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Code()与equals()详解

  介绍一、

 hashCode()方法和equal()方法的作用其实一样,在Java里都是用来对比两个对象是否相等一致,那么equal()既然已经能实现对比的功能了,为什么还要hashCode()呢?

     因为重写的equal()里一般比较的比较全面比较复杂,这样效率就比较低,而利用hashCode()进行对比,则只要生成一个hash值进行比较就可以了,效率很高,那么hashCode()既然效率这么高为什么还要equal()呢?

           因为hashCode()并不是完全可靠,有时候不同的对象他们生成的hashcode也会一样(生成hash值得公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hashCode()只能说是大部分时候可靠,并不是绝对可靠,所以我们可以得出:

         1.equal()相等的两个对象他们的hashCode()肯定相等,也就是用equal()对比是绝对可靠的。

         2.hashCode()相等的两个对象他们的equal()不一定相等,也就是hashCode()不是绝对可靠的。

所有对于需要大量并且快速的对比的话如果都用equal()去做显然效率太低,所以解决方式是,每当需要对比的时候,首先用hashCode()去对比,如果hashCode()不一样,则表示这两个对象肯定不相等(也就是不必再用equal()去再对比了),如果hashCode()相同,此时再对比他们的equal(),如果equal()也相同,则表示这两个对象是真的相同了,这样既能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对比的绝对正确性!

     这种大量的并且快速的对象对比一般使用的hash容器中,比如hashset,hashmap,hashtable等等,比如hashset里要求对象不能重复,则他内部必然要对添加进去的每个对象进行对比,而他的对比规则就是像上面说的那样,先hashCode(),如果hashCode()相同,再用equal()验证,如果hashCode()都不同,则肯定不同,这样对比的效率就很高了。

      然而hashCode()和equal()一样都是基本类Object里的方法,而和equal()一样,Object里hashCode()里面只是返回当前对象的地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相同的一个类,new两个对象,由于他们在内存里的地址不同,则他们的hashCode()不同,所以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必须重写我们类的hashCode()方法,即一个类,在hashCode()里面返回唯一的一个hash值,比如下面:

自定义一个类 

class Person{

   int num;

   String name;

   public int hashCode(){

      return num*name.hashCode();

}

}

由于标识这个类的是他的内部的变量num和name,所以我们就根据他们返回一个hash值,作为这个类的唯一hash值。

所以如果我们的对象要想放进hashSet,并且发挥hashSet的特性(即不包含一样的对象),则我们就要重写我们类的hashCode()和

equal()方法了。像String,Integer等这种类内部都已经重写了这两个方法。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平时想对比两个对象 是否一致,则只重写一个equal(),然后利用equal()去对比也行的。

 

介绍二、

哈希码(HashCode)

哈希码产生的依据:哈希码并不是完全唯一的,它是一种算法,让同一个类的对象按照自己不同的特征尽量的有不同的哈希码,但不表示不同的对象哈希码完全不同。也有相同的情况,看程序员如何写哈希码的算法。

什么是哈希码(HashCode)

在Java中,哈希码代表对象的特征。

例如对象 String str1 = “aa”, str1.hashCode= 3104

String str2 = “bb”, str2.hashCode= 3106

String str3 = “aa”, str3.hashCode= 3104

根据HashCode由此可得出str1!=str2,str1==str3

下面给出几个常用的哈希码的算法。

1:Object类的hashCode.返回对象的内存地址经过处理后的结构,由于每个对象的内存地址都不一样,所以哈希码也不一样。

2:String类的hashCode.根据String类包含的字符串的内容,根据一种特殊算法返回哈希码,只要字符串所在的堆空间相同,返回的哈希码也相同。

3:Integer类,返回的哈希码就是Integer对象里所包含的那个整数的数值,例如Integer i1=new Integer(100),i1.hashCode的值就是100 。由此可见,2个一样大小的Integer对象,返回的哈希码也一样。

总结:

  1. hashCode()返回的是对象存储的物理地址经过加工的数据,是为了在equals()前做一次筛选,剔除掉不相同的对象,从而提高比较效率。
  2. 重写hashCode()目的是为了是同一对象比较hashCode时获得相同的结果,避免出现两个相同的对象由于保存的地址不一样而获得不相等的结果。
  3. hashMap  hashSet 都是用了散列算法来控制存入相同的key或者是对象。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269777/blog/3013618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