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隔行不等于去交错

文件有自己的结构规范,视频文件中的“帧”是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在 电影胶片中非常重要,在 模拟视频中概念相对弱化,而在数字视频中又强起来了。
隔行扫描视频文件中的帧就是一张照片。如果转换视频时想提高帧率,就需要加插几张相同的图片。但是这种方法在帧率低的时候有问题,易造成视频不流畅。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真正超过30fps的视频,而 平板电视在低 刷新率下也不会像CRT那出现亮度衰减现象,为什么还需要50p跟60p的规格呢,25p和30p不就行了吗?不行。事实上这么做就是为了解决插帧后流畅度下降的问题。电视机并不能以任意 刷新率工作,但视频文件的帧率有太多可能,为了保证流畅度,使用高的刷新率就很有用。比如,如果一个24fps视频想要转换成30fps,每4帧必须要加插一个重复帧。假设原视频为
A B C D E F G H I J …
现在就会变成
A B C D (D) E F G H (H) I J K…
每一组的前三帧是加快了速度,而第四帧的播放速又减慢了每帧时间占用很不均匀,流畅度成问题
但是插帧到60fps
A A A B B C C C D D E E E F F G G G H H I I I J J…
相邻两幅画面的时间比是3:2,情况就好多了
时间再倒回到以前。作为观众,会认为电视上播放电影的能力是必须要有的,但NTSC规范是30fps,播放24p的电影时,如果简单插帧,会造成不流畅,而已经成熟电影的24fps规范不可能专门为了电视而修改。所以电视工程师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既然已经有了隔行扫描系统,何不好好利用一下?
让电影的第一帧占用3场,也就是在上场、下场都显示出来后再扫描一次上场,以占用时间。很明显,多出来的这一场对第一帧的显像完全不会影响——事实上对第二帧也不会影响。这是由于隔行扫描的特性:在某帧的一个场已经出来的情况下,只要接下来的1/60秒继续把与它互补的场显示出来,人就能看到完整的画面。第一帧是在第一、二、三场时显示的,第二帧则是在第四、五场显示的,满足要求,较好地实现了升帧。
我们用tFn,bFn分别表示原电影中第n帧的上场和下场的,用Gn表示转换后视频的第n帧,那么G1=tF1+bF1
G2=tF1+bF2
G3=tF2+bF3
G4=tF3+bF3
G5=tF4+bF4(这里以上场优先为例)
这种模式,使每相邻的两帧占用的时间比为3:2,类似于上述第二种插帧方案。像这种将24fps的逐行视频转换成30fps的隔行视频的方案叫做3:2pulldown,亦称Film、24p(注意该说法只在做 反交错的场合下才是这个意思).
话题再回到帧与交错上来。对于 逐行扫描,帧指的是一幅完整画面,而隔行扫描是以场为基础的,帧只是将两个相邻场硬性合成的一个小组,不去管画面是不是完整(只因视频文件的结构是以帧为单位,没有帧就不行)。如上面所示,只有G1和G5是由同一个帧的上下场组合而成的完整画面,G2、G3和G4都是由原属于不同帧的上下场凑合而成,不是完整画面。一个帧的上下场分属于两个画面,这种现象叫做交错,有这种现象的帧称为交错帧,而G1和G5这样的为非交错帧。3:2pulldown的特点就是,连续出现3个交错帧(G2到G4)和2个非交错帧(G5和G6)。对于PAL规范,帧率定义为25fps,由于和24fps相差不大,大多数情况都不插帧,而是进行加速播放。少数PAL规格的视频是每24帧(即每秒)加插一个重复帧。大多数PAL视频都是隔行扫描但无交错。
(这里注意了,隔行扫描和交错的概念要分开,不是所有隔行视频都有交错哦)
交错现象原本是在升高帧率时产生的,但后来又出现了一些种类的隔行制式摄像机,它们以25或30fps拍摄,采样后不将同一帧的上下场配对,而总是将某帧的上场与上一帧或下一帧的下场组合,即
Gm=tFm+bFn
Gn=tFn+bFm (其中m=n+1)。
这样产生的视频,每一帧都是交错,称为25i和30i,亦称video型。
交错的视频在隔行扫描电视机上播放都是正常的,但是不能直接在 逐行扫描显示设备上放,因为对逐行系统来说,它会按帧序依次播放,其中就包含了让原本不属于同一幅画面的上下场——即所谓的“帧”——共同显示1/30的时间,这样人们就很容易看到奇偶数行画面的明显差异,也就是横纹。正是因为 交错视频的存在,隔行扫描才一直没有被废除,如果想使用 逐行扫描设备播放隔行视频,就必须先进行 反交错处理,用专用播放软件,或者进行一次转换,在转换过程中进行反交错。计算机尚且有这个能力,而DVD机、电视机就难说了,所以还不如保留隔行体系来得容易。倍线DVD机之所以输出1080i信号而非1080p,原因并不是机内 带宽不够,而是因为这样的话就要增加一个 反交错模块,成本将会产生劣势。

反交错

有交错就有 反交错,这里提及一下。并非所有隔行扫描视频都要进行 反交错处理,只有那些存在交错的视频才需要这么做。所以大多数PAL DVD的Rip工作理论上是可以直接跳过 反交错步骤(实际仍然需要修正意外的交错帧)。
反交错主要分为场匹配反交错(IVTC)和Deinterlace。场匹配 反交错,如果是上场优先,先指定本帧的上场,通过对比它与前一帧、本帧和下一帧的下场的 耦合度,力求能把原本属于同一幅画面的上下场找到并重新组合到一起。而Deinterlace是基于单个的帧,将其处理成你看不出交错的程度,并非还原,跟原画面还是有不一样的。对于3:2pulldown的视频,采取的一般为IVTC,具体过程如下
H1=tG1+bG1=tF1+bF1
H2=tG2+bG1=tF1+bF1
H3=tG3+bG2=tF2+bF2
H4=tG4+bG3=tF3+bF3
H5=tG5+bG5=tF4+bF4这样一来,H1和H2重复了,采用删帧程序删掉其中一个即可。这样就把3:2pulldown还原成24fps的 逐行扫描视频,可以在计算机上播放了。(25i/30i的视频则通常使用Deinterlace处理)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