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keys命令,通来在用来删除相关的key时使用,但这个命令有一个弊端,在redis拥有数百万及以上的keys的时候,会执行的比较慢,更为致命的是,这个命令会阻塞redis多路复用的io主线程,如果这个线程阻塞,在此执行之间其他的发送向redis服务端的命令,都会阻塞,从而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瞬间响应卡顿,从而引发超时等问题,所以应该在生产环境禁止用使用keys和类似的命令smembers,这种时间复杂度为O(N),且会阻塞主线程的命令,是非常危险的。
取而代之的,如果需要查找然后删除key的需求,那么在生产环境我们应该使用scan命令,代替keys命令,同样是O(N)复杂度的scan命令,支持通配查找,scan命令或者其他的scan如SSCAN ,HSCAN,ZSCAN命令,可以不用阻塞主线程,并支持游标按批次迭代返回数据,所以是比较理想的选择。keys相比scan命令优点是,keys是一次返回,而scan是需要迭代多次返回。
但scan命令的也有缺点,返回的数据有可能重复,需要我们在业务层按需要去重,scan命令的游标从0开始,也从0结束,每次返回的数据,都会返回下一次游标应该传的值,我们根据这个值,再去进行下一次的访问,如果返回的数据为空,并不代表没有数据了,只有游标返回的值是0的情况下代表结束。
python代码
from redis import Redis #pip3 install redis==3.3.11
def RedisScan(host,port,password=None,db=0):
client = Redis(host=host,port=port,password=password,db=db)
cursor,counts = 0,0
while True:
cursor,keys = client.scan(cursor,match="*",count=100)
counts += len(keys)
for key in keys:
print(key.decode("utf-8"))
if cursor == 0:
break
print("Total Key Number:%s"%counts)
RedisScan("127.0.0.1", 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