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汇总

原则:

  1. 开闭原则的含义是:当应用的需求改变时,在不修改软件实体的源代码或者二进制代码的前提下,可以扩展模块的功能,使其满足新的需求
  2. 里氏替换原则通俗来讲就是: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
  3. 依赖倒置原则是实现开闭原则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降低了客户与实现模块之间的耦合
  4. 单一职责原则的核心就是控制类的粒度大小、将对象解耦、提高其内聚性
  5. 接口隔离原则要求程序员尽量将臃肿庞大的接口拆分成更小的和更具体的接口,让接口中只包含客户感兴趣的方法
  6. 迪米特法则要求限制软件实体之间通信的宽度和深度,正确使用迪米特法则将有以下两个优点。
    1. 降低了类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2. 由于亲合度降低,从而提高了类的可复用率和系统的扩展性。
  7. 如果要使用继承关系,则必须严格遵循里氏替换原则

创建型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 单例(Singleton)模式:某个类只能生成一个实例,该类提供了一个全局访问点供外部获取该实例,其拓展是有限多例模式。
  • 原型(Prototype)模式:将一个对象作为原型,通过对其进行复制而克隆出多个和原型类似的新实例。
  • 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产品的接口,由子类决定生产什么产品。
  • 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产品族的接口,其每个子类可以生产一系列相关的产品。
  • 建造者(Builder)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分解成多个相对简单的部分,然后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创建它们,最后构建成该复杂对象。

模式:

  1. 单例模式
    1. 懒汉模式:加载时不创建,调用时创建
    2. 饿汉模式:加载时创建
  2. 原型模式:
    1. 浅克隆:创建一个新对象,新对象的属性和原来对象完全相同,对于非基本类型属性,仍指向原有属性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存地址。
    2. 深克隆:创建一个新对象,属性中引用的其他对象也会被克隆,不再指向原有对象地址。
  3. 简单工厂模式:
    1. 使用场景:对于产品种类相对较少的情况,考虑使用简单工厂模式。使用简单工厂模式的客户端只需要传入工厂类的参数,不需要关心如何创建对象的逻辑,可以很方便地创建所需产品。
    2. 优点缺点:
      1. 优点:
        1. 工厂类包含必要的逻辑判断,可以决定在什么时候创建哪一个产品的实例。客户端可以免除直接创建产品对象的职责,很方便的创建出相应的产品。工厂和产品的职责区分明确。
        2. 客户端无需知道所创建具体产品的类名,只需知道参数即可。
        3. 也可以引入配置文件,在不修改客户端代码的情况下更换和添加新的具体产品类。
      2. 缺点:
        1. 简单工厂模式的工厂类单一,负责所有产品的创建,职责过重,一旦异常,整个系统将受影响。且工厂类代码会非常臃肿,违背高聚合原则。
        2. 使用简单工厂模式会增加系统中类的个数(引入新的工厂类),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和理解难度
        3. 系统扩展困难,一旦增加新产品不得不修改工厂逻辑,在产品类型较多时,可能造成逻辑过于复杂
        4. 简单工厂模式使用了 static 工厂方法,造成工厂角色无法形成基于继承的等级结构。
  4. 工厂方法模式:
    1. 应用场景:
      1. 客户只知道创建产品的工厂名,而不知道具体的产品名。如 TCL 电视工厂、海信电视工厂等。
      2. 创建对象的任务由多个具体子工厂中的某一个完成,而抽象工厂只提供创建产品的接口。
      3. 客户不关心创建产品的细节,只关心产品的品牌
    2. 优点缺点:
      1. 用户只需要知道具体工厂的名称就可得到所要的产品,无须知道产品的具体创建过程。
      2. 灵活性增强,对于新产品的创建,只需多写一个相应的工厂类。
      3. 典型的解耦框架。高层模块只需要知道产品的抽象类,无须关心其他实现类,满足迪米特法则、依赖倒置原则和里氏替换原则。
    3. 缺点:
      1. 类的个数容易过多,增加复杂度
      2. 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
      3. 抽象产品只能生产一种产品,此弊端可使用抽象工厂模式解决。
  5. 抽象工厂模式:
    1. 定义::是一种为访问类提供一个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且访问类无须指定所要产品的具体类就能得到同族的不同等级的产品的模式结构。
    2. 满足条件:
      1. 系统中有多个产品族,每个具体工厂创建同一族但属于不同等级结构的产品。
      2. 系统一次只可能消费其中某一族产品,即同族的产品一起使用。
    3. 优点:
      1. 可以在类的内部对产品族中相关联的多等级产品共同管理,而不必专门引入多个新的类来进行管理。
      2. 当需要产品族时,抽象工厂可以保证客户端始终只使用同一个产品的产品组。
      3. 抽象工厂增强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当增加一个新的产品族时,不需要修改原代码,满足开闭原则。
    4. 缺点:
      1. 当产品族中需要增加一个新的产品时,所有的工厂类都需要进行修改。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
  6. 建造者模式:
    1. 定义:指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造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这样的设计模式被称为建造者模式。它是将一个复杂的对象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对象,然后一步一步构建而成。它将变与不变相分离,即产品的组成部分是不变的,但每一部分是可以灵活选择的。
    2. 优点:
      1. 封装性好,构建和表示分离。
      2. 扩展性好,各个具体的建造者相互独立,有利于系统的解耦。
      3. 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建造者可以对创建过程逐步细化,而不对其它模块产生任何影响,便于控制细节风险。
    3. 缺点:
      1. 产品的组成部分必须相同,这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2. 如果产品的内部变化复杂,如果产品内部发生变化,则建造者也要同步修改,后期维护成本较大。
  7. 代理模式:
    1. 定义:由于某些原因需要给某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这时,访问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目标对象,代理对象作为访问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的中介。
    2. 优点:
      1. 代理模式在客户端与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一个中介作用和保护目标对象的作用;
      2. 代理对象可以扩展目标对象的功能;
      3. 代理模式能将客户端与目标对象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增加了程序的可扩展性
    3. 缺点:
      1. 代理模式会造成系统设计中类的数量增加
      2. 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增加一个代理对象,会造成请求处理速度变慢;
      3. 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8. 适配器模式:
    1. 定义: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能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两种,前者类之间的耦合度比后者高,且要求程序员了解现有组件库中的相关组件的内部结构,所以应用相对较少些。
    2. 优点:
      1. 客户端通过适配器可以透明地调用目标接口。
      2. 复用了现存的类,程序员不需要修改原有代码而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
      3.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解决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接口不一致的问题。
      4. 在很多业务场景中符合开闭原则。
    3. 缺点:
      1. 适配器编写过程需要结合业务场景全面考虑,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2. 增加代码阅读难度,降低代码可读性,过多使用适配器会使系统代码变得凌乱。
  9. 桥接模式:
    1. 定义:将抽象与实现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它是用组合关系代替继承关系来实现,从而降低了抽象和实现这两个可变维度的耦合度。
    2. 优点:
      1. 抽象与实现分离,扩展能力强
      2. 符合开闭原则
      3. 符合合成复用原则
      4. 其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
    3. 缺点:
      1. 由于聚合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化进行设计与编程,能正确地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这增加了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
  10. 装饰器模式:
    1. 定义:指在不改变现有对象结构的情况下,动态地给该对象增加一些职责(即增加其额外功能)的模式,它属于对象结构型模式。
    2. 优点:
      1. 装饰器是继承的有力补充,比继承灵活,在不改变原有对象的情况下,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扩展功能,即插即用
      2. 通过使用不用装饰类及这些装饰类的排列组合,可以实现不同效果
      3. 装饰器模式完全遵守开闭原则
    3. 缺点:
      1. 装饰器模式会增加许多子类,过度使用会增加程序得复杂性。
  11. 外观模式:
    1. 定义:又叫作门面模式,是一种通过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而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的模式。该模式对外有一个统一接口,外部应用程序不用关心内部子系统的具体细节,这样会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2. 优点:
      1. 降低了子系统与客户端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子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调用它的客户类。
      2. 对客户屏蔽了子系统组件,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容易。
      3. 降低了大型软件系统中的编译依赖性,简化了系统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移植过程,因为编译一个子系统不会影响其他的子系统,也不会影响外观对象。
    3. 缺点:
      1. 不能很好地限制客户使用子系统类,很容易带来未知风险。
      2. 增加新的子系统可能需要修改外观类或客户端的源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
  12. 享元模式:
    1. 定义:运用共享技术来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它通过共享已经存在的对象来大幅度减少需要创建的对象数量、避免大量相似类的开销,从而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2. 优点:
      1. 相同对象只要保存一份,这降低了系统中对象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系统中细粒度对象给内存带来的压力。
    3. 缺点:
      1. 为了使对象可以共享,需要将一些不能共享的状态外部化,这将增加程序的复杂性。
      2. 读取享元模式的外部状态会使得运行时间稍微变长。
  13. 组合模式:
    1. 定义:有时又叫作整体-部分(Part-Whole)模式,它是一种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的层次结构的模式,用来表示“整体-部分”的关系,使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具有一致的访问性,属于结构型设计模式。
    2. 优点:
      1. 组合模式使得客户端代码可以一致地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无须关心自己处理的是单个对象,还是组合对象,这简化了客户端代码;
      2. 更容易在组合体内加入新的对象,客户端不会因为加入了新的对象而更改源代码,满足“开闭原则”;
    3. 缺点:
      1. 设计较复杂,客户端需要花更多时间理清类之间的层次关系;
      2. 不容易限制容器中的构件;
      3. 不容易用继承的方法来增加构件的新功能;
  14. 策略模式:
    1. 定义: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策略模式属于对象行为模式,它通过对算法进行封装,把使用算法的责任和算法的实现分割开来,并委派给不同的对象对这些算法进行管理。
    2. 优点:
      1. 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而使用策略模式可以避免使用多重条件语句,如 if…else 语句、switch…case 语句。
      2. 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系列的可供重用的算法族,恰当使用继承可以把算法族的公共代码转移到父类里面,从而避免重复的代码。
      3. 策略模式可以提供相同行为的不同实现,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或空间要求选择不同的。
      4. 策略模式提供了对开闭原则的完美支持,可以在不修改原代码的情况下,灵活增加新算法。
      5. 策略模式把算法的使用放到环境类中,而算法的实现移到具体策略类中,实现了二者的分离。
    3. 缺点:
      1. 客户端必须理解所有策略算法的区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
      2. 策略模式造成很多的策略类,增加维护难度。命令模式:
  15. 命令模式:
    1. 定义: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发出请求的责任和执行请求的责任分割开。这样两者之间通过命令对象进行沟通,这样方便将命令对象进行储存、传递、调用、增加与管理。
    2. 优点:
      1. 通过引入中间件(抽象接口)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2. 扩展性良好,增加或删除命令非常方便。采用命令模式增加与删除命令不会影响其他类,且满足“开闭原则”。
      3. 可以实现宏命令。命令模式可以与组合模式结合,将多个命令装配成一个组合命令,即宏命令。
      4. 方便实现 Undo 和 Redo 操作。命令模式可以与后面介绍的备忘录模式结合,实现命令的撤销与恢复。
      5. 可以在现有命令的基础上,增加额外功能。比如日志记录,结合装饰器模式会更加灵活。
    3. 缺点:
      1. 可能产生大量具体的命令类。因为每一个具体操作都需要设计一个具体命令类,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2. 命令模式的结果其实就是接收方的执行结果,但是为了以命令的形式进行架构、解耦请求与实现,引入了额外类型结构(引入了请求方与抽象命令接口),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不过这也是设计模式的通病,抽象必然会额外增加类的数量,代码抽离肯定比代码聚合更加难理解。
  16. 责任链模式:也叫职责链模式。
    1. 定义:为了避免请求发送者与多个请求处理者耦合在一起,于是将所有请求的处理者通过前一对象记住其下一个对象的引用而连成一条链;当有请求发生时,可将请求沿着这条链传递,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2. 优点:
      1. 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该模式使得一个对象无须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以及链的结构,发送者和接收者也无须拥有对方的明确信息。
      2. 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满足开闭原则。
      3. 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当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可以动态地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也可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4. 责任链简化了对象之间的连接。每个对象只需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不需保持其他所有处理者的引用,这避免了使用众多的 if 或者 if···else 语句。
      5. 责任分担。每个类只需要处理自己该处理的工作,不该处理的传递给下一个对象完成,明确各类的责任范围,符合类的单一职责原则。
    3. 缺点:
      1. 不能保证每个请求一定被处理。由于一个请求没有明确的接收者,所以不能保证它一定会被处理,该请求可能一直传到链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
      2. 对比较长的职责链,请求的处理可能涉及多个处理对象,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3. 职责链建立的合理性要靠客户端来保证,增加了客户端的复杂性,可能会由于职责链的错误设置而导致系统出错,如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17. 状态模式:
    1. 定义:对有状态的对象,把复杂的“判断逻辑”提取到不同的状态对象中,允许状态对象在其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改变其行为。
    2. 优点:
      1. 结构清晰,状态模式将与特定状态相关的行为局部化到一个状态中,并且将不同状态的行为分割开来,满足“单一职责原则”。
      2. 将状态转换显示化,减少对象间的相互依赖。将不同的状态引入独立的对象中会使得状态转换变得更加明确,且减少对象间的相互依赖。
      3. 状态类职责明确,有利于程序的扩展。通过定义新的子类很容易地增加新的状态和转换。
    3. 缺点:
      1. 状态模式的使用必然会增加系统的类与对象的个数。
      2. 状态模式的结构与实现都较为复杂,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程序结构和代码的混乱。
      3. 状态模式对开闭原则的支持并不太好,对于可以切换状态的状态模式,增加新的状态类需要修改那些负责状态转换的源码,否则无法切换到新增状态,而且修改某个状态类的行为也需要修改对应类的源码。
  18. 观察者模式:
    1. 定义:指多个对象间存在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这种模式有时又称作发布-订阅模式、模型-视图模式,它是对象行为型模式。
    2. 优点:
      1. 降低了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两者之间是抽象耦合关系。符合依赖倒置原则。
      2.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
    3. 缺点:
      1.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完全解除,而且有可能出现循环引用。
      2. 当观察者对象很多时,通知的发布会花费很多时间,影响程序的效率。
  19. 中介者模式:
    1. 定义:定义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交互,使原有对象之间的耦合松散,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中介者模式又叫调停模式,它是迪米特法则的典型应用。
    2. 优点:
      1. 类之间各司其职,符合迪米特法则。
      2. 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性,使得对象易于独立地被复用。
      3. 将对象间的一对多关联转变为一对一的关联,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使得系统易于维护和扩展。
    3. 缺点:
      1. 中介者模式将原本多个对象直接的相互依赖变成了中介者和多个同事类的依赖关系。当同事类越多时,中介者就会越臃肿,变得复杂且难以维护。
  20. 迭代器模式:
    1. 定义:提供一个对象来顺序访问聚合对象中的一系列数据,而不暴露聚合对象的内部表示。迭代器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2. 优点:
      1. 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内容而无须暴露它的内部表示。
      2. 遍历任务交由迭代器完成,这简化了聚合类。
      3. 它支持以不同方式遍历一个聚合,甚至可以自定义迭代器的子类以支持新的遍历。
      4. 增加新的聚合类和迭代器类都很方便,无须修改原有代码。
      5. 封装性良好,为遍历不同的聚合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3. 缺点:
      1. 增加了类的个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21. 访问者模式:
    1. 定义:将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分离出来封装成独立的类,使其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可以添加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为数据结构中的每个元素提供多种访问方式。它将对数据的操作与数据结构进行分离,是行为类模式中最复杂的一种模式。
    2. 优点:
      1. 扩展性好。能够在不修改对象结构中的元素的情况下,为对象结构中的元素添加新的功能。
      2. 复用性好。可以通过访问者来定义整个对象结构通用的功能,从而提高系统的复用程度。
      3. 灵活性好。访问者模式将数据结构与作用于结构上的操作解耦,使得操作集合可相对自由地演化而不影响系统的数据结构。
      4. 符合单一职责原则。访问者模式把相关的行为封装在一起,构成一个访问者,使每一个访问者的功能都比较单一。
    3. 缺点:
      1. 增加新的元素类很困难。在访问者模式中,每增加一个新的元素类,都要在每一个具体访问者类中增加相应的具体操作,这违背了“开闭原则”。
      2. 破坏封装。访问者模式中具体元素对访问者公布细节,这破坏了对象的封装性。
      3. 违反了依赖倒置原则。访问者模式依赖了具体类,而没有依赖抽象类。
  22. 备忘录模式:
    1. 定义: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以便以后当需要时能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该模式又叫快照模式。
    2. 优点:
      1. 提供了一种可以恢复状态的机制。当用户需要时能够比较方便地将数据恢复到某个历史的状态。
      2. 实现了内部状态的封装。除了创建它的发起人之外,其他对象都不能够访问这些状态信息。
      3. 简化了发起人类。发起人不需要管理和保存其内部状态的各个备份,所有状态信息都保存在备忘录中,并由管理者进行管理,这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3. 缺点:
      1. 资源消耗大。如果要保存的内部状态信息过多或者特别频繁,将会占用比较大的内存资源。
  23. 解释器模式:
    1. 定义:给分析对象定义一个语言,并定义该语言的文法表示,再设计一个解析器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也就是说,用编译语言的方式来分析应用中的实例。这种模式实现了文法表达式处理的接口,该接口解释一个特定的上下文。
    2. 优点:
      1. 扩展性好。由于在解释器模式中使用类来表示语言的文法规则,因此可以通过继承等机制来改变或扩展文法。
      2. 容易实现。在语法树中的每个表达式节点类都是相似的,所以实现其文法较为容易。
    3. 缺点:
      1. 执行效率较低。解释器模式中通常使用大量的循环和递归调用,当要解释的句子较复杂时,其运行速度很慢,且代码的调试过程也比较麻烦。
      2. 会引起类膨胀。解释器模式中的每条规则至少需要定义一个类,当包含的文法规则很多时,类的个数将急剧增加,导致系统难以管理与维护。
      3. 可应用的场景比较少。在软件开发中,需要定义语言文法的应用实例非常少,所以这种模式很少被使用到。
  24. 总结:
  25. 分类设计模式简述一句话归纳目的生活案例
    创建型设计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用来创建对象的)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不同条件下创建不同实例产品标准化,生产更高效封装创建细节实体工厂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且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世上只有一个我保证独一无二CEO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通过拷贝原型创建新的对象拔一根猴毛,吹出千万个高效创建对象克隆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用来创建复杂的复合对象高配中配和低配,想选哪配就哪配开放个性配置步骤选配
    结构型设计模式 (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没有资源没时间,得找别人来帮忙增强职责媒婆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打开一扇门,通向全世界统一访问入口前台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为对象添加新功能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灵活扩展、同宗同源煎饼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使用对象池来减少重复对象的创建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浪费共享资源池全国社保联网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将整体与局部(树形结构)进行递归组合,让客户端能够以一种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人在一起叫团伙,心在一起叫团队统一整体和个体组织架构树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原来不兼容的两个类融合在一起万能充电器兼容转换电源适配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两个能够独立变化的部分分离开来约定优于配置不允许用继承
    行为型设计模式 (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定义一套流程模板,根据需要实现模板中的操作流程全部标准化,需要微调请覆盖逻辑复用把大象装进冰箱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封装不同的算法,算法之间能互相替换条条大道通罗马,具体哪条你来定把选择权交给用户选择支付方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拦截的类都实现统一接口,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下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们瓦上霜解耦处理逻辑踢皮球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流水线上坐一天,每个包裹扫一遍统一对集合的访问方式逐个检票进站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将请求封装成命令,并记录下来,能够撤销与重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解耦请求和处理遥控器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根据不同的状态做出不同的行为状态驱动行为,行为决定状态绑定状态和行为订单状态跟踪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保存对象的状态,在需要时进行恢复失足不成千古恨,想重来时就重来备份、后悔机制草稿箱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将对象之间的通信关联关系封装到一个中介类中单独处理,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联系方式我给你,怎么搞定我不管统一管理网状资源朋友圈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语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标识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我想说”方言“,一切解释权都归我实现特定语法解析摩斯密码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观察者,一对多的关系到点就通知我解耦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闹钟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稳定数据结构,定义新的操作行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耦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KPI考核
    委派模式(Delegate Pattern)允许对象组合实现与继承相同的代码重用,负责任务的调用和分配这个需求很简单,怎么实现我不管只对结果负责授权委托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