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春招笔试+面试题(个人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标准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按覆盖范围分类:

根据网络覆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和互联网(Internet)等四类。局域网覆盖范围较小,一般为企业、机构或家庭内部的网络;城域网覆盖范围较大,一般为城市内部的网络;广域网覆盖范围更大,可以跨越不同地区或国家;而互联网则是全球性的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2.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和网状网络等几种。星型网络是以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连接到中心节点的方式进行通信;总线型网络是所有节点通过一个中央总线进行通信;环型网络则是所有节点连接成环形,并通过环形通路进行通信;树型网络则是将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并通过树形结构进行通信;网状网络则是将所有节点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大的网状结构。

3.按传输技术分类:

根据网络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等几种。电路交换网是建立一条独占的通信路径,传输数据时不需要进行数据分组,可以保证通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分组交换网则是将数据分成多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通过路由器进行分组交换;而报文交换网则是将整个数据报文一次性发送,等待接收方确认接收完整的数据报文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4.按使用协议分类:

根据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协议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TCP/IP网络、OSI参考模型等几种。其中TCP/IP网络是目前最常用的网络协议之一,主要用于互联网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而OSI参考模型则是一个理论上的模型,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研究。

二、OSI模型

OSI模型是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它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分层体系结构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过程。该模型被设计为一个通用的参考架构,可以作为各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的基础。

OSI模型共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从底层的物理层到顶层的应用层,分别为: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这一层主要处理数据的物理传输,包括传输介质、数据速率和数据传输距离等问题。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这一层主要处理数据的帧同步、差错检测和纠正等问题,确保数据的无差错传输。

3.网络层(Network layer):这一层主要处理数据的路由和转发,选择最优的路径,使数据能够跨越不同的网络进行传输。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这一层主要处理数据的传输控制,包括流量控制、可靠性控制和数据分段等问题。

5.会话层(Session layer):这一层主要处理数据的会话控制,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连接。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这一层主要处理数据的表示方式,包括数据的编码、加密、压缩和格式转换等问题。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这一层主要处理用户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交互,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和网页浏览等。

每一层的功能都相对独立,各自实现自己的功能,不会干涉其他层的功能。同时,每一层都提供了一组标准接口,允许不同层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这种分层的设计使得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更加容易,同时也方便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三、什么是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简称OO)是一种编程范式,其主要思想是将程序中的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打包在一起,形成一个称为对象的实体,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可重用性更高、易于维护和扩展。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一个对象是指具有特定属性和行为的实体,属性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征,行为用于描述对象能够执行的操作或方法。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封装(Encapsulation):将对象的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对外部不可见,只能通过特定的接口进行访问和操作。

继承(Inheritance):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还可以添加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多态(Polymorphism):同一个方法或操作可以被不同的对象调用,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可以通过重载(Overloading)和覆盖(Overriding)实现。

面向对象的编程可以使得程序的设计更加模块化和易于扩展,降低了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程序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软件开发、图形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

四、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是两种不同的编程范式,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程序设计的思路:面向过程是以过程或函数为核心的编程方式,着重于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流程,把问题分解成多个小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函数或过程,按照顺序逐一执行,最终解决整个问题。而面向对象则是以对象为核心的编程方式,把问题分解成多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解决问题。

程序设计的重点:面向过程注重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算法的实现,把问题分解成多个步骤,然后按照步骤编写程序。而面向对象注重对象的行为和交互,把问题看作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对象,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解决问题。

程序设计的复杂度: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路比较简单,适合解决简单的问题,但随着问题复杂度的增加,程序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护和扩展。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路更加灵活和模块化,可以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也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编程风格和代码复用: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注重过程和函数的复用,通过封装函数和模块的方式来实现代码的复用。而面向对象则更注重对象的复用,通过继承和多态等特性来实现代码的复用。

总的来说,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是两种不同的编程思路和范式,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问题。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编程方式,或者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

五、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进程和线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是多任务处理中的两个基本执行单位,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定义不同:进程是指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实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线程是指进程中的一个执行路径,是操作系统进行调度的最小单位。

资源拥有: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一份独立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包括打开的文件、网络连接、信号等;而线程是在进程内部共享进程的资源的,包括内存空间、打开的文件、网络连接等。

切换代价:由于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进程之间的切换代价较高;而线程是共享进程的资源的,线程之间的切换代价相对较小。

并发性能:由于线程切换的代价相对较小,线程可以更加轻量级地进行并发处理,可以实现更高的并发性能;而进程的切换代价较高,不能实现高效的并发处理。

通信方式:由于线程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线程之间的通信相对较为容易;而进程之间的通信则需要通过进程间通信的方式进行。

总之,进程和线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在资源拥有、切换代价、并发性能、通信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多任务处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单位来进行任务处理。

六、LinkedList的特点

LinkedList是Java中的一个双向链表,它的特点包括:

随机访问较慢:LinkedList中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了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的指针,因此可以快速的在链表中插入和删除元素。但是在链表中查找某个元素需要从头结点开始遍历链表,因此随机访问的效率较低。

添加和删除元素效率高:由于 LinkedList是一个双向链表,所以在链表的首尾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效率非常高,只需要修改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的指针即可。

内存空间占用较大:LinkedList 中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了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的指针,因此在存储相同数量的元素时,LinkedList占用的内存空间要比 ArrayList大。

不适合用于多线程环境:LinkedList不是线程安全的,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对同一个 LinkedList进行操作,可能会出现并发问题。

总之,LinkedList适合用于插入和删除操作较多,而随机访问的操作较少的场景。在多线程环境下,可以使用 java.util.concurrent包中提供的线程安全的链表类 ConcurrentHashMap。

七、JVM垃圾回收算法有哪些

JVM(Java Virtual Machine)是 Java 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将 Java 代码转换为可执行的字节码,并提供一些运行时环境和服务,如垃圾回收、内存管理、线程管理等。JVM 的垃圾回收算法有以下几种:

标记-清除算法(Mark and Sweep):标记-清除算法是最早的垃圾回收算法,它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这些对象。但是标记-清除算法存在内存碎片问题,容易导致内存分配失败。

复制算法(Copying):复制算法是将可用内存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当这部分内存用完了,就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半中,然后清空这一半,重新使用。复制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高效,但是只能利用内存的一半,浪费内存。

标记-整理算法(Mark and Compact):标记-整理算法是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它不仅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而且将存活的对象整理到一起,空出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以解决内存碎片问题。

分代收集算法(Generational):分代收集算法是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代,一般分为年轻代和老年代。年轻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短暂,经常被回收,而老年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较长,不容易被回收。分代收集算法可以根据不同代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以提高垃圾回收效率。

以上是 JVM 垃圾回收算法的常见实现方式,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开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算法。

八、Java中常用的中间件和技术栈

①Spring Framework:Spring 是一个开源的 Java 开发框架,提供了许多常用的功能,如依赖注入、AOP、Web 开发、ORM 等,被广泛用于 Java 企业级应用开发。

②Hibernate:Hibernate 是一个 Java ORM 框架,可以将 Java 对象映射到数据库中的表中,使得开发者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库。

③Apache Tomcat:Tomcat 是一个轻量级的 Web 服务器和 Servlet 容器,可以用于部署 Java Web 应用。

④Redis: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缓存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列表、哈希表等,可以用于缓存频繁访问的数据,提升系统性能。

⑤MySQL:MySQL 是一个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被广泛用于 Java 项目中存储数据。

⑥Maven:Maven 是一个 Java 项目管理工具,可以自动下载依赖、编译、测试、打包和部署 Java 项目。

⑦Git:Git 是一个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可以用于团队协作开发和代码管理。

⑧Log4j:Log4j 是一个 Java 日志框架,可以记录应用程序运行时的日志信息,方便开发者调试和排错。

九、常见的 Java 注解及其作用

1.@Override:用于表示一个方法覆盖了父类中的方法。

2.@Deprecated:用于表示某个方法或类已经过时,不建议继续使用。

3.@SuppressWarnings:用于取消某些警告信息,比如在使用泛型时会出现的警告信息。

4.@FunctionalInterface:用于表示一个接口是函数式接口,即只有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

5.@Autowired:用于自动装配依赖对象。

6.@Component:用于标识一个类是 Bean,可以被 Spring 容器管理。

7.@RequestMapping:用于映射 HTTP 请求到方法上,可以指定请求的 URL、请求方法、参数等信息。

8.@PathVariable:用于从 URL 中获取参数值。

9.@RequestBody:用于将请求体中的数据绑定到方法参数上。

10.@ResponseBody:用于将方法返回值序列化成 JSON 或 XML 格式返回给客户端。

11.@Transactional:用于标识一个方法需要事务管理,如果方法执行失败,将会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

十、引入内存缓存或者nosql的缓存的意义,引入的同时会带来哪些问题

引入内存缓存或者NoSQL缓存的主要意义是提高系统的读取性能和响应速度。缓存可以将热点数据或者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到内存或NoSQL数据库中,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数据库的压力。另外,缓存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因为缓存可以分布在多个节点上,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用性。然而,引入缓存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1.一致性问题:缓存中的数据可能会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如果数据库中的数据被修改或删除了,但是缓存中的数据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缓存雪崩问题:当缓存中的某些数据过期或者失效时,大量的请求会同时涌入数据库,导致数据库的压力剧增,甚至崩溃。这就是所谓的缓存雪崩问题。

3.缓存穿透问题:当请求的数据不存在于缓存中,而且也不存在于数据库中时,就会导致大量的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从而导致数据库的压力增大。这就是所谓的缓存穿透问题。

4.内存占用问题:缓存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如果缓存中的数据过多或者过期时间设置不当,就会导致内存占用过高,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更新同步问题:当缓存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否则就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但是数据的更新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就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响应时间。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进行缓解,比如:

1.数据一致性问题可以通过缓存和数据库的双写一致性策略解决。

2.缓存雪崩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缓存过期时间和使用分布式缓存等方式来缓解。

3.缓存穿透问题可以通过布隆过滤器等技术来解决。

4.内存占用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缓存容量和使用LRU等策略来解决。

5.更新同步问题可以通过异步更新和队列等方式来解决。

十一、简单描述java实现一个http的get请求过程

     在 Java 中实现 HTTP GET 请求的过程一般如下:

  1. 创建一个 URL 对象,指定需要访问的资源的 URL 地址。

  2. 调用 URL 对象的 openConnection() 方法创建一个 HttpURLConnection 对象,该对象用于向指定 URL 发送请求。

  3. 设置 HttpURLConnection 对象的请求方法为 GET。

  4. 设置 HttpURLConnection 对象的连接超时时间和读取超时时间。

  5. 调用 HttpURLConnection 对象的 connect() 方法连接到指定的 URL。

  6. 获取 HttpURLConnection 对象的输入流,读取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7. 关闭输入流和连接。

代码如下:

import java.net.*;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HttpGet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URL url = new URL("http://www.example.com/path?foo=bar");
        HttpURLConnection co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con.setRequestMethod("GET");
        con.setConnectTimeout(5000);
        con.setReadTimeout(5000);
        con.connect();
        BufferedReader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on.getInputStream()));
        String inputLine;
        StringBuilder response = new StringBuilder();
        while ((inputLine = in.readLine()) != null) {
            response.append(inputLine);
        }
        in.close();
        con.disconnect();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toString());
    }
}

以上代码中,我们使用 URL 和 HttpURLConnection 类来实现 HTTP GET 请求。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对代码进行适当的修改。

十二、介绍java中的nio

Java NIO(New I/O)是 Java 1.4 版本引入的一组新的 I/O API,它提供了更快、更可扩展、更高效的 I/O 操作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 I/O 操作方式,Java NIO 的主要优点有:

  1. 非阻塞 I/O 操作:Java NIO 提供了非阻塞 I/O 操作方式,可以在单线程中同时处理多个 I/O 操作。

  2. 缓冲区管理:Java NIO 中的数据读写操作是基于缓冲区(Buffer)的,缓冲区可以在内存中预先分配一定大小的空间,以减少数据读写的次数。

  3. 通道(Channel):Java NIO 中的通道提供了一种新的 I/O 操作方式,通道是双向的,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并支持异步操作。

  4. 选择器(Selector):Java NIO 中的选择器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多路复用方式,可以在单线程中同时监控多个通道的 I/O 事件,从而实现高效的事件驱动机制。

Java NIO 的主要缺点是使用复杂度较高,对开发人员的编程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此外,Java NIO 中的通道和选择器需要在操作系统内核中注册和维护,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系统开销较大。

总之,Java NIO 是 Java 中一组高效的 I/O 操作方式,可以满足高并发、高吞吐量、低延迟等高性能的应用场景。但是它的使用复杂度较高,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十三、Java的语言修饰符

Java 语言中的修饰符指的是可以修饰类、变量、方法、构造方法等程序元素的关键字,它们的作用是控制程序元素的访问权限、作用域和行为等。Java 语言中的修饰符包括以下几种:

  1. 访问修饰符:用于控制程序元素的访问权限,包括 public、protected、default 和 private 四种修饰符。其中,public 修饰符表示该程序元素可以被所有类访问,protected 表示该程序元素可以被同一包内的类和继承该类的子类访问,default 表示该程序元素可以被同一包内的类访问,而 private 则表示该程序元素只能在当前类中被访问。

  2. 非访问修饰符:用于控制程序元素的作用域、行为和特性等,包括 final、abstract、static、synchronized、transient、volatile 等修饰符。其中,final 修饰符表示该程序元素是不可变的,abstract 表示该程序元素是抽象的,必须在子类中实现,static 表示该程序元素是静态的,属于类级别的,synchronized 表示该程序元素是同步的,transient 表示该程序元素不会被序列化,volatile 表示该程序元素是易变的。

总之,Java 语言中的修饰符用于控制程序元素的访问权限、作用域和行为等,是 Java 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 Java 语言中的修饰符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好地掌控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十四、Java Spring

Java Spring(简称 Spring)是一个开源的、轻量级的、模块化的 Java 开发框架,它可以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包括 Web 应用、REST API、移动应用、企业应用等。

Spring 的设计目标是简化 Java 开发,提供一种易于使用的编程模型,同时提供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它提供了许多常用的功能,如依赖注入、面向切面编程、声明式事务管理、Web MVC 框架、安全性等,使得开发者可以快速构建复杂的应用程序。

Spring 框架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提供不同的功能,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模块。常用的 Spring 模块包括:

  1. Spring Core:提供了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的功能,可以将对象的创建、管理和依赖关系交由 Spring 容器来管理。

  2. Spring MVC:提供了 Web MVC 框架,可以用于构建 Web 应用程序。

  3. Spring Data:提供了一种简化数据访问的方式,支持多种数据存储方式,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 数据库、Elasticsearch 等。

  4. Spring Security:提供了一套安全性解决方案,可以保护应用程序的机密信息和资源。

  5. Spring Boot:是一个基于 Spring 框架的快速开发框架,可以自动配置应用程序,简化开发过程。

  • 3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