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简历有戏吗

对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网上投简历是非常流行的求职方式。不仅戴尔、安利等一些跨国公司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网上投递简历,就连国内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也要求网上投简历,厦大学生处为此专门收集了一份网上招聘的公司名单及网址,教育部和一些地方政府也专门举办过网上招聘活动。 

据部分高校统计,应届毕业生中有80%以上都会在网上投递简历。但是,一些学生对网上投简历的效果提出质疑:网上投简历真的有戏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厦门高校的部分毕业生和专家。 

正方:这种方式不错 

厦门某高校的王波向某知名企业网上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收到了面试通知。他说,当时印刷了十几份简历在现场招聘会上投,但没有任何回音,不久那家企业来学校招人,要求必须网上投简历,就试着投了一份,不料一投就中。 

学金融的小李忙着考研复习,没时间到处找工作,便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让他意外的是十天后就收到面试邮件通知,尽管后来因复习而没有去公司所在地上海面试,但他还是觉得网上投简历效果不错。 

一些毕业生认为,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网络是找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大量的最新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在专门的网站上公布,网上数以万计的申请表信息量极大,通过搜索查询,公司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学生也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就业信息。只要公司来高校招人,网上投简历就会有效果。 

反方:绝大多数石沉大海 

对网上投简历的效果,质疑声最大的在厦大BBS上,有关网上投简历是否有戏的讨论基本上是一边倒,而且非常消极。网友们说,网上投简历“基本没有戏,他们都没有看”、“感觉网上的机会很少”、“会被大水淹没的”。 

一位同学说,根据他个人经历,最好不要在网上投简历,因为招聘单位的人说过了,在酒店上网不大方便,简历不好下载。一次,他和同学一个在网上投简历,一个在现场招聘会上投,结果同学有了面试的机会,而他一点音信都没有收到,并不是因为他的成绩比同学差。所以他认为最好是去现场投简历。 

一些有经验的学生认为,如果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的招聘信息,还是比较有戏,如果能网上投一次,然后在宣讲会上再投一次就更好了,因为这些来学校招人的单位更具针对性,而且一定会招一些人回去。 

记者以大学毕业生的名义给某跨国公司投了一份简历,应聘公关工作,招聘信息说会在半个月之内回复,但半个多月过去了仍杳无消息。 

专家:有局限,但可以多试试 

一位教育界专业人士认为,网上投简历对用人单位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可以节省人力和财力,还可以把收到的简历放到人才资源库里备用。但对学生来说,目前效果可能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广种薄收、效率不高。比如某单位计划招200名毕业生,而网上递交的简历有2万多份,即使选取600人回复通知面试,其回复率也仅有3%,绝大多数得不到回复。 

据了解,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周要接收1000多份新简历。面对如此多的简历,人力资源管理者通常是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将其中的80%删除了,一般浏览每份简历的时间不超过半分钟。要让公司在半分钟内对你的简历产生兴趣,难度很大。 

教育专家建议,别把所有的“宝”都押在网上,但也不要排斥这种方式,可以多试试,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为了提高命中率,学生要掌握一些网上投简历的技巧。如: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网上招聘会,将求职信息张贴在专业网站里,或将信息发布在一些点击率较高网站的招聘专栏上,或登录用人单位的网站,捕捉人才招聘网页上随时发布的招聘信息,直接与单位联系。 

简历一定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要突出个人特点和优势,网上应聘最忌一开口谈钱。不要简历“满天飞”,无目的地投简历等于没投。 

另外,发送求职简历不要用附件的形式。不要因为技术的原因,导致一些用人单位的电脑无法打开附件,而让大好的工作机会白白溜走。发出求职资料后,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61096/blog/29277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