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文章平均质量分 67
chief1985
好好学习
展开
-
近代数学七大难题及其解释http://bbs.kaoyan.com/thread-1545672-1-1.html
2000年美国克雷数学促进研究所提出。为了纪念百年前希尔伯特提出的23问题。每一道题的赏金均为百万美金。 1、 黎曼猜想。 见 二 的 3 透过此猜想,数学家认为可以解决素数分布之谜。 这个问题是希尔伯特23个问题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透过研究黎曼猜想数 学家们认为除了能解开质数分布之谜外,对於解析数论、函数理论、 椭圆函数论、群论、质数检验等都将会有实质的影响。 2、杨-密尔斯理论与质量漏洞猜想(转载 2007-03-23 16:36:00 · 7005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校史馆有个空中成像的一个"电视",原理是啥?
导读: "虚拟导游空气中讲解"有望亮相世博会 [来 源] 新闻晚报 [发表时间] 2007-9-12 [浏览次数] 290 展会上,一个和真人一样大小的虚拟导游在为游客讲解,“他”的影像浮现在空气中,不需要在屏幕上成像……这种“空间成像”技术,有望在上海世博会上应用,给参观者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 昨天,记者从同济大学获悉,该校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原创 2008-06-30 22:19:00 · 2821 阅读 · 0 评论 -
大家来推荐平时经常看的科学技术类网站吧(08.1.10)
导读: 大家来推荐一些平时经常看的科学技术类网站吧,中英文不限,最好附带简单的介绍那我就先抛点砖:ScienceDaily http://www.sciencedaily.com/ 关注科学技术的门户型站点(英)三思科学 http://www.oursci.org/ 老牌科普网,知道的人比较多吧Scientific American http://www.sc原创 2008-06-30 22:06:00 · 1642 阅读 · 0 评论 -
数学系可以带作大学生研究计划的老师
导读: 研究方向:计算数学课题名称:双线性算法的效率和准确度研究内容:矩阵相成通常需要N^3工作量(复杂度),Strassen在1969年用一重新的算法,把复杂度降为log7,随后,新的算法不断出现,把这这复杂度不断降底,这新算法被统称为双线性算法。但这类算法,需要很大的附加工作量,要很大的N才超越Strassen算法,这个课题,便是用不同的双线性算法编程,来和Strassen或传统的算原创 2008-06-25 16:36:00 · 2627 阅读 · 0 评论 -
时域,频域与傅立叶变换 - 慕水 - CSDNBlog
导读: 最近在上数字图像处理,时域和频域的概念我没有直观的概念,搜索一下,归纳如下: 1.最简单的解释频域就是频率域,平常我们用的是时域,是和时间有关的,这里只和频率有关,是时间域的倒数。时域中,X轴是时间,频域中是频率。频域分析就是分析它的频率特性!2. 图像处理中: 空间域,频域,变换域,压缩域等概念!只是说要将图像变换到另一种域中,然后有利于进行处理原创 2008-06-04 18:25:00 · 4125 阅读 · 1 评论 -
小波传奇与诗歌神话: 小波变换与傅里叶变换
导读: 小波变换与傅里叶变换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傅里叶变换没有学好(深入理解概念),是否能学好小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还问我,如果第一代小波变换没学好,能否学好第二代小波变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但若你问我,没学好傅里叶变换,能否操作(编程)小波变换,或是没学好第一代小波,能否操作二代小波变换,答案是肯定的。 一、一、基的概念 我们转载 2008-05-28 15:48:00 · 1927 阅读 · 0 评论 -
终于弄明白了傅里叶变换--FashionXu的博客
导读: 真是惭愧,学《数字信号处理》好长时间了,也记住了傅里叶变换的公式,也会做FFT程序了,但是居然不知道傅里叶变换的意义何在!真是该!! 还好,算是搞明白了。抛开数学上的意义不说,单说一下实际的一些意义吧。傅里叶变换是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这样在时域上一些交叉在一起的、看不出来的信号的特性,在频域上就很明显的能看出来了。比如下图: Figu转载 2008-05-28 15:46:00 · 2245 阅读 · 0 评论 -
中心极限定理_百度百科
导读: 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的分布渐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概率论中最重要的一类定理,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在自然界与生产中,一些现象受到许多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的影响,如果每个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都很微小时,总的影响可以看作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就是从数学上证明了这一现象 。最早 的中心极限定理是讨论n重伯努利试验原创 2008-05-24 22:03:00 · 4275 阅读 · 0 评论 -
混沌存在吗?
导读: 混沌(chaos)是经过整个20世纪才确立下来的一种复杂运动形式,其影响最大的岁月是80年代到90年代,虽然在这一百年之前和之后人们也研究混沌。从科学传播的意义上讲,混沌是得到媒介格外青睐的话题,《自然》、《科学美国人》、《新科学家》、《纽约时报》都多次对混沌热潮进行过报道,这多少借了“混沌”这个语词的独特魅力。 然而,剔除浮华、夸张部分,混沌在科学上依然是十分原创 2007-12-28 01:24:00 · 1638 阅读 · 0 评论 -
费马大定理http://baike.baidu.com/view/124599.htm
17世纪的一位法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难题,使得后来的数学家一筹莫展,这个人就是费马(1601——1665)。这道题是这样的:当n>2时,x^n+y^n=z^n没有正整数解。在数学上这称为“费马大定理”。为了获得它的一个肯定的或者否定的证明,历史上几次悬赏征求答案,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数学家都曾研究过,即使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也只能证明:当n小于等于4100万时,费马大定理是正确的。由于当时费马声称转载 2007-11-24 20:04:00 · 2933 阅读 · 0 评论 -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费马定理http://lm2000i.bokee.com/viewdiary.12187540.html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费马定理 费马在1665年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著名的数学家 了,被称为"数论之王"。对于他,有两件事使人惊奇,第一,他是法学家,一生都在做官和议员,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第二,他生平从未发表过一偏作品。他的著作是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的文章、信件等整理后发表的。一位奇怪的老头。 费马在读丢番图的《算术》时,在有不定方x^2+y^2=z^2(x^2表示转载 2007-11-24 20:03:00 · 2499 阅读 · 0 评论 -
勾股定理证明评监
导读: 勾股定理(又叫「毕氏定理」)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於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据考证,人类对这条定理的认识,少说也超过4000年!又据记载,现时世上一共有超过300个对这定理的证明! 我觉得,证明多,固然是表示这个定理十分重要,因而有很多人对它作出研究;但证明多,同时令人眼花缭乱,亦未能够一针见血地反映出定理本身和证明中的数学意义。故此,我在这篇文章中,原创 2007-11-05 21:29:00 · 2434 阅读 · 0 评论 -
圆周率π的计算历程
导读: 实验时期 通过实验对 π 值进行估算,这是计算 π 的的第一阶段。这种对 π 值的估算基本上都是以观察或实验为根据,是基于对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际测量而得出的。在古代世界,实际上长期使用 π =3这个数值。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基督教《圣经》中的章节,其上取圆周率为3。这一段描述的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50年前后。其他如巴比伦、印度、中国等也长期使用3这个粗略而简单实用的数值原创 2007-11-05 21:26:00 · 7255 阅读 · 3 评论 -
空间不连续理论
导读: 100年前,爱因斯坦把空间与时间融入他的广义相对论之中,形成了一个四维连续空间; 100年后的今天,爱纳希(El-Naschie) 发现我们生活的时空空间是不连续,在他的E-无穷(E-infinity)理论中, 他创立了无穷维的概念。 300年前,牛顿在他的三维空间中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时间只是一个活动参数; 300年后的今天,爱纳希建立了一个无穷维的混沌般的量子世原创 2007-11-05 21:20:00 · 2327 阅读 · 0 评论 -
时空不是连续的
导读: 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n 公尺,速度是李四的一半。李四追张三,追到张三原先的位置时,张三已经往前走了n/2 公尺。当李四追到这个新的位置时,张三又往前走了n/4 公尺。 这样,无论李四怎麽追,张三永远在他前面一点点。虽然是越来越小的一点点,可是李四永远不可能超越张三。 我大约在四十年前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诡论。明明和现实不符,逻辑上却是对的。我也听过几个解释,已记不得了,原创 2007-11-05 21:17:00 · 1799 阅读 · 0 评论 -
谁能详细叙述一下哈奇森效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52263.html?fr=qrl3
据我所知是由一种强大的电磁波引起电子的共振现象 最近出版的《科学之谜》2006年第5期有详细解说。 这个现象真的不可思议:物体可以自动漂浮! 已被证实 由水泥和石头堆砌起来的屋子周围会突然起火;镜子自己碎裂,碎片能飞到100米之外!金属会卷曲、破裂,甚至会碎成面包屑状的粉末……这些在一个物理爱好者的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也许与经常发生飞机、轮船失踪案的百慕大三角之谜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百慕大之谜迄今转载 2007-04-12 10:50:00 · 2412 阅读 · 0 评论 -
哈奇森效应和反重力研究
1980年,一个名叫John Hutchison的人在做无线电波干涉试验时偶然发现在干涉场内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由水泥和石头堆砌起来的屋子周围会突然起火;镜子自己碎裂,碎片能飞到100米之外!金属会卷曲、破裂,甚至会碎成面包屑状的粉末……这种现象被称为哈奇森效应。 在网易浏览看到这个,顿时觉得奇妙万分,查了查资料,好像在过去的20年里,他在加拿大和别人组建了一个实验室,一直力图从这种随机发生的现原创 2007-04-12 10:47:00 · 7228 阅读 · 0 评论 -
Hutchison反重力效应 -事实还是伪造?
http://www.6rooms.com/player.swf?vid=0e3aeUc1FR1cqzXGLKr_JA转载 2007-04-12 10:44:00 · 1820 阅读 · 0 评论 -
拓扑学简介(一)
导读: 拓扑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是渗透到整个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拓扑”一词是音译自德文 topologie,最初由高斯的学生李斯亭引入 (1848年),用来表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位置的几何”。中国第一个拓扑学家是江泽涵,他早年在哈佛大学师从数学大师莫尔斯,学成后为中国带来了这个新学科(1931年)。拓扑学经常被描述成 “橡皮泥的几何”,就是说它研究物体在连续变形下不变的原创 2008-10-02 00:17:00 · 423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