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波形简要步骤:
-
- (转参考)变更参考电极 New Reference
- (去眼电)眼电纠正 Ocular Correction
- 滤波 Filters
- 分割 Segmentation
- 基线校正 Baseline Correction
- 伪迹去除 Raw Data Inspection
- 叠加平均 Average
详细步骤(很长很长很长。。。慢慢看,从word笔记中复制粘贴过来好麻烦。。嗄嗄嗄。。。):
一、打开界面,建立新的工作区,选择File—New,(Raw Files:原数据路径,History Files操作过程中数据路径,Export Files:导出数据路径,最后保存数据路径),文件命名,同时建立三个文件夹
鼠标放在Raw Data上,鼠标右键,点击弹出窗口中的Recording infos,可以查看当前信号采集时具体参数设置,以及每个导联阻抗值,
根据以下步骤分析得到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波形
- 变更参考电极(转参考)
New Reference :现在的电极帽都是以FCz做为参考电极,而实际分析ERP波形时,大部分都是根据A1A2做为参考电极
(BP的脑电帽TP9相当A1,TP10相当A2),所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更换参考电极。
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 “Channel Preprocessing” 中的选择“New Referece”,按以下窗口操作:
下面弹出的界面,双击转参考的电极,TP9,TP10,下方的勾去掉(表示参考电极不包括原参考电极FCz,如果勾选表示以原参考FCz,以及 TP9,TP10三个电极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电极;不勾选以TP9,TP10两个电极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电极),然后下一步。
先把所有电极全部移到右边(利用按住shift键,鼠标拖动选择),再把TP9,TP10移到左边。下方的勾去掉(表示后面数据分析不保留对TP9,TP10数据分析;如果勾选则表示后续操作依旧会对TP9,TP10操作,但TP9,TP10数据仍是以最初FCz作为参考记录的数据,),然后点击下一步。
New Reference Channel:表示添加一个参考电极的名称,不加。即不勾此处
Old Reference Channel:表示是否将原来的参考电极作为一个新的记录电极(FCz数据的重要程度),此处加上,电极名称命名为FCz
最后点击完成。
2. 眼电纠正(去眼电)
Ocular Correction :将眨眼或眼动带来的肌电影响进行纠正(分垂直眼电和水平眼电)。
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中的选择,”Artifact Rejection”,再选择,“Ocular Correction ICA”,弹出(用传统的去眼电方法(Ocular Correction)效果不好,而且去除眼电时容易去除过度)
选择下一步。
检测眼电方式:选择通过平均波幅,再选择下一步。
选择检测眼电的电极,并选择下一步。
BP-64导脑电帽不用参考水平眼电也可以,也可以用FT9用来参考水平眼电
VEOG,垂直眼电,核磁型的选择ECG,非核磁型的选择,IO
HEOG,水平眼电,选择用FT9
做独立成份分析,选择时间长度为50s,事先浏览所有波形,选择较好的一段处理,之后处理的数据套用在整段数据中,然后下一步。
再下一步。
(半自动去眼电需要手动选择眼电成分,会有下面操作,全自动去眼电则没有后面手动操作直接到3.滤波)
电极放大观看;
电极选择放大,按住ctrl,同时点击要选择的电极,选择结束后,双击鼠标左键
观察右边选择的红色电极对应的波形,如果波形与被测垂直眼电电极的波形相一致则选择(变红),否则不选择(绿色),即双击相应电极使其变绿。全部选择后,点击finish。
(此步可以不操作,观察去眼电前后脑电波形的的变化:鼠标选中,去眼电前一步操作数据,直接拖到波形显示界面)
3.滤波 Filters: 根据所要分析的信号频率,适当设定波形带宽,滤除不必要的信号。
参数:low Cutoff一般选0.05,High Cutoff,滤波设置在30左右,(具体根据实际选择),Notch交流电50HZ限波,(50Hz工频干扰较大则选),Order,滤波强度选择4,中等即可(选到4,相对应的24db,,选择8,对应48db),最后点击OK,进行滤波。
4.分段 Segmentation :根据标志将要进行叠加平均的脑电信号提取出来。
分段标准:默认选根据marker的位置来分段,下一步
Marker类型,根据事件类型切割,双击从左边移动到右边,(将S11,S22,S33,)
(由于后面做叠加平均时,BP不能自动根据事件类型做叠加平均,所以此处要只选择一个事件类型,如S11,然后后面的一系列操作处理做完后,再选择,S22,操作照上,然后再选择S33)
设置切割的时间段,设置为从刺激开始的前-300ms,到刺激呈现后的1300ms,总共1600,
(Skip Bad intervals ,跳过之前伪迹设置bad的时间段,以及其他判定bad的时间段。)
弹出以下界面,界面下方显示1/30,表示当前界面中grid 显示的是第2段,总共有30段。
5.基线校正 Baseline Correction (分段后做)
选择刺激前的300ms,作为基线矫正的时间段
6.伪迹去除 :去除由于设备或被试动作带来的伪差信号,干扰信号,不相关的信号噪音。
方法一、Artifact Rejection(需手动)
选择半自动处理
电极全部选择,(除了眼电,此处用EOG采集的垂直眼电,核磁型的则选IO采集的垂直眼电,另外,两个脑电帽都是用FT9作为水平眼电参考,HEOG)
设置去除伪迹的标准;
设置每个毫秒电极电压变化超过50uv, 判定前后200ms范围内为伪迹
设置在200ms范围内,电极电压峰峰值超过200uv,判定前后200ms范围内为伪迹
波幅超过-100~100uv判定前后200ms范围内为伪迹
设置在100ms范围内,电极电压峰峰值低于0.5uv,判定前后200ms范围内为伪迹
伪迹各种参数都设置后,点击OK,然后就开始进行除伪迹处理了
半自动OK后会弹出界面,按住shift键,同时鼠标点击左键,可以对波形进行选中操作,伪迹选中或去除,最后点击OK。
全自动则直接跳过shift这一步操作。
方法二、Raw Data Inspection(自动),此法用在Filter后,但不建议用该方法,当数据漂移较严重,或干扰很大,伪迹很大时可能会被去过度,导致数据最后剩余的trial很少。
伪迹占整个数据的的百分比,一般不要超过20%,超过20%数据就没有可靠性,(个别电极超过20%,且电极信号对后续数据不是很重要可以去掉,但是如果很多电极伪迹超过20%,则此数据放弃使用,或重新设置之前设置的参数。)
查看统计数据,确认数据没问题后,就可以点击界面的OK,
选中伪迹的时间段部分粉红色标记出来,后续处理中直接跳过这段数据。
7.叠加平均 Average
鼠标双击,单个电极名,可放大观看,
鼠标放在波形图上,点击鼠标右键,弹出选项,则显示地形图
调从脑上往下看,100度角度观看,,鼠标放在地形图上,右键,弹出选项,选择Settings of Mapping View…
8、另外,还可以进行峰值检测(Peak Detection),步骤如下:
Transformation→Segment Analysis Functions→Result Evaluation→Peak Detection,弹出如下窗口
点击Next,
如上图所示,填写所要检测的峰值的名称、范围等。
点击Next,选择所要记录的脑区,如下图所示,
完成后,出现如下界面,预览下结果,如可以,点击ok即可。
出现如下界面,
还可将峰值导出到Excel等文件中,步骤如下:
Export→Peak Information,弹出如下窗口,依次填写以下红线标注的地方。
点击Close便可导出text文件,可用Excel将其打开,便于后期统计。
二、批处理
如若之后处理步骤与上述的一致的话,就可以进行批处理(如果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并非全部自动,而有手动部分则在批处理过程会在每一步的手动操作停止,待手动操作结束后继续批量处理,),步骤如下:
History Template→New,出现以下界面,将左边处理好的步骤拖到Root里即可,就生成了一个数据处理模板,之后的数据,拖动Root到所要处理的原数据即可。
当有大量的数据要处理时,则用另一种批量处理方法,
然后,点击Apply to History Files
注意:
格外:
格外的参数设置:
设置,坐标轴正值在上,负值在下,显示
此处,画横线的勾,去掉
在做完,去眼电,滤波 Filters后,[分段切割Segmentation ,基线校正 Baseline Correction ,伪迹去除 Raw Data Inspection,叠加平均 Average] 可以简单的一起处理,即将相同步骤拖到所要处理的部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