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前一阵子在淘宝花29元购买了一块非常神奇的电视盒子的主板:
虽说是电视盒子的主板,但是该有的它都有,首先是处理器方面,它拥有一颗RK3228的处理器,这颗处理器放在现在性能也算看得过去,不管是做NAS还是做一些简单的云存储都够用。然后就是它的RAM,很可惜的是,它的RAM只有一个G,这也让我们能做的事少了很多。再然后就是它的ROM,尽管它只有8个G的ROM,但是它的接口丰富,可以自行扩展。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它的接口了:
在这块板子的侧面拥有一个USB接口,和一个网口,这里的网口只有百兆,但是也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了。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本来就是电视盒子的主板,所以自带了一个HDMI的接口,这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它的视频输出。最后就是它的12V供电接口。然后是背面,它最逆天的地方在于它的背面:
它的背面拥有一个SATA接口,这也让这一块板子的可玩性进一步提升。这个SATA接口可以扩展2.5寸,3.5寸硬盘。并且,不管扩展什么尺寸的硬盘都不需要外接供电,所有的供电都直接走刚才那个12V的接口。但是,因为要接一个SATA的硬盘,所以对电源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要扩展硬盘的话,这里电源至少需要12V 48W。
从上面对这块板子简单的介绍可以看得出来,这块板子的可玩性还是很高的。这里我们就可以为它刷一个armbian系统,将其变为一个轻量化的NAS。在价格方面,这款板子在淘宝的二手价格只需要29元,性价比也是相当高的,但是现在已经买不到了。
那么,现在对本期教程进行说明,这里的这块板子已经买不到了。所以,没买到这块板子的小伙伴可以将这块板子的刷机教程作为一个参考,其它系列的RK板子刷机的流程和这个也非常类似。如果有的小伙伴手里有这块板子,但是买回来就闲置了不知道怎么刷机的,那么就可以看这篇教程。本次教程我会教大家怎么为这块电视盒子主板刷上armbian的操作系统,同时也会教大家如何挂载磁盘。同时这篇教程也会作为我对这块板子的折腾笔记。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二、刷机前的准备
在开始刷机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
1.刷机使用的数据线
在刷机时,我们需要使用数据线将电脑和板子连接在一起。所以,刷机前的第一步就是准备连接用的数据线。
这里也要分情况讨论,如果你的电脑拥有一个Type-c接口,那么你只需要一根能够传数据的A口线直接将电脑的Type-c接口和板子的USB-A口连接在一起即可。
如果你的电脑并没有Type-c接口,那么你需要准备一种很特殊的线,USB-A转USB-A:
就像图中的线一样,你可以看到,它的两头都是USB-A接口,这就可以让我们的板子和电脑连接了。使用USB-A转USB-A的线将电脑的USB-A口连接到板子的USB-A口。当你的电脑能和板子正常连接时,数据线的准备部分就已经完成了。
2.系统镜像文件和引导文件
这里准备时,可以先下载我给的资料,资料中包含了这两种文件和一些刷机会用到的工具:
RK3228刷机资料:https://pan.baidu.com/s/1Ef_4wiA0mTuP3PpYhO7wgQ?pwd=clxm
提取码:clxm
下载完资料以后得到以下压缩文件:
这里我们将压缩包解压,得到下面的文件夹:
这个文件夹下的“系统及引导文件”中就包含了刷机会用到的系统和引导文件。
这里的系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且更新,但是这里的引导文件是一直不会变的。这里提供的系统是armbian的24.2的系统:
在24年8月armbian似乎停止了对RK3228芯片的支持,在后续的版本中已经找不到对应的芯片镜像文件了,大家如果想更新的话,还请自行前往armbian的开源地址寻找。
三、系统的刷写:
这里在开始刷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先安装RK芯片的驱动,这样我们的电脑才能够找到板子。打开我给的资料的“工具”文件夹看到以下文件:
这里我们将驱动相关的压缩包解压,得到下面的文件夹:
进入这个文件夹,我们开始安装驱动:
这里点击“DriverInstall.exe”启动驱动安装程序:
这里不管你之前有没有安装过都先点击“驱动卸载”:
随后就会收到“卸载成功的提示:
随后我们再点击“驱动安装”:
在驱动安装成功以后我们就可以将软件关闭了:
随后我们就可以准备刷机了,首先要将刷机工具相关的压缩包解压:
解压以后得到以下文件夹:
进入这个文件夹,点击“AndroidTool.exe”启动刷机工具:
启动刷机工具以后就能看到以下界面了:
正常的话,刷机工具最下面显示的应该是“No Devices Found”,这也表示我们的设备没有连接,即使连接了我们的设备也没有进入刷机模式: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拿出我们的板子和我们的刷机数据线:
下面的操作可能需要一点技术。这里我们需要按住板子上的这个按键之后再上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按住这个再使用USB线连接到电脑,这里的按键是为了让板子进入刷机模式,只有在刷机模式下我们才能对板子的系统进行修改。
在板子成功连接电脑并且成功就进入刷机模式以后,就能在刷机工具中看到下面的提示了:
这里的提示的大致意思就是“检测到一个MASKROM设备”。如果你在这里提示的是“检测到一个LOADER设备”也不用慌,我们直接点击刷机软件上面的“Adcanced Funotion”:
然后再点击“Go Maskrom”:
点击了以后就可以从loader模式切换到maskrom模式了。这里一定要切换到maskrom模式
如果你在这里没有出现这样的字样,首先检查驱动有没有正确安装。在确定驱动已经正确安装以后,再次重复上面的操作。注意这里是按住刷机键再上电,这里上电以后也要一直按着刷机键,直到看到在刷机工具中有这样的提示为止。这样的提示会在你按住刷机键并上电后的5-6秒后出现,如果你反复进行上面的操作但是就是没有出现检测到设备的提示,可能是这块板子已经损坏了。
在出现了提示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刷写镜像了。我们首先将系统镜像和引导文件都解压:
这里我们得到的后缀为bin的文件就是引导文件,后缀为img的文件就是系统镜像文件。
我们将bin文件选进loader分区:
然后将img文件选进system分区:
在都选择完成以后,我们就可以点击“run”:
点击run之前,再次确定我们这里的烧录软件下面的状态是连接状态并且我们的loader和system都选择正确。
右边出现下面这样的字样就表示刷机已经开始了:
当这里出现“Download image OK”时,这就表示我们的镜像已经下载进去了:
在安装成功以后我们网口的两个灯会亮起。
这里,如果是有屏幕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连接板子的HDMI接口,如果没有屏幕就只能远程了
四、远程armbian
当我们已经向板子中安装好系统以后,我们就可以准备远程板子了。当然你也可以直接使用HDMI连接屏幕。这里我们将板子使用一根网线接在路由器上,然后我们的电脑也要连接路由器的网络,让我们的电脑和板子处于同一个网段下。这里我们再解压工具文件夹中的“内网扫描工具”:
我们直接点击“advanced_ip_scanner.exe”打开IP扫描工具:
这里大家在进行扫描之前记得将网段修改到自己的网段,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已经扫描到了设备:
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扫描出来的设备都是没有名字的,这样我们就不能确定到底哪个设备是我们的板子,这样的话也没办法进行远程。我们这里就需要到路由器的后台界面中查看,登录路由器的后台,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板子对应的IP地址了:
然后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远程,如果你还不知到如何远程一个Linux主机可以看下面的文章:
Linux远程教程:
[Linux]从零开始的Linux的远程方法介绍与配置教程_linux远程另一台linux-CSDN博客
这里我们使用powershell进行远程:
这里的密码我们直接输入armbian的默认密码“1234”即可:
接着这里需要我们重新设置一下密码,我们输入密码回车即可:
这里需要我们输入一个用户名:
再为这个用户设置一个密码:
这里需要我们输入一个名字,大家自行输入即可:
下面是在询问我们要不要根据我们的位置设置语言,这里我们输入Y回车:
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的语言已经被设置为了中文并且编码为UTF-8编码: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已经登录进来了:
五、挂载磁盘
因为在我们的板子上是有一个sata接口了,这也可以让我们直接接一个sata接口的硬盘,这里我选择的是500G的3.5寸sata硬盘,因为是机械硬盘,所以电源必须要强劲,这里给板子的供电电源最好再48W以上。我们在接硬盘时,需要先将板子关机再插硬盘。硬盘插好以后,就是图中的样子了,这里我们注意硬盘和板子之间加一层隔离的,防止短路:
我们再次登录进入板子的系统:
随后我们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查看新添加的硬盘:
fdisk -l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刚刚新加的500G的磁盘已经显示到这里面了,并且挂载点为“/dev/sda1 ”:
我们现在使用fdisk工具来创建一个新的GPT分区表,输入下面的命令:
sudo fdisk /dev/sda
在输入命令以后,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对话框已经变成fdisk工具的对话框:
随后我们输入g表示新建GPT分区表:
然后再输入n表示新建分区,这里我们一路回车即可:
然后我们再输入w将我们刚才的操作写入,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的分区表已经被修改了:
下面我们再使用mkfs命令来格式化刚才创建的分区,这里我们使用下面的命令:
mkfs.ext4 /dev/sda1
然后我们再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将磁盘挂载到文件夹:
mount /dev/sda1 /data
最后我们使用df -h命令来查看磁盘是否挂载成功,可以看到我们的磁盘已经挂载好了:
至此,我们的磁盘挂载部分就已经完成了。
六、结语
在这次教程中,我们使用淘宝上29元的一块电视盒子的板子成功的刷入了LInux并且已经成功挂载了磁盘,当然,这要是当NAS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后面的面板安装和内网穿透就留给大家自行探索啦,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