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11月10日计算机病毒首度的出现

1983年,柯恩在宾州理海大学的研讨会上首次展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其博士论文中详细描述了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早在1971年,BBN技术公司的托马斯编写了名为偷窥者的程序,感染网络上的计算机,随后汤姆林森创造了首个解毒程序收割者。1982年,麋鹿复制者成为个人计算机上的首例病毒。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983年的今天,宾州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计算机安全研讨会上,刚从南加大拿到博士学位的柯恩(Fred Cohen, 1956- )向台下听众展示手上的磁盘片。他向大家解释里头有自己所写的一段小程序,它隐藏在一支合法的Unix程序之中。接着他将磁盘片插入台上的迪吉多计算机主机VAX-11/750,五分钟之内即取得系统的控制权。柯恩告诉大家这种小程序叫「计算机病毒」,因为它可以感染计算机,复制自己,并且散布到其它计算机。柯恩又做了四次试验,证明计算机病毒可以绕过当时的各种安全机制,平均不到半小时就成功取得控制权。

这是人们第一次目睹计算机病毒的强大威力与潜在威胁,计算机病毒这个名词也自此成为此类程序的统称。事实上,柯恩在几个月前的博士论文就描述了这一切,正是他的指导教授阿德曼(Leonard M. Adleman, RSA加密法的三位发明人之一)建议他使用病毒这个词。不过若不考虑危害性,更早之前就有自我复制并散布到其它计算机的实例了。1971年,参与建置ARPANET(internet的前身)的BBN技术公司为了测试,由程序设计师托马斯(Bob Thomas)写了支程序,感染网络上的迪吉多PDP-10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我是偷窥者,有本事来抓我!」(I’m the creeper, catch me if you can!)。

之后再由另一位程序设计师汤姆林森(Raymond Tomlinson)放了另一只叫「收割者」(Reaper)的类似病毒,但它的作用是找到「偷窥者」病毒,将它删除;因此「收割者」算是第一个解毒程序。顺带一提,正是汤姆林森制定电子邮件在网络上的传送方式,「个人账号@计算机主机」就是由他制定的。

以个人计算机而言,最早的病毒出现在1982年,一位15岁的高中生Rich Skrenta写了个名叫「麋鹿复制者」(Elk Cloner)的程序,隐身在游戏程序中,只要曾用这张磁盘片开机,病毒就会常驻在计算机的内存中,继续感染之后插到这台计算机的磁盘片,因此散布到周遭朋友的Apple II个人计算机。与「偷窥者」一样,「麋鹿复制者」只会跑出一段打油诗,没有其他危害。随着计算机数量不断成长,计算机病毒也越来越猖獗,危险性也越来越高。而且正如柯恩当年预言的,并没有方法可以完全阻挡病毒;在现今网络盛行的时代,更是防不胜防,或许你我的计算机中早已潜伏着计算机病毒,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察觉哪!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3695307/blog/298951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