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城市更名

转载 http://szb.dlxww.com/xsb/html/2010-11/06/content_420740.htm 

印度城市何以争相易名   对地名的更改也有人表示担心,更名在突出民族特性的同时,流露出一定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孟买率先改名   位于西部阿拉伯海岸畔的印度第一大城孟买,有人口1600万,也是印度第一大海港、第一大金融业和影视业中心。这个城市由七个海上小岛连结而成。16世纪之前,这些小岛上居住的都是信奉印度教的渔民。他们崇奉印度教大神湿婆美丽而仁慈的妻子雪山神女,不但为她建造了庙宇,还以她的化身孟巴(Mumba)称呼这块祖居之地。1534年,葡萄牙人强行占领这些小岛。他们发现小岛四周水深浪平,就称之为“琫巴西亚”(Bom Bahia),意为“优良港湾”。这一称谓后来演变成“琫巴依姆”(Bombaim)。   1661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同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联姻,巴依姆作为陪嫁归属英国。可是,查理二世对这些小岛并不看重,于1668年以每年10英镑的租金出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公司修建码头、货栈、碉堡,吸引众多工商界人士前来开业。于是,这里很快发展成一个工商业城市。   占这个城市人口多数的土著马拉提人,承继先祖的称谓,称这个城市为Mumbai。英国人将这一称谓英语化,拼写为Bombay,一直为国际上所通用。中文译名显然依据的是前者,一直为“孟买”。   孟买现为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尽管外来移民不断涌入,其人口的67%以上仍信奉印度教,53%以上仍是马拉提人。马拉提语是这个邦的官方语言。马拉提人一直要求改换Bombay这个带有殖民痕迹的城市名称。1996年,具有强烈印度教民族主义倾向的人民党在这个邦执政,正式将Bombay改为原来的Mumbai。   马德拉斯也不安分   紧随孟买更名的是位于东南部孟加拉湾岸畔的印度第四大城马德拉斯(Madras)。马德拉斯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其名称据说来源于当地一个名叫“马德拉斯帕提南”的小渔村。1522年,葡萄牙人将其占领,称之为“马德雷德迪乌斯”。1639年,英国人取代葡萄牙人的占领,称之为“马德拉斯”。   马德拉斯同其所代表的整个泰米尔纳德邦一样,占人口多数的是泰米尔人。根据他们的传说,马德拉斯一带本来叫“金纳帕提南”,是以当地著名大酋长钦纳帕·纳亚喀的名字命名的。钦纳帕提南简称钦奈(Chennai)。这一名称早在当地的毗阇耶纳伽罗帝国于1639年签署的一个文件中就出现。因此,泰米尔人认为,他们邦的首府应恢复这一古老称谓,而不应再使用带有外来色彩的名称。1996年,泰米尔纳德邦政府正式将马德拉斯改为钦奈。         加尔各答不甘落后   孟买和马德拉斯的易名,带动了印度第二大城、历来被称为文化之都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部的孟加拉湾北岸,孟加拉人占总人口的55%,80%的人信奉印度教。加尔各答这一名称的来源据说有三个。一个说法,这里最早有三个小村落,其中之一叫卡利卡达(Kalikata),卡利卡达据说来自Kalikshetra,意为印度教“迦梨女神之地”。另一个说法,这一名称来自孟加拉语kilkila,意为“平地”,因为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在1.5米至9米之间。第三个说法,这一称谓来源于孟加拉语中的kali(石灰)和kata(焦贝壳),用贝壳烧制的石灰是当地最流行的建筑材料。在孟加拉语中,这个城市的名字无论如何拼写,发音都是kolkata。英国人来到之后,将这个名称英语化,发音有变化,拼写成Calcutta。   加尔各答的历史同英国东印度公司紧密相关。1690年8月24日,该公司一个名叫乔布·查诺克的职工来到加尔各答,看到这里地势低平,交通便捷,就建议英属印度当局把其首府设在这里。于是,从1772年起,加尔各答就成为英属印度的政治和文化中心。1947年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加尔各答成为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英国和印度的史书一直记载,加尔各达之兴旺,皆因查诺克的到来。1990年8月,西孟加拉邦甚至还将查诺克当初抵达加尔各答的日期定为建城300周年纪念日,着实庆祝了一番。就在此时有人提出异议:加尔各答应清除殖民主义的各种影响。经过激烈辩论,西孟加拉邦议会于1999年7月决定,按照孟加拉语发音将城市的名称改为Kolkata。2003年5月,加尔各答高等法院通过历史学家提交的一份报告,否定加尔各答由查诺克所建之说。随后,邦政府决定,所有教科书、政府文件都要做出相应的修订,加尔各答的历史就这样彻底改写。   班加罗尔恢复了原名   印度第五大城、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也更名了。班加罗尔是卡纳塔克邦的首府,700多万人口中大多是卡纳达人,通行卡纳达语。英国人侵占之前,当地人称这里为本加卢鲁(Bengaluru)。这一称谓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在这里的雪山神女庙堂中,有一块公元9世纪西恒伽王朝时代树立的纪念碑,用古老的卡纳达文书写的碑文,把这个地方称为本加卢鲁。另一个说法来自传说:公元12世纪,曷萨拉王朝的国王巴拉拉二世在森林打猎时迷路。又累又饿之时遇到一个贫穷的老妪,就用她进献的刚煮熟的豆子充饥。为表感谢,国王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本达卡卢鲁(Benda-kaluru),在卡纳达语中意为“熟豆子之地”。后来,人们将这个音节太多的地名简缩成“本加卢鲁”。英国人到来之后,本加卢鲁像其他印度城市一样也逐渐英语化,变成班加罗尔(Bangalore)。2006年11月,卡纳塔克邦建立50周年,邦政府做出决定,将班加罗尔和邦内其他7个英语化的城市全部易名。于是,班加罗尔就恢复其原来的名称本加卢鲁。   更名之风绵延不绝   到目前为止,印度已有几十个地方改名。其中,少数为邦,多数为城市。位于东北部的阿萨姆邦(Assam),是英国人对原名阿索姆(Asom)的误读,2006年2月恢复原名。喀拉拉邦首府特立凡得琅(Trivandrum),本来叫特鲁凡琅塔普兰(Thiruvananthapuram),英国人嫌这个名字太长,就自行简化并推广。现在,邦政府决定恢复原名。葡萄牙人1500年登陆印度的第一个地点,本来称“科奇”(Kochi),英国人占领后改称“科钦”(Cochin),现在也恢复原名。据报道,目前有人把目光转向首都新德里。新德里是在古老都城德里(Delhi)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城。3000多年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就提到德里,称其为“因陀罗普罗斯塔”。公元前1世纪,孔雀王朝的国王拉加·迪卢(RajaDhilu)重建此城,以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新的名字后来几经演变,出现几种不同的写法,发音当然也就不尽相同。主要写法有Delhi、Dehli、Dilli、Dhilli。现在,有人提出恢复《摩诃婆罗多》中使用的名字,将德里和新德里一并改称因陀罗普罗斯塔。另有人提出只改变现行的拼写和发音,恢复“迪卢”这一古老名称。当然,这只是一些人的建议,尚未得到官方认可。   对地名的更改也有人表示担心,更名在突出民族特性的同时,流露出一定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印度有七八个宗教并存、近200个民族共处、18种语言通用、2000多种方言流行,如果人们都按自己的意愿毫无节制地更改所在地的名称,可能会造成社会混乱与分裂。有鉴于此,印度现已做出明确规定,今后任何地名的更改,都需报请中央政府的批准。   新更换的地名,要得到普遍认可需要一定时间。在加尔各答,许多人仍在使用旧的拼写地名。在孟买和钦奈,证券所、大学等机构仍以旧称冠名。在本加卢鲁,不少人担心,抛掉软件行业中“班加罗尔”这一金字招牌,可能影响与外界的交往。我亲眼看到,有的印度人身携两种名片,地名更新的送本国人,而送外宾的则保持原有的地名,或者在新地名之后加注原来的地名。   一位印度学者曾说,西方热衷于发现美妙的未来,而印度则热衷于发现光荣的过去。     转自《看世界》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julian115/blog/478547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