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开发知识(三)

1. java异常分类,举例常见异常的case

1.1 java的异常分为检测性异常和非检测性异常,通过时候会被编译器检查进行判断。

检测性异常:指在编译阶段都能被编译器检查出来的异常。包括IOException和其他异常。

非检测性异常:在编译阶段未能本编译器检查出来,需要在运行时才表现出来,对应的异常类型为RuntimeException。

1.2常见异常的case:

1.2.1 NullPointerException - 空指针异常

//调用未被赋值的对象、属性或者数据类型是抛出的异常
Person person = null;
System.out.println(person.getName());

String string = null;
System.out.println(string);

1.2.2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数据下标越界异常

//访问超出数值下标所导致的异常
int[] arr = {1,2,3,4,5};
System.out.println(arr[5]);

1.2.3 ClassCastException - 类型转换异常

//不能强行转换的时候引发的异常
//worker和student都是Person的子类
Person worker = new worker();
Person student = new student();
Worker worker2 = (worker)student;

1.2.4 NumberFormatException - 数字格式异常

//数据格式异常
String string = "123a";
System.out.println(Integer.parseInt(string));

1.2.5 ArithmeticException类 - 算术异常

//0不能做除数
System.out.println(10/0);

2. java垃圾收集器有哪些?

 java垃圾收集器有四种:

串行垃圾回收器(Serial Garbage Collector)

并行垃圾回收器(Parallel Garbage Collector)

并发标记扫描垃圾回收器(CMS Garbage Collector)

G1垃圾回收器(G1 Garbage Collector)

2.1串行垃圾回收器(Serial Garbage Collector)

串行垃圾回收器通过持有应用程序所有的线程进行工作。它为单线程环境设计,只使用一个单独的线程进行垃圾回收,通过冻结所有应用程序线程进行工作,所以可能不适合服务器环境。它最适合的是简单的命令行程序。启用命令:

$ java -XX:+UseSerialGC

2.2 并行垃圾回收器(Parallel Garbage Collector)

并行垃圾回收器也叫做 throughput collector 。它是JVM的默认垃圾回收器。与串行垃圾回收器不同,它使用多线程进行垃圾回收。相似的是,它也会冻结所有的应用程序线程当执行垃圾回收的时候.

通过如下JVM参数进行使用参数调优
-XX:ParallelGCThreads=<N>

-XX:MaxGCPauseMillis=<N>

-XX:GCTimeRatio=<N>

-Xmx<N>
启用命令:
$ java -XX:+UseSerialGC

2.3 并发标记扫描垃圾回收器(CMS Garbage Collector)

Concurrent Mark Sweep(CMS)垃圾收集器与应用程序并行运行。对于新生代和老年代都使用了多线程。在 CMS 垃圾收集器删除无用对象后,不会对存活对象进行内存压缩。该垃圾收集器和应用程序并行运行,会降低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适用于停顿时间较短的应用程序。这个收集器在 Java8 已过时,并在 Java14 中被移除。如果你仍在使用有这个垃圾收集器的 Java 版本,启用命令:

$ java -XX:+UseConcMarkSweepGC

2.4 G1垃圾回收器(G1 Garbage Collector)

G1 垃圾收集器旨在替代 GMS。G1 垃圾收集器具备并行、并发以及增量压缩,且暂停时间较短。与 CMS 收集器使用的内存布局不同,G1 收集器将堆内存划分为大小相同的区域,通过多个线程触发全局标记阶段。标记阶段完成后,G1 知道哪个区域可能大部分是空的,并首选该区域作为清除/删除阶段。

在 G1 收集器中,一个对象如果大小超过半个区域容量会被认为是一个“大对象” 。这些对象被放置在老年代中,在一个被称为“humongous region”的区域中。 启用命令:

$ java -XX:+UseG1GC

3. java实现一个单例模式?

类的代码

package singleton;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私有化对象,防止被外部修改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 = new Singleton();
    //私有化构造方法
    private Singleton(){}
    //提供共有的get方法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 {
        return sin;
    }
}

测试代码

package singleton;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ingleton sin1 = new Singleton();
        Singleton sin1 = Singleton.getSin();
        Singleton sin2 = Singleton.getSin();
        System.out.println(sin1 == sin2);
    }
}

4. 列举常见的设计模式及原理?

23种经典设计模式共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

一、创建型设计模式

创建型设计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它主要解决对象的创建问题,封装复杂的创建过程,解耦对象的创建代码和使用代码。

1.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用来创建全局唯一的对象。一个类只允许创建一个对象(或者叫实例),那这个类就是一个单例类,这种设计模式就叫作单例模式。单例有几种经典的实现方式,它们分别是:饿汉式、懒汉式、双重检测、静态内部类、枚举。

2.工厂模式(包含工厂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包括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这2种数据模式。

工厂模式用来创建不同但是相关类型的对象(继承同一父类或者接口的一组子类),由给定的参数来决定创建哪种类型的对象。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家族,而无须指定它们具体的类。抽象工厂模式又称为Kit模式,属于对象创建型模式。

3.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用来创建复杂对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可选参数,“定制化”地创建不同的对象。建造者模式的原理和实现比较简单,重点是掌握应用场景,避免过度使用。

4.原型模式(不常用)

如果对象的创建成本比较大,而同一个类的不同对象之间差别不大(大部分字段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对已有对象(原型)进行复制(或者叫拷贝)的方式,来创建新对象,以达到节省创建时间的目的。这种基于原型来创建对象的方式就叫作原型模式。

二、结构型设计模式

结构型模式主要总结了一些类或对象组合在一起的经典结构,这些经典的结构可以解决特定应用场景的问题。结构型模式包括:代理模式、桥接模式、装饰器模式、适配器模式、门面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5.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接口的条件下,为原始类定义一个代理类,主要目的是控制访问,而非加强功能,这是它跟装饰器模式最大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让代理类和原始类实现同样的接口。但是,如果原始类并没有定义接口,并且原始类代码并不是我们开发维护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代理类继承原始类的方法来实现代理模式。

静态代理需要针对每个类都创建一个代理类,并且每个代理类中的代码都有点像模板式的“重复”代码,增加了维护成本和开发成本。对于静态代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动态代理来解决。我们不事先为每个原始类编写代理类,而是在运行的时候动态地创建原始类对应的代理类,然后在系统中用代理类替换掉原始类。

代理模式常用在业务系统中开发一些非功能性需求,比如:监控、统计、鉴权、限流、事务、幂等、日志。我们将这些附加功能与业务功能解耦,放到代理类统一处理,让程序员只需要关注业务方面的开发。除此之外,代理模式还可以用在RPC、缓存等应用场景中。

6.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的代码实现非常简单,但是理解起来稍微有点难度,并且应用场景也比较局限,所以,相对来说,桥接模式在实际的项目中并没有那么常用。

7.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主要解决继承关系过于复杂的问题,通过组合来替代继承,给原始类添加增强功能。这也是判断是否该用装饰器模式的一个重要的依据。除此之外,装饰器模式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可以对原始类嵌套使用多个装饰器。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装饰器类需要跟原始类继承相同的抽象类或者接口。

8.适配器模式

代理模式、装饰器模式提供的都是跟原始类相同的接口,而适配器提供跟原始类不同的接口。适配器模式是用来做适配的,它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可兼容的接口,让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有两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其中,类适配器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对象适配器使用组合关系来实现。

使用场景

  • 封装有缺陷的接口设计
  • 统一多个类的接口设计
  • 替换依赖的外部系统
  • 兼容老版本接口
  • 适配不同格式的数据

9.门面模式

门面模式原理、实现都非常简单,应用场景比较明确。它通过封装细粒度的接口,提供组合各个细粒度接口的高层次接口,来提高接口的易用性,或者解决性能、分布式事务等问题。

10.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跟我们之前讲的面向对象设计中的“组合关系(通过组合来组装两个类)”,完全是两码事。这里讲的“组合模式”,主要是用来处理树形结构数据。正因为其应用场景的特殊性,数据必须能表示成树形结构,这也导致了这种模式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并不那么常用。但是,一旦数据满足树形结构,应用这种模式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能让代码变得非常简洁。

11.享元模式

所谓“享元”,顾名思义就是被共享的单元。享元模式的意图是复用对象,节省内存,前提是享元对象是不可变对象。

三、行为型设计模式

我们知道,创建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对象的创建”问题,结构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类或对象的组合”问题,那行为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的就是“类或对象之间的交互”问题。行为型模式比较多,有11种,它们分别是:观察者模式、模板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迭代器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备忘录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中介模式。

12.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代码解耦。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小到代码层面的解耦,大到架构层面的系统解耦,再或者一些产品的设计思路,都有这种模式的影子,比如,邮件订阅、RSS Feeds,本质上都是观察者模式。

13.模板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骨架,并将某些步骤推迟到子类中实现。模板方法模式可以让子类在不改变算法整体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这里的“算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业务逻辑”,并不特指数据结构和算法中的“算法”。这里的算法骨架就是“模板”,包含算法骨架的方法就是“模板方法”,这也是模板方法模式名字的由来。

模板模式有两大作用:复用和扩展。其中复用指的是,所有的子类可以复用父类中提供的模板方法的代码。扩展指的是,框架通过模板模式提供功能扩展点,让框架用户可以在不修改框架源码的情况下,基于扩展点定制化框架的功能。

14.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定义一族算法类,将每个算法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可以使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端(这里的客户端代指使用算法的代码)。策略模式用来解耦策略的定义、创建、使用。实际上,一个完整的策略模式就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15.职责链模式

在职责链模式中,多个处理器依次处理同一个请求。一个请求先经过A处理器处理,然后再把请求传递给B处理器,B处理器处理完后再传递给C处理器,以此类推,形成一个链条。链条上的每个处理器各自承担各自的处理职责,所以叫作职责链模式。

16.迭代器模式

迭代器模式也叫游标模式,它用来遍历集合对象。这里说的“集合对象”,我们也可以叫“容器”“聚合对象”,实际上就是包含一组对象的对象,比如,数组、链表、树、图、跳表。迭代器模式主要作用是解耦容器代码和遍历代码。大部分编程语言都提供了现成的迭代器可以使用,我们不需要从零开始开发。

遍历集合一般有三种方式:for循环、foreach循环、迭代器遍历。后两种本质上属于一种,都可以看作迭代器遍历。

17.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一般用来实现状态机,而状态机常用在游戏、工作流引擎等系统开发中。状态机又叫有限状态机,它由3个部分组成:状态、事件、动作。其中,事件也称为转移条件。事件触发状态的转移及动作的执行。不过,动作不是必须的,也可能只转移状态,不执行任何动作。

18.访问者模式

访问者模式允许一个或者多个操作应用到一组对象上,设计意图是解耦操作和对象本身,保持类职责单一、满足开闭原则以及应对代码的复杂性

19.备忘录模式

备忘录模式也叫快照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不违背封装原则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以便之后恢复对象为先前的状态。这个模式的定义表达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存储副本以便后期恢复;另一部分是,要在不违背封装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对象的备份和恢复。

20.命令模式(不常用)

落实到编码实现,命令模式用到最核心的实现手段,就是将函数封装成对象。我们知道,在大部分编程语言中,函数是没法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的,也没法赋值给变量。借助命令模式,我们将函数封装成对象,这样就可以实现把函数像对象一样使用。

21.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为某个语言定义它的语法(或者叫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用来处理这个语法。实际上,这里的“语言”不仅仅指我们平时说的中、英、日、法等各种语言。从广义上来讲,只要是能承载信息的载体,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语言”,比如,古代的结绳记事、盲文、哑语、摩斯密码等。

22.中介模式

中介模式的设计思想跟中间层很像,通过引入中介这个中间层,将一组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或者说依赖关系)从多对多(网状关系)转换为一对多(星状关系)。原来一个对象要跟n个对象交互,现在只需要跟一个中介对象交互,从而最小化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降低了代码的复杂度,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该部分内容引用自

一文带你搞懂23种经典设计模式原理和思想! - 知乎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