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
狗的长耳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羊的白毛与短腿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人的身高与体重,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
2.C
【分析】
本题考查豌豆的优点,以及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概念, 学生应理解孟德尔选择豌豆的原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
【详解】
豌豆相对性状明显,可以作为杂交实验材料,与纯种无直接关系,A错误;豌豆先授粉后开花,B错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保证雌蕊只接受同一个体同一朵花雄蕊花粉,子代一定是纯种,C正确;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D错误。故选C。
3.D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4.D
【分析】
考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的分析方法,以考查掌握规律和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AA和aa杂交子代一种基因型Aa,表现型是显性;BB和Bb杂交子代两种基因型,BB、Bb,表现型也是显性。所以两对基因一块考虑,基因型有1×2=2种,表现型有1×1=1种,选D。
两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逐对分析,结果再组合或相乘。
5.D
6.D
【解析】
试题分析: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A选项中,EeFfGg×EeFfGg三对基因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没有一对基因是测交的;B选项EeFfGg×eeFfG中只有只有第一对基因是测交,其余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C选项eeffGg×EeFfG中前两对基因是测交,第三对不是;D选项亲本eeffgg×EeFfGg中有一方三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另一方都是杂合,所以三对基因都是测交。所以D正确。A、B、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杂合组合中测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C
【分析】
分析图1: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异花传粉。
分析图2:等位基因D和d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析图3:测交实验。
【详解】
A、图3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表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A正确;
B、图1①过程要在花粉成熟前,②过程要在花粉成熟后,因此这两个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母本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B正确;
C、图2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C错误;
D、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D正确。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8.D
【分析】
考点是减数分裂。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然后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平均分配。选D。
【点睛】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重要行为特征,是区别于有丝分裂的特点。
9.C
【解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B与b 。
答案选C。
10.A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对减数分裂意义的理解。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经分裂、分化产生新个体。
【详解】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生殖细胞,然后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使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水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A项正确;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加数目的方式,B项、C项错误;营养生殖通过有丝分裂完成,D项错误。
11.B
【分析】
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家及他们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
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发现两者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由此可见,萨顿采用了类比推理法,A、C错误。
他是通过蝗虫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B正确。
摩尔根通过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不是提出假说,D错误。
萨顿假说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实验验证。
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方法:类比推理法。
12.B
【解析】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A项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项错误;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数目多于染色体数目,C项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项正确。
13.D
【解析】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男性正常,其X染色体含有正常的显性基因,一定传给其女儿,其女儿患色盲的几率是0,选D。
14.D
15.B
【分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化学组成,掌握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只有32P。综上可知,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D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斯将加热杀死的S型死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小鼠死亡,并且死亡的小鼠体内有S型活细菌,格里菲斯推测在S型死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后来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们进一步证明这种转化因子就是S型细菌的DNA。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C
【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只有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才能得到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详解】
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RNA,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RNA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B错误;四组实验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整个实验过程说明DNA是转化因子,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点睛】
因教材的本节的标题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误认为本节的实验都是为了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错选D。
18.B
【分析】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脱氧核苷酸中碱基连接在脱氧核糖的1号碳原子上,磷酸连接在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上;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的-OH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反应,脱去1分子水形成1个磷酸二酯键,许多脱氧核苷酸分子由磷酸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双螺旋形成DNA分子。
【详解】
磷酸二酯键的位置不对,应该连接在磷酸和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上,A错误;该脱氧核苷酸链的磷酸二酯键连接在磷酸和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上,B正确;该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的位置不对,应该连接在磷酸和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上,C错误;该脱氧核苷酸链中,下面的磷酸多出一个化学键,D错误。故选B。
19.C
【分析】
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含氮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排列在内侧。
【详解】
DNA分子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内侧互补的两个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故选C项。
20.A
【解析】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项错误;复制在解旋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B项正确;DNA分子复制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C项正确;DNA复制过程需要能量、酶、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模板等条件,D项正确。
21.A
【分析】
基因的定义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该定义是建立在细胞生物基础之上的。因此,理解时,注意有的非细胞结构生物不符合上述定义,如病毒有的遗传物质为RNA,其基因则为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详解】
基因的定义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rRNA是核糖体组成成分之一,tRNA负责运载氨基酸;mRNA负责将DNA的中储存的遗传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承担信使这一功能。总上所述,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故选A项。
22.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还有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解:A、①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A正确;
B、②表示转录过程,B错误;
C、③表示翻译过程,C错误;
D、④表示逆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A.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3.B
试题分析:一般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有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可能一对基因控制多对性状。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例子就是血红蛋白直接影响的性状,B正确、D错误;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4.C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一匹白色公马与一匹白色母马交配,先后产生一匹白色母马和一匹栗色母马,说明白色对栗色为显性,双亲均为杂合子。一对杂合子的双亲交配,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白色母马)与隐性性状(栗色母马)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25.D
【分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可能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
此细胞质均等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故为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条,B正确;该细胞基因型为AaBB,故该分裂过程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基因重组),C正确;如果该细胞为第一极体,此细胞不会产生两种生殖细胞,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26.D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形成知识系统的能力。
【详解】
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独立性;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都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又都是单独存在的;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都可以自由组合。A、B、C正确。
D项谈的是DNA和基因的关系,D错误。
【点睛】
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的假设为基础,对照分析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特点,便于记忆和理解。
27.B
【分析】
该题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解答:一是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二是男女性染色体的组成及人类的性别遗传;三是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由于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而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女性只有在两个X染色体上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会患病,而男性的X染色体上只要含有该基因就会患病;又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因此男性患者传女不传男,而女性的X染色体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详解】
图中7号色盲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5号,而5号正常,说明5号的基因型是XBXb,又因为她的父亲1号是XBY,所以其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2号,而2号正常,说明2号是携带者,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注意男性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不会来自于父亲,只能来自于母亲。
28.A
【分析】
噬菌体是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培养时噬菌体只把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菌体内,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
【详解】
亲代DNA分子两条链无论复制多少次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所以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最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含32P。故A正确。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可准确作答。
29.C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涉及到的相关生理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①~⑤过程依次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复制,其中,逆转录与RNA复制发生在某些RNA病毒中,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在正常情况下均可发生在动植物细胞中,A、B、D均错误,C正确。
30.D
【分析】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两种途径。
【详解】
基因控制性状也可以是通过控制酶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外界环境影响,B错误;一种基因可能控制多种生物性状,一种生物性状也可能受多种基因控制,C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遗传密码肯定发生了改变,但是控制的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发生了改变,因此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
31.(1)细胞核 核糖体(或细胞质)
(2)信使RNA(或mRNA) 肽链(或多肽链、或多肽、或蛋白质) (3)碱基互补配对
32.考点:DNA的分子结构
解析:(1)DNA分子含有碱基T,不含有碱基U,不应选图中的③
(2)⑦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4)DNA分子结构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而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
答案 (1) ③
(2) ⑦
(3)T
(4)双螺旋 ,遗传信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