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基础概念总结

第一章 光的电磁理论

  1. 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从入射光全部返回光密介质的现象。
  2. 反射定律
    (1) 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3)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 θ 1 = θ 1 ′ \theta_1=\theta'_1 θ1=θ1
  3. 折射定律:
    (1) 折射光线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局在法线两侧;
    (3)折射角和入射角满足 n 1 s i n θ 1 = n 2 s i n θ 2 n_1sin\theta_1=n_2sin\theta_2 n1sinθ1=n2sinθ2
  4. 倏逝波(隐失波):全反射发生时,沿第二介质表面流动的波。
  5. 坡印廷矢量(辐射强度矢量):单位之间内,通过与垂直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电磁能量大小,方向代表能量流动方向 S ⃗ = 1 μ E ⃗ × B ⃗ \vec S=\frac{1}{\mu}\vec E \times \vec B S =μ1E ×B
  6. 发光强度:辐射强度矢量的时间平均值I
  7. 全偏振现象(布儒斯特定律):当自然光投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满足 θ 1 + θ 2 = 90 ° ; \theta_1+\theta_2=90°; θ1+θ2=90°;
  8. 折射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在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9. 半波损失:当平面波在接近正入射或掠入射下,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的分界面反射时,反射光震动相对于入射光震动发生了 π \pi π的相位跃变的现象。
  10. 色散: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其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现象。
  11. 散射:由于物质中存在微小粒子对光束作用使光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光能量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的现象。

第二章 光的叠加

  1. 干涉:在两个或多个光波叠加的区域出现的光强度稳定的强弱分布现象,把产生光干涉的光波称为相干光波,把光源称为相干光源。
  2. 光拍:一种光强随时间时大时小的现象。
  3. 相速度:单色光波的等相面的传播速度。
  4. 群速度:等幅面传播的速度,是光波能量的传播速度。

第三章 干涉

  1. 相干光束汇聚角: 对应干涉场上某一点P的两只相干光线的夹角 ω \omega ω
  2. 干涉孔径角:对应于干涉场上某一点P的两只相干光线从光源发出时的张角 β \beta β
  3. 条纹对比度/可见度 K = I M − I m I M + I m K=\frac{I_M-I_m}{I_M+I_m} K=IM+ImIMIm用来度量干涉场中某一点P附近条纹的清晰程度。
  4. 条纹对比度的影响因素:a.光源大小、b.光源非单色性、c.相干光的振幅比。
  5. 光源的临界宽度:条纹对比度刚好下降到0时的光源宽度。
  6. 光源的许可宽度:将临界宽度的1/4称为许可宽度,此时条纹对比度 K ≥ 0.9 K\geq 0.9 K0.9
  7. 横向相干宽度:当光源宽度等于临界宽度时,通过 S 1 S 2 S_1S_2 S1S2两点的光刚好不能发生干涉,则称此时 S 1 S 2 S_1S_2 S1S2的距离为横向相干宽度。
  8. 空间相干性:在给定宽度单色线光源的照明空间中,随着两个横向分布次波源间距的变化,其相干程度也随之变化,这种相干性称为空间相干性。
  9. 时间相干性:光波在相干时间 Δ t \Delta t Δt内发出的光才能发生干涉,这种性质称为时间相干性。
  10. 相干时间:光通过相干长度所需要的时间。
  11. 相干长度:波长宽度为 Δ λ \Delta \lambda Δλ的光源能够产生干涉条纹的最大波长差。
  12. 条纹间距: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
  13. 等倾条纹:具有相同入射角的光束经平行平板发射后的干涉光在其相遇点具有相同的光程差,也就是说,凡入射角相同的光束形成同一干涉条纹,称为等倾干涉,称为等倾条纹。
  14. 等厚条纹:干涉条纹与平板上厚度相同点的轨迹(等厚线)相对应,这种条纹称为等厚条纹。

第四章 多光束干涉

  1. (标准具的)自由光谱范围:F-P干涉仪或标准具能分辨的最大波长差,用( Δ λ ) S . R . \Delta \lambda)_{S.R.} Δλ)S.R.表示。
  2. 标准具的分辨极限:指标准具能够分辨的最小波长差。
  3. 条纹位相差半宽度(锐度):条纹中强度等于峰值强度一般的亮点间的位相差距离 Δ σ \Delta \sigma Δσ
  4. 条纹精细度:两相邻条纹的相位差间距和条纹的相位差半宽度之比。

第五章 衍射

  1. 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违反直线传播,形成光强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2. 惠更斯原理:波前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一个次级扰动中心,发出波面子波;在后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前。
  3.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惠更斯原理+子波干涉叠加。
  4. 巴比涅原理:两个互补屏单独产生的衍射场的复振幅之和等于没有屏时的复振幅, E ~ ( P ) = E ~ 1 ( P ) + E ~ 2 ( P ) , I 1 ( P ) = I 2 ( P ) \widetilde{E}(P)=\widetilde{E}_1(P)+\widetilde{E}_2(P),I_1(P)=I_2(P) E (P)=E 1(P)+E 2(P),I1(P)=I2(P)
  5. 爱里斑:在圆孔衍射图样中,光能绝大部分集中的中央亮斑。
  6. 成像系统的分辨本领(分辨率):指光学系统能分开两个靠近的点物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7. 瑞利判据:一个点物衍射图样的中央极大与近旁一个点物衍射图样的第一极小重合,作为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认为此时系统恰好可以分辨开两个点物,此分辨标准为瑞利判据。
  8. 缺级:当干涉因子的某级主极大雨衍射因子的某级主极小重合,这些主极大杯调制为零,对应级次主极大消失的现象。
  9. 衍射光栅:能使入射的振幅或相位,或对二者同时进行周期性空间调制的光学元件。
  10. 角色散:把波长相差0.1nm的两条谱线分开的角距离。
  11. 线色散:把波长相差0.1nm的两条谱线分开的线距离。
  12. 光栅的色分辨本领:指光谱仪分辨两条波长差很小的谱线的能力。
  13. 光栅的自由光谱范围:光谱不重叠区。

第七章 偏振

  1. 双折射: 一束单色光在各向异性警惕的洁面折射时产生两束折射光的现象。
  2. 寻常光(o光):双折现象中遵循折射定律的一束光。
  3. 非常光(e光):双折射现象中一般不遵循折射定律的一束光。
  4. 二向色性:有些各向异性的警惕对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光有不同的吸收系数,这种特性成为二向色性;警惕的二向色性与波长有关,具有选择吸收特性;一些各向同性介质在收到外界作用时也会产生各向异性,并具有二向色性。
  5. 晶体光轴:晶体中存在一个特殊的方向,当光在晶体中沿此方向传播时不产生双折射,o光和e光带传播速度相等,这个方向成为晶体光轴。
  6. 单轴晶体:只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
  7. 双轴晶体:有两个光轴方向的晶体。
  8. 晶体的主平面:光线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向与晶体光轴所组成的平面。
  9. 晶体的主截面:晶体光轴和晶体表面发现所组成的平面。
  10.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的双折射现象表示晶体在光学上是各向异性的,即它对不同方向的光震动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更具体的说,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线偏振光,在晶体中有着不同的传播速度,因而发生双折射现象。
  11. 离散角:光波法线与光线方向的夹角。
  12. 波片:也称位相延迟片,能使光矢量互相垂直的两只线偏振光产生位相相对延迟。
  13. 补偿器:可以连续改变o光和e光之间相位差的晶体器件。
  14. 马吕斯定律:从起偏器出射的光通过一检偏器,透过两偏振器后的光强I随着两器件透光轴的夹角 θ \theta θ而变化,即 I = I 0 c o s 2 θ I=I_0cos^2\theta I=I0cos2θ,称该式为马吕斯定律定律。
  • 3
    点赞
  • 6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