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zer脑电数据处理步骤
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最近真的分身乏术,好多事情堆在了一起。
不过好在我们又增加了一位小助手啦!
虽然之前已经写过Analyzer数据分析,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思路。
今天就由康康给您详细讲解一下,Analyzer脑电数据处理步骤及相应参数设置。
1 简化版流程
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简化版流程”。
一、设置数据路径的workspace
二、转换参考(New Reference):现在的电极帽大都以FCz作为参考电极,而实际分析ERP波形时,会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更换参考电极。
三、滤波(Filters):根据所要分析的信号频率,适当设定波形带宽,滤除不必要的信号。
四、ICA去眼电(Ocular Correction):将眨眼或眼动带来的肌电影响进行纠正。
五、伪迹去除(Raw Data Inspection):去除由于设备或被试动作带来的伪差信号。
六、分段(Segmentation):根据mark 将要进行叠加平均的脑电信号提取出来。
七、叠加平均(Average)
八、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ion)
九、峰值检测(Peak Detection)
十、数据输出(Export)
以上就是对“Analyzer”脑电数据处理步骤的简要介绍啦!
详细版内容有点多,可以先收藏,再慢慢阅读;
也可以微信后台回复“Analyzer数据处理”,获得数据处理PDF版本以及相关电子版资料哟~
2 详细版流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下,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吧~
2.1 设置数据路径的workspace
在Recorder中记录的数据有三个文件,分别为EEG、VHDR、VMRK。
如果记录过程中命名错误的话,不可以直接重命名,需要用记事本同时打开VHDR、VMRK,对文件的内容进行修改才可以完成重命名的任务。来源:lulu
1. 双击桌面图标,进入分析界面
2. 设置路径
“File”→“New”,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数据路径的workspace
Raw Files:原始记录数据存储路径
History Files:随后操作过程存储路径
Export Files:数据输出后的存储路径
3.点击“OK”后,会弹出以下对话框
保存为一个文件名,如“Face_results”(命名仅供参考)。
下次要调用此数据时,直接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点击“Open”,打开所保存的workspace文件即可。
4.查看数据波形
左边窗口会显示记录的原始数据,双击左边窗口“书本”图标,会呈现每个被试的Raw Data,双击“Raw Data”即可显示原始数据波形。
在进行“转换参考”前,先整体浏览一遍数据,如果波形大致稳定,即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如果波形漂移严重,则意味着该数据基本无效,不必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2.2 转换参考(New Reference
现在的电极帽大都以FCz作为参考电极,而实际分析ERP波形时,会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更换参考电极。
1.准备操作步骤
“Transformations” →“Dataset Preprocessing”→“Channel Preprocessing” →“New Reference
2.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参考电极
将你需要用作参考的电极放入“Selected Channels”选项中,此处,我们采用的是全脑平均,因此,将所有的电极选中放入“Selected Channels”栏中。
若选择复选框,表示,新的参考电极=(“Selected Channels”处的电极+原始参考电极)的平均电位,一般不选。此处,我们选择勾选复选框。
3.选择记录电极
即,哪些电极要以step1中计算的“新的参考电极值”为参考。
此处,我们将所有的电极选中放入“Selected Channels” 栏中。
如果是以个别电极为参考,则参考电极不放入“Selected Channels” 栏中。
若选择复选框,则“Available”中的电极会呈现在数据波形中。因为本示例采用的是全脑平均,所以选择或不选择复选框,都无影响。此处,我们不勾选复选框。
4.不重新命名新电极,不勾选复选框
New Reference Channel:如果要给新的参考电极重新命名,则直接输入新名称,一般不输入;
Old Reference Channel:若选择复选框,则原先的参考电极还原为一个记录电极,原始数据波形中会增加该电极的波形(注意:原来的参考电极波形未显示在波形图中)。
此处,我们不重新命名新电极,不勾选复选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