.1.2 user prompt在前, system prompt 在后

刘基,即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关于刘基的死因,史料记载存在不同的说法。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刘基是在洪武八年(1375年)去世的,死因是病逝。他在明朝建立初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立下赫赫战功,但在明朝建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刘基逐渐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据说,刘基在临终前曾预言自己的死期,并在逝世前留下“莫怪吾言,吾已归天”的话。 另一种说法是,刘基是被朱元璋下令暗杀的。这种说法源于民间传说和一些野史记载,但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由于刘基是明朝开国功臣,他的死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 总的来说,关于刘基的死因,史料记载存在不同的说法,但主流观点认为他是病逝的。

3.2 ollama

3.2.1 system promt在前,user prompt在后

刘基在洪武元年的时候,因病去世。具体的死亡原因,在后来胡惟庸案发后得到了揭示,医生供认是被胡惟庸指使下毒导致的。但也有说法指出,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知道这一点但仍派他去探望刘基,可能是在某些情况下得到朱元璋的默许或是指示。无论死亡原因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刘基之死与朱元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朱元璋对刘基的态度从最初的信任到后来的疏远,最终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 简要评论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在帮助明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精准的形势判断和深邃的战略见解使他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并在民间获得极高的赞誉。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有着严苛的一面。与李善长相比,虽然两人均对朱元璋有重要贡献,但刘基得到的封赏与待遇却相去甚远,这反映出朱元璋对待外乡人的戒备和偏见。 刘基的聪明在选择朋友和处理人际关系上显得略显不足,这也成为了他命运转折的关键。在他病重之时,朱元璋派胡惟庸探望,并且在得知消息后不久便离世,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刘基与李善长的关系最终因权力的更迭而破裂,个人的命运被深深卷入了历史的漩涡中。 尽管如此,刘基的人生和故事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智慧和策略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同时也警示着在权谋斗争中的生存之道。

3.2.2 user prompt在前, system prompt 在后

刘基逝世于洪武元年(1368年),据后来胡惟庸案发后的医生供述,是被胡惟庸授意下的毒药而亡。尽管有传闻称刘基可能因为对朱元璋的政治判断和建议,使得他成为潜在的政变目标,但实际上,他的死因更多地被认为是由胡惟庸通过非正常手段导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刘基在病重期间,朱元璋派胡惟庸探望并为他开药方,这可能为最终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无论事实是否如此,可以确定的是,朱元璋作为刘基死因的间接责任人之一,对此事负有一定的责任。 ### 背景与分析 刘基,在明朝初期被誉为“智谋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不仅智慧超群,对于形势判断准确,而且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他在政治上的敏锐洞察力也可能成为了其致命弱点。 1. **政治立场与关系**:刘基是外乡人,在朱元璋身边担任重要官职时,他的政治立场和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引发了与其他朝臣的矛盾,尤其是与淮西集团的领袖李善长及后来的丞相胡惟庸之间的不和。这不仅影响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也为日后可能的政治报复埋下了伏笔。 2. **权力斗争**:在明朝初期的政治格局中,围绕着君主朱元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斗争异常激烈。刘基作为智谋之士,在决策上经常比朱元璋更为准确,这可能被视为对皇权的挑战或潜在威胁,使得其成为政变的目标。 3. **直接干预与间接影响**:在刘基生病期间,朱元璋将关键人物胡惟庸派去探望并为其开药。虽然这一举动本身可能出于关心,但在事后被怀疑为间接导致刘基死亡的手段之一。这反映了皇帝对身边智谋之士的警惕和防范措施。 4. **权力失衡**:在死后,刘基还受到指控,被指“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这样的指责纯属借口,但足以引起皇权的注意,进一步损害其名誉并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显示了刘基死后的政治清算以及明朝晚期的政治氛围。 总之,刘基的逝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个人性格、权力斗争、皇帝对潜在威胁的警惕以及阴谋论等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这一历史人物的悲剧结局。

3.3 kimi

3.3.1 system promt在前,user prompt在后

刘基的死因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根据这段文字的描述,刘基的死亡与胡惟庸有直接关联。以下是相关的详细信息: 1. **胡惟庸探病与毒药**: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时,朱元璋派遣胡惟庸去探视他。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服药后病情加重,不久便去世。后来胡惟庸案发,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2. **朱元璋的默许**:尽管胡惟庸与刘基有仇,但朱元璋知道这一点却仍然派胡惟庸去探望刘基。考虑到胡惟庸不敢擅自对刘基动手,很多人推测胡惟庸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 3. **朱元璋的责任**:无论此事是否是朱元璋直接指使,刘基之死朱元璋都负有责任。朱元璋可能出于对刘基能力的忌惮和对其忠诚的怀疑,间接导致了刘基的死亡。 综上所述,刘基的死因很可能是由于胡惟庸授意下的毒杀,而这背后可能有着朱元璋的默许或至少是知情。这段历史反映了明朝初年宫廷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3.1.2 user prompt在前, system prompt 在后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刘基的死因与胡惟庸有直接关系。以下是相关信息的总结: ### 刘基的死因 1. **胡惟庸的探视与毒药** 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视他。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服药后病情加重,不久便去世。后来胡惟庸案发,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2. **朱元璋的默许** 尽管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仍然派他去探望刘基。考虑到胡惟庸不敢轻易对刘基动手,很多人推测刘基之死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无论是否是朱元璋直接指使,朱元璋对刘基之死负有责任。 3. **刘基的政治斗争** 刘基在与淮西集团的政治斗争中处于劣势,朱元璋更倾向于信任自己的老乡李善长。刘基的准确判断和权谋之策让朱元璋感到不安,这也可能是导致刘基最终被毒死的原因之一。 ### 刘基的政治生涯与影响 - **朱元璋的不信任** 刘基虽然为朱元璋立下大功,但在政治斗争中逐渐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甚至暗示刘基回家养老,不要再参与朝政。 - **智慧与民间传说** 刘基以其准确的形势判断和思维缜密而闻名,被民间视为智慧的象征,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 **斗争的牺牲品** 在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斗争中,刘基成为了牺牲品。他的死亡标志着淮西集团的胜利,也反映了朱元璋对权力的控制和对潜在威胁的消除。 综上所述,刘基的死因与胡惟庸的毒药有关,背后可能有着朱元璋的默许或至少是放任。刘基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智慧与权谋,但最终未能逃脱政治斗争的牺牲。

3.4 百度

3.3.1 system promt在前,user prompt在后

刘基的死因可能与朱元璋有关。据历史记载,刘基在洪武八年生病后,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视刘基,并随带了医生开的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最终去世。后来的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尽管此事的真相尚不得而知,但很多人认为刘基之死与朱元璋默许或指示有关。因此,刘基的死因可能是被毒杀,而背后的原因可能与朱元璋的政治斗争有关。。

3.1.2 user prompt在前, system prompt 在后

刘基的死因可能与朱元璋有关。据历史记载,刘基在洪武八年生病后,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视刘基,并带来了医生为其治疗。然而,刘基吃了药后病情恶化,不久就去世了。关于其死因,后来的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尽管此事可能涉及到朱元璋的默许或直接指使,但无论如何,刘基之死朱元璋负有责任。因此,可以说刘基的死可能与宫廷斗争有关。

4 结论

从结果看,智谱对于prompt的顺序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果system prompt在user prompt之后,则LLM回答的内容,并没有参照system prompt中的召回的知识内容。

其它几种LLM并没有受到顺序的影响。kimi的内容组织个人感觉相对较好。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理解在大型语言模型LLM)中,设计system提示词和assistant提示词的区别以及它们的作用对比。首先,我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各自的功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引用[1]提到prompt在对话系统中引导模型生成回答,并建立上下文和角色,这可能涉及到不同层次的提示词设计。 首先,system prompt通常是系统级别的指令,用来设定模型的基本行为框架,比如角色设定、回答风格或任务目标。这类似于引用[1]中提到的引导对话上下文和角色。例如,system提示词可能指示模型“你是一位专业的技术支持助手”,从而让模型在回答时保持专业性。而assistant prompt则更具体,可能是在对话过程中用户或系统提供的即时指令,用于调整当前回答的方向,比如用户要求“用JSON格式输出结果”。 接下来,我需要对比两者的设计差异。根据引用[2],大模型对prompt的开头和结尾更敏感,可能意味着system提示词的位置和结构需要特别注意,比如放在对话的开头,确保模型正确捕获全局设定。而assistant提示词可能出现在对话中的任何位置,用于实时调整输出,比如在用户提问后添加特定的格式要求。 另外,引用[3]提到JSON格式输出和案例参考,这说明assistant提示词可能需要具体的结构化指令,而system提示词则更偏向于总体指导。例如,system提示词可能包含任务的大方向,而assistant提示词提供具体的格式或步骤要求。 然后,我需要考虑两者的作用对比。System提示词的作用是全局性的,确保模型在整个交互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正确性,比如避免生成不相关内容。而assistant提示词则是局部调整,针对特定问题或请求进行细化,比如要求详细步骤或特定格式。 可能还需要引用用户提供的资料来支持这些观点。例如,引用[1]提到prompt帮助建立对话的上下文,这正是system提示词的作用。而引用[2]中关于Markdown格式的友好性,可能属于assistant提示词的具体应用,指导模型在特定回答中使用特定格式。 最后,我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差异和作用,并生成相关问题。同时,检查LaTeX格式是否正确,比如变量和公式是否正确使用$...$或$$...$$。例如,在提到模型行为框架时,不需要数学公式,但如果有技术术语如模型参数,可能需要用斜体或格式强调,但根据用户要求,应使用中文回答,可能不需要LaTeX。 总结起来,system提示词设定全局角色和规则,assistant提示词调整具体回答,两者在层次、作用范围和设计侧重点上有明显差异。需要将这些点组织成用户易懂的语言,并确保引用正确。</think>### LLM中System Prompt与Assistant Prompt的设计差异及作用对比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中,**System Prompt(系统提示词)**和**Assistant Prompt(助手提示词)**在功能、设计目标和使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对比: --- #### 1. **设计目标与作用** - **System Prompt** - **全局框架设定**:用于定义模型的角色、任务目标和行为边界,例如设定模型为“专业客服”或“代码助手”[^1]。 - **安全性与合规性**:限制模型生成内容的范围(如避免敏感话题)或强制遵守特定规则。 - **长期上下文维护**:通过隐式指令引导模型在整个对话中保持一致性。 - **Assistant Prompt** - **短期任务细化**:针对当前用户输入提供具体指令,例如“用JSON格式回答”或“分步骤解释”[^3]。 - **即时反馈调整**:根据对话进展动态修正输出风格或内容,如补充细节或切换语气。 --- #### 2. **设计差异** | 维度 | System Prompt | Assistant Prompt | |-------------------|----------------------------------------|---------------------------------------| | **作用范围** | 全局(整个对话生命周期) | 局部(单次交互或特定请求) | | **指令抽象程度** | 高层次、泛化(如角色定义) | 低层次、具体(如格式要求) | | **修改频率** | 低频(通常在对话开始时设定) | 高频(随用户需求动态调整) | | **技术实现** | 常作为隐藏输入嵌入对话初始化 | 显式包含在用户输入或历史上下文中 | --- #### 3. **典型示例** - **System Prompt** ```markdown “你是一位数学导师,需用中文以简洁易懂的方式解释概念,避免复杂术语。” ``` 此指令会持续影响模型对数学问题的回答风格[^2]。 - **Assistant Prompt** ```markdown “请将上述推导过程转换为公式,并用$$...$$格式排版。” ``` 此指令仅针对当前问题调整输出格式。 --- #### 4. **协同作用** 两者常结合使用以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1. System Prompt设定模型为“技术文档撰写助手”; 2. Assistant Prompt要求“用Markdown列出5个关键点”; 3. 最终输出既符合角色定位,又满足格式需求。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