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序链表合并为降序链表的复杂度问题分析

题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链接https://www.nowcoder.com/questionTerminal/47d9d6dce7f140a5a2654fb852f118c8?toCommentId=379084
来源:nowcoder一位大连理工的老师的评论

解析
这道题答案个人觉得应该为D。虽然确实比较次数最多是m+n次。

1.贡献时间复杂度的不是“移动”次数,而是“比较”,如果从“移动”的角度上考虑,不管是什么情况,它都移动了m+n次

2.不管是O(m)也好,还是O(n),都是常数项级的时间复杂度,从“级数”的角度考虑,O(m+n),O(min(m,n)),O(max(m,n))都是线性变化的常数项级,这三个的“级数”是一致的。
所以对于楼上的“因为O(m+n)等价于O(max(m, n))”的回答并不是十分认同,个人觉得有点牵强。如果在答案里同时存在O(m+n)和O(max(m,n))该怎么选呢?而另外的一个O(min(m,n))也是常数级线性变化啊。
【刷帖的时候,看有人说王道视频证明了O(max(m,n))等价于O(m+n)】
就是m+n>=max(m,n)并且m+n<=2max(m,n),所以O(m+n)和O(max(m,n))等价,有点夹逼定理的感觉。
如果m=1,n= 1 0 8 10^8 108时,O(min(m,n))=O(1),O(max(m,n))= O ( 1 0 8 ) O(10^8) O(108),所以O(m+n)和O(min(m,n))不等价。
但是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有点为了“解释答案”而去解释,正常人谁能想到还要用夹逼定理去算时间复杂度???

3.所以我觉得直接从本质上考虑就好,这种算法的本质:就是两个表进行比较,其中一个表比较完之后,剩下的直接插入。因此最好的情况,不用想的太复杂,其实就只是短的那个表比较完了:O(min(m,n))。而最坏的情况,就只是长的那个表比较完了:O(max(m,n))。

从编码的角度看,两个有序顺序表合并一个新的有序顺序表中,核心算法如下:

while(i<A.length && j<B.length){    //循环两两比较,小的存入结果
   if(A.data[i]<B.data[j])
       C.data[k++]=A.data[i++];
   else
       C.data[k++]=B.data[j++];
}
while(i<A.length)                    //还剩一个没有比较完的顺序表
   C.data[k++]=A.data[i++]while(j<B.length)
   C.data[k++]=B.data[j++];
C.length=k;

所以从代码来看,它的比较次数是上面的while循环次数+下面的while循环次数,确实是m+n次昂?!
但是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应该以上面的那个while为准,它退出循环的时候,就只是单单的判断有一个表的下标越界了而已,最坏的其实就是max(m,n)。

5.这道题目前的两派人,无非就是争执O(m+n)和O(max(m,n)),那么两边好像都有点道理,那问题出在哪里?
昨天受到一个学生的启发,就是下面这个程序的时间复杂度:

for(i=1;i<=n;i++)
    for(j=1;j<=i;j++)
         for(k=1;k<=j;k++)
             x++;

上面这个的时间复杂度 T ( n ) = O ( ∑ i = 1 n ∑ j = 1 i ∑ z = 1 j l ) = O ( 1 6 n 3 ) T(n)=O( \sum _{i=1}^n{\sum _{j=1}^i{\sum _{z=1}^j}l})=O(\frac{1}{6}n^3 ) T(n)=O(i=1nj=1iz=1jl)=O(61n3),最后从“级数”的角度出发,所以时间复杂度是 O ( n 3 ) O(n^3) O(n3)
那么计算次数的时候,具体的n=2的时候,可以看见这个X++;语句运算了4次!!!
那么从时间复杂度考虑,三个累乘的直接结果是,而带入n=2时是算不出运行了8次的!
再换句话说,O()的时间复杂度,带入n的时候,有时候是没办法通过“时间复杂度”去算出具体的“执行次数”,原因就是,“时间复杂度”是一个“变化级数”的层次概念,而不是具体的运行次数的概念。O(10n),O(n+180),O(n-30)…等等都是O(n)级数。
这就是“级数”和“实际执行次数”的中间断层!!!
那么max(m,n)就是对应的“级数”层次,而m+n对应的是“实际执行次数”,所以导致出现了这个争议,两边其实都没有错!
因此,笔者坚持答案应该是max(m,n),而不是具体的执行次数。

6.这个是2013年的联考题,原答案是O(max(m,n))。虽然提倡质疑“标准答案”的做法,但是这种全国统一考的试题中,错误答案应该是几乎没有的。


总结:计算复杂度时优先考虑比较的复杂度,剩下的操作复杂度不做考虑,因为我们设计的算法就是要解决如何找?如何算?至于像本题剩下的如何移动剩下的不纳入算法复杂度内,也就是老师所说的“级数”层次,所以答案为 O ( m a x ( n , m ) ) O(max(n,m)) O(max(n,m))

  • 20
    点赞
  • 6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2
    评论
评论 2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胡同的诗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