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GC回收机制

目录

1.判定垃圾

1.引用计数

2.可达性分析

2.清理垃圾

1.标记清除

2.复制算法

3.标记整理

 4.分代回收


 

上文讲述的Java运行时内存划分,对于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来说,生命周期是和线程有关的,随着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当方法结束或者线程结束时,它们的内存就自然跟着回收了.这里讨论的垃圾回收是和堆,方法区这两个区域有关的

堆中存放着几乎所有的实例对象,垃圾回收器在对堆进行垃圾回收前,还要判断哪些对象还存活,哪些已经"死亡了".垃圾回收就是帮我们将不适用的内存给自动释放了,如果内存一直占着不用,又不是释放,就会导致剩余的内存空间越来愈少,进一步导致后续申请内存操作失败,服务器是一直运行的,最害怕内存泄漏的问题!

GC 是以对象为单位进行垃圾回收的,正在使用的对象和一部分被使用,一部分未被使用的对象不进行回收,回收的是不被使用的对象,不会回收半个对象.

GC的工作过程

1.判定垃圾

被使用,没有被引用指向的对象,就是垃圾.可回收

如何进行对象是否有引用的判定?

1.引用计数

不是Java中的做法,python/PHP的方式

给每个对象都分配一个计数器(整数),每次创建一个引用指向该对象,计数器就+1,每次该引用被销毁,计数器就-1

{
    Test t = new Test();//Test对象引用计数1

    Test t2 = t;//t2指向t,引用计数2

    Test t3 = t;//t3指向t,引用计数3
}

当大括号结束,上述三个引用出作用域失效了,引用计数变为0

此时Test对象就是垃圾了

这个方法简单高效,但是内存空间利用率低,每个对象都要分配计数器,如果对象太多了,那么耗费的内存就很多了

还有个缺点,存在循环引用的问题

class{
    Test t = null;
}
Test a = new Test();//1号对象引用计数为1
Test b = new Test();//2号对象引用计数为1

a.t = b;//1号对象引用计数为2

b.t = a;//2号对象引用计数为2

此时,如果ab引用都销毁,1号2号对象的引用计数都-1,但是不为0,那么就不能进行垃圾回收,但是其实这两个对象,已经没有办法访问到了 

2.可达性分析

Java的做法,Java中的对象,都是通过引用来指向并且访问的,经常是一个引用指向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中的成员又指向别的对象,例如

class TreeNode{
    int value;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java中的所有对象,都是通过类似上述的关系,通过链式/树形结构串起来的

可达性分析:是把所有的对象被组织的结构视为树,从根节点出发,遍历树,所有能被访问到的树,就标记为"可达",不能被访问的就是不可达,JVM将不可达的对象回收

可达性分析需要进行类似树的遍历的操作,相比于引用计数来说慢一些,但是可达性分析并不是一直进行的,只需要隔一段时间,分析一次,回收一次就可以了

进行可达性分析的起点,叫GCroots,栈上的局部变量,常量池中的对象,静态成员是变量,一个代码中有很多这样的起点,把每个起点都往下遍历一遍,就完成了一次扫瞄过程

2.清理垃圾

第二步,如何清理垃圾?

有三种基本做法

1.标记清除

先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之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缺点:带来了内存碎片问题,这些被释放的内存是零散的,细碎的空间,申请时大内存会申请失败

2.复制算法

"复制"算法是为了解决"标记-清理"的效率问题,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块内存需要进行垃圾回收时,会将此区域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经使用过的内存区域一次清理掉。这样做的好处是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 时也就不需要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需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即可。此算法实现简单,运行行高效
缺点:
1.空间利用率也比较低
2.并且如果可回收对象少,那么复制的成本也很高

3.标记整理

标记过程仍与"标记-清除"过程一致
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外的内存
保证了空间利用率.也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
缺点就是如果要搬运的元素很多那么开销也是很大的
每种做法都有优缺点

 4.分代回收

基于这些基本策略,做出了一个复合的策略"分代回收"
把垃圾回收分为不同的场景,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算法
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要么很短,要么很长,根据生命周期的长短,分别使用不用的算法,给对象引入了一个类似于年龄的概念,就是经过GC的轮次,轮次越多,这个对象存在的时间就越久
27a8a30fd0224498b4b71f358eb9752a.png
刚new出来的对象,是放在年轻代的edenspace,经过一轮GC,就会被放到幸存区
根据经验,大量Java对象生命周期都是很短的.
edenspace=>幸存区:使用复制算法
幸存区之后,也要进行GC的考验,如果是可回收对象,就回收,不是则放到另一个幸存区,s0s1同一时刻只用一个,两者之间来回拷贝,如果一个对象在两个幸存区中来回拷贝很多次了,就要进入老年代了
针对老年代也要进行GC,频率会更低.老年代的可回收对象使用标记整理的方式进行
 

 

 

 

  • 7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4
    评论
JVM(Java虚拟机)的垃圾回收(GC)机制是自动管理内存的一种机制。它通过自动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来释放内存空间,以避免内存泄漏和程序中的内存溢出错误。 JVM中的垃圾回收器负责执行垃圾回收。当对象不再被引用时,垃圾回收器将标记这些对象为垃圾,并将它们从内存中回收。以下是JVM GC回收机制的一般过程: 1. 标记阶段(Marking Phase):从根对象(如线程栈中的引用、静态变量等)开始,垃圾回收器将遍历对象图并标记可达的对象。 2. 清除阶段(Sweeping Phase):垃圾回收器将清除标记为垃圾的对象,并回收它们占用的内存空间。 3. 压缩阶段(Compacting Phase):如果需要,垃圾回收器会对存活的对象进行整理,使它们在内存中连续排列,从而减少碎片化并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4. 再分配阶段(Allocation Phase):如果需要,垃圾回收器会为新对象分配内存空间。 具体的垃圾回收算法和策略可能因不同的JVM实现而异。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包括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复制(Copying)、标记-整理(Mark and Compact)等。JVM还提供了不同的垃圾回收器,如Serial、Parallel、CMS(Concurrent Mark Sweep)、G1(Garbage-First)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总而言之,JVM的垃圾回收机制通过自动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来管理内存,确保程序运行时的内存使用效率和稳定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YoLo♪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